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佑安醫院院長,北京市肝病研究所長李寧,研究員張愛英,受邀參加了2018年8月18日至19日在義大利佛羅倫斯舉行的GAC-2018學術會議,世界知名專家學者和代表共同聚焦醫學領域的基礎研究,臨床管理,重大疾病,過敏因素等各大學科的前沿研究,提供了一個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和先進研究方法的平臺,旨在整合資源,促進國際合作。來自美國,英國,俄羅斯,日本,以色列,哥倫比亞,中國以及臺灣地區等世界各地的傑出學者與專家共同參與了此次盛會,交流領域內的新成果。張愛英研究員在大會上向國際同行做了題為「Study on Protein Microarray Diagnosis t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英文報告,受到國內外專家的一致好評。
張愛英研究員匯報的研究成果,專注於與肝癌診斷相關中的蛋白晶片技術研究,利用蛋白晶片技術檢測肝癌相關血清蛋白標誌物,以達到提高肝癌診斷的目的。該技術在北京佑安醫院院長李寧教授的指導下,經過6年的實驗室反覆實驗完成,發表文章20餘篇,申請國際專利26項。獲得了中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等多個國家的國際發明專利證書11項,具有國際國內領先水平。該晶片技術研究的系列成果也曾經在2018年4月23日~25日,在中國桂林召開的第7屆春季國際工程與技術大會上做英文演講報告(ID:SCET2018_10100),與國際同行進行技術交流討論。
特邀嘉賓和與會代表合影留念
目前,人類對腫瘤的認識水平和採用的常規治療手段尚不能有效地治療肝癌,因此,闡明肝癌發生發展的關鍵機制,建立肝癌預測預警和早期診斷技術方法,建立特異的靶向治療和個體化治療措施,對於臨床上有效治療肝癌、降低肝癌的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和患者的生存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肝癌的早期診斷與肝癌的治療及預後密切相關,肝癌相關血清蛋白腫瘤標誌物可以客觀地、特異性地反映肝癌的發生和發展進程,其精準和高靈敏的定量檢測對於臨床診斷、治療過程和預後評價具有重要意義。
血清標誌物檢測是目前能夠進行肝癌早期診斷的可行性方法,然而,現有肝癌血清學診斷標誌物在極早期肝癌患者診斷和預警方面的特異性、敏感性仍然存在不足,患者早期漏診率較高。針對肝癌診斷過程中,樣品複雜、單一標誌物可信度差、特異性標誌物匱乏、豐度低等問題,李寧教授團隊開發的蛋白晶片檢測方法研究,揭示了血清蛋白標誌物在肝癌發生發展進程中的分子機制,實現了肝癌的精準診斷,提高肝癌的早期診斷,促進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的發展。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北京市肝病研究所於2012年成立了生物晶片實驗室,目前已經成功研發了單標誌物蛋白晶片和多標誌物蛋白晶片,多標誌物晶片可用來檢測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異質體(AFP-L3)、磷脂醯肌醇蛋白聚糖3(GPC3)、高爾基體糖蛋白73(GP73)和異常脫羧凝血酶原(DCP)等5項肝癌相關血清標誌物。蛋白晶片用於檢測血清中的腫瘤標誌物,其敏感性與特異性與傳統的ELISA方法相比較,沒有統計學差異;在樣本量,時間和成本上,蛋白晶片有明顯的優勢。完成一項標誌物檢測, ELISA 方法大約需要150元人民幣,檢測時間3個小時,需要樣本量50微升。蛋白晶片方法具有多同量的有點,可以一次性完成多項標誌物檢測,目前研發的肝癌血清標誌物蛋白晶片,一次完成5項標誌物檢測,需要50元人民幣,檢測時間1.5個小時,需要樣本量15微升。快速,經濟,微量樣本量的晶片技術,有利於對肝癌高危患者進行大規模篩查。
北京佑安醫院,北京市肝病研究所研發的肝癌相關標誌物蛋白晶片
肝癌血清樣本資源庫是進行肝癌血清學診斷標誌物研究的關鍵。為了儘快實現肝癌的極早期防控、尋找肝癌極早期防控和動態檢測的標誌物,提高肝癌的精準診斷,李寧教授於2006年發起成立了《北京市B型肝炎大數據樣本資源庫》。現有-80℃冰箱70臺,大型液氮罐7套,現有標本(包括血清、血漿、 PBMCs、DNA、RNA)HBV標本40萬餘份;HCC標本10萬餘份。總體樣本數超過50萬份,並附有全部臨床信息。並建立了慢B肝-肝硬化-肝癌全病程動態隨訪隊列。慢B肝1000餘例;肝纖維化、肝硬化1000餘例;肝癌800餘例。動態隨訪隊列共3000餘例,所有患者每3個月隨訪一次,包括臨床症候學、檢驗學、影像學和病理學資料,預留外周血標本。前期工作完成了2000人份的檢測,獲得了5項標誌物在肝癌各個臨床分期的變化規律,採用Fisher判別方法方法,對5項標誌物在肝癌各個臨床分期的表達數值,進行分析,建立了肝癌精準診斷數學模型,肝癌/正常人對比確診率達95.2%;早期肝癌/肝硬化對比診斷符合率達71.6%。
在這次大會匯報中,張愛英研究員重點匯報了AFP-L3蛋白晶片的研發過程。AFP-L3是AFP的異質體,根據與小扁豆凝集素( LCA)親合強弱程度不同,將 AFP分為AFP-L1、AFP-L2、AFP-L3。近年來研究發現AFP-L3在肝癌的早期診斷、鑑別診斷、療效評估和預後監測等方面均比AFP檢測更具優勢。在2005年被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採納作為肝癌患者的診斷和預後指標。目前血清糖蛋白AFPL3的檢測方法原理,是根據糖蛋白與凝集素的親和程度進行分離或者糖蛋白富集,然後用免疫學方法進行定量檢測,或者使用抗體直接進行免疫學檢測檢測方法技術要求高、操作繁瑣、試劑昂貴,限制了其在臨床的應用。研究團隊經過反覆摸索實踐,利用傳統糖蛋白檢測方法的原理,成功簡單、快速的蛋白晶片檢測AFPL3方法,該技術已經成功獲得了多項國際專利。該方法能夠定性、定量檢測樣本中的AFPL3,方法簡便,操作簡單,成本低廉,將為肝癌高危人群大規模篩查提供了經濟、可靠的檢測方法,並將提高肝癌的診斷準確率,進一步為提高肝癌治癒率和長期生存率做出重大貢獻。
張愛英向國際同行匯報的肝癌相關標誌物蛋白晶片檢測技術,具有簡單、快速、便捷、經濟、高通量的優點,屬於簡單、快速便於普及的快速診斷技術,該技術應用於大規模肝癌篩查中,患者既可避免活檢創傷和放射性輻射,同時能夠節約大量寶貴的醫療資源。全世界每年的新發肝癌病人數高達70萬例左右,而我國將近佔了一半左右的比例。該項目的實施,可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社會和經濟學意義。
國內和國際專利證書
原標題 佑安人在國際會議上展示肝癌診斷新技術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