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曾多次下江南,就是乾隆皇帝也曾六次下江南。然而康熙的第四子,康熙的第四子,清朝第五位君主——雍正皇帝不僅從來沒有南巡過,而且在他在位的十三年中,北京城都幾乎沒有出過一步。
雍正皇帝自稱「以勤治天下」,這絕非自誇。平心而論,繞開雍正的歷史疑雲,只是將雍正作為一名政治家來看待,那麼他絕對是偉大的。
現存的雍正朝奏摺共有41600餘件,其中漢文奏摺3500餘件,滿文6600餘件。以他在位12年又8個月計算,平均每天批閱奏摺約10件。除了奏摺以外,還有六部及各省的大量題本,據估算統計,雍正朝共處置此類題本192000餘件,每天平均處置40件以上。雍正對於這些奏摺和題本並非看畢就算,而是要親筆書寫硃批,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有的硃批競有數千字之多。除此之外,雍正還要處理各種軍國政務,官吏任免、人民生活、農業工商等,雍正都要親自過問,而且以他多疑、敏感的個性又不會找人代勞,只有煩累自己。這些完全可以說明雍正的工作量有多大。
這麼大的工作量,不要說是皇帝,就是普通人也很難做到。然而他卻做了13年。更何況,他是皇帝,沒有人監督他,做與不做全靠自覺。
雖然雍正皇帝的在位時間要比他的父親要短很多,但是,他把有限的時間都用在了治理國家上。
作為帝王,雍正皇帝為國家、為百姓做了很多實在的事,他的努力也為後來的乾隆皇帝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他高舉「改革」大旗,清理國庫虧空,到雍正末年,國庫虧空不僅完全彌補,還有數千萬兩餘銀。雍正還創立了「耗羨歸公」的政策,用來防止官員腐敗。不僅如此,雍正即位後,取消了人頭稅,改為攤丁入畝,即將人丁稅攤入地畝,地多者多繳稅,反之少繳,無地者不繳。
雍正為百姓做的還有廢除了賤籍。把原來的賤民編入民籍,讓他們和普通百姓一樣。取消賤籍毋庸置疑,這是一種社會的進步。
遺憾的是,雍正以後清朝皇帝做得都不是太好。加速了清朝的滅亡。對於這件事你們怎麼看?歡迎評論。
歡迎大家關注,明天發文提醒:
雍正是多疑的,他不相信任何人。密折制度,粘杆處,血滴子,成了雍正的重要手段。明天和大家分享清朝神秘的特務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