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慣性思維,在別人忽略的地方創新?

2020-12-04 澎湃新聞

原創 韓焱精選 湛廬文化

奈特是如何開創了氣墊運動鞋的?

鞋子的設計從19世紀開始,已經很多年沒有大的突破了,新技術的出現讓創新成為了可能。但是,一個顛覆式的創新,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一眼就識別出來,它在有些人眼裡可能是愚蠢至極的,但在另一些人眼裡,卻可能是新穎和具有革命性的。

氣墊運動鞋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一位NASA的前工程師發明了這些技術,但是當他向阿迪達斯推銷的時候,卻被當成是胡言亂語的怪人拒絕了。

而耐克公司的創始人菲爾·奈特,在看到這項發明的時候,當場就把氣囊鞋墊塞進自己的鞋裡,然後出門跑了10公裡。新款的鞋墊讓奈特有一種騰空的感覺,他立即就決定買下這項技術。

如果說運動鞋品類是耐克的勝利女神,那麼氣墊專利就是勝利女神的翅膀,幫助耐克建立了口碑和忠誠度,成為了行業裡面絕對的霸者。

奈特為什麼能夠慧眼識珠,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運動鞋時代?一起來聽聽看吧(點擊文章底部「閱讀原文」即可收聽音頻)。

他叫弗蘭克·魯迪(M.Frank Rudy),曾經是一名航天工程師,非常有創造力。有人說他是一位古怪的專家,雖然直到幾年後我才發現他古怪的程度(他連自己的性生活和排便都一絲不苟地記錄下來)。他有一個商業夥伴,名叫鮑勃·博格特(Bob Bogert),也是一個聰明而勤奮的人。他們有一個瘋狂想法,並且想要和我們一起合作。

1977年3月那個早上,當我們坐在會議桌周圍時,我才知道的這一切。我甚至都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麼聯繫上我的,或者說他們如何安排的這次會議。

「好了,諸位,」我說道,「亮出你們的寶貝吧。」

《鞋狗》

作者:(美)菲爾·奈特

譯者:毛大慶

「氣墊鞋」,裡程碑式的產品

我記得那天天氣不錯,室外黃油色的陽光普照大地,蔚藍的天空也是數月以來的第一次,所以我有點分心了,春天總讓人躁動。魯迪靠在會議桌邊緣微笑著說:「奈特先生,我們已經想出了把空氣注入運動鞋裡的方法。」

我皺了下眉,放下了手中的鉛筆。「為什麼?」我問。

「為了更好的緩衝,」他解釋道,「為了更好的支撐,為了終身的騰空。」

我凝視著他:「你在和我開玩笑吧?」

我在鞋子領域聽過不同人的很多愚蠢想法,但是這個蠢到極致。

魯迪遞給我一雙好像從22世紀運送過來的氣墊,巨大、笨重,很明顯是用厚塑料製成的。裡面是氣泡?我把它們翻過來。

「氣泡?」我問。

「加壓的氣囊。」他回答。

我放下氣墊,從頭到腳仔細觀察了魯迪。他身高近兩米,體型修長,留著不羈的深色頭髮,眼鏡有瓶底那麼厚,總喜歡歪著嘴齜牙一笑,總之,完全一副極度缺乏維生素D的樣子。他一看就是不怎麼曬陽光的人,或者是恐怖喜劇片《亞當斯一家》(Addams Family)中遺失多年的成員。

魯迪見我在審視他,並看出我的懷疑,但他一點都沒有感到狼狽。他走向黑板,拿起一支粉筆,開始寫下一串數字、符號和方程式。他相當詳細地解釋了為什麼氣墊可以工作,為什麼氣墊永遠不會變平,為什麼這註定會成為裡程碑式的產品。

當魯迪說完後,我一直盯著黑板。作為一個受過訓練的會計,我一生中花了很多時間來看黑板,但是這個叫魯迪的傢伙所塗寫的東西卻有所不同,讓人無法解釋。

我說道,人類自冰河時代就開始穿鞋,在過去4萬年間,鞋子的基本設計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自從19世紀鞋匠開始分別打磨左右腳的鞋楦、橡膠公司開始製作鞋底之後,鞋子就沒有什麼大突破。時至今日,從未見過如此新穎和具有革命性的鞋子。「氣墊鞋」對我來說就像是噴氣背包和自動人行道一樣,是漫畫中才會出現的東西。

魯迪沒有氣餒,依然堅持著,他看起來毫不慌張、一臉嚴肅。最後他聳了下肩,說他明白了。他也曾經向阿迪達斯推銷過這個,也受到了懷疑,說他是胡言亂語。這才是我想聽到的。

我問他能不能先將氣墊安裝到我們的運動鞋試驗一下。「還缺一個調節器,」他解釋道,「沒有那個會讓它們會變得鬆散和不穩定。」

「我不在乎這個。」我說道。

我把這個鞋墊塞進自己鞋子裡,然後又穿上鞋子,系上鞋帶,上下跳了跳。「感覺還不錯。」我說道。

我穿著它跑了近10公裡。鞋墊的確還不穩定,但它真的讓我有騰空的感覺。

我跑回辦公室,滿頭大汗地徑直找到斯特拉瑟。我告訴他:「我想我們可能有新發現。」

那天晚上,我、斯特拉瑟、魯迪和博格特一起共進晚餐。魯迪又更加詳細地解釋了氣墊背後的科學原理,這一次聽起來好像感覺有點道理了。我告訴他們我們有可能會和他們合作,然後我讓斯特拉瑟詳細地和他們談。

鑑於「氣墊鞋」的巨大潛能,斯特拉瑟向魯迪提議,我們每賣出一雙鞋給他10美分。魯迪要求20美分。經過幾個星期的討價還價,他們最終確定了一個折中的數字。隨後我們把魯迪和他的合伙人送到了埃克塞特,那裡已經成為我們實際上的研發部。

當詹森見到魯迪時,他和我一樣,也把氣墊塞進跑鞋裡,慢跑了近10公裡。然後打電話給我。「這會是個大發現。」他說道。

「我也是這麼想的。」我說。

《鞋狗》

作者:(美)菲爾·奈特

譯者:毛大慶

原標題:《如何打破慣性思維,在別人忽略的地方創新?》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你的人生,被慣性思維帶跑了嗎?
    當處於一個既定的環境中時,久而久之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這種東西是很難打破的。當你融入其中,很容易會被這樣的固定思維包裹住,然後像提線木偶一樣被寫好的劇本牽著走。正所謂「不破不立」即是如此,想要衝破藩籬和束縛,想要突破自己,就一定要打破固有的、慣性的思維!
  • 工作場所的習慣思維應該被打破嗎?這句話本身就是慣性思維
    看到合作夥伴問問題,「職場中的慣性思維打破麼」?這句話本身就是一種習慣性思維。必須打破慣性思維嗎?當然不是。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從「慣性思維」的基本含義開始。例如,在上班的路上,你可以一邊用手機看新聞,一邊跟蹤地球鐵路線之間的人流,成功到達目的地,這是慣性思維。另一個例子是我的辦公室數據分析big劉,如果您查看當前成本數據,然後使用一些計算器,您可以找到影響當前成本的八九不離十。這些都是慣性思維,他們需要「打破」嗎?
  • 打敗你的,是慣性思維
    不斷創新,一切才會越來越好。改變人的是方法,改造人的是思維。思維決定了一個人的能力。決定一個人是人才的方法無論有多少種,其中必不可少的是人才的思維。八種最常見的思維你是哪種?很多時候,我們活在世上,總是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任何行為動機都是為了滿足自己虛弱的自尊心,這是一種自我認同感很低的表現。六、批判性思維對和錯,有時只是立場不同。我們看待一件事物,往往不是先看見,再去定義,而是先定義後再去看見。
  • 要想打破慣性思維天花板,突破自我,那這三個建議值得聽取
    這就是慣性思維帶給我們的影響,什麼是慣性思維呢?慣性思維,也稱為固定型思維。即人在一定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使人們在考慮和研究問題時用固定的模式或思路去進行思考與分析。慣性思維常會造成思考事情時有些盲點,且缺少創新或改變的可能性。
  • 什麼是慣性思維?面對慣性思維該怎麼破?
    案例1二戰期間,英美軍方在研究戰機時認為應對彈痕多的地方加強修復,而統計學家沃德卻與眾不同,他認為應對彈痕少的部位加強維護。最後事實證明,沃德突破慣性思維看問題的方式是正確的。哲理啟示:按照常理出牌很容易,但是往往也會容易出現致命的錯誤。
  • 經驗主義是老沉穩重還是膽小怕事慣性思維看到的都是困難和問題
    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經常會受到經驗主義的影響,也就是慣性思維。張利實戰私塾思維革命有句老話,老江湖怕江湖。就是因為了太多的經驗和閱歷反而影響了人的發揮和創新。1、經驗是可以被打破的很多時候人們停步於自己的經驗,對任何事物都採取慣性思維,影響了我們的深層次的理解和創新。也會讓人們安於現狀。
  • 經濟高質量發展要跳出慣性思維
    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要跳出慣性思維,堅決破除路徑依賴。  當前我國經濟金融環境不同於以往,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向退出危機應對政策轉變。全球貨幣條件向常態回歸的過程,意味著寬鬆貨幣政策空間日益狹小。特別是依靠貨幣寬鬆並不能自動形成內生經濟增長動能,反而還會延緩經濟結構性改革進程,導致資產價格泡沫化。全球結構化改革正在凝聚共識,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如期推進。
  • 你最大的敵人,是慣性思維
    抱怨自己永遠是一個受害者,發生事情永遠是別人的原因,整天怨天尤人,慢慢的失去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幸福快樂都離他而去。自以為是誰的意見都聽不進去,總是覺得自己是對的,慢慢的誰都不再給他提意見,再也聽不到真話的同時,只能自己慢慢成長。
  • 斯坦福學霸的認知方法論:打破慣性模式,主導自我人生
    所以,通常不會有人來提醒這些人,他的傾聽出現了問題;即便提醒了,他可能還是會堅持自己的慣性模式,沒有做到真正傾聽別人的建議。 這也就不難理解,很多管理者都會不自覺地出現傾聽無能、老好人、一言堂等習慣性思維和行為模式,但自己卻沒有察覺。
  • 反科學思維的心理根源:認知偏見、思維慣性等
    但是,科學家卻多方搜集證據,打破了這個成見。觀察它的骨骼結構,發現它沒有魚鰓。此外,它還與其他溫血陸地動物有許多共同基因。因此,科學家很肯定地將鼠海豚歸為了一種哺乳動物。然而,究竟什麼才算事實,卻並不像確定鼠海豚是不是魚一樣容易讓人達成一致。這一點,只要看看網上的新聞就知道了:美國政府的決策者在制定政策時,常常忽略過去幾十年積累的氣候變化證據。
  • 慣性思維是一件可怕的事
    其實這種現象就是我們所說的慣性思維。一旦養成,不但別人的思維方式固化了,就連你的思維方式也就固化了。我們的慣性思維與行為都會延續到孩子身上。比如我們孩子數學不好(更多的指向女孩),我們就會說女孩本來數學就是短板。這個定義也不知道是誰提出的,反正在我小時候就在聽這句話,結果我真的數學越來越差。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現象!
  • 鳥籠效應-學會打破慣性思維的限制
    點擊「創新與心理成長」,學習更多心理知識1鳥籠效應人們在沒有得到某種物時,心理保持平衡,而一旦得到了,反而開始不滿足,認為自己應該可能得到更多。比如外出購物時明明只想買一樣東西,結果卻買回了一大堆。但是我們不能為了追求這種完美而陷入鳥籠效應的慣性思維中去,這樣才能更加自由、無壓力的面對生活!
  • 高培勇:高質量發展必須告別「慣性思維」
    高培勇:高質量發展必須告別「慣性思維」 原標題:高質量發展必須告別「慣性思維」 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對於高質量發展在我國經濟生活中的意義問題,似已毋庸贅述。
  • 杜家毫:大力破除思維定勢、工作慣性和路徑依賴
    原標題:大力破除思維定勢、 工作慣性和路徑依賴 如何認識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做好經濟工作的大邏輯。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首先要在思想理念、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上進行一次大的創新和調整,堅決破除思維定勢、工作慣性和路徑依賴,以思想理念的新變化、工作思路的新拓展、發展路徑的新突破,努力在創新發展中實現更大作為。 破除思維定勢,必須繼續解放思想。
  • 打破慣性思維,刷新三觀認知,前驅的斯巴魯你見過嗎?
    在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總會接觸到一個詞語,慣性思維,什麼是慣性思維,我想大概的解釋就是你習慣了某種事物存在或者進行的方式,腦海裡就會默認這件事物一定會按照你腦海裡的潛意識去發生,但是往往現實並不是這樣,事件的發生有時會存在千百種結果,往往並不會按照你腦海裡潛意識的大概率方向去發展,因此如果慣性思維在腦海裡根深蒂固,往往都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措手不及的結局。
  • 高培勇: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摒棄慣性思維
    他表示:「慣性思維可能是我們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最重要制約因素或者說是最大的障礙。」圖為中國社科院副院長、學部委員高培勇發表演講。這個因素該如何表述?其實就是大家經常說的慣性思維,慣性思維可能是我們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最重要的制約因素或者說是最大障礙。大家可能要問為什麼會有慣性思維,這種思維方式為什麼又成為了一種慣性?我認為,這同我們在慣性思維語境中浸泡的時間太久有關係。比如就教育而言,在座很多人在學校裡接受的經濟學教育,往往和傳統宏觀經濟理論聯繫在一起。
  • 3分鐘讀懂慣性思維,實現人生彎道超車
    無奈之下,卡爾森教授只好買了一隻鳥,詹姆斯的「鳥籠效應」奏效了這種下意識的慣性思維,改變了卡爾森不養鳥的生活。也印證了下意識的慣性思維或者說思維定式對我們生活工作的影響。這些話都是出自思維慣性的下意識反應。當我們的思維認知沒達到一定的高度是,面對聰明聽過、看過的事務總是慣性的去反駁,不可能、沒辦法、怎麼會。
  • 喬欣把感情放在首位,富家女孩的慣性思維,王菊卻無法理解
    其實,感情至上是很多富家女孩的慣性思維,因為在潛意識中,事業對她們並不重要。喬欣從小就處於被父母「散養」的生活狀態,住校生活也讓她成為了既獨立又很有想法的女生。戚薇也很好奇,工作、生活和感情,喬欣到底是如何排序的。喬欣脫口而出:感情放在首位,生活大於工作。
  • 擺脫「定向思維」,遠離線性成長路徑的依賴
    但是正是定向的思維,會讓我們失去對新事物的渴望和創新的機會。定向也是一種慣性,通常自己認為的不一定是對的,當中會存在缺陷和不足,一旦方向錯了,走的再遠也是迷途。1.定向思維如何形成的定向形成的本質是「心理上的定向趨勢」,在某些條件下,一定的心理活動所產生的狀態,對未來的感知,記憶,情感,思維,行動,心理活動起到正向或者反向的推動作用。
  • 2020年PVC大事記:出人意料的表現 打破慣性思維
    對於PVC而言,2020年更是始料未及,出乎意料,一季度跌到歷史相對低位,四季度漲至10年高點,PVC市場的運行總是在打破行業的傳統認知,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2020年PVC全年呈現深「V」走勢,華東地區SG-5價差達到3888元/噸,均價在6641元/噸,較去年均價6725元/噸下跌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