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在綜合素質評價工作上成為有心人,要做到三點:一是認識綜合素質評價的雙重價值;二是充分了解平臺的內容;三是制訂三年行動計劃,重視平時數據的積累與填寫。
一、充分認識綜合素質評價具有評價與育人雙重價值
隨著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化,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也受到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國務院辦公廳和教育部相繼出臺了有關文件,一方面提出綜合素質評價要在高招方面發揮應有作用,提出了「兩依據、一參考」的擇優錄取的機制,即「依據統一高考成績、依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另一方面提出綜合素質評價在在育人方面體現其突出價值。
按相關文件精神,「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報告冊」是每一名高中學生在高招前必需完成的一項工作。
但是有些高中生對這項工作重視不夠,把本該三年完成的工作,擠到高三最後時刻去完成。於是出現時間緊、任務重的局面,填寫的數據缺乏依據,撰寫的材料過於草率,生成的報告測質量不高,給錄取高校留下不好印象。
其實,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臺的填寫沒有那麼難,任務也沒有那麼重,只要做一個有心人,就能出色地完成平臺規定的各項任務。同時,在平臺填寫過程中,它對個人綜合素質的發展還會起到促進作用,還能給緊張而忙碌的高中生活平添很多樂趣。
二、充分了解高中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臺的內容
高中生對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臺並不陌生,因為這項工作在小學、初中已經做過。最大區別在於高中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臺的數據將在高考招生錄取方面,成為重要參考材料。所以,平臺數據的真實性、典型性、獨特性就顯得格外突出,最終的報告冊的要求是:把個人全面發展與個性特長充分地展示出來。
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臺主體由五個部分組成:分別為思想品德、學業成就、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
以北京為例,在「思想品德」板塊下:需要記錄的數據有「社會公益及志願服務」「一十百千工程」「黨團活動」「感動感悟與交流溝通」「其他」等。
「學業成就」板塊不僅有各年段的學科成績,還包括「創新成果」「學術志趣及偏好發展」「研究性學習」「階段小結與個人反思」「自我陳述報告」「其他」等。
應該說,北京市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更強化了學生愛國情懷、遵紀守法、創新思維、體質達標、審美能力、勞動實踐等方面評價。
高中生對這個平臺要有充分地認識和了解後,才可能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把平臺填寫好,發揮平臺的評價及育人功能。
三、制訂三年行動計劃,重視平時數據的積累與填寫
克服高三報告冊「臨時抱佛腳」的慌亂,必須把工作做到平時,分解到三年之中。這需要學生一進入高中,見到這個平臺時,就進行統籌安排,制訂出三年行動計劃。
正是那句老話:預則立,不預則廢。
以北京版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臺為例:
在「思想品德」評價板塊,你需要參加社會公益及志願服務、一十百千工程、黨團活動,要寫一些感動感悟材料等。其中有些活動是學校組織的,有些活動是自主安排的。對於自主安排的,如社會公益及志願服務這個項目,可以分配到三年中的前五個學期,一學期完成1~2次活動,做好記錄、留下照片、寫出體會、填寫在電子平臺上。把任務分解了,工作量也就不太大了,參與這樣的活動對於緊張的高中學習生活也是一調整。每個學期進行1~2次,到高三最後形成報告冊時,你就積累近5~10個材料,那時可以從中遴選一些高質量的活動放到高招報告冊中。
再如:「學業成就」板塊中,設有「研究性學習」欄目,需要學生填寫研究性學習報告。這個項目對於高中生是一個小挑戰,特別要妥善安排安排,最好在高中三年的前五個學期裡完成。研究性學習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選題、設計研究方案、進行研究、形成報告、得出結論,最後填寫電子平臺上。如果每學期完成一個小型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可以想見,你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組織能力一定會提到提升。在高招報告冊形成時,你只需要選擇最好的一次研究性學習成果就成了。
其他板塊也是一樣的,如身心健康。這個板塊設有參加體育活動、體育特長等欄目。這樣,高中生每學期都要積極參加班級、學校的體育活動,選擇適合自己的1~2個項目,形成體育長項,爭取在年級或是更高的級別獲獎。確定長項後,你每天抽出很少時間去訓練,長期堅持,一定會有所突破。藝術素養也是一樣的,對自己藝術方面進行評估,確定適合自己項目,形成愛好,終有所得,乃至受用終生。
高中階段是人生發展的黃金時期,一個人的良好習慣、人生的理想、基礎性的素養都是這個階段奠定的。所以高中生自己要正確認識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臺的價值。認識到它只是引導我們成長發展的一個腳手架,我們的目的是健康、全面、有個性地發展。
基於以上分析,期望高中生在高中一年級之初,就規劃好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臺使用,錘鍊自己,培養特長,做好記錄,做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有心人。(永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