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汙染誰買單?臺山檢察成功追償309萬,受汙染土地得以修復!

2021-01-13 臺山檢察
為服務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臺山市人民檢察院堅持雙贏、多贏、共贏的理念,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作用,積極探索「民事公益訴訟訴前磋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新路徑,有效破解「企業汙染、群眾受害、政府和社會買單」的困局,促進合理的環境汙染修復體系的構建,讓環境違法者切實擔起環境整治修復責任,辦案效果顯著。


近日,臺山市人民檢察院針對一宗非法貯存、傾倒危險廢物破壞生態環境的公益訴訟案件,啟動公益訴訟訴前磋商程序,成功追償環境整治費309萬元



案發現場可見,鐵皮廠房內堆滿罐裝的工業酸洗廢液,廠房空地上有一自挖的大土坑,土坑被灌滿黑漆漆的工業酸洗廢液,廢液已滲透到地下土壤。


2018年至2019年期間,鄺某在沒有取得危險廢物經營資質的情況下,在臺山市四九鎮某公司後院和某舊學校倉庫、赤溪鎮黑沙灣附近某廠房處,非法經營收購處置工業酸洗廢液。


期間,鄺某多次從深圳、東莞、廣州等外地企業收購工業酸洗廢液進行加工,並將廢液傾倒在一個自挖的大土坑裡。該土坑沒有採取任何防滲、防漏、防腐蝕措施,廢液直接滲透到土坑底部和四周的泥土,造成土壤嚴重汙染。


2019年10月,江門市生態環境局臺山分局在執法中發現該違法情況,經檢測,貯存在案發現場的廢液及被汙染的泥土均為腐蝕性指標超標、浸出毒性指標超標和毒性物質含量超標的危險廢物。



案發後,臺山市公安局迅速啟動涉環境汙染「颶風170號專案」,先後將鄺某及涉案外地企業負責人抓獲歸案。但涉案危險廢物未能及時處置,對環境造成極大汙染,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正遭受侵害。我院掌握了該公益訴訟線索後,經分析研判,涉案外地企業在明知鄺某不具備危險廢物處置資質的情況下,將危險廢物交給鄺某處置,造成環境汙染,依法應承擔修復環境的民事侵權責任。

為使違法企業承擔應有的環境修復責任,破解「企業汙染,政府買單」的不合理局面,我院迅速啟動民事公益訴訟訴前磋商程序,敦促涉案企業自覺主動履行環境整治修復義務。


△我院檢察官聯合環保部門、公安部門人員,前往四九鎮實地查看案發現場,引導公安機關調查取證,並就如何處置現場的危險廢物提出建議。


期間,檢察長親自前往案發現場,與環保部門現場辦公,共同商討涉案危險廢物的處置方案,並派員多次前往涉案現場,對涉案危險廢物的堆放、傾倒、汙染情況進行調查取證。


△我院檢察長親自前往案發現場查看情況,與環保部門、公安部門、鎮政府人員共同商討涉案危險廢物的後續處置措施。


涉案企業有十多家,檢察人員根據收集到的證據情況,逐一約談涉案企業,結合案件事實及證據情況,向其闡明法律後果、法律適用。經釋法說理後,涉案企業認識到自身行為的錯誤,自願支付環境整治費用共計309萬元,用於處置涉案危險廢物及修復受損環境。


△我院檢察官約見涉案企業人員的辯護人和家屬,就涉案環境損害問題進行訴前磋商。



為確保環境修復工作落實到位,檢察機關及時開展公益訴訟「回頭看」,聯合環保部門前往案發地點跟蹤監督環境整治、修復工作。


△我院與環保部門就涉案危險廢物的後續處置工作開展座談


目前,存放在涉案地點的危險廢物已交由有資質的公司進行處置。經檢測,修復後的土壤達到修複目標,被汙染的環境得到有效整治修復。



撰稿 | 劉偉芳



相關焦點

  • 汙染環境懲罰性賠償的訴訟請求獲支持
    以民法典為依據,浮梁縣檢察院主動履職,提出請求判令被告某公司承擔汙染環境懲罰性賠償的訴訟請求。法院當庭宣判,支持檢察機關全部訴訟請求,判決被告某公司賠償生態環境修復、環境功能損失、應急處置及檢測、鑑定等費用共計285萬餘元,另承擔環境汙染懲罰性賠償17萬餘元,同時判令該公司就其汙染環境的行為在國家級新聞媒體上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
  • 農業農村部發布《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導則》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農業農村部發布了《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導則(NY/T3499-2019)》,規定了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的基本原則、目標、範圍、流程、總體技術性要求及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實施方案的編制提綱與要點,詳情如下:
  • 土壤修復技術:石油汙染土壤的植物與微生物修復技術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石油汙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技術具有成本低、簡便高效、對環境影響小等優點,正逐步成為石油汙染治理研究的熱點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據統計,僅石油汙染一項每年全世界就有800萬t進入環境。石油汙染泛指原油和石油初加工產品(包括汽油、煤油、柴油、重油和潤滑油等)及各類油的分解產物所引起的汙染。石油中的許多成分如苯、甲苯、乙苯、菲、苯並[a]芘等都被列為美國環保局(EPA)優先汙染物範圍,這些汙染物具有潛在的致突變性和致癌性,可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對環境和人體健康帶來嚴重損害。
  • 農田重金屬汙染觸目驚心 每年汙染1200萬噸糧食
    但是,已經被汙染的土地和地下水難以修復,沉重的歷史並沒有過去,受害的也不只是父輩。  阿月的哥哥視力很差,太陽下山了就看不清東西;阿月的姐姐身上有淡淡的毒斑,村裡的很多年輕人都瘦弱無力,經常生病……  阿月的家裡原來有十二畝地,種菸葉和柿子樹,每年能有上萬元的收入。「菸葉早就沒了,誰敢抽『砒霜煙』啊?柿子樹上結的柿子都黃澄澄的,撥開了核兒都是黑的。
  • ...分享」有機汙染場地修復工程中的大氣環境二次汙染防治及案例分析
    生態環境部要求,企業在結束原有生產經營活動改變原土地使用性質時,必須對原址土地進行調查監測,對遺留汙染物造成的環境汙染問題進行治理並恢復土壤使用功能。我國汙染場地修復工程大量開展的同時,場地修復過程中的二次汙染問題日漸暴露,如2016年曝光的常州外國語學校新址汙染事件,受到廣大人民群眾、政府和環境保護部門的關注。
  • 汙染環境懲罰性賠償首判的警示
    1月4日,江西省浮梁縣法院公開審理一起跨省環境汙染民事公益訴訟案,判決被告賠償生態環境修復、環境功能損失、應急處置及檢測、鑑定等費用共計285萬餘元,另承擔環境汙染懲罰性賠償17萬餘元,同時判令就其汙染環境的行為在國家級新聞媒體上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
  • 【多稜鏡】汙染環境懲罰性賠償首判的警示
    劉效仁  1月4日,江西省浮梁縣法院公開審理一起跨省環境汙染民事公益訴訟案,判決被告賠償生態環境修復、環境功能損失、應急處置及檢測、鑑定等費用共計285萬餘元,另承擔環境汙染懲罰性賠償17萬餘元,同時判令就其汙染環境的行為在國家級新聞媒體上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
  • 汙染髮現難、鑑定難、清理難,海洋環境該如何守護?
    微信公眾號「瞭望」9月27日消息,石油洩漏、盜採海砂、海洋傾廢、違法捕撈屢屢出現,無序排汙、非法養殖、海島違建難以杜絕……受傳統海洋生態環境規劃陸海統籌意識不強、部分地區經濟粗放發展等因素影響,海洋生態系統正承載著來自陸海的雙重汙染和開發壓力,近海汙染嚴重等問題愈發凸顯。
  • 檢察藍、環保綠疊加起來是什麼顏色?
    ,徹底清除汙染物;四、被告委託具備土壤修復資質的單位,對汙染場地廢水流經的土壤進行環境修復;五、被告賠償本案汙染行為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六、被告承擔本案檢測和鑑定費用。本案的民事公益訴訟被告不局限於刑事案件的被告,更加突出對汙染企業責任的追償。將實施汙染行為的個人與對環境汙染負有侵權責任的企業一併納入被告範圍,確保侵權責任的落實,以充分保護環境公共利益。
  • 工作探索|農藥包裝廢棄物汙染環境,五華檢察公益訴訟促整改
    近期,五華縣檢察院在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汙染環境專項行動時發現,多個鄉鎮農資經營者存在銷售不規範、未建立或規範建立生產經營檔案或銷售臺帳以及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臺帳、未履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義務,未按照規定要求農藥購買者退回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極少且按照生活垃圾予以處理等問題。
  • 土壤重金屬汙染原位修復實用性技術研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土壤受到重金屬的汙染會對農作物的安全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本文就汙染土壤的相關修復技術對受到重金屬汙染的土壤進行修復,並且對其技術的實用性進行總結和分析。
  • 我國地下水汙染及環境監管現狀
    2.地下水環境監管中存在的不足雖然國家不斷加強環境保護的力度,但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加。現有的地下水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標準體系及修復技術等難以滿足地下水環境保護的需求,當前我國地下水汙染形勢嚴峻。
  • 公益訴訟劍指海洋汙染
    海口檢察機關發揮檢察監督職能,讓海上非法傾廢者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公益訴訟劍指海洋汙染■ 本報記者 金昌波 通訊員 吳智遠近日,海南省首例海洋環保民事公益訴訟案一審判決,判令被告海南中匯疏浚工程有限公司、陳鍶、海口瀏源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連帶賠償環境汙染損害
  • 世界水日 | 牛蛙養殖汙染嚴重,永泰檢察介入監督
    世界水日 | 牛蛙養殖汙染嚴重,永泰檢察介入監督 2020-03-23 1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中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責任的亮點
    我國民法典直面這一問題,首次把綠色原則規定為民法基本原則,並在侵權責任編第七章規定了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責任,明確了生態修復的責任承擔方式,同時規定了對汙染環境、破壞生態行為的懲罰性賠償、確立了公益訴訟制度,等等,為維護生態環境、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提供了制度保障。該編總結了我國既有的立法和司法實踐經驗,並借鑑了域外法的成功做法,有效回應了時代發展所提出的問題。
  • 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的二次汙染與防治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 美國汙染場地修復經驗表明,78% 的汙染場地存在重金屬汙染。針對重金屬汙染場地,常用的修復技術有 固化/穩定化、淋洗、水泥窯協同處置、植物修復等。我國固化/穩定化技術應用,佔所有修復技術 33% 。重金屬汙 染場地修復需全面考慮二次汙染問題。
  • 拯救「生病的土地」,讓綠洲一號「吃掉」石油汙染
    當含油量超過10000mg/kg時,土地受到嚴重汙染將無法進行耕作,而且汙染物質隨著時間推移汙染物質沉積越難降解,需要五十年之久才能恢復。因此,目前我國石油開採造成的土壤汙染不容忽視,仍有非常大面積的石油汙染土壤有待淨化和修復。
  • 對鉻汙染場地修復技術研究及應用的分析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大量工業企業搬遷改造後遺留下許多汙染較為嚴重的場地,其中鉻汙染情況較為嚴重。基於此,本文以金屬鉻汙染場地修復技術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當前城市金屬鉻汙染現狀,探究鉻汙染帶來的危害,從電動修復技術、生物修復技術等角度闡述鉻汙染修復技術。
  • 石油汙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現狀與展望
    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有利於環境的修複方法以去除土壤中的石油汙染物。到目前為止,有多種可用於石油汙染土壤的修復技術,從應用技術如溶劑萃取、生物修復,到新興技術如電動修復技術、超聲波修復技術。而生物技術因其投資低、環境風險小、適應能力強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修復技術之一。
  • 中科鼎實環境修覆核心技術解說系列之汙染土修復異位常溫解吸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前不久,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提出發展生態環保技術、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水體汙染的控制與治理等。依靠技術研發與科技創新治理生態環境已成為「頂層設計」的方案依據和環保業界的集體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