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春吃花、夏吃葉、秋吃果、冬吃根」。
立冬過後,根莖類蔬菜新鮮上市。與蔬菜的花、果、葉相比,根部是植物儲存能量最多的部位,其生長周期長,營養豐富,味道濃鬱,適合入湯。
因此,冬季煲湯加點「根」,正好符合冬補之需。
《本草綱目》記載,蘿蔔有「消積滯、清熱、化痰、理氣、寬中、解毒」的作用,民間素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找醫生開藥方」的說法。蘿蔔消食順氣的效果尤為出色,這主要歸功於其中富含的糖化酵素,它有助分解食物中的澱粉、脂肪等成分。蘿蔔中的芥子油和膳食纖維,也有助促進腸胃蠕動。
冬季人們喜食大魚大肉、缺乏活動,體內易生熱生痰,特別是中老年人。針對這種情況,煲湯時加些蘿蔔,能夠消食降火、順氣解膩。比如,香菜蘿蔔粉絲湯、蘿蔔肉丸湯、排骨蘿蔔湯、羊肉蘿蔔湯。
懷山藥味甘、平,歸脾、肺、腎經,富含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包括黏液蛋白、皂甙等。冬日養生的一大要點是調養脾胃,山藥特有的黏液蛋白能夠滋養胃黏膜,有較好的養胃作用。
山藥湯以山藥為主料,配以其他食材為輔料熬煮。例如,山藥排骨湯是食療名湯,能夠補虛益氣、溫中潤肺。紅棗山藥湯,有助健脾養胃。山藥還可以配鯽魚、烏雞、羊肉等肉類以及百合、南瓜等蔬菜煲湯。
蓮藕含有鞣質,具有健脾止瀉的作用。蓮藕中的黏液蛋白和膳食纖維,能與人體內的膽酸鹽、食物中的膽固醇結合使其從糞便中排出,減少脂類吸收。冬季人們常因天氣乾燥、飲食過熱而導致上火,吃些蓮藕可清熱潤燥。
蓮藕散發出一種獨特清香,入湯後,可以起到清除油膩、中和口味的效果。吃火鍋時放一點蓮藕,不但去油解膩,與肉食溫涼互補,還可充當主食。
冬筍素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絕」的美譽,有助於化痰下氣,清熱除煩。和春筍、夏筍相比,冬筍品質佳,營養高,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B 族維生素、維生素 C 以及多種胺基酸。冬筍熱量比較低,膳食纖維豐富,可促進腸胃蠕動,降低體內多餘脂肪,適合三高和肥胖人群。
冬筍可搭配各種肉類入湯,不但味道更鮮美,還可以清熱解膩,例如冬筍肘子湯、冬筍雪菜魚骨頭湯、冬筍老鴨湯、排骨冬筍湯等。
(本文及圖片均摘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