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最宜養腎臟 按按幾個小穴位就有效

2021-02-23 人民網健康

「人到中年容易腎虛,常見感受就是腰酸乏力,因而35歲特別是40歲之後,我們就該及時補腎了!」專家提醒。

所以大家不妨自測一下自己的腎是否已經出現了狀況!

1.腰酸

腰酸根本在於腎虛,可能是先天不足、久病體虛或疲勞過度所致。

2.畏寒肢冷

「畏寒肢冷」往往伴隨腰膝酸痛、神疲倦臥、少氣懶言、口淡不渴等腎虛病症。

3.頭暈無力、失眠多夢

腎作為人體重要的臟器之一滋養和溫煦著其他臟腑,若其他器官久病不愈,就容易傷及腎臟。許多慢性病患者,往往伴隨有腎虛症狀。

4.哮喘

因腎虛不能納氣,就會引起喘息氣短,呼多吸少,使你感到難以暢快呼吸。厲害的情況下,伴隨氣喘還可能出現喘氣加重、冷汗直冒等症狀。

5.夜間多尿

一般夜尿次數在2次以上,或尿量超過全日的1/4,嚴重者夜尿一小時一次,尿量接近或超過白天尿量,出現這樣的情況就屬於「夜間多尿」。白天小便正常,獨夜間尿多,正是本症的特點,多因腎氣虛弱所造成。

6.頭暈耳鳴

很多人經歷過頭暈的感覺,那種眼睛發花、天旋地轉、噁心嘔吐的滋味並不好受,而且頭暈患者常伴有耳鳴之聲,妨礙聽覺,長久下去,甚至會導致耳聾。

7.便秘

便秘的人常因排便困難出現肛裂、痔瘡等症,影響工作、生活,苦不堪言。雖然大便秘結屬於大腸的傳導功能失常,但其根源是因腎虛所致,因為腎開竅於二陰,主二便,大便的傳導須通過腎氣的激發和滋養才能正常發揮作用。

相關焦點

  • 【中醫養生】夏季腸胃保健,常按這三個穴位
    腹哀穴位於腹部中線旁開四指,肋骨下緣的地方,觸摸肋骨下緣會摸到明顯的顆粒感,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對於這種情況,可以選擇既能治胃又能治心的穴位——鳩尾穴。鳩尾穴位於胸腱聯合的下方,是橫膈肌韌帶的附著點。按一按,可以鬆懈腹直肌,養心又暖胃。按摩手法:用刮痧板圓潤部分從上往下刮拭,松解腹直肌,改善胃腸功能。一般刮5—10分鐘,有酸脹感為宜。作用:對同時有心慌、氣短、胸悶及胃脘部的一些症狀的人特別適用。
  • 五指對五臟,按揉手指穴位能養生保健
    通過按揉養生療法,可起到防病祛病、養生保健的功效。手指的指尖各有經穴,分別對應不同的內臟,因此通過日常按揉手指穴位,能夠起到防病祛病、養生保健的功效。在揉捏中,假如發覺疼痛的部位,即便是稍微疼痛,也和那個手指的穴位有關聯,表示所屬的某部位不正常了,此時,需要把那疼痛的手指仔細的揉搓,以促使疾患儘快好轉。不僅是兩手如此,也要以相應要領天天揉捏一番雙腳。
  • 穴位:神奇的"養老穴"!按上一季,老年病跑光光
    每日一穴翻了眾多穴位養生書,您是否有這樣的困惑:穴位到底在哪裡,怎樣才能找準?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這樣用穴位嗎?按摩多久才有效果?
  • 腳掌痛按什麼穴位 腳掌痛如何預防保健
    腳掌痛按什麼穴位 腳掌痛如何預防保健  1、腳掌痛按什麼穴位  腳掌疼痛可以按湧泉穴,阿是穴,太衝穴這三個穴位進行緩解和治療。  2、腳掌痛的穴位按摩方法  湧泉穴按摩:在床上取坐位,雙腳自然向上分開,或取盤腿坐位。
  • 生物電理療:胃食道逆流按這4個穴位就改善!其中1個穴位還能助長壽 !
    因此,從中醫的觀點,可以常按4個穴道提升胃部健康。人體的穴道多半位在人體經絡上,適當的刺激可以增加對應組織或器官的活性,平衡或改善臟腑的機能。以下就介紹4 個改善胃部健康的穴位,除了可以透過針灸,也可以自己在家也可以簡單按壓。1.內關穴:改善火燒心、胸悶、心悸位置:腕橫紋上兩寸。
  • 冬至過後,養生重在補腎固陽
    冬至養生,重在補腎固陽關於冬至,古人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無論是身處北方還是南方,冬至都是傳統意義上養生的重要節點,此時精心調養、合理膳食、運動得當,可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中醫認為冬氣應於腎,養腎精、護腎氣是冬季養生的一大重點,尤其大雪過後天氣寒冷,腎氣最易不暢。
  • 冬季保健康的8個要點都在這,看了絕對「賺」!
    冬天,養生沒有那麼複雜,做好這「八點」,健康跑不了~喜、怒、思、憂、恐五志之中,憂傷情緒容易傷肺。因此,冬天養生應將我們的心志、肺和呼吸系統與秋的收斂之氣相應,以笑養肺。笑不僅使人心情舒暢,還能保持心火不旺,心臟始終處於一種柔和的狀態,對肺是有好處的。經常笑一笑能使胸部擴張,肺活量增大。
  • 健脾保「胃」,按揉4大穴位
    大家都非常常見晚輩給長輩捶腿,您千萬別小看這些動作,它蘊藏著很多秋冬季節的養生奧秘。捶腿跟保護胃有什麼關係呢,捶腿,從大腿一直到小腿,捶的位置都是胃經,如果飯後捶腿,確實能震動經絡,疏通經絡,對胃有好處,能幫助消化,疏通胃氣。腿上最有名的穴位,是足三裡,有這麼一句話:要想安,三裡常不幹。古人很早就開始用艾柱來灸足三裡。
  • 冬至養生,「一躲二養三固四補」!
    冬至正是「陰陽大變身」的時候,也是人體抵抗力最差的時候,極容易受寒,也極易生病。所以,冬至前後養生的核心就是:「躲寒、躲冷」。防寒保暖,宜勤搓手、常曬背、暖雙足;平日要注意頭部、腳部和頸部的保暖,避寒風,避冷水,避生冷飲食。養生先養心。冬季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儘量躲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緒激動引起的突發疾病了。
  • 穴位養生|您別小瞧了手指穴位!
    經絡與穴位是我國中醫的傳統文化之一,許多具有道醫情結和武術情結的人對它都有極深的印象和好感。
  • 手腳冰涼可按三個穴位
    手腳冰涼可按三個穴位 立冬過後
  • 冬季肺部保養小妙招,給您的肺加一道牢固的防線!
    千年艾灸|養生良方艾灸養生連鎖品牌點擊上方藍色「國艾堂」關注我們!
  • 穴位養生:屁股上有什麼穴位(1)
    屁股上常用的穴位有環跳穴、承扶穴、仙骨穴、長強穴和腰奇穴。各穴位的具體位置和功效如下:1、屁股穴位之環跳穴側臥屈股,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為環跳穴。按壓此穴能增強臀部皮下脂肪的代謝能力,消除多餘脂肪,同時對下肢痿軟、腰痛、陽痿、便秘等有療效。
  • 中醫養生:常按一個穴位能消水腫
    一個快速準確找到該穴位的簡易方法是:以肚臍為基準,水平環繞腰部一周,與肚臍對應的後腰中點處即為命門(如圖)。對命門穴進行點按,以每分鐘不超過60 次的頻率,按摩10分鐘左右,每日1~2 次,10~15 日為一個療程。點按時要使溫熱感滲透到穴位深層,乃至小腹。  頭面、眼瞼浮腫,配合掐合谷、點外關(腕橫紋直向上兩橫指處的手臂外側),各三五分鐘。
  • 【冬季話養腎】諸寒收引,皆屬於腎.
    《黃帝內經》指導四季養生有曰:「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冬日養腎防寒。
  • 再冷也不怕,教你開啟身體自帶的8個「小暖氣」!
    冬季,氣溫進一步下降,怕冷的人在沒有暖氣的環境中往往苦不堪言。其實,我們身體上就有8個「暖氣」開關,經常按摩能讓身體輕鬆暖起來。
  • 【冬季養生】——小黃姜粉,事半功倍!
    冬天睡前泡個腳,可以疏通活絡、改善血液循環,又能暖身驅寒
  • 吃3黑、飲2茶、按1穴,全身上下都受補
    立冬,表示冬季由此開始。每年一入冬,「進補」就是咱養生一族繞不開的話題,小編今天就來聊聊立冬後該怎麼補~中醫認為,冬季最宜補腎,而黑色食物入腎,立冬後吃再合適不過!1. 黑芝麻 黑芝麻有「長生之食」的美稱,味甘性平,入肝經、腎經,有益肝補腎、潤腸通便、補益精血的功用。
  • 【點擊免費抽取血糖儀】推薦4種最宜冬季飲用的養生花茶~
    最宜冬季飲用的養生花茶,以供不同體質的養生人士了解一下,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1、茉莉花茶喝茉莉花茶可「去寒邪、助理鬱」。喝茉莉花茶除了可以安定情緒、振奮精神,還能清熱解暑、健脾安神、化溼、減輕腸胃不適及經痛、和胃止腹痛;對於女性的生理、生殖機能也有幫助,並能滋潤肌膚、養顏美容。
  • 五處穴:頭痛、目眩按五處!
    關注」,就可以獲取「400個穴位視頻+14條經絡疏通方法」。⊕神奇的穴位簡介: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一根艾條可治療失眠,便秘,減肥,美容,暖宮,助孕,體虛體寒,腰頸肩腿,乳腺,消化不良等400種疾病,做艾灸為家人健康保駕護航,艾與不艾的區別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