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查理大帝建立起的西方皇權統治,一個更光明的時代已經近了

2020-12-04 百家號

百家原創作者:音韻說歷史

多少年以來,日耳曼人民在心中嚮往著能夠在小圈子內自由自在地生活,而這種嚮往對西方國家來說常常意味著分裂,多少次建立帝國的嘗試被阻礙或是完全扼殺。而歐洲至此為止所有的發展全都毀於一旦,不僅是古老的文化,還有依靠傳教士們清除其他狂熱信仰、從歐洲一點點發展壯大的基督教都毀於一旦,這樣的危險又有多大?查理大帝統治的王國是怎樣的?時代的進步需要人們的努力嗎?

沒有人能否認,在日耳曼的徵服之後,黑暗綿延了幾個世紀之久,而德意志軍隊將自由還給世界,與其說是給人類福祉,更像是對人類的詛咒。雖然希望才剛剛在這黑暗中撕開光明的裂口,但終究會迎來撥雲見日的一天。一個更光明的時代已經近了。在這個時代,分散在各處的力量將重新集結起來;在這個時代,丟失已久的東西又被找尋回來;在這個時代,西方又將復興統一,並將向世人展示,更加有生命力的信仰和更深厚的文明在這片由日耳曼人辛勤耕種的土地上萌芽、抽枝,比以前的任何時候都更生機勃勃。日耳曼民族與羅曼民族在國家和教會關係中越來越多地融合在了一起。雖然在此之前,日耳曼式的社會體系看似對大國統一不利,而現在,推進西方統一大業,並使其達到目標的正是日耳曼人。

盎格魯一撒克遜人溫弗裡德使法蘭克教會敬奉聖伯多祿;如同當年在克洛維統治下,法蘭克人發誓獻身基督一樣,現在人們敬奉起第一批耶穌使徒。就這樣,他們將整個西方的教會統治權交到教皇手中,把教皇視作聖神使徒的繼任者與代言人。正當教會在一個共同的教皇統治下越來越統一之時,在整個高盧及日耳曼尼亞崛起了新的王朝。他們不僅迅速奪得了這片土地上的勢力,並且能夠執掌義大利的政治事務,達到了西方基督教政權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時,教皇統治和王室政權的利益在各個方面均有交集,若兩股勢力針鋒相對,不僅將削弱彼此的勢力,他們的未來也將不復存在;而若是攜手並進,那麼每前進一步,雙方都會強大一些,並最終達到西方政教統一的目標。羅馬方面從來不缺少雄踞世界的野心,缺的只是一位法蘭克王座上的君主。這位君主要能夠突破受限的德意志天性,挺身實踐偉大的政治理想,這樣國家才能更快速地向其目標發展。在一個最恰當的時機,世界上這樣一位君主化身成了查理大帝。很少有人能像查理大帝那樣,將諸多偉大的統治者才能集於一身;也幾乎沒有任何一位天才,能夠獲得像查理大帝那樣恰當的時機來名垂青史。

768年,查理繼承父位時還是個毛頭小夥;他當時26歲,許多天賦的優良品質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但人們很早就能從他身上看到那種鋼鐵般的意志,孜孜不倦的勤奮,對極致的追求以及極強的可塑性,使他能夠成為古往今來的君王之首。天賦品質造就了他的一切。完美比例映襯下的魁梧身材,明亮的淺色眼睛,臉上是勝利者的神情,洪亮的聲音,徹徹底底的男性姿態,人們看他的第一眼,全部的注意力就會被他攫住,並傾心於他軀體從沒有阻礙他精神的充實,在他三十餘載的執政生涯中,即使他從不惜力,卻從未罹患過疾病。

他始終如一地為國家的事務奔忙。晚上,他常常要起身四五次,去完成公務;即使是穿衣服的時候,他也會與大臣們商討事務或是讓請求裁決的當事人陳述事情;就餐時,他命人為他誦讀歷史或神學書籍;沒有任何時間是被白白浪費的。他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和積極的心態,從未因為心情不佳而做出不公正的決斷。在親人與朋友的小圈子裡他是幸福的,他精心地經營著自己的家庭,他的目光同樣自信地注視著近處和遠方。他不僅對肉眼所及之處瞭然於心,整個世界的格局對他來說同樣一覽無餘。

不論是解決轟轟烈烈的國家大事,還是細碎的家庭瑣事,他都能獲得同樣的滿足。特米斯託克力,這位雅典城造就的偉大英雄,雖然受教育不多卻總能明辨是非,雅典人豔羨他的這種天才,而查理大帝也擁有這種與生俱來的決斷力。在軍中長大的他,據說是登上王位之後才開始接受正統的教育,卻直至老年依舊孜不倦地學習;即使他的性格中仍殘留著老牌日耳人的粗野痕跡,但國家與教會關係再艱難複雜,他也總是能用銳利的目光看透世事。可以說,所有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將對君主們治國藝術提出挑戰的重要問題,他在當時就已經考慮到了。

他登基時的形勢並非特別有利。舊王朝留下的制度漏洞百出,新王朝將其作為遺產接手過來,從而多次導致了新的國家分裂。一開始,查理必須與他的兄弟卡洛曼分享統治權,很快兄弟倆就陷入了爭執。為了讓母親高興,查理娶了倫巴底國王狄西德裡烏斯的女兒,而這段聯姻卻威脅到了與羅馬之間的聯盟。很快情勢就變得危機四伏。卡洛曼在他執政的第四年去世了,法蘭克人將他的兒子們排除在繼承人選之外;查理離開了他的倫巴底妻子,與羅馬重修舊好。自此以後,查理堅定而決絕地選定他的道路,那是一條使法蘭克王國順應事物發展的道路。

現在,所有在墨洛溫王朝稱霸一方的獨立勢力都被鎮壓了。在阿基坦仍有一支世襲的公爵家族,不平雖然進行過討伐,卻沒能戰勝他們,是查理終結了他們。幾個世紀以來,布列塔尼人一直違抗法蘭克國王的命令。現在,經過漫長的鬥爭,他們的反抗終於以失敗告終。只有巴伐利亞,在阿吉洛爾芬家族塔西洛的統治下,依然作為具有特殊地位的公爵領地而存在,早在不平時期他們就毫無畏懼地奮起反抗。

失敗使塔西洛大受打擊,即使他還能將自己的勢力維持下去,也要歸功於查理本人的善意以及教皇在其中的作用。最終,他也不得不屈服,隱身於一家修道院中。所以小編認為,我們要學會舍取,切勿深陷權勢和金錢的欲望中,大家是這樣認為的嗎?一起留言吧。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

相關焦點

  • 東漢大儒的尷尬:外戚幹政,皇權爭鬥,儒學困在了學術和皇權之間
    1、外戚權傾朝野,皇權爭鬥不絕。 不僅先漢受呂氏家族影響禍及近百年,東漢也深陷外戚幹政的泥沼中,1400多年前的漢順帝在宦官的擁立下以廢太子繼承皇位的這段傳奇歷史(堪稱東漢版奪門之變),便是由許多政權都深感頭痛的宦官和外戚幹政的問題。
  • 從誕生到統治歐洲,他們用了1400年,神聖羅馬帝國只是他們的傀儡
    這種力量,能夠將整個國家的精神意志整合在一起,有助於加強皇權統治,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在君士坦丁一世之後,基督教在羅馬帝國乃至整個歐洲的地位已經不可動搖,開始了在西方文化史上唯我獨尊的時代,甚至信奉基督教還成了晉升國家高級職位的一條捷徑。 393年,羅馬帝國另一位皇帝狄奧多西一世正式宣布基督教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並「取締一切異教迷信活動」。從此,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唯一正統宗教。
  • 近現代科學緣何興盛於西方
    原標題:近現代科學緣何興盛於西方  歐洲文藝復興促進了西方世界人的覺醒,人本主義復歸帶來了西方近現代科學技術繁榮。中西方科技發展速度自中世紀起形成強烈對比。科學界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一個良好的科學環境是由科學家、政府和社會共同構建的,它應該鼓勵創新、包容失敗,尊重個性、激發創造,開放胸襟、善於合作,允許突破藩籬、敢於標新立異。非此,則科學不能求是、不能求真、不能發展、不能前進。   四是數形理念的堅定追求和數學方法的靈活運用。早在公元前530多年,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就堅信萬物的本質是數,世界之美在於數形之美,數先於自然存在。
  • 中國歷史也有中世紀莊園時代?出現在哪個朝代?
    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歐洲進入了漫長而黑暗的中世紀莊園時代,每個莊園都像一個小的社會,持續了近千年,使得歐洲各國如同「百花齊放」,形成了今天的基本格局。而中國歷史喜歡大一統的局面,任何一個統治者有實力完成統一,必定要全力以赴統一天下。
  • 丁耘x吳飛x李猛:技術統治的時代如何做哲學?
    毋庸置疑,西方哲學是現代科技的基石,主導了近兩百年來世界的變革與發展。中國哲學不同於中國哲學史,如何建立真正的體系?又如何在技術統治的時代做哲學?12月6日,北京大學舉辦了「當代中國哲學五人談」的第二期活動「生生——技術統治的時代如何做哲學?」座談會。
  • 中國式分權:皇權至上模式下的制衡遊戲
    分權理論絕不是西方的專利。在寬泛的尺度下,權力分散和制衡的理論,並不是孟德斯鳩第一個提出的,甚至也不是西方人首先提出的政治理論。可見,由唐及宋再到明朝,皇帝們對軍權的掌控越來越牢固,像南北朝和隋唐之際屢屢上演的權臣幹政,武裝造反等情況也少了很多。這也是皇權進一步牢固的第一步。科舉制和皇權的集中除了軍事方面,皇權尋求對國家各個層面的絕對掌控。在隋唐以前,世族大家一直是皇權的有力競爭者,儘管他們表面上臣服於皇帝,但私下裡擁有極大的勢力,對皇權的長治久安形成了極大的威脅。
  • 古代歐洲三大帝國,一個存在千年,一個分裂成法德意三國
    下面就跟大家講講古代西方的三大帝國。在這些帝國的分分合合中,誕生了西方燦爛的古代人類文明。一、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從公元前27年羅馬人屋大維建立羅馬帝國代替了之前的羅馬共和國起,到公元2世紀初,在羅馬皇帝圖拉真時代,羅巴帝國領土達到最大疆域;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海。
  • 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統治西方近2000年,為何直到1600年才被推翻?
    比如從公元前3世紀左右,一直到16000年,這接近2000年裡面,西方世界的世界觀一直被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統治,當然這裡面並不僅僅只有亞里斯多德,而是很多後來的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在裡面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但是人們是世界的基本認識是沒有變化的。
  • 西方人不解,中國有幾千年的王朝歷史,為何卻沒有保留王室?
    1640年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制度在英國迅速建立起來,由於改革的不徹底性,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最終結果建立起來的是與眾不同的君主立憲制,在這樣的制度下國王作為虛君仍然存在於英國社會之下。除了英國之外資本主義世界同樣也有很多國家在資產階級革命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
  • 誰是西方世界真正的統治者-共濟會和光明會
    這兩個組織招收這麼多社會精英的目的是為了「建立新世界秩序」,但是共濟會和光明會要建立的新世界是兩個不同的新世界,他們的宗旨意志、行為手段都是不一樣的。共濟會共濟會的宗旨是「博愛、自由、慈善、提升個人精神內在,促進人類社會完善」。在之前寫過的《天問-地球上的火星人》中提過「火星男孩說,宇宙的總體價值觀是更注重道德、精神層面的提高,進而促進科技的發展」。
  • 滿清滅明入關,統治二百七十六年,桀驁的漢人為何屈服?
    充其量就是討論滿清的駕馭能力,把一個深刻歷史問題引向了比較系統地總結皇權統治手段而已。這個思路不新穎,甚至會誤導有關討論走向消極反動。 滿清的入主中原以及它的長久統治,是建立在明末的腐朽之上的,這個大歷史背景為什麼不談。明末腐朽,就算不是滿清,其他的強族一樣可以推倒大明。
  • 建立西方科學史譯著的高地
    高門檻造成翻譯「高難度」 至於圖書「稀缺」這一現狀的深層次原因,吳國盛一語道出:「國內西方科學史研究尚處在草創階段,缺乏專業研究人員、缺乏學科規劃。」科學史學科建立已經有一百多年了,西方學者利用自己的語言和資料優勢,產出了浩如煙海的優秀研究成果。
  • 歐洲史:基督教文明,構建中古西方文明的元素有四種,分別是?
    百家原創作者:顧繡聊歷史歡迎來到百家號顧繡聊歷史,小編今天和大家聊聊中古西歐的基督教文明,我們所知道的西方中古文明不是一個地區概念而是一個文化概念。為什麼這麼說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因戰爭需要而建立起來的採邑、莊園等制度正在把帶有軍事性質的組織變成人們進行農業生產的基本單位。
  • 一個「老」案例的「新」講法-光明日報-光明網
    但是,隨著我們越來越遠離那個時代,曾經令人激動的新聞,其本身的時效性無疑大打折扣。    其次,有人認為,這一評選不是由社會主義國家組織的,而是由資本主義國家的媒體組織公眾和網民參加的。正是這一跨越意識形態的評選充分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真理的普遍性。然而,這種論證充分嗎?
  • 240年的統治,蒙古人給俄羅斯帶來了什麼?強大該歸功於大汗
    蒙古代理人1243年,蒙古人建立金帳汗國,統治了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東歐地區,此後下令清查統治區內的戶口和土地,作為直接徵稅和派役的依據,還任命十戶長、百戶長、千戶長和萬戶長,建立了「八思哈」制度,形成了統治俄羅斯人的嚴密組織方式。
  • 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統治西方世界近2000年,有兩個原因
    接下來,我們聊聊這本書的第二部分的內容:為什麼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能統治西方世界近2000年呢?為什麼這套今天看起來非常可笑荒謬的結論,還能存在接近2000年呢?西方人真的就這麼傻嗎?沒有人提出過反對意見或者質疑嗎?
  • 中國的三皇五帝,上古時代統治地球的影子政府
    黃帝乘飛船回歸天界以後,恢復了天帝(上帝)的身份,祂遺留在人間的物品由正統的統治者代代傳承。後來,這些遺物(包括衣物)被商朝統治者挾帶到了中原地區。中原到了秦代時,人們給黃帝立了一個衣冠冢,裡面只有衣冠等物品,並沒有遺體,因為黃帝連軀殼一起「升天」了。回歸天界的黃帝在西方人的眼中就是上帝,上帝就是中國神話中天上的神仙領袖——天帝,也是《山海經》中經提到的天帝。
  • 從元首政制到王朝統治:羅馬帝國早期政治史研究路徑考察
    到20世紀末,政治文化研究方興未艾,而制度史研究範式已經式微。對蒙森時代以來至今在本研究領域內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學術作品加以系統述評,有助於呈現並解釋過去一個多世紀中,羅馬帝國早期政治史研究路徑中發生的三次重大轉向及其原因。同時,這一考察也預示了本研究領域內當下的研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