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曆程:盤點中國民法典起草的四次起伏和兩個階段

2020-12-03 天同訴訟圈兒

在當今中國法學界,民法法典化無疑是充滿光環又讓人久久難以釋懷的命題。

自1949年至2002年,前後僅五十餘年間,我國就已歷經四次民法造典運動,分別於1954年、1962年、1979年、1998年,但囿於經濟、政治、社會和學術等條件的約束,均未成功。

幾次的「失敗」並未讓「民法學人」放棄,今天終於看到《民法典》即將編纂成功的曙光!

四次起伏

從舉步維艱到柳暗花明

【1954年】起草階段被擱置

1954年起一直到1956年,新中國著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後,均因不同因素,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斷。

【1962年】再度擱置

1962年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議程。1964年7月,民法草案「試擬稿」出爐,但是由於遭遇歷史原因,立法工作再度被擱置。

「殘肢逆遇何足悲,傷情失意安得摧。」

「願將慚怍五尺軀,送與世爐萬般錘。」

——江平先生

【1979年】逐步修繕民法草案,最終確定製定單行法律

當時,著名民法學家、西南政法大學資深教授金平被任命為「民法起草小組所有權分組」的負責人。

據他回憶,「經過大家十個月的辛勤工作,在1980年8月草擬出了一個民法草案『試擬稿』。在廣泛徵求意見之後,又修改了三次,到1982年5月形成了民法草案的第四稿。」

隨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委員會專門成立了民法起草小組,但由於當時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才剛剛起步,各方爭論不斷,所以當時研究了一個思路,就是把民法典中所包含的內容通過一部部單行法律的形式先行制定出來。

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主委喬曉陽回憶:「經過反覆論證,大家認為一下子拿出一部包羅萬象的民法典是沒有條件的,也不是實事求是的,所以當時研究了一個思路,叫作『零售』的辦法,或者叫作『各個擊破』的辦法,就是把民法典中所包含的內容通過一部部單行法律的形式先制定出來。」

【1986年】通過了《民法通則》--- 「權利的宣言書」

中國只是通過了《民法通則》, 它規定了各個民事領域的一般規則, 可謂「微縮版」民法典。此後,中國民事領域的法治發展突飛猛進,進入民事法治體系得以全面構建的三十年時期。

後續在財產關係領域, 《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和《侵權責任法》等相繼出臺;在人身關係領域,《婚姻法》被修訂,《收養法》頒行並被修訂。另外,司法解釋和一些涉民事領域的公法也使中國的民法規範逐漸豐滿。

1986年頒布的《民法通則》被海外學者譽為中國的「民事權利宣言」。

王利明教授說:「正是因為《民法通則》的頒布,從此結束了中國沒有系統的民事立法的歷史。《民法通則》的誕生,標誌著我國的民事立法進入到一個完善化、系統化的階段。因此,《民法通則》可以說是市場經濟基本的法律框架,我認為這麼講是毫不過分的。」

【1998年】再次「流產」

編纂最終止步於立法技術的不成熟。內容複雜、體系龐大的民法典帶來了立法機關與法學界的觀點分歧。肇端於1998年不僅起草了民法典草案,還在2002年12月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進行了審議。然而,遺憾的是,與前三次一樣,呼之欲出的民法典再次「流產」。當中國的法律人意興闌珊,徒嘆「民法典」這個火熱字眼「漸行漸遠」。

兩階段

從規劃到實施,立法的科學化效果初現

【2014年】明確提出了「編纂民法典」的規劃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編纂民法典」的規劃。這也讓眾多民法學人看到了希望。

【2015年】明確提出「兩步走」的編纂思路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律工作委員會明確提出「兩步走」的編纂思路,即先制定民法典總則,然後再整合既有的民商單行法,各分編爭取於2020年審議通過,形成統一的民法典。

【2017年】關鍵性一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實施

2017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民法總則,於當年10月1日正式實施,這標誌著民法典的編纂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

【2018年】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進行了初審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民法典編纂邁出了第二步。此後,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各分編草案進行了拆分審議。各分編草案均已完成了兩次審議,其中,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侵權責任編三個分編草案完成了三次審議。每次審議修改都要聚焦立法中的難點熱點問題,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

【2019年】「完整版」中國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

由民法總則和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合體」而成的民法典草案,包括7編加附則,共84章、1200多條,是一部全方位保障人民權益的法律,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和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

【2020年】民法典最後階段

提請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民法典編纂進入最後階段。我國的民法制度也終將迎來民法典時代。

一部民法典的出臺何其難也,新中國成立70多年後,終於將擁有自己的《民法典》,這是值得慶幸的。

更為重要的是,這一代以及下一代民法工作者如何接過佟柔、王家福、魏振瀛和江平等老一輩民法學人的重任,讓法律人的法律信仰薪火相傳,讓民法典在保護公民的權利中成為更重要、更有力的法律武器,讓每個個體活得更有尊嚴。

相關焦點

  • 民法典人格權編出臺記:廿年兩度起草,獨立之爭持續多年
    受訪者供圖正反雙方的聲音中,除王利明、梁慧星為代表人物外,許多民法學者持中立態度。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凱湘說,多數人認為「獨立也可以,不獨立也沒關係,純粹是立法體例安排問題。」 公開信息顯示,1949年後,中國曾在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四次啟動民法起草、編纂,前三次均未涉及人格權成編問題。
  • 《民法典》,你get了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 接地氣解讀《民法典》新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部凝聚了幾代法律人殷切期盼的世紀大典,經歷了怎樣艱難而漫長的編纂歷程?人格權獨立成編、家風條款入典、確立性騷擾認定標準、護航見義勇為、保障居住安全……諸多立法亮點的背後,承載了民法典怎樣的時代訴求與文化內涵?
  • 新政·盤點|事關房子與愛情、婚姻、繼承的事情,《民法典》給出了...
    民法典規定,物業服務人不得採取停止供電、供水、供熱、供燃氣等方式催交物業費。 房子的產權 6 住宅70年產權期滿自動續期 住宅房產土地到期可以自動續期,但需要依據法律法規繳納續期費用。房產不僅可以整體轉讓,還可以單獨轉讓最長七十年的居住權,也可以單獨轉讓七十年的所有權。
  • 民法典學習 | 《民法典》49大亮點梳理
    新時代的人民法典 2020年5月28日,風和日麗,陽光明媚,兩千多名全國人大代表齊聚北京人民大會堂,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在新中國法治建設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 參與民法典編纂研究,最高檢五年提千餘條次立法建議
    5月22日上午,民法典草案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意味我國的民法制度即將迎來民法典時代。民法典的編纂承載著人民的期待,也凝結著幾代法律人的夢想。從2014年10月立法任務的提出,到2017年3月民法總則的通過,再到2019年12月草案「完整版」亮相,民法典立法之路可謂蹄疾步穩。
  • 民法典誕生 致敬66年間那些「民法先生」
    「我們這一代民法學者何其有幸,見證了新中國第一部民法典誕生。」今天晚上,剛剛結束一場線上民法典講座的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秘書長王軼在電話中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從1954年新中國第一部民法典開始起草時算起,66年間,新中國幾代民法學人篳路藍縷、永不言棄,不斷接力,終於在2020年初夏,將中國帶進「民法典」時代。
  • 民法典規定的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
    民法典人格權編的第六章名為「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本章總結我國既有立法經驗(如《網絡安全法》)和學界通說確立了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的基本規則。我國立法機關也正在起草個人信息保護法,未來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將與民法典之中的規則配合起來,全面保護個人信息。
  • 「典」亮生活 伴民同行!《民法典》走進貴陽保險業
    講座中,中國企聯維權工委委員、貴州省政府立法諮詢專家畢健從《民法典》的法律概念和法律意識、制定歷程和主要意義、主要內容和亮點特色、年齡相關的自然人制度、法人制度、保障險相關制度保障等生動講解了《民法典》的精神要義。同時結合具體案例,對物權合同、侵權責任、用工制度、人身賠償、等內容進行了深度解讀,在廣大職工中引起了積極反響。
  • 中倫論典 | 《民法典》對私人財富規劃的十大影響
    前言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中國法制建設的重要裡程碑,將影響國家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也將深深影響每一個家庭、每一位人民群眾的生活。那麼《民法典》對私人財富規劃有哪些影響呢?
  • 民法典,熱詞背後的法治力量
    這是新中國法治進程中激動人心的一刻,它連接過去、指向未來——2020年5月28日下午,北京,人民大會堂,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會場頓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新時代,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終得實現,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由此誕生。
  • 民法典編纂中的行政法因素
    我國正在編纂自己的民法典,而且肯定能夠在2020年3月份通過。這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頒布施行的民法典,將對我國的經濟建設、人民生活和社會管理產生深遠的影響。按照法治國的思想,行政必須依法,並且在「政治國家」的範圍內運行,而民法應在「市民社會」中存在。
  • 《民法典》對企業和勞動者的影響
    本次審議的《民法典》包括了總則和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六個分編,涵蓋了調整日常民事法律關係的各個方面。關於《民法典》與勞動法的關係:從法律的內在體系看,民法和勞動法均屬私法領域,但民法是市場調配資源的一般法,而勞動法是市場調配勞動力資源的特別法;從法律表現形式看,《民法典》並未將勞動合同作為典型合同納入合同分則中,而是在總則部分規定「其他法律對民事關係有特別規定的,依照規定」,形成勞動法和民法形式上融合與分立並存的關係格局;從法律適用的角度看,應當按照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在勞動關係領域優先適用勞動法的相關規定
  • 《民法典》頒布:對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做出明確規定
    2020年5月28日15時08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中國「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民法典全文共1260條,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和附則,是對1949年以來分散民事立法的系統整合、編訂纂修。
  • 新增與變化|2020《民法典》出臺之後,民法應該怎麼學?
    對於法考生來說;是兩大難題,再加上今年與歷年都不一樣,18年19年的考生在春節前就已經開始為刑法和民法作準備了,有人會說,難道我們20年的考生不想嘛?確實,20年對我們來說是最為特殊的一年,特殊在哪裡?
  • 「兩會觀察」民法典是歷史寫就的權利宣言
    近代世界第一部民法典是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即《拿破崙法典》。中國自晚清開始變法圖強,沈家本領銜的晚清修律運動也主要以大陸法係為師,改造諸法合一的舊體制,制定各類新式法典,其中就包括《大清民律草案》。但清朝很快覆亡,中華民國繼起,同樣效仿大陸法系頒布各類法典,統稱《六法全書》,其中包括1929年制定的《中華民國民法》。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民法典》第一條規定:"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係,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民法典》。"《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七)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
  • 《民法典》的88個重要變化
    一、《民法典》"第一編 總則"涉及的重要變化(一)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項重要立法目的《民法典》第一條規定:"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係,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
  • 海洋發展視角下的《民法典》
    《民法典》總則編第9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也被稱為《民法典》中的「綠色原則」。「綠色原則」的提出,給民事主體從事海洋經濟活動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從事傳統產業的私人主體,需要嚴控生產中的各項程序,做好項目的事前評估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將海洋汙染損害降至最低。
  • 《民法典》日常問答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6、一條寵物狗與主人走失,被小張收留並悉心照顧,數天後狗主人來領,小明可以向狗主人要飼養費嗎?答: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