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呼吸之間,專注內觀,心念極簡

2021-01-07 大小孩er

覺察帶來選擇,選擇帶來改變

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糟心的事兒。例如,你焦慮的女朋友或男朋友每天都要打來好幾通電話,你會如何應對深夜打來的一通又一通電話?又或者老闆在周末開始前扔了許多工作給你,你會如何回應?會在憤怒中爆發嗎?

你可以這樣做,首先,暫停一切事物,只是呼吸,一個緩慢而有意識深呼吸能幫助平緩挫折感帶來的呼吸急促以及心跳加速。這段呼吸的時間可以給你一個機會去選擇更好的應對方式,希望是一種更加清楚、睿智和友善的方式。

我在去年夏天開始接觸正念,當時在《如何在浮躁的世界中保持安然自在》一文中詳細記述了那段經歷。文末「我們雖然彼此分離,散落天涯。一起正念的經歷已經融入生命,正念的習慣連接彼此。」如實。從那時起,幾乎每天晚上,都會在正念之後安然入睡。生活中遇到棘手之事時,也能適當提醒自己,保持正念,專注當下。慢慢地,開始將正念介紹給身邊的朋友,希望對他們有所幫助。

01

為何正念

我們生活在忙碌和喧囂的世界,承擔著來自家庭和工作的責任。我們的生活充斥著各種計劃、截止期、考核、業績評估,還有對過往經歷的諸多遺憾,人類的心念正是如此,喜歡於預演未來,或重演過去。

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表明,大約在47%的時間裡,我們成年人的心念是散亂的,並沒有關注在當下所發生的事情上,研究人員還進一步發現,這份散亂的心,是不太幸福的心。

西方的很多研究表明,對注意力的訓練可以讓我們獲得諸多的益處,可以提升我們的免疫力和復原能力、改善情緒調節、減輕焦慮、抑鬱、改善睡眠質量、改善人際溝通,提升我們的幸福感和創造力。

來自哈佛醫學院的神經科學表明:對注意力的訓練可以改變大腦,令我們主管情緒的情緒腦——大腦的杏仁核的活躍度降低;還可以改變大腦的結構,令杏仁核的表面變薄,令負責我們做出判斷,策略以及預測的前額葉以及記憶的海馬回灰質增厚。這些研究從90年代起指數級增長,並將結果應用於醫學,心理學,教育,體育,親子養育等。

那麼,如何才能培養我們的注意力呢?答案是正念。

02

正念從呼吸開始

正念是一種來自東方的、培養專注力的古老的方法,正念的入門練習從呼吸練習開始,進而發展出對身體感覺、念頭、情緒,及周邊環境的溫和善意的關注和覺知。

呼吸訓練已經有了幾百年的歷史,奧運會的運動員、傑出的音樂家以及賈伯斯都學習過如何應用有意識的呼吸所帶來的力量

呼吸是我們人類的基本功能,是我們最好的無法分割的朋友,當我們的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時,當我們在呼氣時知道自己在呼氣,在吸氣時知道我們在吸氣,我們的注意力就是在當下此刻的,就是專注的,進一步對身體的感覺、念頭、情緒的觀察,同樣也能夠把我們帶入當下。

人的身體從未停止過呼吸,這不斷變化的呼吸,將人與樹木的吐故納新以及掠過大地的涼風連接在了一起。我們和所有的生命一起呼吸著,覺察到我們的呼吸可以讓我們的注意力平靜和穩定下來。正念能改善我們專注於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的能力,增強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療愈的能力。

正念呼吸有助於在當前保持警覺和靈在的能力。當我們學習完正念的時候,我們將自己身體的感覺、想法、環境以及和他人的互動變得正念,這給了我們自由選擇的機會。

03

如何正念呼吸

正念呼吸不是讓你控制你的呼吸,而是讓你覺知你呼吸的真實的樣子,呼吸練習的重點在於建立覺知。這需要我們記住非常重要的一點,你想要你的呼吸跟隨著它自然地變化的節奏,你要做的就是對它保持覺知。

當你開始這個訓練的時候,記得要對自己耐心一些,就像學習鋼琴或者演講一樣,需要反覆地練習。你要保持放鬆和感受當下,以及對自己善意友好的態度,所以,一次只做一個呼吸,如果你一開始只能覺知2-3個呼吸,也是可以的,如果走神了,無論何時,只要重新開始呼吸就可以了。

正念呼吸就是這樣上手簡單確具有革命性的,這是因為比起被動地跟隨或幹擾,心不在焉的生活模式,你實際上在訓練你的心掌握活在當下的藝術。

PS:本文根據"睿心冥想」小程序中《5天冥想入門》整理,並加入個人體驗和翻錄音頻,希望傳播正念,極簡生活。

相關焦點

  • 修心坊05《圖解觀呼吸—學會呼吸 改變人生》
    :認識自己的人生與快樂 / 6.內觀禪的利益二:從內在徹底轉化自己 / 7.內觀禪的利益三:讓世界變得更和諧第3章 修習前要了解的:佛教基本概念1.觀四聖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 2.觀十二因緣:對治無明煩惱 / 3.禪定:心專注而不散亂 / 4.所緣境:
  • 生活禪、動態內觀與念佛---林崇安
    至於出家眾,由於沒有俗務的分心,要走「純觀行」或「止觀行」都可成就。近期社會大眾對「生活禪」、「內觀禪修」較感興趣,實在是因為這些禪修並不須要甚深的禪定。佛使比丘在《內觀禪修》中說:修習專注的目的並不是為證得色界定或無色界定,不是那樣,重要的是正念或觀照本身就足夠了。這種一心專注(指近行定)是很好的,世尊也曾讚嘆它確實很殊勝,因為它能活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 《洞見》會讓你發現:內觀、自由、覺醒、和專注於冥想之間的依存
    冥想與內觀對冥想有過淺顯了解的人都知道一點,就是冥想是要我們去關注自己的呼吸,並專注於自己的呼吸,這可以說是入門,但重要的是去發現我們游離的思緒。作者在書中提到一個「默認模式網絡」,這是一片,當我們的大腦無所事事時,思緒遊蕩的區域。就是當我們什麼都不做的時候,不工作,不看書,不運動,不做任何事時,這片區域機會被你激活,我們的思緒就開始在其中游離。
  • 正念冥想其實很簡單
    時下時髦的Mindfulness(正念冥想)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會呼吸,你就會做。Mindfulness,Meditation風靡全球,每年推特Twitter,Instagram,臉書Facebook,谷歌Google,蘋果這類公司的總裁都會分享自己的靜觀冥想的心得,並在企業中引入它,來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
  • 我閉上了眼,為了真正地看見-內觀陰瑜伽進修結訓後感及練習原則
    詳述如下:進入姿勢的前幾分鐘,先以「止」的方式,集中於呼吸,於身體中建立穩定中心。【止】是屏外、剔除性的練習,心集中於單一對象---呼吸,進入安住、沉澱、內省的狀態。自生活的複雜瑣碎中抽離,發展出一種穩定的專注,為之後的正念覺察建立一個家。覺知過程中若迷失了,分心了,可以不斷回來。【止】的階段視情緒為幹擾,可試著吐氣時讓它遠離。
  • 正念mindfulness ▎專注當下的力量
    由Patricia Dobkin領導的研究團隊解釋了為什么正念對某些易感性較高的個體來說是有風險的:「當你專注地練習時,冥想會引導你深入探索內心的空間;長期的悲傷,身體的緊張,批判性的負面想法可能會在剛開始練習時被充分的體會到,因而引起不良影響。」
  • 正念練習的生命意義
    在正念中我們可以精神內守,舒緩和修復神經系統,疏通氣脈,喚醒沉睡的細胞與記憶。也可以說正念練習是生命覺醒的過程。正念是什麼?正念的「念」,指的是當下的想法、念頭。中國的老祖先造字真有智慧,「今」「心」為念。問問自己,如今我的心在哪裡?覺知自己此時的心,觀照自己此刻的心,這就是念。那麼如何覺知?如何觀照?
  • 正念幫助我們止息痛苦——一行禪師
    答案就是正念修行。什麼是正念?前述章節已對正念有所闡述,這裡我們對正念進行更加深入、全面的探討。Mindfulness在中文裡是「念」的意思。「念」字為上下結構,包含兩部分,上半部為「今」,意即「現在」或「當下」;下半部為「心」。從字面看,今-心為「念」,就是用心去體驗當下一刻的意思。因此,正念指的就是對發生在我們內在和周圍的事情保持每一刻的關注。
  • 讀書分享《穿越抑鬱的正念之道》
    5、正念的對象之一——心,也就是我們的念頭,我們需要知道,念頭是無常的,它不等同於事實,因為它常常包含了我們的評判和詮釋,而我們卻容易把這兩者混淆,尤其是當這些念頭與我們自我價值有關時,比如抑鬱常見的念頭之一就是「我不是一個值得愛的人」「我是一個無價值的人」。
  • 虛擬實境戒毒、正念防復發訓練……這些新型心癮戒治方法了解一下
    團體心理輔導 司法部法宣中心供圖集中內觀之面接過程 司法部法宣中心供圖2018年,內觀戒治項目作為首批戒毒新技術新方法在全國應用推廣。作為項目負責人,柳毅一般會承擔最多的個案量,帶頭治療最難處理的案例,有時候忙起來,一天連水都喝不上一口。所謂內觀,就是觀察自己的內心,認識自我。
  • 正念(Mindfulness)--通向平靜內心之路
    面對各種危機,我們難免會思緒萬千,甚至驚慌失措,無法安靜專注的工作。我們意識很多的事都不在控制之中。我們感受到自己的命運與他人息息相關,他人的幸福和痛苦會影響到自己。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靜下心來,學習在不確定的情況下生活,關愛自己和他人。這裡我想向大家介紹一種有效的方法來管理思想, 疏導情緒減輕壓力,這種方法稱為正念(Mindfulness)。
  • 鍛鍊「心能力」:正念是對 「心」 的訓練
    awareness is the essence of meditation昨天早上和彭老師聊到最近看了路斯·哈裡斯博士兩本關於 ACT 的書,被徹底安利了 「正念」。彭老師剛做過兩場關於 「正念」 的直播課,於是分享給我回看連結。我看完主題為 「基於正念的大疫,一線人員自我關愛」 的直播,記錄下幾個有感觸的知識點和相關的聯想。
  • 真愛正念,真愛自己—一位抑鬱焦慮者的八周正念之旅
    我二十年間有三次抑鬱症和焦慮症的經歷,今年疫情期間,我的抑鬱症又復發了,焦慮症病情也加重了,朋友推薦「渡過」公眾號,我看到「渡過」推出七天正念訓練營,就報名了參加體驗。  聽了7天正念課程,很喜歡課程的內容,那七天狀態有很大提升,我開始有進一步深入了解正念和練習正念的願望,於是毫不猶豫地選擇八周正念營課程。
  • 觀心得道——佛陀的內觀修行法門,直至看到宇宙的真相
    要想在自身的架構內探究實相,佛陀選定了兩個範疇,一個是身體的結構,即物質的、肉身的;另一個是心理的結構,即認知(識蘊)、辨別(想蘊)、心感覺的部分(受蘊)、心生起反應的部分(行蘊)。為了探究這二個範疇,佛陀教我們觀身念住——觀察身體及 觀心念住——觀察心。除非你能覺知身上的感受,否則你是無法直接經驗及覺知身體。
  • 科學研究表明,正念靜觀可以改變大腦灰質體積,延緩衰老速度!
    編者按:這篇文章摘自2010年10月7日《赫芬頓郵報》,由5P醫學APP獨家組織翻譯,5P醫學APP是國內領先的科普正念冥想應用的健康促進平臺。這篇文章雖是舊文,但目前依然是許多正念從業者都會閱讀和參考的一篇文章。
  • 【文旅】哈佛商業評論:正念冥想是忙碌一族的不二選擇
    「正念」已然成為熱門詞語。那究竟什麼是正念?簡單來說,正念就是讓心安住在當下,覺察自我,活在此時此刻,不受周遭環境的幹擾。 要從正念修習中獲益,需要一些特定的方法來增強你的技能。也許你聽過這種方法:在開始新的一天之前,花一點時間來打坐冥想。這確實有利於提高專注力,不過我主張的是不論置身何種環境,將正念訓練貫穿於全天。事實上,如果從生活的方方面面開始留心練習,久而久之,正規的修習技巧將融入你的生活,融入報告演講、談判交易、驅車駕駛、健身鍛鍊、高爾夫運動。
  • 小白及禪修者對於正念(Mindfulness)的12個常見誤解
    念這個字非常偉大,由「今+心」組成,代表著當下此刻、了了分明的心,(這也是我們今心空間得此名的原因)。而「正」字,則有剛剛好的意味,並非代表正確、正統或正式。你不能也不應該斷絕所有念頭,就像你不能也不應停止自己的呼吸一樣。聽過一個很貼切的比喻說,大腦會產生念頭正如胰腺會分泌胰島素。思考是大腦的工作,我們無法控制它。但是我們可以研究大腦,學習其模式和習慣,並以不同的方式調適自我。正念冥想不是簡單改變在我們的內心、身體、念頭或體驗中正發生或未發生的事情,而是關於我們與正在發生的所有事情的關係。
  • 正念的奇蹟:3個正念要點,改變大腦,改變命運
    網上有一篇關於本託裡尼的正念之旅的報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查閱,主要講的是他在2004年因滑雪事故導致自己的身體長期跟病痛鬥爭,最後通過正念攻克病痛這一難關,同時自己變得更積極樂觀,同時讓他自己沒想到的是,還當上了公司的CEO,然後在全公司推行正念,使得全公司的員工的工作效率及身心健康都有大幅度的提升等等。正念到底有何奇蹟,何以能讓如此多的世界精英如此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