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這個品牌如今已經深入人心,近年來,市民的消費維權意識在不斷地增強。那麼,市民在消費維權問題方面都有怎樣的新趨勢?消費維權多了哪些渠道?一起去了解一下。
在上午舉行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宣傳活動現場,幾十個攤位前一早就聚集了許多消費者。
鹽務局在現場教市民如何分辨真假鹽
菸草局則別出心裁,通過有獎問答形式,與在場群眾互動宣傳更多菸草知識和管理條例。
我們在這裡學到不少像辨別假煙,剛才我們又學到日常生活中的知識,希望普及這些知識,千家萬戶都不要上當受騙了。
——市民
來自中石化的工作人員則把各類油品帶到現場,傳授市民正確選油的方法和技巧
現在有很多消費者感覺便宜的車加便宜的油,貴的車加貴的油,這個其實是一個省油的誤區,正常的省油要根據這個汽車開的心臟,就是發動機開的這個壓縮比來匹配用油,比如8.5到9.5發動機壓縮比,那麼就選擇92到95號,在9.5以上就要選95, 號甚至是98號 。
——中國石化銷售有效公司 廣東惠州石油分公司 零售管理部 主任 黃林海
也有市民帶著在消費方面的煩心事前來諮詢和投訴。這位李先生最近買了臺新車,但事後懷疑自己遭遇價格陷阱,在通過現場諮詢之後,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承諾會幫助他弄清事情原委,儘早解決問題。
【消費者 李先生】按國家規定的1.6以內的,國家規定是7.5的稅收,結果(商家)按百分之十的稅收給我 ,這樣十萬塊錢就相差兩千五百元 。
【惠城區交委會工作人員】你反映的這個問題,關於交定金還有汽車這個價格問題,我們暫時先幫你登記好,明天你到我們辦公室來,我們約好商家幫你協調處理 。
記者從市消委會了解到,去年全市受理消費投訴4230件,已處理3366件,挽回經濟損失393.6萬元。其中,商品消費投訴有2940件,佔70%,服務消費投訴有1290件,佔30%。
從去年我市消費投訴情況來看,家電、手機等領域的投訴量仍居高不下,而在服務消費投訴方面,網絡購物排在前列,共有138件,佔服務類投訴11%。對此,市消委會和市網商協會提醒消費者網購要謹防陷阱,採取理性、科學的消費方式,以免合法權益受到侵害。
市網商協會 會長 葉萍
「消費者發現問題,應該先找商家協商,沒有辦法維權的時候,我認為通過行業協會的投訴,或者是消費者委員會的投訴,應該是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