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太和殿前為什麼沒有種樹?

2020-12-20 閬中飛帥

太和殿,就是我們老百姓俗稱的金鑾殿,位於故宮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

太和殿是紫禁城內最大同時也是等級最高的建築物,主要是皇帝用來舉行各種典禮的場所。

明永樂十八年建成,當時稱為「奉天殿」。到了清朝順治二年,才改成了現在的名字「太和殿」。

太和殿前沒有種樹,這一直也是很多到故宮去參觀遊玩的朋友的疑慮。

諮詢故宮的導遊員,他們一般都是這樣來解釋的。總結幾點就是防火防盜防賊人。

樹木多了容易失火;樹木茂盛盜賊容易藏身而不易被發現;太和殿廣場的地上都鋪滿了磚,賊人就不能打通地道進入,如果種了樹就有可能挖地道通過樹底進來。

還有一種傳言說是因為廣場相當於一個口,裡面種上樹,就是口裡加上木,成了困字,不吉利。

在我看來,如果真的是因為防火防盜防賊人,那麼紫禁城裡就一棵樹都不能栽了。而事實並非如此。

我認為還是要從整體的觀感以及五行方面來考慮。

第一、太和殿是皇家歷來舉行各種典禮的場所,大量的儀杖、樂隊、衛隊等等,一眼看去氣勢宏大,如果種上了樹,必然會有所妨礙影響皇家威嚴。

第二、太和殿位於故宮南北主軸線,自古以來,皇帝擇中而居,而五行與方位而言,土是中央(木:東方,火:南方;土:中央,金:西方,水:北方),而木克土,必然對皇帝不利,故而太和殿不能種樹。

我是閬中飛帥,來自有著2300多年歷史的閬中古城,不一樣的視角,不一樣的見解,都是知識點,圈起來,以後要考!

點關注,不迷路。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聊聊

相關焦點

  • 細說故宮:太和殿前的細節裡藏著歷史,每一樣都不可忽視
    參觀故宮,應該做到無一處不留心。因為故宮裡無一物是無用的。圖中太和殿廣場,人們驚嘆於大殿的恢弘,卻極少有人注意腳下。看,到今天依然清晰可見的,那一列白磚,是做什麼用的?其實是用來站位的。每有盛大慶典,都會在這裡舉行。參加的人員很多,秩序不能有偏差。那些滷簿儀仗,看到這些白磚,就知道站哪裡了。
  • 北京故宮「點亮」中軸線 太和殿裡首度亮燈
    原狀陳列是故宮博物院深受觀眾喜愛的展覽類型。幾十年來,鑑於相關技術不甚成熟,特別是國際上也沒有可以參考的案例,出於文物保護的考慮,故宮原狀陳列的大殿裡一直少有照明設施,觀眾在門外聚集參觀,狹窄的空間和內部較差的光線讓參觀效果大打折扣。如何讓觀眾既能較好地欣賞原狀陳列,又能平衡文物保護和展陳效果之間的關係,是故宮面臨的巨大挑戰。
  • 為何古代的皇帝在故宮的太和殿、中和殿等主殿的周圍都不種樹?
    圖為故宮 為何古代的皇帝在故宮的太和殿、中和殿等主殿的周圍,連一顆樹都不種? 1.避免火災。故宮是木質結構,種樹的話更容易引發火災圖為故宮 2.維持天家威嚴。舉行盛大慶典的時候,樹的存在會影響儀仗隊的整體的效果,進而影響到皇家的威儀和慶典的莊嚴圖為故宮 3.防止刺客行刺。種樹的話能給刺客提供很好的遮蔽效果,讓守衛防不勝防圖為故宮 4.在風水學上來講,三大殿屬土,樹屬木,木克土。
  • 聚焦故宮太和殿
    故宮博物院古建修繕中心主任李永革如此形容這次大修詳細 修繕一新的北京故宮博物院太和殿日前重新向遊客開放,並推出陶瓷展、書畫展、清宮民族語文辭書展、典籍展、捐獻文物展5大精品展。除了太和門,故宮還在箭亭、昭德門及貞度門等設立諮詢臺,能夠為觀眾提供地道的英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語種服務。
  • 《別墅》封面人物:故宮太和木作坊創辦人關毅——將中式家具推向海外
    現任中國文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紫禁城學會理事,北京家居協會紅木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北京世紀宣和中式古典家具技術研究院院長,故宮博物館乾隆花園古舊文物家具修復研究項目負責人。打開中式家具的代表品牌太和木作的網頁,只見創始人關毅和多個國家高層人士見面的圖片赫然在目。一位做中式家具的企業家,為什麼會去和這些人會晤呢?
  • 比故宮太和殿還牛的建築——太廟
    話說北京有這麼一座大殿,比故宮的太和殿還牛。朋友們驚呼,是誰,這麼大膽,敢超過皇上的金鑾殿。回答:皇帝他爸爸,他祖宗。啊!驚出一身汗,我說的呢?除了皇帝他祖宗,誰還敢呢?從面積上來說,故宮的太和殿皇帝的金鑾寶殿。太和殿從面積上來說,略大於太廟的大殿。但是太和殿的木材為東北的松木,而太廟的大殿是名貴的金絲楠木,材質上是天然之別。
  • 故宮:世界五大宮殿之首,三大殿周圍不種樹?第三個理由很無奈
    但不知道大家在參觀遊覽時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在面積廣闊、裝飾豪華的故宮博物院裡,樹木的數量卻很少。基本上,花園的一部分只能看到一些花草樹木。但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這三座最重要的殿堂裡,周圍卻沒有一棵樹。這是為什麼呢?且聽蝸牛給你一一道來。
  • 故宮太和殿年初大修(圖)
    國新圖片  據新華社電  (記者楊玉峰、容安才)記者日前從北京故宮博物院了解到,俗稱「金鑾殿」的故宮太和殿,將於2006年年初啟動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工程。據悉,目前太和殿大修工程的論證工作已完畢,修繕方案也已獲得國家主管部門批覆。
  • 舉世聞名的「金鑾殿」故宮太和殿有望於明年修繕
    舉世聞名的「金鑾殿」———故宮太和殿明年有望啟動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修繕。27日,記者從故宮博物院了解到,代表著皇家頂級規制的太和殿大修工程的論證工作已完成,修繕方案也已送報北京市及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據悉,2008年前這座中國最大的單體古建築將再現其恢宏、莊嚴風採。
  • 北京故宮博物院_2018故宮旅遊攻略
    3、北京故宮四大景區之太和門三大殿北京故宮四大景區之太和門三大殿  故宮宮殿的建築布局有外朝、內廷之分。內廷與外朝的建築氣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
  • 故宮中軸線上的宮殿廣場為什麼沒有一棵樹?
    許多人在去故宮遊玩的時候,除了感嘆故宮建築的宏偉之外,也許還會發現,在故宮中軸線上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廣場周圍,竟然看不到一棵樹。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如果你是跟隨導遊進故宮遊玩,可能他會告訴你,這些地方周圍之所以不種樹,主要是為了防止有刺客藏匿在樹上行刺皇上。乍聽上去好像有點道理,可是仔細一琢磨卻並不是這麼一回事。因為故宮裡不是全部沒種樹,御花園中綠樹成蔭自不必說,中軸線兩旁的宮殿周圍,綠化工作也是相當到位。如果真是怕刺客行刺,那麼在這些地方為什麼可以種樹呢?因此這個理由顯然是不能成立的。
  • 故宮太和殿重開放 首次放「鎮物」[
    15日,隨著殿內寶座除塵完畢,太和殿大修圓滿結束,遊人昨天(16日)終於可以再一次近距離欣賞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     故宮大修首次安放「鎮物」     封蓋、塗灰泥……2007年9月5日,太和殿正脊合龍,一個寶匣被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安放回「龍門」。這是故宮首次安放鎮物。     「『龍門』是指正脊中心的位置,將寶匣放入正脊的過程就叫『合龍』。」
  • 故宮閱兵老照片:大總統徐世昌在太和殿發表演說,午門掛上五色旗
    為慶祝勝利,北洋總統徐世昌召開大會,決定於11月28日,在故宮(紫禁城)太和殿舉行盛大的閱兵式。來看一組當時閱兵老照片。這張照片為1918年11月14日,故宮(紫禁城)外的青年學生手舉標語,慶祝勝利。這一張照片是故宮(紫禁城)的太和門前掛上了五色旗。五色旗是民國之初北洋時期使用的國旗,旗面是紅、黃、藍、白、黑。太和門是紫禁城內最大的宮門。
  • 故宮太和殿百年大修工程過半(圖)
    封蓋、塗灰泥……9月5日,太和殿正脊合龍,寶匣被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安放回「龍門」。「這標誌著金鑾殿百年大修工程完成近六成。」昨天,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晉宏逵透露,明年奧運前,彰顯皇家氣派的太和殿有望重新迎客。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世今生(圖)
    今日,海峽對岸,位於臺北外雙溪的故宮博物院,擁有65萬5千多件耀眼藏品。據臺灣《商業周刊》一篇報導估算,其中,光郎世寧的《百駿圖》至少8億元。一件宋代汝窯杯可以蓋一座故宮:1965年故宮花費6000萬落成,物價換算後,相當於現值84億元,而故宮擁有21件汝窯杯,價值上千億。
  • 城薦|世界現存最大的木建築——故宮太和殿,當年有多難建?
    若要在故宮建築群中擇一殿作代表,非太和殿莫屬。  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世界上現存體量最大、建築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古代宮殿建築群。  在帝制時代,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要儀式的場所。冊立皇后、冊封太子、接受各國朝拜等等全在這裡,代表一國之門面。
  • 故宮太和殿重開放 首次放「鎮物」[組圖]
    擺放在太和殿正中的龍椅「除塵完畢」。來源: 北京日報  太和殿終於「鬆綁」了,鑽出保護罩,脫下層層「腳手架」的包圍,重新亮相的金鑾殿仍是那般雍容大氣。15日,隨著殿內寶座除塵完畢,太和殿大修圓滿結束,遊人昨天(16日)終於可以再一次近距離欣賞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   故宮大修首次安放「鎮物」  封蓋、塗灰泥……2007年9月5日,太和殿正脊合龍,一個寶匣被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安放回「龍門」。這是故宮首次安放鎮物。
  • 故宮太和殿前兩大神獸,對古代皇帝來說,龍椅都沒有它們有吸引力
    故宮,一座北京的老房子,攏共也就住過兩家人,一家姓朱,一家姓愛新覺羅,兩家人住了600年左右,這座穿越了時光的老房子變成了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木結構博物館,館藏文物180萬件,
  • 為什麼故宮太和殿前水缸上會有被刀刮過的痕跡哪?
    北京故宮在故宮裡我們可以看見很多大金屬缸擺在大殿前。這些大缸腹寬口收、容量極大,裝飾精美,兩耳處還加掛著獸面銅環。我們都知道這是為了救火而準備的。目前故宮中尚存18口鎏金銅缸,雖說已經遭到了部分的破壞,但個個仍然金光燦爛,光彩奪目,華美無比。至於鎏金銅缸的造價,乾隆年間《奏銷檔》曾有過記載。口徑1.66米的鎏金銅缸約重1696公斤,僅銅缸製造約合白銀500多兩,再加上銅缸上的100兩黃金,共計需鑄造費至少白銀1500兩。
  • 故宮太和殿年初大修 重繪彩畫更換琉璃瓦
    後年十月竣工  俗稱「金鑾殿」的故宮太和殿將於明年年初啟動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工程。故宮博物院古建修繕中心主任李永革如此形容這次大修。根據此前的勘察,太和殿的一些木結構存在歪閃、變形問題,這主要是太和殿的結構部件荷載超大。此次大修將對這些信息進行核實,如果確實存在影響建築安全的狀況,將會毫不遲疑地進行修繕。  外部彩畫重新繪製  「太和殿內的彩畫保存完好,不會重新繪製,但外部彩畫將重新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