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而有年味的 -- 紅燒農家小土豆:有一種味道,讓你時常懷念家鄉的泥土

2021-02-16 世界舌尖素食

獨自漂泊在外,回憶起家鄉的點滴,總會覺得無可替代。都說一個人思鄉,首先是胃在思鄉。 過年...回到老家...


想起小時候,最親切的莫過於土豆

那時候我還在上小學一年級,老師剛教拼音,別的同學都說的挺好,就我有口音,也不能怨我,我的爺爺奶奶是山東人,雖然在東北生活一輩子,可還是有著濃重的口音,我從小就在他們身邊長大,我有口音也就不奇怪。

記得我就問過我的奶奶為什麼和爺爺來到東北,爺爺就嘆氣,他說那時候窮,家裡兄弟姐妹多,根本養不起那些孩子,你還不吃土豆,那時候我要是能吃上個燒土豆,都是奢侈的事情了。那時候我們都吃什麼樹葉子摻合苞米麵做的窩頭,那還的定量呢!現在可倒好,土豆都不願意吃了!

我就笑著說奶奶不是總做給你吃嘛!

爺爺寵溺的敲了我一下腦袋說,現在是生活好了,那時候啊!飯都吃不上,就聽別人說東北糧食多,吃不完。就想著到東北一天能吃上一個燒土豆就好了,就帶著你奶奶來了,這一晃都老了。

這金黃的顏色,像陽光一般溫暖人心,讓生命也鮮活了起來。

直到現在我還清晰的記得當時爺爺嘆息的樣子,每年回家過年,奶奶都會用土豆為我們做紅燒肉燉土豆,這幾年變成紅燒素肉燉土豆了,奶奶說他們的年紀大了,不能吃太油膩的東西了。

後來奶奶和爺爺都相繼離開了我,我才發現時間真的太可怕了,它悄悄的奪走了好多東西,當我們突然發現,不是晚了就是後悔,才明白珍惜眼前人是有多重要。

土豆是外來菜,也稱洋芋。發芽的土豆有毒,但種土豆卻全靠這芽。留種的土豆,芽發得有些長,皮皺得像九十歲的老嫗。

成熟的土豆是老百姓喜歡的食物,適逢去外地野炊,上面生了火煮飯,在靠近明火的泥灰堆裡埋上幾個土豆,原本堅硬冷淡的土豆,被柴火的熱情慢慢熔化,煨熟之後,撕開外面被烤得有些發黑的皮,香味便撲面而來,吃上去粉糯馥鬱。

烤土豆一定要趁熱吃,涼了硬而脆,香氣不附存在。

還有今天的紅燒小土豆。有一種味道,在繁華的世界裡顯得寂靜無聲,卻常常在不經意間喚醒我們的胃,心中出現一個柔軟的地方,它叫家鄉。

有時候,我們像一顆顆奔向各地的土豆,無論滾動多麼遙遠,卻時常懷念家鄉的泥土。


< END >

---  新年、再相見

編輯 |  legend 、小雨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世界舌尖素食

點擊閱讀原文 了解《世界舌尖素食》


閱讀原文 了解《世界舌尖素食》

相關焦點

  • 貴州年味丨紅燒黃魚·遷徙的家鄉味道
    不過文化的多元,開始讓春節的年味變淡,我們總是有太多的理由來安慰自己,只要一家人開開心心,每天都是新年,每天都是過節。可是過年不一家人團聚,不做年夜飯,不吃團圓飯,這樣的每一天又跟其他任何一天又有什麼區別?家的記憶又從何而來?這樣說來生活需要儀式感,而過年的儀式,無疑就是一家人在一起的這頓年夜飯。
  • 【薦讀】陳培元:有家鄉的味道才是過年
    有家鄉的味道才是過年 ——鄂前旗 陳培元回家過年!一定要回家過年!家有年的味道,家有親人問候,有父親的關注,有母親的守候……逃離了喧囂的鬧市,我向家鄉奔去。我的家鄉在鄂託克前旗,那裡地廣天藍,水草豐美,沒有過重的生活壓力,也沒有讓人喘不過氣的生活節奏,只有濃濃的恬靜與淳美,有讓人永遠不會忘記的年味!
  • 松露:有一種味道,聞過就忘不掉
    義大利有白松露,法國有黑松露,西班牙有紅松露,中國雲南和西藏也有松露。其中,白松露與黑松露是最遐邇聞名的。
  • 松陽味道 |松陽香腸,家鄉好滋味
    腊味,正是臘月裡不可缺少的一道年味。人們會早早地把香腸灌了,鹹魚醃上,鹹肉吊起。而當陽臺上、家門前、院子裡掛滿這些自製的腊味時,便知年越來越近了。香腸們經歷過冬日的「風吹雨打」,鮮肉的嫩滑細膩已經喪失殆盡,卻多了一味醇厚鮮美的獨特味道,而令人慾罷不能。
  • 龍潭鄉:手工豆腐家鄉味道
    世界上有很多可以穿越時空的食物,比如說豆腐,它有著最傳統的口味,也有著最中國的意味。
  • 【普陀味道】普陀人的年味,怎麼能少了這一碗鰻魚!
    河北人的年味是火樹銀花的震撼四川人的年味是遊走街巷的鑼鼓聲江南水鄉的年味是濃濃的醬香腊味
  • 家鄉年味:血腸
    春節將至,這年味也是越來越濃了,年味是舌尖上無法忘懷的家鄉味,更是承載著無限鄉愁的美食,有街頭巷尾叫賣的餈粑,還有小攤上冒著熱氣的一碗米粉,這些美食或許並不起眼,但足以打動你的味蕾,喚起你內心深處的家鄉記憶。
  • 家鄉的年味,城步人感受到了嗎?
    記憶中家鄉的年味淡薄、簡樸,有給人以日子艱難、度日如年的直感。不過不管年代和習俗如何衍變,年、依舊是父老鄉親最眷戀的味道。我的家鄉不算很偏僻,但出行十分不便,所處如同一座孤島,雖然村前村後可望見公路,但看見路行得哭。
  • 無腊味,不年味!吳江人忘不掉的家鄉味
    臘月到,吳江年味也愈來愈濃。水鄉人家,都在忙著準備年貨,或是自做各種腊味,這年也算是終於盼來了。   腊味對於許多吳江人來說,不僅是一種美食,還是一份忘不掉的家鄉味,最是那剪不斷的牽掛在心懷,念念又戀戀。  臘月,一年歲尾,此時沒有什麼能比吃上一口腊味來抵禦嚴寒更重要了。
  • 帶你到高演尋找記憶中的年味,總有一幕打動你
    而如今的年味像是淡了很多搶紅包、看春晚、打麻將讓人不禁感嘆,年味都去哪了?今天,小編帶你一起去到中國傳統村落——高演,尋找那裡的年味小的時候,聽到一聲巨響,再聞到一股香氣就知道是賣爆米花的人來了。熬製麥芽糖有很多程序,把麥芽和糯米飯一同倒進大鍋,攪拌後保持溫度,讓其發酵,隨著香味愈盛,鍋裡的糖已經愈見黏稠,等這些糖稍微冷卻就會凝固成棕黃色的糖塊。用兩根木棒把軟糖塊撈出放到架子上,雙手配合著將其從架子上往外拉動然後又甩回架子上,隨著這一來一往,手中的糖塊就由透明澄清的棕黃色慢慢變成了乳白色,麥芽糖也就成型了。
  • 倡導就地過年,家鄉的味道我們負責送到!
    乾燥、寒冷的空氣中,突然就有了一點過年的味道。原本,去年春節那些缺失了的相聚,今年一直覺得可以補回來,但眼下的情況似乎並沒有那麼樂觀,一些地區突然就嚴峻了起來,讓今年的返程計劃增加了許多不確定性,非必要不返鄉,多地倡導就地過年。疫情,真的一點也不能鬆懈。
  • 年味記憶!有一種樂趣叫踢「豬尿泡」~
    但我卻依然對兒時過年的記憶情有獨鍾,只因為那些年的儀式感最為特別和濃重,至今記憶猶新,每每想起來都是暖暖的懷念,尤其是故鄉過年時才可以見到的特殊玩具――「豬尿泡」!         大家便開始了你爭我搶的打打鬧鬧,最終在大人們的調解下,一個力氣大的娃娃來吹,其餘的小不點兒比肩而站,圍在一起加油吶喊,接著,你一會我一會接力吹氣,費勁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吹不大,但踢尿泡的心早已按耐不住了。
  • 嘗遍人間美食,最想念的還是家鄉的年味!(二)
    —— 時代新材 陳嫦紅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其實年味都是老百姓自己醞釀出來的。記得小時候,過了小年就開始籌備各種年貨,年味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積累。現在只能從除夕必備的特色美食中,找回兒時的味道了。
  • 離家,請帶上家鄉的味道
    每次從家鄉回到城市箱子都是塞得滿滿的除了罈子菜、土雞蛋還有滿滿的臘魚臘肉這是家鄉的味道
  • 故鄉的冰糖葫蘆 | 尋 • 年味故事之七
    在漫漫人生道路之上,我們每個人的相遇都是一種妙不可言的緣分。而那些不經意遇見,總是讓人怦然心動。深夜翻動著朋友圈;看見一篇關於「尋年味」的公眾號,描寫著對年味尋找的記憶。勾起了我對兒時的記憶,依舊還是那麼的深刻,那時候經濟條件還沒有現在的這麼豐富,天氣也特別特別的冷,冷到什麼也不想幹,冷到特別想吃東西,但是也只有這麼冷的時候,才會有一種要過年了的感覺。
  • 盤點2021年你家鄉過年必須準備的年貨有哪些?
    如今啊,鄉愁是一張薄薄的核酸檢測單,我在這頭,家鄉在那頭。今年是疫情的第二年,很多人兩年沒有回家了,鄉愁湧上心頭。沒有家人的陪伴,家鄉的年貨成了春節假期心靈的慰藉。相信今年很多年輕人是第一次在異鄉過年,父母遠在他鄉,今年的年貨得自己精心準備了。那麼過春節的年貨需要準備些什麼呢?大家一起來說說看。
  • 「炸年糕」,記憶中的家鄉味道
    那遙遠的小村莊,是我魂牽夢繞的家鄉,無論時過多久,那份深情的記憶時刻那樣清晰;無論行走多遠,只有家鄉是心底最柔軟的地方。記得小時候,最喜歡過年,因為只有過年才能穿上新衣服,才能吃上媽媽做的炸年糕。那是一種酥嫩香甜的味道,那是一種家鄉特有的味道,那是一種飽含媽媽濃濃愛意的味道,那是一種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味道。
  • 家鄉的味道是永遠剪不斷的思念
    明天是大年三十,窗外噼裡啪啦的鞭炮聲預示著年近了。
  • 年味裡的「年味」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年夜飯中最豪華莫非葷菜了對於無肉不歡的小編來說烤鴨、燒雞以及各色葷菜簡直誘人口水直流北京烤鴨北京烤鴨是具有世界聲譽的北京著名菜式,起源於中國南北朝時期,《食珍錄》中已記有炙鴨,在當時是宮廷食品。
  • 紅燒鰻魚羹:我喜歡你,你喜歡我嗎?
    第五次臺灣自由行的,但因為之前一個月實在是在外面晃悠累了,於是打算推遲計劃等蘭嶼的水再暖些,陽光再大些,再去看飛魚,大概也不錯話是這麼說,但是肚子裡的饞蟲等不了,回憶一下廟口夜市琳琅滿目的美食,奶油老虎蟹、豬腳專家、營養三明治,哪怕是油飯也是一絕然而最令主頁君懷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