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養腎為先

2021-02-22 天年之路

1、花生紅棗湯

材料:連衣花生200克,紅棗30~50克。

做法:紅棗、花生同放鍋中加水適量煮至花生爛熟即可。

功效:健脾益腎。紅棗味甘性溫,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能;花生具有健脾和胃、利腎去水之效。本湯可用於氣血不足、各種失血病、頭暈目眩、神疲乏力、記憶力減退者食用。

2、黑豆排骨湯

材料:黑豆50克,排骨200克。

做法:黑豆最好提前用清水泡一夜,排骨洗淨切塊,涼水將排骨下鍋,大火煮開;開鍋後,用大火煮30分鐘左右,撇淨浮沫;加入黑豆,再煲2小時左右,最後加鹽調味。

功效:中醫認為,黑豆性平味甘,有活血清熱、補虛烏髮的功能。排骨也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可滋陰壯陽、益精補血。因此,常喝這道黑豆排骨湯,可以補腎養血,對頭髮有一定的滋養效果。

3、參杞羊肉湯

材料:羊肉1000克,黨參20克,枸杞子10克,菟絲子10克,砂仁5克,牛膝15克。

製法:上物除羊肉外,入砂鍋加水煎煮30分鐘後,倒出藥汁。將羊肉切成小塊,加醬油、糖、黃酒、蔥、姜、味精等調料,醃漬入味,放入鍋中,加藥汁及適量清水,煮沸後,文火慢慢煨至羊肉爛熟即可食用。

功效:本湯可用於陽虛氣血不足,症見面色萎黃、體虛乏力、氣短食少、虛喘咳嗽、腰膝酸軟、目昏耳鳴、舌淡者食用。

相關焦點

  • 冬季「閉藏」養腎,提高免疫力
    第一次新冠肺炎的爆發讓市民養成了很多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等,特別是很多市民更加重視中醫養生了。我想進一步強調的是,冬季中醫「閉藏」養生很重要,因為其可以培補人體正氣,提升自身免疫力預防新冠肺炎和多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下面小編來帶大家科普「閉藏」的重要性。
  • 【冬季話養腎】諸寒收引,皆屬於腎.
    《黃帝內經》指導四季養生有曰:「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冬日養腎防寒。
  • 養生必養腎 第16節:養腎、呵護骨關節是老年人養生的重中之重
    小便在日常生活中,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但就是這樣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蘊藏著養生的大玄機,所以我們要注意生活中的小細節
  • 來碗養腎滋陰湯小補一下!
    在冬季的時候空氣比較乾燥,尤其是對一些有皮膚病的患者來說,很容易會導致皮膚病擴散或者是更加的嚴重,這段時間內一定要避免著涼,要多注意保暖,多曬曬太陽,同時及時的給身體補充水分,塗上潤膚露增加皮膚的水分。         只是太陽大了,很多人會覺得體內也乾燥,皮膚鼻腔乾燥的不行,這說明體內水分太少了,需要滋陰。
  • 冬至過後,養生重在補腎固陽
    冬至養生,重在補腎固陽關於冬至,古人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無論是身處北方還是南方,冬至都是傳統意義上養生的重要節點,此時精心調養、合理膳食、運動得當,可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中醫認為冬氣應於腎,養腎精、護腎氣是冬季養生的一大重點,尤其大雪過後天氣寒冷,腎氣最易不暢。
  • 【立冬養生食譜】核桃韭菜炒雞蛋+菠菜炒粉絲+花生紅棗粥
  • 知嘛小百科 | 冬季如何養腎?
    養腎多吃黑俗話說紅色入心,青色入肝,黃色入脾,白色入肺,黑色則入腎,生活中有很多黑色的食物
  • 冬季更要防熱邪|養生 20201226
    免費訂閱,健康養生必備!20201226期北京衛視BTV養生節目視頻及要點內容,本期養生主題《冬季更要防熱邪》。養生講述專家:█——█。老話說:冬季進補來年打虎,不少中老年人都認為,為了抵禦寒邪,冬季應該多吃溫補的食物,但是今天節目現場來了一位很注重養生的李叔叔,他在進補之後卻出現了咳嗽、咳痰、胸悶、乏力氣短的情況,最嚴重的時候一層樓都上不了,走幾步路就心悸,晚上更是胸悶嚴重幾乎無法入睡。
  • 腎病患者養生妙招:按摩腰眼有助養腎
    腎友養生有三招,可通過控鹽、按摩、食補來延緩疾病的進展。
  • ​秋收冬藏——冬季養生篇
    冬季到來,人們食慾普遍增強,此時千萬記得要管住自己的嘴,以免傷及腸胃。冬天多喝點水還能加快新陳代謝,起到抵禦寒冷的作用。
  • 冬季養生早餐食譜(上)
    中國醫大一院中醫科為您提供最新的就診信息和前沿的醫療資訊,我們還為您提供中醫養生常識指導!中國有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民以食為天」,說明早餐對於我們即將開始的一天的生活、學習、工作等等非常重要,在寒冷的冬天則更顯重要。早餐需要做到營養豐富、合理膳食,但是早晨吃點啥卻常常讓我們感到苦惱!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冬季養生早餐食譜,讓您告別煎餅果子和包子!
  • 【養生篇】冬季補腎的重要性,不可不知!
    這是說自然四時生長收藏的規律,提示人們要順從四時陰陽調神養生。做到春使志生,夏使志無怒,秋令志安寧,冬使志藏。人類能順應四時陰陽變化調養精神情志和生活起居,則體健神旺,可以減少疾病的發生。若違逆四時陰陽,則內傷相應五臟,並可能在下一季節發生病變,這一認識充分體現了中醫學「天人相應」整體觀思想及預防學思想。    立冬養腎,立冬之後,就正式進入冬天了。
  • 斂陰護陽,冬季養生重在「藏」
    因此,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冬季養生強調「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說冬季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早睡晚起,則翌日精力充沛。上班族要儘量「早睡」、不熬夜。清晨寒冷刺激會引起血壓明顯升高,易誘發心梗、腦溢血等疾病的發生,因此提醒老年人最好在太陽出來之後再進行晨練。
  • 冬季養生三要點 起居飲食運動有學問
    中醫認為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冬季自立冬日起至立春前一日止,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冬季養生主要指通過生活起居、飲食調養、運動鍛鍊等手段,達到保養精氣、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一、生活起居
  • 冬季養生應遵從這三個原則
    來源:健康飲食網(foodwang)    冬季萬物斂藏,人們養生也應當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
  • 每日三養 之 補氣養腎篇(四)
    那麼冬季養腎吃什麼?2、冬季養腎水果桑椹。俗稱桑果,性寒,味甘,有補肝,益腎,滋陰的作用。如《滇南本草》云:「桑椹益腎臟而固精,久服黑髮明目。」清代王孟英還說:「桑椹滋肝腎,充血液,健步履。」故腎虛之人,尤其是腎陰不足者,食之最宜。
  • 冬季來臨鍋裡壯之---養生之道!
    天氣轉涼,很多人都會問冬季養生要注意些什麼呢?其實養生的目的是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
  • 【冬季養生】——小黃姜粉,事半功倍!
    冬天睡前泡個腳,可以疏通活絡、改善血液循環,又能暖身驅寒,不會有腳冰睡不著的情況,可謂是一個舒適的養生方法
  • 冬至養生,「一躲二養三固四補」!
    所以,冬至前後養生的核心就是:「躲寒、躲冷」。防寒保暖,宜勤搓手、常曬背、暖雙足;平日要注意頭部、腳部和頸部的保暖,避寒風,避冷水,避生冷飲食。養生先養心。冬季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儘量躲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緒激動引起的突發疾病了。中醫認為「冬季與腎臟相應」、「腎開竅於耳」,冬至以後經常按摩耳朵,有助於腎臟的保健和氣血的順暢。
  • 不時,不食丨只有豪尙豪知道的冬季暖身秘訣,這個冬天不再冷
    而江南才進入冬季,陰冷寒溼。廣州一帶雖然草木蔥蘢,但也感覺氣溫下降。冬季容易發生流感,故重點要適度保暖,避免出汗後受風寒;飲食在冬季顯得格外重要,不宜過於油膩,但更需溫補食材和養生功效。據養生專家介紹,冬季氣溫下降,天氣乾燥,容易上火,飲食調理上應注意滋補肝腎、清瀉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