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玉璽、自製鼻煙壺……臺北故宮還可以這麼玩!

2021-02-08 廣佛上學幫


作者:O媽,學生時代的大學霸,現在是一枚5歲「小學霸」的雞血教練,目標是把孩子送進學霸O爸的母校,來一個「一門三學霸,父子雙華附」。

線路二:

厚重歷史遊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兒童學藝中心-淡水老街)

線路特色:欣賞珍寶,大開眼界。在皇帝的書房欣賞清明上河圖 ,一起學古畫,作古詩。


捷運線:淡水信義線「士林」站。由士林站出口1出站後,直行至中正路右轉搭乘公車紅30、304、300等都可以。其實在士林站一下來,各類指引都會非常清晰,因為很多遊客都是慕名而來,所以就算心裡沒譜也不要緊,大家儘管勇敢地跟著人流湧動的地方去就沒錯了,應該就會跟到坐公車的地方。

建議在某寶提前買好電子票,這樣就不用在售票處前排長隊買票了,直接刷二維碼進館的感覺真的不要太好!哦,對了,記得在進館前要寄存包包,寄存處的指示很清晰,方便大家輕裝上陣遊覽。

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是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館內展出各類書法、古畫、碑帖、銅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琺瑯器、雕刻、雜項、刺繡及緙絲、圖書、文獻等各類文化精品,非常值得一去。


據說臺北故宮有不少鎮館之寶,其中兩個就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可惜這些珍寶經常要外借展覽,碰巧在我們參觀期間,這些珍寶就到了澳洲展覽去了,我們沒有辦法看到珍寶本寶,算是有點遺憾吧。

不過在臺北故宮,對我們來說最大的亮點並非各種珍寶,而且在負一層設置的兒童學藝中心。可能故宮的名聲實在太大,各方遊客都是奔著正館去的,反倒這個兒童學藝中心顯得不那麼起眼,因此人不多。


對於Oscar這麼小的孩子來說,正館的各類瓶瓶罐罐看一兩個還好,看多了就開始有小情緒了。所以兒童學藝中心正合適。兒童學藝中心專為5-12歲的小朋友及親子家庭而設,裡面有各種活潑的展示、精彩的影片,還有很多互動體驗,帶領孩子認識乾隆爺與他的子孫後代的寶貝收藏。進館需要一個大人陪同,免費,無需購票。如果是10人以上團體,需要預約登記。如果只是親子家庭,11點以後就可以開放自由參觀了。場館內限制60人,所以一點都不會感覺擁擠。


我們覺得這個設計就很貼心了,大人可以在正館踱步欣賞各種珍寶,小朋友在這裡互動體驗,互不幹擾。這裡有多個互動區,每個互動區都有專屬的印章,小朋友光是收集印章都忙得不亦樂乎。這裡的工作人員還會貼心地指引小朋友怎麼進行互動,真是家長們的好幫手。

在故宮嘻嘻哈哈了幾個小時,午餐在故宮旁邊的晶華餐廳解決。推薦菜是牛肉麵和多寶閣甜品集。這裡裝修風格與故宮博物院的藏品緊密結合,菜品精緻,價格小貴,可以一試。

淡水最擾攘的一條街,乃是集美食、小吃、老街為一身的中正路,近年來更因不少古董店及民藝品店進駐,也營造出民俗色彩與懷舊風味。緊鄰海岸的中正路上有眾多海鮮餐廳林立,其中以價廉物美的海風餐廳最受歡迎。小吃方面,淡水魚丸、魚酥、鐵蛋、阿給等最膾炙人口,還有好喝的淡水酸梅湯等。總之,在淡水老街,實在不需要什麼攻略,走到哪吃到哪就是最好的攻略。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感覺中華文化之絕妙,臺北的魅力!
    這輩子都沒看見過唐寅真正都作品,這次恰逢博物院唐寅畫展,首先當然是看看江南四大才子的作品啦,見到好多好多唐伯虎都作品還真是有點興奮呢。另外一個展區還有清朝大臣寫給皇帝都奏摺,其中就有富康安寫給乾隆皇帝都奏摺。亮點就是皇帝的硃批,寫了四個字,朕知道了。大臣在奏摺中的字真是漂亮整齊,皇帝的硃批卻是潦草隨意。可以看出來大臣對皇帝的恭敬。聽介紹,大臣的奏摺都是有大臣親自撰寫,裝訂,上封條的。
  •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年5大展覽亮相
    (圖/臺北故宮博物院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北故宮博物院最新公布2020南北院展覽檔期,從人氣國寶、書畫名品、明清宮廷藏書、盛清琺瑯彩瓷,到蒙藏四大活佛、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珍藏等宗教特展,五大展覽內容縱跨歷代,橫越東西,精採可期。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將赴日展覽 日本政府允諾保其安全
    中國臺灣網1月30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北故宮文物6月起將在日本展覽,創亞洲國家的首例,包括翠玉白菜、肉型石等鎮館之寶的安全,將由日本國家(政府)掛保證。  故宮文物將到日本舉行特展,主題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神品至寶」,6月24日至9月15日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10月7日至11月30日在九州島國立博物館展出。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透過預錄像片表示,故宮精選231件文物赴日本展出,包括:繪畫、書法、織繡、陶瓷、青銅器、玉器、漆器、文玩及古籍等。
  • 極可愛玩的清代器物,康熙朝的工藝創新,繽紛絢麗的玻璃鼻煙壺!
    西方原是用盒子承裝這類粉末,清朝宮廷將其形制改為小口、廣腹帶匙蓋的鼻煙壺,其材質囊括玻璃、瓷器、礦石、牙角、琺瑯、甚至是葫蘆,鼻煙壺也成為彰顯身份地位及品位的象徵。玻璃在康熙朝是新穎的材質,因為透明且有各種顏色,故以「極可愛玩」來形容。在單色玻璃上可琢制、雕刻、描金,同時也發展出灑金、絞胎等技巧。又使用畫琺瑯,在玻璃胎上繪製燒造出繽紛絢麗的鼻煙壺。
  • 臺北故宮攜手臺北醫學大學啟動數位微型特展《故宮X北醫藝起玩》
    華夏經緯網12月20日訊:據臺灣「旺報」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與臺北醫學大學攜手合作,即日起至25日於臺北醫學大學杏春樓1樓展出「故宮X北醫藝起玩」數字微型系列特展,喜迎師生利用課間的空檔時段,「藝」起到杏春樓一樓體驗、玩賞一系列臺北故宮文物。
  • 奧美拍的臺北故宮,比遊樂場還好玩
    古早的歷史,與可以被感知的當下產生了高度銜接。這樣的博物館,有溫度,又充滿新意,煥發人群嚮往。  03 我大膽推測一下臺北故宮給出的項目 brief:目標就是拓客,尤其是想辦法讓那些平日裡對博物館沒什麼興趣的人,願意到現場一探究竟。
  • 十裡飄香牛肉麵,藏品豐富論故宮,臺北就是這麼有特色
    說起臺北之行,有一件讓我十分震驚的景致,一定要和大家分享,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既不是臺北的地標,也不是臺北的夜市,而是排隊的人群!這樣說你可能要覺得我誇大其詞了,你一定覺得哪個景點沒有遊客排隊啊,哪有我說的這麼誇張。實際上,真的非常誇張,在臺北的很多小店你都能看到很多的人在排隊,並不是景點,而是小吃店!
  • 來自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的碰撞
    臺北故宮位於我國臺灣省臺北市,臺北故宮修建於近代,在當時主要是為了存放來自於大陸的珍貴文物。而北京故宮有著很長的歷史,走進故宮就會感到濃濃的歷史感,這種歷史感是臺北故宮不能比擬的。臺北故宮建築風格奇特,從外形看還是十分漂亮的,雖然面積沒有北京故宮大,可以藏品質量也是很高的。一說當年蔣介石撤往臺灣是命人將大批的寶物精挑細選,選了很多精品運往臺灣,甚至說到北京故宮裡只有一個空故宮而沒有文物。圖中的翠玉白菜就是臺北故宮藏品,可以說是國寶級的藏品,甚至看白玉白菜需要排隊觀看。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去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這些國寶,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了,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在臺灣,和大陸一樣也有一個故宮,裡面有很多的奇珍異寶,非常受人追捧,甚至民間傳言臺北故宮的文物數量和價值可以媲美北京故宮。
  • 港媒刊文「北京故宮藏品勝臺北」 臺北故宮回應
    但相比之下,北京故宮有如天文數字般的寶物,是臺北沒有的。就拿著名的「翠玉白菜」和「肉形石」來說,被吹捧成臺北故宮的兩件「鎮館之寶」,若放在北京故宮只能算得上三級品。 單霽翔曾表示,這幾年北京故宮展出的文物,已努力從原來的0.4%增加到0.8%,但世界上比較大的博物館展出的文物大概達10%-20%,北京故宮還不到1%。
  • 臺北故宮:美在善解人心
    和北京故宮不同的是,臺北故宮以企業化經營理念為民眾服務的做法更為徹底 那天來到捷運臺北車站轉車,走在人行道上,目光被牆上一幅畫作「法象威儀」(釋迦牟尼佛坐像>)吸引,原來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所典藏的佛教文物複製畫,再仔細一看,旁邊還有四幅小複製畫,有翠玉白菜、青瓷蓮花式溫碗、碧玉瓜瓣杯及四庫全書,這四幅畫鑲在牆壁中,每一幅畫有三面,可以轉動,觀賞翠玉白菜時,用手轉一面,就可以看到翠玉白菜文物的介紹與出處。
  • 清代的鼻煙意境,吸著鼻煙且欣賞著鼻煙壺!鼻煙壺成套用具欣賞!
    #鼻煙壺的使用,在當時最是引領風潮,從早期進口的昂貴鼻煙,到後來自製鼻煙,使得鼻煙壺尺寸從小巧細緻到大可盈握,成為一種時尚。搭配材質各異的煙碟,有旅行或家居用的成組鼻煙壺;甚至成盒作為陳設賞玩,更有拿來賞賜,整盒盛裝的瓷胎鼻煙壺;還有實用的鼻煙用具。想像在桌几或榻上,吸著鼻煙且欣賞著鼻煙壺,是屬於清代的鼻煙意境。
  • 臺北故宮珍藏的多寶格,是清代皇帝的「玩具箱」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遊覽中,有人會提出「皇帝足不出戶,日常靠什麼打發業餘時間呢?」,這倒是個好玩的問題,臺北故宮裡還真的珍藏了幾十件供清代皇帝解悶的「玩具箱」,我們叫它「多寶格」,我們一起去看看。皇帝足不出戶,他不能夠隨便到街上逛街,他在家裡頭玩多寶格也是人情之常。有這麼樣子可愛的多寶格他就可以殺時間了、消磨光陰了。這件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多寶格,名叫碧玉雕花方盒,在它的裡面精心收藏著皇帝曾經把玩過的珍玩。青金石龍、白瓷酒盅、瑪瑙蟬、紫水晶做成的圖章,這件多寶格中所收藏的珍玩一共有二十三件之多。
  • 來臺北必遊景點,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來到故宮博物院,映入眼帘的「天下為公」很有氣勢。
  • 拿著大陸的文物,卻對臺北故宮「下手」
    據臺媒報導稱:民進黨當局目前開始籌備將臺北故宮降級,原屬於「行政機構」的臺北故宮可能會在不久後降級成為「文化部」的下屬單位,還可能會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者「亞洲博物館」。 然而民進黨當局現在要將臺北故宮降級改名,就是要在歷史文化方面同大陸割裂,這是兩岸堅決反對的。 實際上,臺北故宮降級改名並不會給臺灣地區帶來任何好處。除了民進黨當局能從中收割政治利益之外,臺北故宮和臺灣群眾都將是這項政策的受害者。臺灣地區的相關文化界人士指出,臺北故宮典藏的都是國家級文物,不可以貿然降級。
  • 臺北故宮,何必「自宮」?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 現任院長緊急澄清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民進黨當局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今天緊急滅火稱,一個星期以來,關於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並沒有改名問題。他還表示,一切尊重臺行政管理機構的決定。
  • 民進黨魔爪伸向了臺北故宮
    博物館的精神不是只有服務觀光人潮,它還要有文化的高度,如果都是用觀光考慮,其實非常不專業,請不要把故宮當成工具。    前臺北故宮博物院館長馮明珠:這個做法非常不專業,文物搬遷不是想像中容易,包括南院是否有這麼大的庫房?新的庫房文物夠不夠放,庫房設計是否符合文物典藏環境。
  • 臺北故宮or北京故宮?究竟誰更能代表故宮博物館?
    關於故宮博物院,一直有這麼一種說法:北京的故宮,只是它的軀殼;而臺北的故宮,才是它的內臟。人們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認知,與抗戰前夕北京故宮文物南遷有關,1931年日軍侵略東北,為了避免故宮文物遭到日寇破壞,漫長的故宮文物南遷之路由此揭開;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之時,大量的故宮文物又搭載著軍艦漂洋過海到達了臺灣。
  • 酸菜白肉鍋-臺北故宮令人垂涎
    小編勞動節去了一趟臺北,有幸參觀了位於臺北的著名景點-臺北故宮。臺北故宮和北京故宮本是一家,由於歷史原因兄弟分離,但是珍寶都是同根生。小編拍攝,臺北故宮臺北故宮,青山綠水。青磚綠瓦,傍山而建。當初建設臺北故宮,駁費周折,最終某人選定了這座山,將山體掏空。圖片中故宮後面的山。掏空後,山體內放置了大量當年從北京故宮運過來的珍寶。還有大量沒有開箱的。不知道何時才能和世人見面,向大家講述那段歷史。臺北故宮展示的目前只是很少一部分,已經嘆為觀止了。
  • 臺北故宮博物院發言人金士先:我在福建教文創
    從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發言人到大陸高校教師,金士先的故事除了啟示文創教育的前景,更解釋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臺灣老師選擇到大陸教學。  「最不靠譜作業」  儘管是選修課,但陽光學院金士先教授的《博物館與文創》通識教育課還是場場爆滿。不只是學生,不少老師也專程來聽他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