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這些人,比饞哭10億人的《風味人間》美食家更懂享受!

2020-12-17 騰訊網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關於美食,人們總是津津樂道。而美食相關的紀錄片,總是能夠俘獲觀眾的眼睛。提起最熱門的《風味人間》,想必很多美食家已經按耐不住「一品為快」的味蕾衝動。

食物永遠是個奇妙的載體,經過煎炒烹炸的不同演繹,滿足著我們的味蕾,溫暖著我們的五臟廟。

《風味人間》沿襲了《舌尖上的中國》拍攝手法,一如既往的味道十足。導演一貫會講美食的故事,許多慢鏡頭下的食材都被勾勒出它原有的美感,美食風味盡顯。

而劇中各個地方的美食家們,為了吃到最新鮮的食材,即使是跋山涉水也要將它拿到手的行為,更是激起一眾美食家強烈的情感共鳴!

不僅是劇情裡的美食家能為了一頓美食做出一系列壯舉,在現實生活中,不少美食家也是如此,甚至比《風味人間》裡的美食家還會享受,他們有一套獨特的邏輯,這套邏輯簡言之就是:「天大地大,至臻美食最大」。

最強的美食家對於美食,不僅要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一條敏感的舌頭、善於發現美食的眼睛和創新的頭腦,還要有一顆熱愛美食的心。

通過觀察一些高級美食博主美食家,不難發現他們除了懂得食材等級、食材的處理、以及吃到嘴裡的口感表達,還會把控吃與喝的平衡協調。

例如高端美食家@CC不TV,在美食講究儀式感的雲南,她在昆明一家絕版的中式園林餐廳裡,會點上最講究儀式感的三鮮鍋巴、獨家秘制油香桂魚、幾樣精緻的小菜,帶上一壺高端的捨得酒,整個桌面有葷有素有美酒,美食與濃香老酒相得益彰。很多網友看完都稱:美食搭配老酒太高級了,看得口水直流!

在開吃前,@CC不TV會選擇每一口三鮮鍋巴的濃湯打底,再吃幾口三鮮鍋巴裡的配菜,勺一湯匙剛好入味的鍋巴細細品味,搭配上原酒罈儲8年以上、糧香濃鬱、風味十足的歲月老酒,不得不說美食與美酒配合得恰到好處,在傳統的甜鮮口味上添加了獨特酒香。

無獨有偶,與@CC不TV相似,顏值和學歷並重的美食up主@若以食為天 在萬物皆可焯的羊城,會與朋友帶上一壺飄著淡淡檀木香的捨得酒,點上火焯和牛、冰焯象拔蚌、氣焯東海大黃魚、湯焯響螺、油焯黃花膠等高端菜餚靜坐品嘗。

星級廚師焯過的高級食材流露出食材本身所自帶的甘甜鮮美,搭配一杯比五糧更多一糧的濃香捨得老酒,唇齒間滿是高粱、玉米、小麥、大麥、糯米、大米等糧食雜糅在一起的混合濃香,和食材原汁原味的純鮮感,廣府美食與天府美酒的搭配相得益彰。

高端老酒配高級西餐,讓味覺邂逅一場極致新鮮感。西餐達人 @帶鹽人小關老師更喜歡尋找奇妙的組合。

@帶鹽人小關老師找到一條魚齡20年的長壽魚和一瓶六糧精釀的捨得老酒。先將鮮嫩的長壽魚用慢火處理至焦色,再配以鮮香調料還原魚的鮮美,佳餚完成後,必須配搭一杯歲月老酒,時間沉澱下中西方相互碰撞的雙重美味盡顯高級品味。

城市中,每條街每條巷都有美食家們的足跡,而高級美食家們總是致力於發現城市之中最特別的美食,追尋有品位有創意夠高端的味蕾刺激感。

不僅是《老酒食刻》裡的@CC不TV、@若以食為天、@帶鹽人小關老師,相信很多美食家都和《風味人間》裡的食客一樣,追求極致的高級美食,搭配陳甜淨爽的高端老酒,當歲月佳釀與美食的味道互相滲透與入味,才是高級美食家們的「老酒食刻」~

相關焦點

  • 《風味人間》高山族烤野豬,方法原始簡單,只加一點這個就能饞哭
    《風味人間》高山族的烤野豬肉,製作方法簡單原始,但是香味能飄滿山。只是因為加了一點這個,瞬間把人饞哭了。《風味人間》跨越了世界上好幾個洲,20多個國家,只為了拍出讓人垂涎三尺的美食。看完之後,感覺《風味人間》也確實做到了。但其實大家最喜愛的還是咱們中國大地上的美食,尤其是一些少數民族的美食,讓人感到又新奇又美味,很想有機會能嘗一嘗。《風味人間》除了在內地尋找美食,也沒忘了到寶島臺灣一探美食文化。高山族是生活在生活在寶島臺灣的少數民族之一,在飲食上也是有很獨特的地方。
  • 看完《風味人間》,我被蒼南周邊美食饞哭了!
    「罪魁禍首」就是這部由原《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再次操刀,重新起航拍攝的大型自製紀錄片《風味人間》,這一次,陳曉卿導演帶領我們探索美食的視角由中國轉向全球,宏大美食世界,更大程度講述全球範圍內以美食為線索的人文故事
  • 饞人 - 饞人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原創 平叔 平叔閒譚 收錄於話題#平叔隨筆2個饞人作者 ▏平叔我從小好奇心就重,而且餓癆,於是對有關食物的任何問題也想多了解一些。作為酷愛美食的我內心其實是蠻喜歡的,但我還是自覺離這個稱號還有一段距離,我心目中的美食家應該是像車輻、李樹人這樣大家風範的。我一直認為廣東人用辭最簡潔,像美麗、漂亮、好看等,統統一律用一個「靚」字來表達。比如靚男、靚女、靚湯等等。美食家,粵語中減少了一個「美」字,變為食家,我認為這個比較合適我。
  • 冷筍入鏡《風味人間》 來看這些四川高山美食!
    昨日《舌尖上的中國》一、二季導演陳曉卿與其團隊,新推出了大型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該片的第一集——《山海之間》,用50分鐘的時間,講述了世界各地的約20種美食,饞哭了隔壁小孩也讓網友感慨:「看完片子,再也不想說人間不值得」。
  • 《舌尖》導演新作《風味人間》首播 瓦屋山冷筍入鏡
    這是他從央視紀錄頻道轉職騰訊視頻後,與團隊推出大型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該片共8集,每集50分鐘,將於10月28日起,每周日21點15分,在騰訊視頻首播。在被譽為《舌尖》升級版的《風味人間》第一集,來自四川眉山市洪雅縣的瓦屋山冷筍得以入鏡。《風味人間》還未播出,但網友得知消息後,都紛紛被饞哭,很多網友都在吶喊:又有「下飯菜」了!四川美食眾多,為什麼選擇洪雅瓦屋山?為什麼選擇冷筍?
  • 《風味人間2》這樣拍美食,隔壁小孩又雙叒饞哭了!
    看過風味人間第二季《螃蟹橫行記》的網友,相信都跟瞧妹一樣,邊看邊流口水。沒有什麼比吃螃蟹更吸引人的了,從視覺到味蕾,都是饕餮盛宴。風味人間節目組對全世界螃蟹的吃法全部介紹了遍,跨越東西方,螃蟹的菜品豐富多樣,顛覆了瞧妹只知道香辣蟹的淺薄認知。
  • 十堰這些讓人饞哭的美食,冬天安排起
    十堰這些讓人饞哭的美食,冬天安排起 2020-12-18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風味人間》VS《野生廚房》:誰的文案更下飯?
    最近品牌君發現,綜藝江湖中又湧現出兩檔「下飯」節目,一個是《風味人間》,另一個則是《野生廚房》。光聽名字就知道,這必定又是兩檔吃飽飯才敢看的節目,事實上也確是如此。它們不光畫面看得人直咽口水,連文案都很饞人!
  • 吃貨最愛的《風味人間》火了,紀錄片收割流量的時代到了?
    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舌尖》第一、二季的導演陳曉卿帶著「舌尖上的世界」——《風味人間》回到了大家的視野。《風味人間》開播後口碑流量雙豐收,在騰訊視頻上線一天多播放量就已經達到了1.9億次,豆瓣評分高達9.4分。
  • 10部高分美食影視作品推薦,不止《風味人間》
    風味人間今年10月28日剛上架三天播放量就突破兩億,口碑超好。在朋友圈、微信群上都看見有好友力推這部美食探索紀錄片。只想知道,拍完《風味人間》,攝製組胖了多少斤?之前看legal high和半澤直樹的時候就被了雅人叔圈粉了,要是參加奇葩說的話絕對三屆BBKING!現實中的他是一個居家好男人~平時喜歡種種盆栽看看書。
  • 《風味人間》點擊量破6億 "風味"與"舌尖"為何出眾
    日前,在騰訊媒體研究院聯合中國傳媒大學打造的IP課上,陳曉卿總結《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的成功經驗時說。  拍前先查人們愛吃啥  在吃上找到觀眾相信的內容之前,必須先確定觀眾是誰。「舌尖」拍攝前,節目組特意做了調查,中國人到底最愛吃什麼,排名第一的竟然是主食包裹的油脂類食物。
  • 《風味人間》溫暖收官 精彩講述中華美食故事
    為了拍攝哈薩克族在冬牧場的生活狀況,「山海之間」攝製組冒雪深入無人區,一片蒼茫的場面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到人類智慧與嚴苛環境的碰撞和交融;為了了解冰島鯊魚肉真正的風味,導演們每個人都品嘗了一下,其中滋味一言難盡,可見拍攝美食紀錄片也不是一件享受的事,攝製組們或艱苦或棘手的經歷,讓許多觀眾感慨「太不容易,辛苦了」。
  • 《風味人間》一個秘訣做好醃火腿,風味絕佳,金庸生前最愛
    《風味人間》中介紹了一個做好醃火腿的秘訣,可以讓火腿的風味絕佳,非常出眾。金庸先生生前就特別喜愛這種火腿。《風味人間》中說了很多火腿的做法和吃法,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這次《風味人間》講到了火腿在醃製過程中使用的一個訣竅,能讓火腿風味絕佳。最早醃製火腿的時期可以追溯到唐朝,那時人們就已經開始製作火腿並遠銷海外了。據傳,有一個廚師在後廚偷吃狗肉,老闆到後廚視察的時候,廚師怕被發現,把還沒來得及吃的一條狗腿塞進了醃製火腿的缸裡。後來就一直放在缸裡和豬腿一起醃製,結果這一缸火腿都醃製得特別好。
  • 《風味人間》:生活有點苦,需要加點糖
    風味,隨風而來,隨風而逝,沉澱於童年、青年、中年、老年,亦是親情、愛情、友情,是過去的味道,是現在的味道,是未來的味道,以食為天,地為廬,飄香四溢,風味人間體百態人生。風味的回歸以蜜為引,以甜入味,讓人間值得,憶苦思甜,方知一粥一飯,來之不易,半絲半縷,物力維艱。
  • 《風味人間》用一隻可頌饞壞了全網,法國麵包到底有多少講究?
    雙十一過後手還在,只是嘴在吃土,每頓飯食之無味,日漸憔悴,還好有新款「下飯片」《風味人間》陪伴。這部由「中國第一名嘴」陳曉卿執導、《舌尖上的中國》第一第二部原班人馬打造的美食紀錄片,真不愧被稱為「舌尖上的 AV」,能饞得你唾液腺失控。
  • 祝羽捷對話《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踏踏實實做一個吃貨
    我們這一代人雖然說不上物資匱乏,小時候也經歷過惜物的時光,祖輩的生活跟今天比起來花樣少很多,但我發現阮囊羞澀或者材料匱乏絲毫不能限制人的想像力,在節約中發揮創意,手頭清簡,內心熱烈,在精打細算中發揮每一塊食物的魔力,用一種愛的本能在做飯。永遠不要讓你的人生變得平庸無味。
  • 看《風味人間2》吃螃蟹,美國人粗獷,日本人細緻,中國人太會吃
    最近《風味人間2》再度刷屏,在第二集裡,專門介紹了各種螃蟹。螃蟹一直被譽為是水中至鮮,深受大家的喜歡。但是不同國家的人,因為飲食文化的差異,對螃蟹的吃法卻大相逕庭。這一點體現的非常鮮明,下面就給大家說一說。
  • 陳曉卿的「風味人間」:最好吃的永遠是人
    原標題:陳曉卿的「風味人間」:最好吃的永遠是人「從遠古到今天,人類在這顆星球上,從未停止過遷移的腳步,有多少人遠離故土定居他鄉,就有多少人追根溯源尋找同族,食物也是如此。
  • 《舌尖》導演新作《風味人間》首播 瓦屋山冷筍入鏡(2)
    10月28日中午,得知《風味人間》今晚即將播放,尹成靜連聲詢問,在哪兒可以看到等。尹成靜回憶,當時得知是陳曉卿老師團隊前來拍攝時,她很意外,陳曉卿團隊製作的《舌尖上的美味》,尹成靜看過好幾遍,為了把瓦屋山最原生態的「打筍子」全過程展現給大家,她就推薦了「打筍子」多年、且在山上還有棚子的馮玉先夫婦。
  • 《風味人間》開播,美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沉寂了好幾年的陳曉卿終於在昨日回歸,由他總導演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一集開播。一個晚上的時間,單在騰訊視頻的播放量就達到1.4億,可想而知「陳曉卿」這三個字在美食界的影響力。當然,這個數據背後也透露出當下的中國人對於美食究竟有多麼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