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補之需小竅門,煲湯時候加點「根」

2021-02-27 懷山藥坊

俗話說「春吃花、夏吃葉、秋吃果、冬吃根」。

立冬過後,根莖類蔬菜新鮮上市。與蔬菜的花、果、葉相比,根部是植物儲存能量最多的部位,其生長周期長,營養豐富,味道濃鬱,適合入湯。

因此,冬季煲湯加點「根」,正好符合冬補之需。

《本草綱目》記載,蘿蔔有「消積滯、清熱、化痰、理氣、寬中、解毒」的作用,民間素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找醫生開藥方」的說法。蘿蔔消食順氣的效果尤為出色,這主要歸功於其中富含的糖化酵素,它有助分解食物中的澱粉、脂肪等成分。蘿蔔中的芥子油和膳食纖維,也有助促進腸胃蠕動。

冬季人們喜食大魚大肉、缺乏活動,體內易生熱生痰,特別是中老年人。針對這種情況,煲湯時加些蘿蔔,能夠消食降火、順氣解膩。比如,香菜蘿蔔粉絲湯、蘿蔔肉丸湯、排骨蘿蔔湯、羊肉蘿蔔湯。

懷山藥味甘、平,歸脾、肺、腎經,富含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包括黏液蛋白、皂甙等。冬日養生的一大要點是調養脾胃,山藥特有的黏液蛋白能夠滋養胃黏膜,有較好的養胃作用。 

山藥湯以山藥為主料,配以其他食材為輔料熬煮。例如,山藥排骨湯是食療名湯,能夠補虛益氣、溫中潤肺。紅棗山藥湯,有助健脾養胃。山藥還可以配鯽魚、烏雞、羊肉等肉類以及百合、南瓜等蔬菜煲湯。

蓮藕含有鞣質,具有健脾止瀉的作用。蓮藕中的黏液蛋白和膳食纖維,能與人體內的膽酸鹽、食物中的膽固醇結合使其從糞便中排出,減少脂類吸收。冬季人們常因天氣乾燥、飲食過熱而導致上火,吃些蓮藕可清熱潤燥。

蓮藕散發出一種獨特清香,入湯後,可以起到清除油膩、中和口味的效果。吃火鍋時放一點蓮藕,不但去油解膩,與肉食溫涼互補,還可充當主食。

冬筍素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絕」的美譽,有助於化痰下氣,清熱除煩。和春筍、夏筍相比,冬筍品質佳,營養高,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B 族維生素、維生素 C 以及多種胺基酸。冬筍熱量比較低,膳食纖維豐富,可促進腸胃蠕動,降低體內多餘脂肪,適合三高和肥胖人群。

冬筍可搭配各種肉類入湯,不但味道更鮮美,還可以清熱解膩,例如冬筍肘子湯、冬筍雪菜魚骨頭湯、冬筍老鴨湯、排骨冬筍湯等。

(本文及圖片均摘自網絡)

相關焦點

  • 三款冬補藥膳 專對便秘 手腳冰冷 脾胃差
    冬補是傳統的節令大事,依中醫傳統的「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的理論,冬令進補可暖身應付寒冬,又能調養身體。但需依個人體質,選擇不同藥材進行補冬。才不會補出口乾舌燥、口腔潰瘍、便秘、流鼻血等症狀。中醫將藥膳分為溫補、平補、涼補。體質虛寒則溫補,不虛則平補,燥熱則涼補。若要選擇適合全家大小、多數人體質皆可食用的,則以平補最佳。
  • 冬補,冬忌|補氣養血,黑木耳紅棗飲
    俗話說:「三九補一天,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壯如虎。」從大雪之後,就要開始注重進補了。
  • 補冬不如補霜降,這份養生指南請收好
    在霜降時節飲食應儘量保持清淡,尤其不要在食物中放太多的鹽,鹽食用過多,易導致血容量增加,對血管壁的側壓力增加。民間總有諺語,「補冬不如補霜降」,認為比起冬天的進補,霜降時節的秋補會更有效果。不過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進補也要根據個人的體質而定,不能亂補,尤其是老人,如果胡亂進補,不但起不到調養身體的作用,可能還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而對於小孩,則應順節氣轉向收斂、降氣、潤燥。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過渡的開始,最低氣溫可達到零攝氏度左右。
  • 花膠淮山蟲草花鴿子湯(孕婦產婦大補)
    - 準備食材 -花膠 1個蟲草花 30-40根淮山 6-8片紅棗去核 3個枸杞子 5顆老鴿子 一隻鹽 少許- 步驟2.將所有食材都丟進煲湯鍋裡,我用的是天際的隔水煲湯鍋,鍋裡鍋外都用熱水,這樣煲出來的湯水比較爽口清甜!
  • 蟲草花煲湯
    生活中,煲湯是一種非常不錯的養生保健方法。
  • 冬天大補養藏湯 固腎又補五臟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碗大補養藏湯,做法非常簡單,取材用料也很方便。4.陳皮有川陳皮和廣陳皮之分,廣陳皮較苦,用量可以減半。葡萄乾幫助腎臟去除水,《本草綱目》載:「葡萄北方以之補腎,南方以之稀痘,可以悟矣。」自古以來,北方人就有吃葡萄乾補腎的習慣,而南方人則會吃葡萄乾用來減少因腎氣不固而發痘疹的機率。
  • 【必看】廣東90歲阿婆煲湯秘訣:不加這個絕對不行!
    阿婆煲湯煲了幾十年,總結出了廣東人煲湯一定不能少的中藥材top10:菊花蓮子大棗秋冬之時,湯裡丟上一小撮枸杞,色澤豔麗,嚼之有味。當然這小紅果還有滋腎、養肝、明目、補氣、養血等作用。阿婆還告訴了廣衛君幾種枸杞靚湯秘方,絕對美味,快點煲起來啦!
  • 冬喝這道湯補而不燥!數九寒天,你一定用得到
    中醫認為,烏骨雞可補肝腎,益氣血,退虛熱,被譽為「婦科靈丹妙藥」的烏雞白鳳丸,就以烏雞入藥。但你可能想不到,單從藥材重量的角度看,烏雞用量並不大,僅佔有25.1%的比重,而烏雞白鳳丸之所以為滋補佳品,其實得益於方中其他藥物。
  • 苦瓜炒蛋:兩個小竅門去除苦瓜的苦味
    我做苦瓜時,去除苦瓜的苦味有兩個小竅門。第一,將苦瓜用鹽和糖拌勻醃製,擠出水分,可以去除很大一部分苦味。第二,調味品要用醬油(生抽或者普通醬油都可以),無法解釋原因,但苦瓜和醬油接觸之後,苦味確實又會變淡很多很多,甚至有的苦瓜的苦味完全消失。只要做了上面這兩步,做出來的苦味絕對不會有嚴重的苦味,不妨一試哦。
  • 入秋宜進補,藥材煲湯學問多,這樣的湯美味又滋補
    盛夏一過,不少人感覺身體發虛,想在秋天補一補,很多人都會找來當歸、枸杞等藥材,煲一鍋「滋補湯」來犒勞一下自己和家人。需要注意的是,非藥食同源藥材煲湯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味甘苦澀、性平、有小毒、歸肺經。可以斂肺定喘、止帶濁、縮小便,宜用於痰多喘咳、帶下白濁、遺尿尿頻等。咳嗽痰稠不利者慎用。
  • 今日特搜靚湯 - 白蘿蔔臘鴨腿煲大骨湯 - 補虛養身
    既可以為家裡減少一下腊味的庫存,又能幫助自己在初春補虛養身,滋潤調燥。臘鴨有滋陰補虛、利尿消腫的功效,對男性陽氣不振,或患有水腫的病人都很適宜。我們煲湯選用的是臘鴨腿,是臘鴨的精華部分,補虛養身功效更加特出。豬腿大骨又可以補益骨髓、滋潤調燥。配白蘿蔔可以解膩。還要準備生薑3片,適量的香菜和蔥花。
  • 藥材煲湯學問多,這樣的湯更滋補!
    盛夏一過,不少人感覺身體發虛,想在秋天補一補,很多人都會找來當歸、枸杞等藥材,煲一鍋「滋補湯」來犒勞一下自己和家人。然而,中國中醫藥學會莊乾竹告訴記者,不同的中藥特點各不相同,用中藥煲湯之前,必須通曉中藥的寒、熱、溫、涼等各性。
  • 煲湯好搭檔:沙參、玉竹
    廣東人煲「清補涼」,沙參、玉竹是必須的食材,而且經常是同出同入、聯袂出席,感情好得跟夫妻一樣。夫妻嘛,有相似型、互補型之分,沙參和玉竹,絕對是相似型的。相處融洽,彼此促進。 沙參有南北之分。廣東人雖好用沙參,但如今市面上銷售的,多是北沙參,因二者雖功效相似,但一般認為北沙參功效更強。
  • 霜降習俗吃牛肉 ,冬補不如霜降補!
    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        牛肉是中國人的第二大肉類食品,僅次於豬肉,牛肉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鮮美,受人喜愛,享有「肉中驕子」的美稱。中醫認為,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的功效。適用於中氣下陷、氣短體虛,筋骨酸軟和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
  • 入秋宜進補,藥材煲湯學問多,這樣的湯美味又滋補! | 【煲湯料】
    盛夏一過,不少人感覺身體發虛,想在秋天補一補,很多人都會找來當歸、枸杞等藥材,煲一鍋「滋補湯」來犒勞一下自己和家。不同的中藥特點各不相同,用中藥煲湯之前,必須通曉中藥的寒、熱、溫、涼等各性。選擇人參、當歸、枸杞、黃芪、山藥、百合、蓮子等材料。另外,可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選擇湯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