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醬肉鋪最重要的是什麼?
當然是醬油了!所以我踏進新開不久的「東香醬肉鋪」,見到老闆傅兄時,劈頭蓋臉就來了一句,「你用哪個牌子的醬油?」
傅兄不慌不忙拿一瓶給我看。咦?真有品味呀,原來是紹興安昌古鎮上仁昌醬園出產的子母醬油,我每到紹興必購之。
所謂子母醬油,是在釀好的醬油中放入醬餅,再經發酵而成,等於釀了兩次,這是江浙相傳的古法,和當今流行的生抽老抽大大不同。
硬要比較的話,子母醬油算是介於生抽老抽之間,色深而味鮮甜,是白切食物的優質蘸料,更是濃油赤醬紅燒的最佳調料。
價格可不便宜,一瓶賣六十大元,傅兄捨得下此血本,招牌上的那些醬肉、醬鴨、醬肥腸怎麼可能不好吃呢?
熱賣的是三十八元一客的醬肉飯,用的米也夠好。傅兄笑言疫情期間在家裡反覆研究米飯,結果血糖飆升進了醫院。
本想吃一客飯了事,但傅兄說晚餐另有私房菜式供應,就坐下來試試。
等菜上桌,先來一枚牛肉煎包墊墊肚子。這種回民食物原本用黃醬調味,經解放前上海人的改良,改用咖喱粉,是別處沒有的。傅兄是個少爺出身,任性起來不計成本,堅持使用半肥瘦的澳洲牛肉,好大一個肉團,咬開後湯汁飆出,場面壯觀。
吃罷牛肉煎包,侍者上菜。先來一碟白切雞,點子母醬油,跟著是各色醬味,醬油出色,佔盡上風。
傅兄家學淵源,尤其有糟宴一脈傳世。當年我曾作如下記載:「糟宴者,上海獨一家也,有冷糟之糟缽鬥、酒糟之麒麟蝦、辣糟之白水魚、醬糟之雞圈肉(大腸捲入雞肉及肥腩)燒田螺、蒸糟之八寶金銀糟方、煎糟之蟶子、炸糟之田雞吐司,可謂變化無窮,簡直糟了你的全世界。」
全套糟宴準備起來太費工夫,這次單食一味糟方。此菜乃取五花腩一大方,肉皮剞花刀,肉身挖中空,釀入八寶丁丁,加入糟滷,先燒後蒸至肉酥入味。
傅兄的舅公,就是「梅龍鎮酒家」第一代大師沈子芳,我曾在《大味若淡》一書中詳細介紹。沈老先生川揚雙修,特別擅長運用八寶釀菜,稱得上是祖傳糟方了。
其它菜式則有蓴菜獅子頭、蒜子燉鱔酥、幹燒鯧魚、爛糊肉絲等等。特別的是用雲南汽鍋燉剁椒臭豆腐,謂之千裡香。
「這總不是你的家傳名菜吧?」我問。
傅兄笑笑,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