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發現一種白血病病毒感染機制

2021-01-07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東京2月5日電(記者藍建中)京都大學5日發表一份公報稱,該校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白血病病毒的感染機制,這將有助於將來研發出相關治療方法。

    人類T淋巴細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1)只感染成熟T淋巴細胞。研究人員分析後發現,在感染的細胞內,有兩種蛋白質的表達顯著減少,而這兩種蛋白質能夠發揮阻礙HTLV-1複製的作用。

    研究人員認為,由於這兩種蛋白質在胸腺的未成熟T淋巴細胞內高度表達,但是在末梢的成熟T淋巴細胞內表達則很低,因此HTLV-1才會把成熟的T淋巴細胞作為感染的目標。

    人類T淋巴細胞白血病病毒(HTLV)已被證實與成人T淋巴細胞白血病和多種神經系統疾病密切相關。它主要通過母乳感染嬰兒,隨著嬰兒的成長,會引發成人T淋巴細胞白血病,主要流行於日本、中非以及南美等。

    相關論文已刊登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網絡版上。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揭示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感染並擴散的分子機制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Vir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明尼蘇達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策略,或有望阻斷一種高傳染性病毒在澳大利亞中部偏遠地區的傳播,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1型(HTLV-1)在社區成年人中的感染率超過了40%,HTLV-1是科學家們發現的首個人類癌症病毒,其會誘發白血病和淋巴瘤。
  • 科學家在蝙蝠機體中發現白血病病毒的史前祖先
    /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NA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格拉斯哥大學和捷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在蝙蝠的基因組中發現了引發罕見類型白血病的病毒家族的古老DNA痕跡,這或許就填補了研究者關於逆轉錄病毒化石記錄研究的關鍵缺口,研究者表示,這些病毒生活在距今2000萬至4500萬年前。
  • PNAS:發現蝙蝠中的一種新型逆轉錄病毒不僅感染蝙蝠細胞,也能感染...
    這一發現對於保護這種標誌性的有袋類動物具有重要意義。他們還發現了逆轉錄病毒家族中的一個新成員,這是第一種發現在蝙蝠體內循環的具有傳染性的逆轉錄病毒。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4月13日在線發表在PNA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Infectious KoRV-related retroviruses circulating in Australian bats」。
  • 日研究人員發現愛滋病病毒感染的新機制
    新華社東京1月28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日前發表公報稱,研究人員發現了愛滋病病毒進行細胞間感染的新機制,並發現一種化合物能遏制這種感染。這有望促進開發治療愛滋病的新藥物。  此前,研究人員發現愛滋病病毒的細胞膜會形成被稱為「隧道納米管」的微小管道,從而使得細胞間能夠迅速進行物質交換,病毒在此過程中得以傳遞,但一直未能弄清「隧道納米管」的形成機制。  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小組先讓愛滋病病毒感染來自人血的巨噬細胞,發現巨噬細胞開始形成「隧道納米管」。
  • 揭示巨細胞病毒重複感染機制
    據4月2日的《科學》雜誌報導說,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導致人重複感染巨細胞病毒(CMV)的可能機制。
  • 解讀近期多種病毒感染研究新成果!
    耶魯研究小組最近關注這些蚊子唾液中發現的蛋白質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寨卡傳播。在耶魯大學傳染病科長Erol Fikrig的帶領下,該團隊從被蚊子咬傷的小鼠血液中分離出抗體。他們進行了基因組篩選以鑑定蚊子蛋白質,並測試了蛋白質在細胞培養中以及在受感染的小鼠模型中對寨卡病毒的影響。他們確定了一種蛋白質AgBR1,它加劇了小鼠中的寨卡病毒感染。
  • JAA:夾竹桃苷或可有效治療HTLV-1病毒感染
    2020年1月5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南衛理公會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夾竹桃苷(oleandrin)---一種從夾竹桃中提取出的藥物分子---可以通過靶向目前尚未被現有藥物靶向的HTLV-1病毒複製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來阻止這種病毒傳播。
  • 細胞利用脂滴抵禦病毒和細菌感染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西班牙多家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新的免疫防禦機制。當病毒或細菌感染宿主細胞時,它們需要大量的營養物來增殖,並讓它們達到脂滴。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為了應對感染,脂滴將抗生素和抗病毒蛋白組裝在一起而形成複合物,在這些複合物中,抗生素和抗病毒蛋白協同作用,對抗病原體並消滅它。這是一種會在身體所有細胞中發揮作用的機制,而不僅僅是巨噬細胞等免疫系統細胞所特有的。
  • 突破 科學家發現呼吸道合胞病毒如何感染人體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的肺部感染給人類健康帶來了沉重負擔,因為幾乎沒有治療選擇。RSV靶向氣道中的纖毛上皮細胞,但尚不了解病毒(如RSV)如何與這些細胞上的受體相互作用。Nucleolin(NCL)是RSV的進入共受體,並且還介導流感,副流感病毒,某些腸病毒等的細胞進入。2020年6月3日,艾伯塔大學李嘉誠病毒研究所David J.
  • PNAS:鼠白血病病毒(MLV)相關病毒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發病原因
    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輸血醫學部,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細胞與基因療法部等處的研究人員破解了慢性疲勞綜合症的可能發病機理,這種疾病雖然之前發現是由細菌感染導致,但是其發病機理至今未知。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誌上,同期PNAS也配發了相關的評論性文章。領導這一研究的是著名的血液學專家Harvey J.
  • 科學家發現一種特殊的受體參與了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過程
    科學家們可能已經發現了一個以前未知的步驟,參與了使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機制。科學家們發現,SARS-CoV-2與一種名為神經纖毛蛋白-1(NRP1)的受體結合,這種受體存在於人體內部的各個地方。這種連接促進了刺突糖蛋白和ACE2受體之間的關鍵聯動。
  • 遠古巨型病毒復活 電鏡成像解密感染機制
    2014年,科學家在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冰芯採集到一種體型巨大的病毒。這種被命名為闊口罐病毒的巨型病毒在凍土中保存了三萬年依然具有感染能力。在闊口罐病毒之前,科學家還發現了兩種巨型病毒——擬菌病毒(Mimivirus)和潘多拉病毒(Pandoravirus)。巨型病毒的體型遠遠超過普通病毒。
  • 水痘病毒感染的特點及用藥
    對抗水痘病毒感染有必要接種疫苗嗎它與帶狀皰疹病毒有何關聯水痘期間用藥怎麼用看看藥師怎麼說水痘疫苗有必要接種嗎與未接種疫苗的兒童相比,接種過疫苗的兒童水痘感染發生率顯著降低;當發生感染時,接種過疫苗兒童的臨床疾病嚴重程度更低,水痘疫苗一般耐受良好,提倡無免疫力的兒童和成人應主動接種。在成人或兒童中,水痘的潛伏期一般是14-16日,但有時暴露後的潛伏期可為10-21日,但如果近期接受過人免疫球蛋白的治療,潛伏期可能長至28日,對於先天性和後天性免疫缺陷的人群,感染潛伏期會更短。
  • 中國建首個白血病病毒血液篩查方法 血液更安全
    新華網廈門4月26日電(餘瑛瑞、王瑛慧)我國第一個白血病病毒血液篩查方法人類T淋巴細胞白血病病毒重組抗原及抗體診斷試劑盒的研製項目26日在廈門大學通過鑑定。  鑑定委員會由我國病毒學、免疫學、流行病學等方面的專家組成,我國著名病毒學家、中科院院士曾毅擔任主任委員。
  • 病毒也致癌,10種與病毒感染相關的癌症,你都了解嗎?
    早在8年前,英國的《每日郵報》就曾報導稱:有多達40%的癌症與病毒感染有關,包括了許多大家熟知的各種實體腫瘤和血液腫瘤。相關研究的科學家指出,這一發現為通過接種疫苗預防癌症帶來了新的希望。一般來講,病毒只有侵入活體細胞,才能存活並複製更多的病毒。
  • 中國科學家發現植物幹細胞廣譜抗病毒機制
    中新社合肥10月9日電 植物如何抵抗病毒?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教授團隊研究發現,一種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揭示了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這一研究成果9日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據介紹,科研團隊通過發育生物學和植物病毒學兩個領域的交叉研究,找到了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WUSCHEL(WUS)蛋白。
  • 腸道菌群新功能,觸發人體免疫防禦機制,幫助人體抵禦病毒感染
    2020年11月18日,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Cell 雜誌上發表題為:Commensal Microbiota Modulation of Natural Resistance to Virus Infection 的研究論文。這項研究首次在小鼠模型上描述了腸道細菌是如何幫助抵禦病毒感染的。
  • 人類T淋巴細胞白血病病毒重組抗原及抗體診斷試劑盒通過鑑定
    新華網廈門4月26日電(餘瑛瑞、王瑛慧)我國第一個白血病病毒血液篩查方法人類T淋巴細胞白血病病毒重組抗原及抗體診斷試劑盒的研製項目26日在廈門大學通過鑑定。  鑑定委員會由我國病毒學、免疫學、流行病學等方面的專家組成,我國著名病毒學家、中科院院士曾毅擔任主任委員。鑑定結論認為,該項目的研究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科研資訊 | 我國科學家成功發現抵禦愛滋和白血病的能力……
    研究人員又進行了19個月的後續觀察,發現在此期間,患者的白血病一直處於持續完全緩解狀態,供者型細胞完全嵌合。 研究人員給這位患者進行過短暫的停藥測試,結果顯示,在停藥期間,CCR5基因編輯的T細胞表現出一定程度抵禦HIV感染的能力。
  • 中國科學家揭示B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種間限制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獸醫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示了B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種間限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