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代謝組學變化揭示早期成年人心血管風險因素

2021-01-14 中科新生命蛋白代謝組

雖然心血管疾病(CVD)風險在40歲個體逐漸顯現,但是其實心血管疾病的早期損傷和病變在此年齡之前就已經出現。儘管代謝產物在心血管疾病早期發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在早期年輕人群中關於機體代謝紊亂的研究以及與CVD的產生或者發病機制的研究仍然十分匱乏。

來自美國密西根大學心血管研究中心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在《Circulation》上發表了題為《Comprehensive Metabolic Phenotyping Refines Cardiovascular Risk in Young Adults》的研究文章,作者首先對2330名年輕成年人(黑人和白人)隊列利用代謝組研究機體代謝輪廓的動態變化,結合不良CVD表型(心肌功能,心肺適應性,血管鈣化等),揭示早期成年人與CVD疾病相關的機體代謝紊亂分子特徵;然後採用彈性網絡,PCA和Cox回歸等統計學習算法建立CVD疾病代謝物風險得分;最後通過弗雷明漢心臟研究的1898名大隊列進一步驗證上述結果。以上結果不僅揭示CVD早期代謝紊亂機制,而且對早期診斷和預防幹預措施方法的制定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實驗路線圖:

研究結果:

代謝和脂質分子表型關聯和通路分析首先對2330名黑人和白人進行代謝組學分析,通過線性回歸模型分析CVD表型(包括心衰,血管和心肺適應性)與代謝/脂質分子之間的相關性,並且通過年齡,性別和種族對計算結果進行校正。結果表明:穀氨酸代謝異常、表皮功能紊亂、氧化脅迫和炎症等,與CVD不良表型的產生密切相關。通過對差異代謝產物通路富集分析,發現CVD疾病相關的重要信號通路如BDNF信號通路、MAPK信號通路、NO/cGMP信號通路和MECP2信號都在早期有顯著變化。

2. 差異代謝物與脂質分子和CVD表型的關聯分析

隨後,研究者使用彈性網絡回歸結合PCA的分析方法,挖掘與CVD不良表型相關的代謝物及其互作關係,以及通過主成分得分來判斷代謝物對於心衰和血管表型參數的影響,以便建立CVD風險得分模型。

研究結果發現,心衰和血管不良表型具有不同類別的差異代謝物,並在PCA主成分有顯著區分。PC1水平與血管表型更相關,PC2水平與心衰表型更相關。分別對血管和心衰表型相關的代謝物進行權重得分計算,並通過性別和種族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在男性人群中血管相關代謝物得分較低,而在黑人人群中心衰相關代謝物得分較低。

3. CVD表型相關代謝物風險預測和生存曲線分析

研究者在2330名參與人群中,觀察到113個嚴重CVD事件和135名死亡事件。通過多變量生存曲線分別進行代謝物血管得分、心衰得分以及基於兩者綜合得分的血管-心衰得分分析,隨後在另外1898名參與者的驗證隊列中(600個死亡事件和518個嚴重CVD事件),基於前期44個差異代謝物的血管得分、心衰得分和綜合得分進行生存曲線分析,發現研究結果高度一致,利用代謝物得分可以有效進行CVD不良事件或死亡時間的預期風險的預測。

小編小結:

代謝組學(包括脂質組學)是發現心血管生物標誌物,進行早期預測和風險評估的有力工具。本研究檢測2330名不同種族早期成人代謝和脂質分子表達,結合隨訪信息和CVD表型參數,建立兩者之間的相關性,隨後運用統計學習算法建立代謝和脂質分子對於CVD事件的權重得分,藉此可以提高CVD疾病風險預測效果,進而在1898名的驗證隊列中進一步得到證實,該文章是深度研究和評估代謝組學與心血管疾病發生關係的典範。

相關焦點

  • 宏基因組&代謝組學:兩大組學共同揭示結腸直腸癌中腸道菌群的階段...
    採用宏基因組和代謝組聯合分析,檢測結腸直腸癌不同階段的糞便樣本,揭示結腸直腸癌中腸道菌群的階段特異性表型,為 CRC 發展階段的診斷提供方法。研究結果1.糞便樣本中宏基因組和代謝組學特徵為研究 CRC 中宏基因組和代謝組的特徵,根據結腸鏡和組織學檢查結果分為9組,圖1分別對616例宏基因組數據和406例代謝數據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富含芽孢桿菌屬的受試者具有低豐度的普氏菌,與健康對照組相比 Megamonas 菌屬(巨單胞菌屬)在118例患者中為高豐度,在 CRC 發展的各個階段顯著升高。
  • iTRAQ蛋白組學助力寧波大學越冬期間擬穴青蟹代謝變化研究
    研究方法,以探索揭示越冬期間不同光照強度下擬穴青蟹的代謝變化。中文標題:iTRAQ蛋白組學揭示越冬期間不同光照強度下擬穴青蟹的代謝變化針對10個隨機選擇基因的qRT-PCR結果所示,除TPIB,FATP4和RDH11外,大多數轉錄物表現出與iTRAQ結果相似的表達變化。總體而言,qRT-PCR與蛋白組學基本一致,證明了蛋白組學結果的可靠性。
  • 宏基因組和代謝組學揭示結直腸癌相關菌群的階段特異性
    宏基因組和代謝組學揭示結直腸癌相關菌群的階段特異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11 16:13:03 宏基因組和代謝組學揭示結直腸癌相關腸道菌群的階段特異性,這一成果由東京工業大學Takuji Yamada研究團隊獲得
  • 代謝組學:未來新方向
    這使得代謝組在許多領域都非常吃香,如環境毒理學、進化和發育、疾病診斷與治療反饋、以及藥物、殺蟲劑和除草劑的研發等。代謝組流動檢測幫助合成生物學家揭示遺傳改變如何影響通路和產物。   作為組學家族最年輕的成員,代謝組學發展勢頭正勁。2014年,國際代謝組學學會主辦了他們的第10次年會,與首次會議是同一座城市:日本鶴崗市。「第一年,我們有大約150人參會。」
  • LC-MS非靶向代謝組學中藥研究半夏白朮天麻湯治療肥胖高血壓機制
    多組學分析:LC-MS非靶向代謝組學+轉錄組測序2.檢測方法:(1)生理生化實驗:小鼠體重、SBP和DBP測定;(2)功能驗證實驗:油紅染色和HE染色觀察主動脈形態,免疫螢光染色觀察形態學變化,Western blot檢測蛋白表達量;研究結果1、BBTD可減輕體內與肥胖相關的高血壓通過八周的BBTD給藥使肥胖相關性高血壓小鼠的
  • 聚焦代謝組學平臺建設 促進技術向應用轉化——訪清華大學代謝組學...
    如今代謝組學領域的人提到清華大學代謝組學平臺就像是找到了組織一樣。  儀器信息網編輯近期採訪了清華大學代謝組學平臺主管劉曉蕙博士,劉曉蕙博士從代謝組學研究現狀、代謝組平臺建設情況、發展機遇與挑戰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 代謝組學——後基因組時代新熱點
    代謝組學是定量描述生物內源性代謝物對內外因變化應答規律的科學,能夠直接反映生命體的終端和表型信息,近年來在疾病診斷和分型、生物標誌物發現、藥物研發、基因功能解析、代謝途徑及調控機理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 研究發現COVID19患者血清的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特徵
    研究發現COVID19患者血清的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特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9 13:19:27 西湖大學Tiannan Guo、Yi Zhu、溫州醫科大學Haixiao Chen、迪安診斷公司Huafen
  • Microbiome:代謝組學揭示宿主抵抗霍亂弧菌感染的機制
    通過解析CL引起的微生物菌群組成變化及其對宿主霍亂弧菌易感性的影響,揭示了共生代謝產物是宿主抵抗霍亂弧菌感染的關鍵決定因素。16s rRNA:鏈黴素(SM)、萬古黴素(VAN)和克林黴素(CL)三種不同抗生素分別治療8周齡的成年C57BL/6特異性無病原體(SPF)小鼠。治療5天後,收集小鼠糞便。
  • 服務700+科研所和三甲醫院,帕諾米克如何布局代謝組學技術?
    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分別從基因和蛋白質層面探尋生命的源活動,但細胞內許多的重要生命活動過程其實發生在代謝物層面。從理論上講,機體的代謝物是基因表達的最終產物,基因決定著代謝物的組成,但機體的生命活動實際受到多種因素的調控,代謝物往往作為直接「信使」反映整個機體的生命運轉情況。
  • 賽默飛:病毒感染中基於代謝及脂質組學的亮點研究成果
    然而,SARS-CoV-2 病毒進入人體後,如何引起體內代謝水平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如何影響患者及預後水平尚未可知。代謝組學和脂質組學技術作為精準醫療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東呼吸症候群,伊波拉病毒,SARS-Cov-2等病毒研究中體現出重要價值,幫助研究人員確定病毒侵染宿主後代謝物的變化,闡明致病潛在機制、尋找診斷生物標誌物,以及疾病分期分型等[1]。
  • NOREVA: 代謝組學數據標準化工具
    生物學過程(如微生物生長和生理反應)通常是動態的,需要在不同時間點監測代謝變化。
  • Get農學領域——標誌物篩選、機理研究的代謝組學實驗設計方案!
    小鹿物語這篇文章做的東西並不複雜,但卻可以發表在一區的Food Chemistry上,關鍵在於其構思精巧、解釋合理,分析精細,藉助靶向代謝組學檢測手段,找出差異代謝物,成功用代謝組手段揭示了,不同飼餵方式產生的雞蛋,在生或熟時蛋清和蛋黃的口感差異可能來源於哪些代謝物的變異。二、代謝機理研究單一的代謝組學分析只能揭示機體代謝的動態變化。
  • 「GW-ICC報導」基礎研究論壇:新技術與心血管基礎研究
    何愛彬教授團隊為了追蹤哺乳動物心臟早期發育的全細胞譜系過程,自主研發了一套適用於拍攝小鼠胚胎發育的垂直式雙側掃描光片顯微成像系統,該系統可實現單細胞解析度成像,實現心臟心肌細胞的連續成像。何愛彬教授課題組利用該成像系統揭示了心室形態發生細胞動力學與肌小梁的細胞起源與機制,並闡述了肌小梁細胞的兩種起源。該成像技術的出現為心臟發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型手段。
  • 細胞器蛋白質組學和磷酸化蛋白質組學揭示了亞細胞重組在飲食誘導...
    細胞器蛋白質組學和磷酸化蛋白質組學揭示了亞細胞重組在飲食誘導的肝脂肪變性 2018-10-24 16:15:18 來源:Celpress 脂質代謝是在細胞細胞器之間高度劃分的,這些細胞器動態地調整其組成和相互作用以應對代謝挑戰
  • 16S rDNA測序+代謝組學,讓科研結果更「近」一步
    測序分析和代謝組學聯合研究的必要性生物體內的基因系統調控是一個整體,單一組學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並不能完整的解釋生物學問題,而且通常文章的影響因子也比較低。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將微生物組學和代謝組學聯合起來,腸道微生物菌群與宿主代謝表型的關係以及微生物群落如何影響代謝功能的研究是代謝組學與16S rDNA測序整合分析非常典型的案例;此外,還有研究表明不同的疾病模型中微生物和代謝物之間具有很高的相關性,可通過代謝組學和16S rDNA測序整合分析的方法研究代謝物-微生物-疾病之間的關係
  • 水稻抗旱機制突破研究——GCMS非靶向代謝組學
    中文標題:轉錄組學和代謝組學研究揭示了有助於水稻在乾旱下光合作用及相應耐旱性的重要代謝途徑 通過轉錄組和代謝組學分析,為研究耐旱性的潛在分子基礎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因此代謝組學方法是探索乾旱候選基因的有效方法,應進一步研究代謝物與轉錄物對乾旱脅迫的反應,以發現更多有用的代謝物、途徑和基因。小鹿推薦 這篇文章發表時間較早,但卻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轉錄組-代謝組聯合分析的文章。
  • 非靶向代謝組學助力中國農科院靈芝代謝特徵研究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基於非靶向質譜的代謝組學方法獲得發酵液,菌絲體,子實體和孢子粉的代謝特徵,從而為靈芝不同部分的獨特使用提供分子基礎。通過LC-ESI-Q-TOF應用非靶向代謝組學分析這四個不同部分的代謝變化。經過峰提取和匹配後,從數據預處理中總共提取了8086、8038、9384和8229個獨特的代謝物(包括多糖,核苷,肽,三萜類和生物鹼),並分別定量了發酵液,菌絲體,子實體和孢子粉。在四個不同部分之間檢測到的代謝物譜有相當大的重疊。但是,發酵液,菌絲體,子實體和孢子粉特有的成分分別為48、25、364和28(圖1)。
  • 華中農大羅利軍團隊水稻代謝組學抗旱機制突破
    中文標題:轉錄組學和代謝組學研究揭示了有助於水稻在乾旱下光合作用及相應耐旱性的重要代謝途徑 與光合作用相關的DEG的上調一致,它們在IAC1246的早期乾旱期間表現出明顯的上調。另外,許多滲透壓和AOC相關的DEG與這些以及光合作用相關的DEG相關。這兩種代謝物涉及四個KEGG途徑(泛醌和其他萜類醌生物合成,酪氨酸代謝,苯丙氨酸代謝和苯丙烷類生物合成),其轉錄組數據也對其進行了補充(圖5,表3)。十二種滲透壓和/或與AOC相關的DEG參與了這四個途徑(表3)。
  • 靶向代謝組學助力浙大夏宜平團隊喜登植物科學一區頂刊
    靶向代謝組學定量結果表明,在實驗I和II中 JA含量大幅下降,而在實驗III沒有明顯變化(圖4C)。磷酸戊糖途徑和糖酵解屬於呼吸作用,在碳水化合物的代謝中起重要作用。糖類靶向代謝組學定量分析與轉錄組學數據互為補充,表明實驗I中碳水化合物代謝的變化和實驗II和III不同(圖6B)。在實驗I中,葉片葡萄糖和果糖濃度增加程度遠高於實驗II和III,而蔗糖在實驗I、II和III增加的程度接近(圖6B),表明對於FT而言葡萄糖和果糖比蔗糖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