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魏薇.北京出新招促文創產業發展[N].人民日報,2018-8-22(12)
[2] 史金.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網絡營銷策略的分析——以故宮文創產品為例[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06):86-87
[3] 何明泉,林其祥,劉怡君.文化商品開發設計之構思[J].設計學報,1996,1(1):13
[4] 李如菁,何明泉.博物館文化商品的再思考:從跨界的觀點出發[J].設計學報,2009,14:69
[5] 郝鑫.淺析文化創意產品的內涵和外延[J].現代交際,2012(07):126-128
[6] 張鍾靈.文化創意產品的內涵及其外延探析[J].大眾文藝,2017(20):48
[7] 閆雪梅.文創產品架起博物館與公眾溝通的橋梁[C].廣西博物館協會、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博物館藏品架起溝通的橋梁--廣西博物館協會首屆學術研討會暨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第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廣西博物館協會、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2014:238-244
[8] 陰鑫.中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研究[D].河南大學,2016
[9] 郭樹皓.北京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開發特色研究[D].新疆大學,2019:3
[10] 陳澤愷.「帶得走的文化」——文創產品的定義分類與「3C共鳴原理」[J].現代交際,2017(02):103-105
[11] 趙彤彤.北京故宮文創產品的開發與運營策略研究[D].煙臺大學,2019:14-15
[12] 李新宇.由裡及外:傳播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文化IP的塑造研究[D].山東大學,2019
[13] 孫銘.故宮博物院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媒介形象建構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9
[14] 戴思敏,殷乙萌,何潔,方倩,彭樓丹.基於故宮模式的文創產品設計研究[J].設計,2020,33(07):81-83
[15] 王亞民.2020年的文化故宮[N].人民政協報,2020-01-13(010)
[16] 葉其躍,李飛群.中小型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困境和發展對策[J].浙江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9,36(05):56-60
[17] 馬亮.中國電視欄目創意產業化模式探究——以《波士堂》、《上班這點事》欄目為例[J].視聽縱橫,2008(04):88-90
[18] J.Ramachandran,Sourav Mukherji. Creating a successful cultural product: Interview with Raju Hirani[J].IIMB Management Review,2010,22(4)
[19] Jing Wen An,Ying Liu. Material Analysis and Innovative Product Design with Process Model i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J].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4,3627
[20] [英]約翰·霍金斯 著,王瑞軍,王立群 譯.《新創意經濟》[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大學出版社,2018.20-30
[21] Gianluca Orefice,Gianluca Santoni. Exporting creative and cultural products: Birthplace diversity matters![J].The World Economy,2018,41(7)
[22] 江天若.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研究——以臺北故宮博物院和蘇州博物館為例[D].陝西:陝西科技大學,2016
[23] RICHARDS G,RAYMOND C.Creative tourism[J].ATLAS news,2000,23(8):16-20
[24] 孫肖.新媒體背景下故宮文創的整合營銷策略分析[J].技術與市場,2019,26(05):212-213
[25] 周珺.南京博物院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與研究[D].東南大學,2016:12-13
[26] 程輝.以「文創產品」為主題的文獻綜述研究之一[J].工業設計,2018(02):29-30
[27] 李丹玥.文創產品的設計開發分析[J].旅遊縱覽(下半月),2020(02):21-22
[28] 郭小蟈.兩大故宮,文創「宮鬥」不能停.https://www.traveldaily.cn/article/133244.2019年11月29日
[29] 欣文.故宮的生意都賺錢.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1/05/23/006599162.shtml.2011年5月23日
[30] 穆筱蝶:「網際網路 +」背景下博物館文創開發策略研究——以故宮博物院為例,《新聞研究導刊》,2017 (21)
[31] 蘇向東.「把故宮文化帶回家」 故宮文創產品設計大賽啟動.http://news.china.com.cn/txt/2013-08/02/content_29609524.htm.2013年8月2日
[32] 高丹.今年觀眾超1930多萬人次,故宮成全球參觀人數最多博物館.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384015.2019年12月30日
[33] 2019博物館文創產品市場數據報告[J].公關世界,2019(22):19-22
[34] 任明傑.故宮首曬「帳本」:文創收入15億,竟然超過1500家A股公司.http://www.ce.cn/macro/more/201902/19/t20190219_31507426.shtml.2019年2月19日
[35] 胡軍華.故宮一馬當先,博物館文創開發井噴.https://www.yicai.com/news/100421552.html.2019年12月1日
[36] 蔣肖斌.故宮文創這些年有多火.《中國青年報》,2019(5):08版
[37] 楊雪梅.人民日報人民時評:讓歷史文物「活」起來.《人民日報》,2016年03月18日 05 版
[38] 忍冬.2019新文創企業50強[J].網際網路周刊,2019(19):56-57
[39] Alice.故宮火爆文創背後的思考.http://www.woshipm.com/it/1811434.html.2019年1月9日
[40] 張雪.博物館現「集體上天貓潮」:24家已入駐,光故宮就開了6店.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908/15/t20190815_32920703.shtml.2019年8月15日
[41] 李丁丁.南北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發展的比較與借鑑[J].文化藝術研究,2016,9(02):22-28
[42] 陳思旭.臺北故宮公布2018文創銷售簡報,2019重點上五大類.http://www.pdswhcyw.com/hyxw/3037.html.2019年3月22日
[43] 湯博雲.文創產品開發模式與設計的思考——以臺灣博物館為例[J].泉州師範學院學報,2019,37(05):83-88
[44] 趙希玉.博物館文化創意商品的開發設計研究——以大英博物館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6(13):61
[45] 祁飛鶴.基於情境系統的湖湘文創產品設計評價體系研究[D].湖南大學,2017:12.
[46] 故宮博物院官網.致敬傳統 創意生活——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研發概況.https://www.dpm.org.cn/classify_detail/180051.html.2015年1月5日
[47] Creative cities,cultural clusters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M].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08
[48] Creative economies, creative cities: Asian-European perspectives[M].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2009
[49] Keane M.China's new creative clusters: Governance,human capital and investment[M].Routledge, 2013
[50] Bin Jiao.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AD-based Development System Oriented at Museum Creative Cultural Produc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Content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2013,7(2)
[51] 讀道創意.看臺北故宮博物院如何在文創商品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http://blog.sina.com.cn/s/blog_b28325310102v9ke.html.2015年1月8日
[52] 王春慧.博物館文化衍生產品開發思路探析——以大英博物館為例[J].中國港口,2018()S1):94-99
[53] 張晶.大英博物館文創產品研發對赤峰市博物館的借鑑[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3((17):109-111
[54] 潘悅.大英博物館文創探秘:世界一流博物館如何發展文創產業?[J].公關世界,2019(22):23-26
[55] 馬亮.中國電視欄目創意產業化模式探究——以《波士堂》、《上班這點事》欄目為例[J].視聽縱橫,2008(04):88-90
[56] 蔣菡.我國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現狀與展望.https://chuansongme.com/n/3071942452416.2019年7月31日
[57] Laura Gabriela Istud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Romania’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J]. Sciendo,2018,12(1)
[58] 程輝.基於知網搜索結果的「文創產品」主題文獻綜述研究[J].設計,2018(15):80-83
[59] 葉舒然.國外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分析及其啟示[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03):110-111
[60] 王毅,林巍.英國國家博物館和國家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現狀及啟示[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9,28(02):14-24
[61] 胡夢雪.國外文化創意旅遊產業發展的研究綜述[J].特區經濟,2016(02):134-135
[62] 李彪.文化產業概念的演變及其基本特徵分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30(09):119-121
[63] 李丁丁.南北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發展的比較與借鑑[J].文化藝術研究,2016,9(02):22-28
[64] 萬清.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資源下的文創產品設計研究[D].湖南師範大學,2019
[65] 林承億.臺北故宮 文創產品起家秘籍[N].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5-07-10(008)
[66] 魏青.故宮文創產品「腦洞大開」值得叫好[N].中國藝術報,2014-10-27(002)
[67] 王露瑤.《上新了·故宮》內容營銷策略研究[J].聲屏世界,2019(05):47-48
[68] 吳春暉,範文靜.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研究——以北京故宮博物院為例[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9,27(04):37-41
[69] 汪俊昌.臺灣文創產品進入大陸市場相關法律[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1,9(03)21-26
[70] 王博慧.博物館文創產品創新模式研究[D].瀋陽航空航天大學,2018:15-18
[71] 呂菊萍.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設計策略研究[D].瀋陽航空航天大學,,2016.:17
[72] 白晶.博物館衍生商品的開發與營銷模式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3
[73] 張小博.對故宮文創市場定位及營銷策略的分析建議[J].故宮學刊,2016(01):168-181
[74] 邱莉.讓博物館文創產品點亮最後的展廳[C].廣西博物館協會、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博物館致力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廣西博物館協會第二屆學術研討會暨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第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廣西博物館協會、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廣西博物館協會,2015:202-208
[75] 潮白.故宮文創產品應該把握的底線[N].南方日報,2015-08-11(F02)
[76] 金元浦.論文化產業發展的新階段[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3(03)67-71
[77] 餘貝寧,玄家琦.基於PEST理論的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以故宮博物館為例[J].大眾文藝,2020(07):137-138
[78] 金青梅,張鑫.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研究[J].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5(06):42-46
[79] 文化產業新聞,訊名家.故宮口紅「嫡庶之爭」打得火熱,數十億的文博IP市場到底該如何開發.https://www.sohu.com/a/282860698_99940028.2018年12月18日
[80] 黃志豪.基於傳統文化的文創產品設計研究綜述[J].大眾文藝,2019(09):97-98
[81] 史靈歌,孫子惠.社交媒體時代故宮文創產品的網絡營銷分析[J].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6):18-25
[82] 梁淑榮,侯傑.故宮文創產品的社會效應——以《故宮日曆》為例[J].白城師範學院學報,2018,32(09):20-26
[83] 吳靜.兩岸故宮博物院文化創意產業開發模式研究[C].兩岸創意經濟研究報告(2017):廈門理工學院文化產業與旅遊學院,2017:336-347
[84] 張飛燕.文創產品:博物館文化傳播的新途徑——以故宮博物院文創發展為例[C].中國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學專業委員會2016年「博物館的社會價值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學專業委員會,2016:321-326
[85] 張菁雅.淺析文創產品的新媒體營銷模式——以故宮淘寶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6,7(21):66-67
[86] 嶽妍,李夢婷.基於博物館資源的文創產品開發模式研究——以臺北故宮博物院為例[J].科技經濟導刊,2016(23):191
[87] 蔡紅,李平生.《北京旅遊新業態:理論創新與實踐發展》[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3:15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