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為什麼在《史記-殷本紀第三》開頭記錄吃鳥蛋懷孕?迷信?

2021-01-13 琴棋書的秦

司馬遷為什麼在《史記-殷本紀第三》開頭記錄吃鳥蛋懷孕?迷信?司馬遷在歷史上有良史之稱,魯迅等歷代大家的讚譽之語就不再引用了,什麼是良史?有說有,無說無,不隱惡不忌諱,自然,司馬遷也是時代人物,所思所想所做自然也不能超出時代局限性,但他在史記中所花的工夫,所探尋的足跡,卻遠不是後世特別是精緻利己主義者所能理解的。

《史記殷本紀第三》第一段,便有「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古人信天信地對無形之物有敬畏,對各種神化傳說感到玄之又玄,又信又疑。本文中說的契是商代的始祖,子孫成湯建了商朝,商朝有太甲改過向善,伊尹輔政,武丁傅說中興,紂商亡國等事。

對於契的誕生,附化說成玄鳥之後,確實玄,但只要是根據實際人們口口相傳或書籍有記錄存在的傳說,司馬遷據此記載下來,不主觀不臆斷,就是負責任的體現。

古人崇尚天命神授,所以搞得史書有時也神神鬼鬼的,比如黃帝生而能言,周朝始祖后稷,母親踩巨人跡而生,褒姒的踩龍誕而生,劉邦母夢龍有感,斬蛇起義。都應該是據所聽所聞而記,而非憑空想像而來,為什麼?

太史公自序中列舉了他浮沅湘、窺九嶷,調查了舜南巡的傳說;登廬山,上會稽,探禹穴,考察了大禹治水的史料等,都是儘量深入了解考察第一手史料,才綜而記之。

有人說了,哎,怎麼可能,哪有什麼踩個腳跡就懷孕的?哪有吞個鳥蛋就會生孩子的?生物基礎都沒有,還稱良史!誠然,以當時而言,司馬遷未必能懂鳥與人是不可能合作生產的,但他作為史官,責任是如實記載,他的實,是有源有據,而不是科學終極的真實存在。

如果論科學終極,今天的一些所謂科學明天不會被新的發現推翻或更新嗎?如果一更新,就說之前愚昧,那麼,永遠都會是愚昧的,因為科學總在發展。

史實,憑筆直書才是責任,釐清是非存在與否並不是史官主責,後人讀之自辨。而如果以主觀好惡寫文或修史,自作聰明判斷哪些對哪些錯,或歌功當權有勢者,踩踏無權無力者,根本就是等而下之,稱為良人還不行,何能稱為良史呢?

相關焦點

  • 跟著陳正宏教授,發現不一樣的完整《史記》
    復旦大學陳正宏教授如今給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完整《史記》——《時空:〈史記〉的本紀、表與書》。「不一樣」在哪裡呢?其一,正如書名,陳正宏教授講的是涵蓋全體的《史記》,包括了《表》和《書》,不是《史記》的名篇節選。用陳老師自己的話說:「為什麼連表和書也要講呢?
  • 歷史上最迷信的王朝——商王朝,它的國號「商」竟來源於一種鳥
    導語:歷史上最迷信的王朝——商王朝,它的國號「商」竟來源於一種鳥。 直到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在殷墟我們發現了商朝的甲骨文,這些甲骨文明確的印證了司馬遷《史記》中所記載的「商王世襲表」
  • 史記.南宋黃善夫刊本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 「二十四史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勳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曆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卷(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 為什麼古代偉人的出現,總伴隨著某種天象的發生?看司馬遷怎麼說
    它的作用,不僅僅是記錄歷史中真實發生過的一些事情,還要弄清楚歷史走向背後的真正原因,並且,還要對歷史後來的發展軌跡,做出一定程度的預示。而在這裡面,有一個被人們尊崇為學問,那就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而關於「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研究人員有很多,但是,這其中名氣最大的還要屬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的記載當中,司馬遷對鴻門宴這件事,可謂是毫不吝嗇其筆墨。
  • 同樣都是記錄史實,《竹書紀年》和《史記》誰的可信度更高?
    所以對兩書都不能迷信!而今斷代工程,則對此兩書都迷信,所以才成豆腐渣工程的。史記說,穆王在位55年,是將壽年當政年,戰國時的春申君黃歇說穆王在位20年,此也得到,陳夢家先生的確證。竹書說夏471年,是附加了羿及寒浞年。真實是夏為431年。此有帝王世紀,易緯,稽覽圖為證。至於舜囚堯,舜逼堯,則是失意者,反對派的謠言。
  • 為什麼《史記》對惠子隻字未提
    如此知名的人物,司馬遷在皇皇巨著《史記》中竟然隻字未提,真的有些不可思議。以司馬遷的博學,不可能沒讀過關於惠子的記錄。畢竟連莊子這種當時處於社會便於邊緣的人在《史記》中都有記載,論地位惠子是超級大國魏國的宰相,論學問惠子也是"其書五車",又是名家的鼻祖,同時還是最早提出合縱思想的人。對於這種有地位又有才華的人,按常理《史記》不應該不記載。
  • 司馬遷是如何知道幾百上千年古人對話的?答案令你不得不佩服
    這個人就是名垂千古的太史公——司馬遷。一般意義上的歷史書,都是按照時間線來寫的,學校的課本也是如此,便理所當然地認為歷史書就該是編年體的。可是讀了《史記》才明白,哦,原來歷史書,也可以將一個個人物的故事像傳記一樣記載下來。再把這些人物的故事放在一起,這便編成了歷史。司馬遷真是天才式的史學家!《史記》上至炎黃,下到漢武帝元年,三千多年的歷史,井井有條地記錄下來。
  • 《史記》中的16句經典語錄,放大你的人生格局!
    出自漢·司馬遷《史記》。應當作出決斷時而不決斷,最後反而給自己招來禍害。3.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出自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飲酒過分了,就會昏亂失禮;行樂過頭了,就會轉化為悲哀,萬事都是如此。4.決弗敢行者,百事之禍也。
  • 30個智慧的成語,原來都出自《史記》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在《史記》中,司馬遷引經據典,結合人物,創造了許多成語,今天,我們就通過這些成語,來重讀《史記》吧。【沐猴而冠】【來源】《史記.卷七.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釋義】比喻虛有其表,得意忘形;或是譏嘲為人愚魯無知空有表面。
  • 蚩尤本是最後一任炎帝,為何司馬遷不承認他?
    否定炎帝神農氏為一人的原因主要是來自《史記》的兩處記載:一處是《五帝本紀》,裡面沒有明確說炎帝和神農氏為一人,而是分別稱炎帝和神農氏。另一處是《封禪書》,裡面明確地說:「神農氏封泰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禪云云。」看起來神農氏和炎帝是兩個人。這樣,關鍵問題是怎麼看待《史記》的記載了。
  • 「 人彘 」事件是源於民間層層傳聞,並被司馬遷採信入史?
    作者:傅安平《呂太后本紀》,是《史記》中唯一一篇女人的傳記,它的意義不言而喻,通過它不僅能了解呂太后那段時期的歷史,還能了解歷史上第一位臨朝稱制的女性的人生。反過來說,我認為《呂太后本紀》也極大影響了後來女性的歷史。
  • 漢武帝迷信了46年,他經歷過什麼,以至于堅信世上有神仙?
    《史記》記載的歷史,從上古的三皇五帝一直到漢朝的漢武帝時期。作為生活在漢武帝時代的人,《史記》的作者司馬遷竟敢寫《孝武本紀》,敢記載當代君主的事跡,司馬遷是否有點不怕死呢?事實上,司馬遷聰明地避開了「雷區」,《孝武本紀》對漢武帝為政的舉措隻字不提,這篇將近有8000字的本紀,全是記載漢武帝尋仙問藥的事跡。據《孝武本紀》記載,漢武帝從自己即位的第八年開始,就已經走上了八匹馬拉不回來的迷信之路。
  • 戰國四公子,司馬遷認為只有魏無忌配得上公子二字,尊稱公子147次
    司馬遷寫《史記》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到戰國四公子時,【只稱信陵君魏無忌為公子】,其他三位都稱「××君」,這是為什麼呢?《史記》有八書、十表、七十列傳、三十世家、十二本紀,其中列傳記載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戰國四公子足以記入列傳,分別是:《孟嘗君列傳第十五》、《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魏公子列傳第十七》、《春申君列傳第十八》。
  • 司馬遷其實早已給出答案
    對此專家表示,這跟買熱搜一個道理,司馬遷其實早已在《史記》中給出答案。02魯迅先生曾誇獎《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而《史記》作為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和一部大型的較為完整的史書,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可謂是舉足輕重了。
  • 《史記》中飽含深意的一句話,藺相如完璧歸趙,但實際上一敗塗地
    大家都知道司馬遷寫的《史記》,作為歷史上最重要的史書之一,它的歷史地位更是無與倫比,在《史記 藺相如列傳》中記載過完璧歸趙這件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是鮮為人知的是,藺相如這次事件中可以說是很失敗的,為什麼會這樣呢?讓我們分析一下。
  • 《史記》裡流傳多年的成語,司馬遷沒有明寫,只好拐著彎告訴你
    《史記》裡流傳千古的成語,司馬遷沒有明寫,只好拐著彎告訴你在史學與文學兩個方面,司馬遷的《史記》都臻於完美的境界。《史記》中記載的很多故事和歷史事件被人們概括和提煉為成語,有些經典原文也常常被人們引用成成語,千百年來代代相傳,沿用不衰。
  • 司馬遷政治思想是屬於儒家還是道家?
    從《史記》中看出,他對儒、道二家的推崇比比皆是,如果單純地從某一方面摘取資料,證明其說,他是道家亦是儒家,這是長期以來形成他的政治思想是屬於道家還是儒家之爭的根源,小編本次就來解析一下司馬遷。綜合分析司馬遷在《史記》中的流露和反映,可以看出,他的政治思想既不屬於道家,也不屬於儒家,但對儒、道二家都有所繼承和吸收,從而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政治思想體系。先說司馬遷與道家。道家,從歷史的意義說,稱為「老學」;從時代的意義說,稱為「黃老」;從學術的意義說,稱為「道家」。我們首先要弄清楚道家的演變。在先秦時的道家,其代表者是老子、莊子。
  • 司馬遷為什麼知道秦始皇陵內部結構?因為他是專業的
    司馬遷因著《史記》而名垂青史,此書被譽為史書典範,更是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撰寫的《史記》為何能得到如此高的歷史評價,這與司馬遷著史的態度是分不開的。有人說司馬遷怎麼知道秦始皇陵內部結構呢,我認為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 線上共讀 | 陳正宏教授和你一起讀《史記》
    著有《史記精讀》《東亞漢籍版本學初探》《沈周年譜》《詩畫合璧史叢考》等。在復旦大學多次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設「《史記》精讀」課程,深受學生好評;2018年在喜馬拉雅FM開設線上課程「《 史記》精講」,收穫二百萬收聽量,受到眾多聽眾的由衷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