新型化學「剪刀」將過渡金屬二滷化物剪成納米帶狀

2021-01-08 科技報告與資訊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氫氣具有清潔環保的特點,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將氫能作為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低碳能源轉型的重要抓手。目前氫氣的製取方式還是以天然氣制氫為主,制氫的過程會產生CO2等溫室氣體,因此無法實現真正的「低碳」。

其他的制氫技術,如電解法,利用兩個電極之間的電流插入水中,克服水的化學鍵,從而將水分裂成氧氣和氫氣,這種方法已經非常成熟,但由於成本高,並未獲得廣泛應用,造成成本高的原因,除了極其耗能外,還有就是需要非常昂貴且相對稀有的金屬鉑,鉑金在制氫過程中被用作催化劑使用。

因此,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在尋找鉑金的替代品,儲量豐富且價格便宜。

一段時間以來,納米材料形式的過渡金屬二滷化物(或稱TMDs)一直被認為是鉑金催化劑的最好替代品。TMD由一種過渡金屬的一個原子和一種滷素元素的兩個原子組成。TMD之所以能成為鉑金的替代品,不僅僅是因為它們的儲量更豐富,而且它們的電子結構也能給電極帶來提升。

此外,作為納米材料的TMD本質上是一種只有幾個原子厚的二維超薄片,就像石墨烯一樣。二維TMD納米片的超薄特性,使得在催化過程中暴露出的TMD分子比塊狀的物質要多得多,從而提高並加快了制氫化學反應的速度。

然而,即使這樣,TMD分子也只是在納米片的四個邊緣發生反應。在平坦的內部,並沒有發生什麼。為了提高制氫的化學反應速度,需要將納米片切割成非常薄,幾乎是一維的條帶,從而產生許多邊緣。

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Sang Ouk Kim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化學剪刀,可以將TMD剪成細小的條狀物,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參與設計該工藝的研究人員Kim教授說:"到目前為止,任何人都能夠將石墨烯和磷烯變成這中'納米條帶',因為它們都只由一種元素組成,但想要將TMD也做到這一點就很難了,因為它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

這把 "剪刀 "包括兩個步驟,首先將鋰離子插入TMD片的分層結構中,然後使用超聲波使其自發地 "剪開 "成直線。"它的工作原理有點像劈開一塊膠合板:它很容易沿著紋理的一個方向斷裂,"Kim教授說。

研究人員隨後用各種類型的TMD進行了嘗試,包括那些由鉬、硒、硫、碲和鎢製成的TMD。所有的效果都一樣好,催化效率和鉑金的效果一樣好。

由於實現簡單,這種方法應該不僅可以用於TMD納米帶的大規模生產,還可以用其他多元素二維材料製造類似的納米帶,用途不僅僅是制氫。

論文標題為《Longitudinal unzipping of 2D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相關焦點

  • 2020-2026年全球及中國過渡金屬二滷化物(TMDC)行業發展深度調研及...
    《2020-2026年全球及中國過渡金屬二滷化物(TMDC)行業發展深度調研及未來趨勢預測報告》對過渡金屬二滷化物(TMDC)行業相關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過渡金屬二滷化物(TMDC)行業的發展方向、過渡金屬二滷化物(TMDC)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過渡金屬二滷化物
  • 新型過渡金屬納米複合材料榮獲江西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其中,江西師範大學盧章輝教授帶領的團隊設計併合成的一新型過渡金屬納米複合材料榮獲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江西師範大學盧章輝教授帶領的80後團隊針對硼基和氮基化學儲氫材料,設計併合成了一系列新型過渡金屬納米複合材料,用於儲氫材料高效催化產氫。此次科技獎勵大會上,盧章輝團隊的這一成果獲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科研人員唯有專注,堅持在一個研究方向做深做透,才可能攀登科學高峰。」盧章輝說。
  • ​通過過渡金屬電催化駕馭自由基化學
    ​通過過渡金屬電催化駕馭自由基化學 2021-01-13 2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綜述 | 新型等離激元光學和過渡金屬二硫化物複合體系
    近年來,過渡金屬二硫化物(TMDs)由於其優異的光電子性能,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新材料的研究熱點。通常,當2H相的TMDs從多層減少到單層時,它將從間接帶隙半導體轉變為直接帶隙半導體,其帶隙位於可見和近紅外區間。
  • 納米材料學:外延生長的氧化鉬作為塊狀二維介電層發展
    自成功將石墨烯與本體石墨分離以來,石墨烯的卓越性能吸引了許多科學家進入二維材料的全新研究領域。然而,儘管石墨烯具有優異的載流子遷移率,但是由於石墨烯的無隙帶結構,嚴重阻礙了將石墨烯直接應用於場效應電晶體。備選地,在過去十年中,半導體過渡金屬二滷化物(TMDC)被集中關注。
  • 合肥研究院在碳包覆過渡金屬碳化物納米顆粒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碳包覆過渡金屬碳化物納米顆粒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2016-06-15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過渡族金屬碳化物(TMC)是一種共價鍵、離子鍵和金屬鍵共存的特殊材料,因此展現出獨特的電學及力學性質。然而在應用過程中材料表面的碳易被氧化,導致材料表面結構發生改變,最終影響其物理與化學性能。
  • 碳與過渡金屬作用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理論催化研究組與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在碳與過渡金屬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
  • :過渡金屬氮化物在電化學能源中的應用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過渡金屬氮化物(TMNs),得益於其獨特的電子結構,高電子導電性,優良的化學穩定性以及機械穩定性,獲得了廣泛的關注與研究。然而,塊狀的過渡金屬氮化物通常會受限於有限的活性位點數量,遲緩的離子動力學以及並不出色的電化學性能。設計具有可控形貌和良好分散性的納米結構TMNs被證明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策略,因為優化的設計可以使過渡金屬氮化物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積,更充足的活性位點以及更短的離子傳輸距離。
  • 納米科學:科學家使用氧氣,剪刀,製作獨立的單原子矽層!
    納米科學:科學家使用氧氣,剪刀,製作獨立的單原子矽層!到目前為止,silicene已在金屬表面「生長」,但研究人員沒有經過驗證的方法將其從基材上釋放出來,以創造一種獨立的材料,然後將其整合到電子設備和組件中。ISEM研究員Yi Du博士和他的團隊使用氧氣將單原子厚度的矽層從其表面分離出來,克服了阻礙生產具有增壓電子潛力的材料的關鍵障礙。
  • :類過渡金屬碳催化劑
    020-17909-8全文速覽本文報導一類由石墨氮組裝而成的無金屬氮雜碳催化劑(Nitrogen Assembly Carbons, NACs),該特殊結構具備活化H2和催化斷裂強化學共價鍵(如H-H、C-O、C-H等),表現出類過渡金屬
  • 一種簡單製備磁性過渡金屬-多孔碳納米纖維催化材料的方法
    打開APP 一種簡單製備磁性過渡金屬-多孔碳納米纖維催化材料的方法 知社學術圈 發表於 2021-01-14 17:14:19
  • 生產用於2-D器件的圖案化過渡金屬二碲化物層的技術
    「大多數使用2-D過渡金屬二碲化物的研究都是專門利用塊狀單晶中的機械剝落薄片製成的,這阻礙了材料的實際應用,」進行這項研究的研究者之一Soon-Yong Kwon教授說,「此外,金屬與半導體之間的界面缺陷會觸發接觸問題,這通常會降低基於二維材料的納米電子器件的載流子注入效率。我們試圖解決使用具有低功函的金屬2-D過渡金屬二碲化物解決了這些接觸問題。」
  • 中國科大過渡金屬輔助有機小分子碳化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碳納米材料因具備高的導電性、優異的化學穩定性、獨特的微觀結構等物理性質,在環境、能源、催化、電子器件和聚合物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特別是擁有高的比表面積、多孔結構、理想的雜原子摻雜等特徵的碳納米材料,其應用將更加具有競爭力。傳統碳化低蒸氣壓的自然產物(如纖維素和澱粉)很難控制所得碳材料的微觀結構和雜原子摻雜。
  • 北京大學發布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納米能源材料特刊
    其中,催化領域以數篇綜述討論了以下幾方面內容:可控合成稀土摻雜二氧化鈰基納米催化劑用於水汽變換反應與一氧化碳氧化(嚴純華院士課題組);黑色二氧化鈦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進展(黃富強教授課題組);金屬有機骨架衍生電催化活性材料(鄒如強教授課題組);鉑基多金屬納米晶用於高效氧還原催化劑(郭少軍教授課題組)以及非鉑基納米結構催化劑用於氧還原反應(夏定國教授課題組)。
  • 過渡金屬元素構造出二維原子晶體材料
    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納米快報》雜誌上,並被《自然中國》和《自然—納米技術》作為研究亮點進行了報導。 據了解,石墨烯的非凡性質根源於其蜂窩狀晶格中的粒子隧穿。近年來,隨著石墨烯研究的興起,人們開始關注其他新型二維蜂窩狀材料。此前,高鴻鈞研究組在銥(111)襯底上成功製備出矽烯,成為目前國際上報導的製備矽烯的三種方法之一。
  • 【中國科學報】過渡金屬元素構造出二維原子晶體材料
    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納米快報》雜誌上,並被《自然中國》和《自然—納米技術》作為研究亮點進行了報導。  據了解,石墨烯的非凡性質根源於其蜂窩狀晶格中的粒子隧穿。近年來,隨著石墨烯研究的興起,人們開始關注其他新型二維蜂窩狀材料。此前,高鴻鈞研究組在銥(111)襯底上成功製備出矽烯,成為目前國際上報導的製備矽烯的三種方法之一。
  • 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團隊在納米能源領域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系列研究成果
    柔性固態超級電容器作為電池與傳統電容器之間的一種新型儲能裝置,不但兼具了傳統超級電容器具備的循環壽命長、充放電速率快、環保、功率密度高、安全性高等優點,而且還具有出色的力學性能。但如何製備出兼具高電化學性能且優異力學性能的高性能電極材料一直是研究人員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
  • 新型碗狀碳膠囊-二硫化鉬納米片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材料
    探索性能卓越的新型電極材料,對於解決能量轉換和存儲至關重要。鋰電池能量密度高,但功率密度偏低;而超級電容器功率密度高,但能量密度過低。如何發展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超越這兩類儲能器件的儲能極限,一直以來是化學儲能領域極具挑戰的難題。
  • 構建納米陣列支撐納米片複合電極材料用於催化新型陽極增值反應
    MOF陣列進行簡易的電化學活化,成功實現了基於鎳鈷氫氧化物的納米陣列支撐納米片新型結構電極材料的製備。本文亮點採用簡易的電化學循環伏安法實現了泡沫鎳負載鎳鈷雙金屬MOF納米陣列的活化。該過程涉及到由MOF向氫氧化物的體相轉變及二維結構向納米陣列負載納米片複合結構的形貌轉變,同時大幅提升了表面電化學活性位點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