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為:即使在最窮的中國面前,英國人也摔了跤,美國人也碰了壁

2020-12-02 觀察者網

今年我們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我想利用這個機會談談我印象中的鄧小平以及我對他的一些思考。今天我想談談鄧小平的底線思維。

中國是個超大型的國家,不能犯顛覆性的錯誤,所以國家大政方針的決策需要有底線思維,否則什麼決定都做不成。所謂底線思維就是把事情推到最壞的局面,然後看能不能應對,如果能夠應對,你就可以大膽出牌了。鄧小平是指揮過千軍萬馬的大軍事家,長於底線思維是他的一個最大特點。

80年代香港回歸問題是個棘手的問題。我們要收回香港,但當時香港是中國外匯來源的最大渠道,英國人藉機散布這樣的觀點,如果中國收復香港,香港本土的資金就會大量出走,香港的繁榮將一去不復返,中國肯定承受不了這種代價。

但鄧小平對這個問題思考得非常透徹,這就是他的底線思維。他認為,如果中國把現代化事業能否實現放在香港是否繁榮前提上,那麼這個決策本身就是不正確的。至於資金外流,他認為,只要我們政策正確,流走的資金還會流回來。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底線思維,1982年9月,鄧小平會見英國首相,又被稱為鐵娘子的柴契爾夫人時,幾乎每一句話都擲地有聲。

柴契爾首相因為剛剛打贏了與阿根廷的馬島之戰,所以有點氣高志昂,甚至堅持當年的不平等條約仍然有效。鄧小平明確告訴他,主權問題不容談判,如果英國不願意談,中國將在不遲於一兩年的時間內,自己正式宣布收回香港的決策。

柴契爾認為如果中國宣布1997年收回香港,會給香港帶來災難性的影響。鄧小平回答說,如果說宣布要收回香港就會像夫人說的『帶來災難性的影響』,那我們要勇敢地面對這個災難,做出決策。」

鄧小平還說,香港會不會發生波動?鄧小平認為:小波動不可避免,「如果中英兩國抱著合作的態度來解決這個問題,就能避免大的波動。」

他還告訴柴契爾夫人,中國政府在做出這個決策時,各種可能都估計到了,甚至還考慮了我們不願意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在15年的過渡時期內香港發生嚴重的波動,怎麼辦?那時,中國政府將被迫不得不對收回的時間和方式另作考慮。

這大概是柴契爾夫人經歷過的最艱難的一次會見。會見結束後,心事重重的柴契爾還在人民大會堂臺階上跌了一跤,一時成為重大新聞。

中美關係也是這樣。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裡根競選美國總統前後,說了許多要和臺灣恢復外交關係的話。後來擔任總統後,有所收斂,但還是希望以「幫助中國抗蘇」為由,來換取中國在臺灣問題上讓步。

他曾派人轉告鄧小平美國擬向臺灣派遣總統的『私人代表』,鄧小平嚴詞拒絕,鄧小平當時說,中國雖然是窮國,但不會低三下四求人,我們是有原則的,我們不會拿臺灣問題和任何外國交換任何東西。

一次我給鄧小平做翻譯,他回憶過這段經歷時這樣說,「美國做了很多小動作,我說,這會動搖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我們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如果他們要恢復美臺關係,那我們就可以讓中美關係倒退到70年代甚至60年代水平」,鄧小平在臺灣問題上,在中美關係問題上的堅定可見一斑,鄧小平作了最壞打算的底線思維。所謂70年代的水平,那就是中美雙方關係降到建交前的在互設聯絡處水平,所謂60年代水平就是斷絕外交關係。

80年代,因為剛剛經歷過文革,大家對社會主義究竟能不能成功也有不少疑慮。鄧小平在許多場合都說過,什麼是社會主義,我們還在探索。但當有人問他,究竟什麼是社會主義,他一般都會強調兩點:第一,黨的領導;第二,公有制佔主體,但公有制的形式也要改革。

我個人認為這也是鄧小平對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底線思維。所謂黨的領導,就是有一個代表人民整體利益的政治力量。所謂公有制佔主體,就是確保國家手中有必要的資源。

回顧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們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我們也有不少失誤,這些失誤怎麼發現,怎麼糾正過來的?主要就是靠這兩條。每隔一段時間,黨中央就要審時度勢,看看這段時間以來,我們做對了什麼,還存在什麼問題。比方說,改革開放後,東部先發展起來了,東西部差距拉大了,黨中央就做出西部大開發的決定。而公有制佔主體,就是確保國家手中有必要的資源來執行這樣的決定,哪怕是提供啟動資金,所以才有後來的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成功實施。

實際上,底線思維的重要性對於我們各項事業的意義怎麼強調都不過分。在我們中華民族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進程中,乃至在我們日常工作中甚至生活中,底線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學習鄧小平,學習他的底線思維能力,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會有更大的定力。

相關焦點

  • 張維為:美國神話走向終結 國內公知集體崩塌
    10月1日,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接受媒體採訪稱,美國神話走向終結,中國公知集體崩塌。2019年1月22日,張維為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9年會。(資料圖片/新華社)10月1日,《觀察者網》採訪張維為問到,從中國國慶70周年到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現出來的眾志成城,這些年愛國主義氛圍特別濃烈,是否和外部環境變化有關。
  • 通俗「歌星」張維為辯才所向無敵的奧秘
    文章第一段,作者盛讚張維為口才出眾,雄辯滔滔,把英國著名學者駁得體無完膚:「對於(英國著名學者)艾什的質疑和攻擊,張維為基本全都做出了全面而紮實的回覆,並且還有豐富的數據做支撐,逼得這位牛津的教授顧左右而言他。所有與張維為意見相左的人中,最高層次也就是牛津大學教授這個水平了吧。連他都招架不住,其他人有什麼資格去造謠說張維為沒有乾貨呢?」
  • 張維為談「中國震撼」 曾做過鄧小平英文翻譯
    在採訪中,張維為說中國的GDP就是一個困境,和天氣預報以及房價的困境是一模一樣的。這個說法很特別,他恰當的比喻能把你從生澀的政治經濟名詞中拉到百姓生活裡。他一直在強調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在他眼中,那是中國震撼。  張維為,復旦大學外文系畢業,日內瓦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博士,曾為英國牛津大學訪問學者。
  • 美國人謾罵中國?復旦教授張維為三句話回敬
    在7月20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節目中,主講人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就「美國的多重危機」展開了主題演講。,又不像America First,而更像America Last,「美國最後」,也就是說美國在世界抗疫的跨國比較重屬於墊底的,還有比這種局面更能說明美國今天面臨的種種危機、或者危機嚴重性的嗎?
  • 專訪復旦大學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張維為
    自1979年開始的30年中,中國的GDP增長了18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09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中國不僅率先走出了金融危機的陰影,並且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  中國崛起已是不爭的事實,它給世界帶來了相當的震撼。美國不得不接受中國崛起的事實,因為沒有中國的合作,美國面臨的難題一個也解決不了。所以,我們中國人千萬不要再以「大國小民」的心態來窺視這個世界。
  • 張維為:這次疫情把中國公知虛構出來的美國打回原形
    6月15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61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共同剖析美國抗疫失敗的種種因素。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   張維為:   我在這兒曾經講過,一場新冠疫情「大戰」暴發,中國是倉促上陣,但很快就鎮定下來,打得有聲有色,一手爛牌打成一手好牌;美國是以逸待勞,結果荒腔走板,一手好牌打成一手爛牌。美國這次防控疫情的失敗,超出了很多人的想像。
  • 世界上「最窮」的國家,歡迎中國遊客,但日本人去可能會被趕出去
    世界上有很多國家組成,但為大家比較熟悉的,可能就要數中國、美國、日本、印度等很多比較出名的國家,不過還有很多小國家也許經濟很發達,但是名氣卻很小,有中東的很多國家即使如此,世界上有一個國家叫做東帝汶,可以說是全球最窮的一個國家了,這個國家有一個特別之處就在於非常的痛恨日本人,因為日本人曾經發動了二戰
  • ...陳平、王義桅、李世默、張文木、陳新、羅思義、張維為、趙宏偉
    就上述問題,觀察者網訪問了在國際關係及政經領域卓有建樹的9位專家,其中包括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倫敦前副市長觀察者網特約作者羅思義、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教授張文木等,為各位一一分析。
  • 張維為:世界將以更快的速度向東方、向中國、向社會主義傾斜
    29日晚,最後一場主旨演講迎來兩位重磅嘉賓——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主題為《世界與中國》。作為2020「答案」年終秀的壓軸場次,本場在線直播熱度為兩天最高,僅在年輕人最喜歡的B站直播熱度就達到250萬,現場樓上樓下座無虛席,20多次響起掌聲。以下為張維為教授演講全文。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68期:談談中國新基建
    到今天,中國每一個病人都可以溯源,說你和誰交集過,最後把這個人查出來,進行隔離觀察。美國人能做到嗎?歐洲人能做到嗎?為什麼做不到?沒有健康碼。健康碼不是一個碼,它事實上是有強大的通信能力、定位能力、管理能力所形成的一個綜合體系,才能夠變成一個小小的碼。沒有強大的通信能力,這件事情就做不到。我們再說,今天中國已經開了120萬門網課,有幾億年輕人在用這個體系上課。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六期:縱論「文明型國家」(一)
    每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將結合自身經歷,從國內外熱點、難點問題切入,系統闡釋中國模式的優勢和先進性。 《這就是中國》每周一21:30在東方衛視播出,在本期節目中,張維為教授系統論述了作為現代民族國家的中國的建構歷程,並提出,有別於線性發展的西方政治邏輯與歷史經驗,獨特的中華文明締造了現代中國這一「文明型國家」。
  • 中國成第二富國家 盤點世界最窮國家排名
    原標題:中國成第二富國家:超過日本次於美國 盤點世界最窮國家排名   【外媒:中國超日本成全球第二富國家】外媒稱,投行瑞信發表的最新全球財富報告顯示,中國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富裕國家,僅次於美國;中國中產階級人數達1.09億名。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七期:中國表現出來的一切,絕不是西方簡陋...
    近日,東方衛視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持續熱播。每周一21:30,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都會在節目中結合自身經歷,從國內外熱點、難點問題切入,系統闡釋中國模式的優勢和先進性。 在上一期節目中,張教授系統論述了作為現代民族國家的中國的建構歷程,並提出,有別於線性發展的西方政治邏輯與歷史經驗,獨特的中華文明締造了現代中國這一「文明型國家」。
  • 張維為:這四波愛國主義熱潮,造就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自信的一代人
    張維為:我想是的,美國前年開始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外交戰、科技戰、對華為公司的圍剿,對「臺獨」的縱容等,都激發了中國人的義憤和愛國之情,這是第一波。接著又有去年「港獨」分子挑戰一個中國,他們的所作所為又給中國人上了一堂「史詩級的愛國主義大課」,這可以說是第二波。
  • 江蘇宿遷全省最窮,為何外省人不認同?看看外省人是怎麼回答的
    江蘇省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省份之一,多年以來它的經濟實力都是排名全國第二,雖然相比於排名第一的廣東來講,它的經濟總量不如廣東,但是江蘇人沒有廣東那麼多,而且江蘇各市的城市差距並不是特別大,雖然也有差距,但是相對於廣東來講,江蘇的貧富差距算不上什麼。
  • 今晚《這就是中國》聽張維為教授解讀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
    如今,隨著中國的全方位崛起,中國文化的海內外傳播也將會成為一個蔚為壯觀的事業。這些年,在世界各地成立的孔子學院,舉辦的中國文化節,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國商品、遊客、投資和公司等都在證明著這一點。然而,從總體上看,中國文化傳播的影響力還遠遠跟不上中國崛起的步伐。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
  • 盤點一下《三體》中四位「面壁人」的結局
    面壁者,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所著《三體II·黑暗森林》中,由於智子可以聽懂人的語言,讀取任何書籍和計算機存儲信息等,但卻無法監視到人的思維,三體人由於思維透明也是同樣。這為美國全球反恐戰略提供了理論基礎。破壁人:三體遊戲ID名為「馮·諾依曼」的男性真實戰略意圖:利用球狀閃電武器對人類艦隊發動突然攻擊使其量子化,用量子艦隊來對抗三體。(球狀閃電也很好看哦)最終結局:在羅輯隱居別墅的湖邊開槍自殺。
  • 從巨型望遠鏡「摔鍋」,看美國的衰弱!
    摔了!頓時,峻兮感到腦後鍋落之聲不絕於耳~~要知道,在中國貴州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出現之前,阿雷西博天文臺曾是全世界最大的單孔徑望遠鏡,在電波天文學、大氣科學和雷達天文學等領域貢獻巨大。
  • 張維為教授回應網友犀利吐槽:不是臉皮厚是學養厚
    說起來還是前段時間觀察者網開年會那陣,虎牙妹邀請我觀重量級專欄作者張維為教授出席年會,無奈張教授日程已被預訂滿了…… 領導交代說,那請張老師錄段拜年視頻吧! 可是拜年除了恭喜發財、萬事如意、猴(hold)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能怎麼有趣呢?虎牙妹站在讀者老爺的鞋子裡想了想,不如做一期毒舌點評節目吧!
  • 全球頂級科學家名單出爐:美國2650人,英國514人,中國多少人?
    在這次排名之中,美國依舊排在了第一位,而英國的數量也不遑多讓,中國的數量則讓人大跌眼鏡,震驚不已。這是一個令人恐懼的數字,意味著美國佔據了世界級科學家數量達到二分之一,令其他國家望塵莫及。 從美國的各方面來看,這一個數字完全是預料之中的。在軍事方面,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 核武器庫,除此之外,他們還有玩非常完善的反導系統,海軍、空軍以及陸軍系統也是他們的強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