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人更累,特別當家人更是如此。年前我發揚明主,讓各位說說想吃什麼,說了我記下來,結果白紙一張。只能從平時各位談吐中透出的信息,加以總結,加上我的原則:儘量減少工作量,有現成的絕不多此一舉,就讓大家嘗嘗買來的是啥味道,老爸做的是啥味道,有對比會少了埋怨。
大年夜清晨寫完日誌發出後,找張紙用筆一一記錄整理一下。雞鴨魚肉蝦主打菜列一下,配菜調味列一下,排列組合,也就出了一份年夜飯的菜譜。雞鴨在德州扒雞和南京桂花鹽水鴨兩者中選,扒雞買了沒吃過,桂花鴨已經品嘗過,扒雞淘汰了鴨子。周村沈萬三豬蹄名聲在外,他小舅寄來的年貨中有一隻,有人早已饞涎三尺,把它列上吧。孫子孫女喜歡幹炸裡脊,大人喜歡回鍋溜一溜,一個炸肉兩種吃法。網上介紹一公分見方長條肉,這些只會吃不會做的一致反對,只好切片。切薄片忙壞了掌勺的,一邊下鍋一邊隨時要撈起,稍不注意炸老了。冷盤肉食有喜鵲嘗過的香腸,確實香,蒸好配以LP精妙的刀工,拼出了花式來。
說到魚,過年大黃魚是最佳食材,現在野生的少,養殖的多,紅燒肉頭不佳,還是來個松鼠黃魚吧。說起年夜飯大黃魚,我會回憶起自己走麥城的經歷。有一年去遵義過年,大弟弟航天公司發了一條少見的大黃魚,那時候也沒菜譜可以參考,全靠想當然做,也缺少加工黃魚的經歷。遵義家裡用大灶,燒煤,火候難控制,油鍋起得很大,下鍋就粘鍋,一條魚粘得沒皮沒臉的。端上餐桌,沒模沒樣,好在大家鼓勵為主,都說味道不錯。後來請教幾位老手,才知道要多用澱粉拍一拍,下鍋不會粘了,一招鮮吃遍天,少了一招就「癱招式」了。
蔬菜中北方口味喜歡蒜薹,肉絲炒蒜薹,滿足「東北妞們」。廣東人過年吃生菜,「生財」的諧音,討討口彩來個酸奶涼拌的,味道不錯,孩子也吃了不少,成了餐桌上唯一光碟的一道菜。
孫子愛吃蝦,有時候一頓能吃半斤多,難為了兒媳婦,光給孩子剝蝦仁,顧不上自己吃。所以我說㸆大蝦,她第一個反對,最後定油炸蝦仁。這是考驗火候的菜,時間多點老得難嚼碎,太嫩了有沒嚼勁,或者乾脆顯生不安全。打下手的LP也辛苦,為了孫子剝蝦仁去蝦線忙了兩個小時,好在我買的都是超大的蝦,一斤沒幾個,兩斤蝦才36隻。否則花費的時間更長。
幹炸蝦仁
我做的魚
香腸刀工不錯吧,LP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