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歌曲作者一個正確署名 | 爭鳴

2020-10-20 音樂周報

文 | 吳洪彬

一般人進KTV,會點上幾首自己熟悉的、愛唱的歌過把癮,而詞曲作家進了KTV,總會不自覺地搜索一下自己的作品,看看有沒有進入K歌系統。按照音樂著作權協會的規定,公共場所的背景音樂和KTV收錄的歌曲,都需要付給著作權人一定報酬。但是,如果一位音樂人發現K歌系統裡有自己創作的歌曲,不但沒有收到過報酬,連作者署名也是別人的,無異於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親生骨肉硬生生被別人奪了去,卻不知奪人的強盜在哪裡。孩子已經不認識自己,想打官司卻找不到被告,近乎束手無策。

最近,詞作家張海就遇到了這種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他和朋友們走進KTV,想點唱由自己作詞、作曲家左翼建作曲的歌曲《跟你走》,結果發現屏幕上詞作者的名字赫然寫著盤海龍,年過七旬的老人氣憤地離開了KTV。自己最為成功、傳唱度最高的歌曲被人侵權,卻沒有精力去尋找署名者討個說法,只能在有限的範圍內,盡最大努力地出示一些材料來證明自己才是真正的作者(本來是無需證明的),此種怪事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多數情況下,不太出名的歌曲,特別是一些新作品容易遭到侵權,但像《跟你走》這樣著名的、有影響力的主旋律作品遭遇侵權,確實比較罕見。《跟你走》歌詞由江蘇泰興詞作家張海創作於1997年,在《上海詞刊》發表後,被作曲家左翼建一眼看中,譜曲完成後,歌唱家劉和剛、魏松等紛紛演唱,是第十屆、十一屆全國青年歌手大賽的熱門歌曲,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優秀主旋律歌曲之一,思想性與藝術型高度統一,堪稱美聲藝術歌曲的典範。

為了學唱這首歌曲,我曾經上網搜索歌譜,發現歌曲作者的署名特別亂,詞作者有的署名張健,有的署名黃海,加上作者自己在KTV發現的,可以說錯誤百出。這些亂象,有的是刻意竊取別人的創作成果,有的是一時大意寫錯了名字,但將錯就錯地延續了許多年,就讓人費解了:難道不能知錯立刻就改嗎?

筆者去年10月曾在《音樂周報》發文《記住作曲家,是綠葉對根的情誼》,剖析了歌曲傳播中的一大弊端是以演唱者而不是作者為標誌,使得人們只記住了某某歌是誰唱的,卻不知是誰寫的。還是以《跟你走》為例,有人說是譚晶唱的,有人說是戴玉強唱的,有人說是魏松唱的,有人說是廖昌永唱的。其實他們唱的是不同的歌曲,有的是不同作者寫的同名歌曲,有的明明是《永遠跟黨走》或《把一切獻給黨》,最後都以訛傳訛地變成《跟你走》。

如果我們是按照作者來傳播的,那張海作詞、左翼建作曲的《跟你走》和李峰作詞、印青作曲的《把一切獻給黨》就很容易區分。文學作品很少會出現這個問題,朗誦者總是很守規矩地讀完題目讀作者。音樂晚會上,歌手當然不會報完詞曲作者再演唱,但主持人報幕時只報歌手卻不報作者就不對了,完全忽略了音樂文化最重要的創造者。

我曾建議所有的網上音樂傳播系統將詞曲作者的名字設為打開歌曲(音樂)的密碼,以此倒逼人們記住作者姓名。如果一時之間難以做到,那能不能先來個糾錯工程,將曲譜上、KTV裡所有打錯的作者名字都糾正過來,以正視聽,也還真正的作者一個公道。

- THE END -

相關焦點

  • 一篇論文能署名多少作者?這篇Nature署名了57,000+位...
    一些大的科研項目,如腦的研究、人類基因組學、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等,需要科學家之間、學術團體之間、國內外科學家之間的合作才能完成,所以署名作者相應也會很多。論文的署名人數有幾十人甚至幾百人已經不是新鮮事情了,可是6萬個作者的論文,你見過沒?  Nature 出了一篇關於遊戲的科研論文,裡面提到了一個遊戲——Foldit。
  • 愚人節的一篇論文,轟動了世界,署名作者是α、β、γ
    而在學術論文中,除了論文本體,署名作者也非常重要,如果是多名科研人員共同的研究成果,署名作者靠前的就是貢獻比較大的。不過在學術界還有一篇論文,在愚人節發表,署名作者是三個字母,不僅如此,其中一人並沒有參與到這項研究中。
  • 為什麼導師和學生搶論文第一作者署名,第一作者有多重要?
    如果學生寫了一篇SCI,那麼學生和老師之間都會爭搶論文的第一作者署名,那論的第一作者署名究竟有多重要,一起來看看吧!「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的區別在寫論文的時候,一般都會有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之分,但是很多同學並不了解他們之間的區別,小編在發論文的時候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疑惑,後來這個答案也是導師給我的。
  • 《太陽就是毛澤東》作者是我(組圖)
    喜聞舊音  自己38年前的作品署名「佚名」  2004年國慶節期間,劉海山到懷化市辰谿縣的農村採風時,意外地聽到一農家傳來一陣久違的歌聲:「太陽亮,太陽紅,太陽就是毛澤東……」一聽此詞此曲,他抑制不住內心的衝動,貿然闖進了該農戶家中。在農家桌上的錄音機旁他看見了一個空磁帶盒。
  • 署名僅有三個字母,它是史上最「神奇」的論文,作者後獲諾貝爾獎
    前不久高福院士和施一公院士還被人們放在一起比較SCI的質量和數量。毫無疑問,論文裡面最重要的就是署名的問題,畢竟論文的作者可不是隨隨便便拿來玩的,這屬於論文所有權和貢獻率的問題。 可是有這樣一篇論文,發表是在愚人節當天,並且它的署名是三個字母。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聊這篇神奇的論文。
  • 一篇Nature署名近6萬名作者!這些論文徹底刷新了我的認知!
    最近,偶然在 Nature 上看到一篇評論文章 「The demise of the lone author」,大體是說單一作者的消亡。是啊,當今的科學研究,已經不再是一個人單槍匹馬的時代了!但凡是一些大的科研項目,如腦的研究、人類基因組學、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等,需要科學家之間、學術團體之間、國內外科學家之間的合作才能完成,所以署名作者相應也會很多。
  • 一篇Nature署名近6萬位作者!這些論文徹底刷新了我的認知
    但凡是一些大的科研項目,如腦的研究、人類基因組學、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等,需要科學家之間、學術團體之間、國內外科學家之間的合作才能完成,所以署名作者相應也會很多幾十人甚至幾百人已經不是新鮮事情了,可是6萬個作者署名的論文,你見過沒?下面,小編就來盤點一下那些作者過千的硬核文章。一、5700多人署名的Nature:通過多人聯機遊戲預測蛋白質結構!
  • 刑法因果關係的理論爭鳴
    刑法因果關係的理論爭鳴 2019年03月20日 07:2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高巍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刑法因果關係;理論爭鳴;因果關係 作者簡介:
  • 校長張希:關於科技論文署名的一點思考
    科技論文的署名作者有多有少,一些論文僅有一個作者;一些論文只有一個第一作者,而有些論文出現了多名共同第一作者;一些論文只有一個通訊作者,而一些論文出現了多名共同通訊作者,等等。這是否是合理的現象?誰應該是論文的署名作者?通訊作者意味著什麼?第一作者又意味著什麼?署名作者如何排序?與師生們分享一孔之見。
  • SCI期刊通訊作者都要滿足哪些條件呢?
    至於到底是第一,還是其他,主要看通訊作者在這項研究中真正起的作用和做出的貢獻。要是他在整個實驗中做到了關鍵的作用,那麼他就理所當然地即可做第一作者,也可做通訊作者。第五.有一個固定的通訊地址。這裡的意思是通訊作者一般是有一個辦公室和實驗室。從另一個角度說, 通常是導師, 教授或者研究單位的項目負責人。因為,論文發表後, 在社會上會引起反響, 必然會有通訊聯繫。
  • 吉林大學校長:關於科技論文署名的一點思考
    科技論文的署名作者有多有少,一些論文僅有一個作者;一些論文只有一個第一作者,而有些論文出現了多名共同第一作者;一些論文只有一個通訊作者,而一些論文出現了多名共同通訊作者,等等。 這是否是合理的現象?誰應該是論文的署名作者?通訊作者意味著什麼?第一作者又意味著什麼?署名作者如何排序?與師生們分享一孔之見。
  • 學術爭鳴應容得下「康德倫理學很爛」
    有人稱其「挑刺式的研究毫無學術價值,本末倒置,有博取名聲之疑」,還有人認為「學報不是網絡論壇,這個詞根本就不該在一個學術論文中出現」,評價以反對聲為主。針對輿論的批評,論文作者華中科技大學哲學院教授韓東屏表示,「很爛」並非髒話,自己靜候有人寫說理性文章反駁。筆者對作者持贊同態度:空口指責不如用理性批駁,人們不妨藉機掀起一次「康德倫理學論辯潮」,用理性卸下道德審判,用辯論呼喚真理。
  • 文章上高考試卷無署名 央視記者狀告教育部(圖)
    李鵬/攝     北京晨報消息:央視記者胡浩波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自己的一篇文章上了高考試卷,而文章上沒有署名,他也沒有得到任何形式的通知。胡浩波遂將教育部考試中心告上法院,索賠2000元。昨天,該案在海澱區法院開庭。在庭後接受採訪時,胡浩波將這場被稱為「首例涉高考訴訟」定位為「公益訴訟」。
  • 吉林大學校長張希:關於科技論文署名的一點思考!
    科技論文的署名作者有多有少,一些論文僅有一個作者;一些論文只有一個第一作者,而有些論文出現了多名共同第一作者;一些論文只有一個通訊作者,而一些論文出現了多名共同通訊作者,等等。這是否是合理的現象?誰應該是論文的署名作者?通訊作者意味著什麼?第一作者又意味著什麼?署名作者如何排序?與師生們分享一孔之見。
  • CCS Chemistry 常務副主編張希:關於科技論文署名的一點思考
    科技論文的署名作者有多有少,一些論文僅有一個作者;一些論文只有一個第一作者,而有些論文出現了多名共同第一作者;一些論文只有一個通訊作者,而一些論文出現了多名共同通訊作者,等等。這是否是合理的現象?誰應該是論文的署名作者?通訊作者意味著什麼?第一作者又意味著什麼?署名作者如何排序?與師生們分享一孔之見。
  • 詳解論文署名3大困惑:一作、通作與單作
    其實「一作」的定義最清楚,就是署名排第一位的作者,通常被認為是對論文做了實質性和最大貢獻的作者(這一點有爭議)。 但如果一篇論文的作者比較多,可能不只一個作者的貢獻最大,這時也許有必要啟動「共同第一作者」機制,以維持署名的公平性(這一點也有爭議)。
  • 80年代奇書教你怎樣鑑別黃色歌曲
    《童年》是最早引進的港臺歌曲之一,因較少「意識形態色彩」而成為公開演唱較多的歌曲。但隨著「清除精神汙染」的深入,《童年》也被批判。1984年5月25日《北京音樂報》發表了署名「任真」的《〈童年〉不是一首好歌》,認為:「在我們社會主義制度下,讓我們的青少年口口聲聲地唱著情調不高的什麼『迷迷糊糊的童年』,什麼『孤單的童年』之類,能起到積極作用嗎?」
  • 這些年火得一塌糊塗的歌曲,背後的作者竟是「小眼睛」李榮浩!
    這些年歌手也是越來越多了,更多的是網絡歌手,有的因為一首歌的火而帶來了大量的人氣,也有的是在參加了一個節目時,給自己也帶來了人氣,讓觀眾發現他的發光點,從而迅速走紅,但是作詞作曲並不一定是他們自己原創的。今天要說的就是歌手李榮浩,一個唱功和才華集一身的「小眼」歌手。
  • 乾貨抖音電音歌曲,快來看看哪些歌曲你還沒有聽過
    義大利DJ創作的歌曲,小編是因為抖音上的那個小女孩的表情徹底被洗腦的,太可愛了。似曾相識的我們仿佛在廣場上聽過。對頭,你猜對了。就是那個歌曲,但是是屬於改編版的哦。趁現在還沒收費趕緊下載吧!緬甸歌曲,具體是那部電視劇的,小編就不知道了。不過是因為那個喪屍廣告小編才知道的,明人不說暗話,我喜歡那個」喪屍。」
  • SCI中共同通訊作者的順序如何排列
    SCI論文發表往往少不了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之所以有共同通訊作者的叫法,是因為有的SCI論文是允許多個通訊作者,從而在安排署名時,就有了先後之爭。那麼,SCI中共同通訊作者的順序如何排列?打算寫兩個及以上通訊作者的,提前了解SCI期刊關於這方面的規定,若不允許,就沒有先後順序排列的苦惱,若允許,得了解先署名先後順序的區別。首先,當你發表的SCI論文需要帶兩位通訊作者時,若SCI期刊雜誌不允許,則SCI期刊自動選擇第一通訊作者為通訊作者。若允許,排名靠前的通訊作者,尤其是第一位通訊作者,是最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