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老師的一條「告狀」微信,讓本來就因為工作焦躁不安的小李,更加崩潰了。
老師反映情況說:自家小孩在幼兒園總是鬧騰,不好好睡午覺,這個「磨人的小妖精」搞得老師實在沒轍了,才選擇向家長「告狀」。
小李一邊向老師道歉,一邊回想寶寶平時的作息情況。
小李發現:在上幼兒園之前,寶寶就沒有固定的午睡時間,可是不午休的習慣並沒有讓寶寶的精力受損。
自從寶寶上了幼兒園之後,每天就得跟著小夥伴一起午休。睡不著,又得假裝睡著,對於自制力較弱的寶寶來說,屬實比較困難。
再加上寶寶天生活潑好動,自然在午休時間給老師增添了不少煩惱,因為自家的寶寶在午睡的時候總是不聽話,漸漸地就讓老師覺得很頭大。
午休不光是幼兒園的硬性規定,很多長輩或家長都提倡讓孩子午睡,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午休對於每個孩子來說,並不一定是必需品。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在很多人的常識中,午休是必須的,他們就強迫自己的孩子也要午睡。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午睡,使出的招數可謂是五花八門:言語威脅、玩具誘導以及粗暴的命令,都是一些逼迫孩子午休的常規辦法。
但很多家長都忽略了一個問題:強迫孩子睡午覺,危害多得簡直超出想像!
1)打亂孩子生長激素分泌的規律
有的孩子屬於不需要午休的體質,所以一旦他們午休了,晚上的入睡時間就會推遲,還會造成一定的入睡困難。
據科學研究調查顯示,兒童的生長激素,一般在夜間十點到凌晨一點分泌。
如果孩子沒有在這個階段進入深度睡眠,那麼就會影響生長激素分泌,從而影響身體發育。
2)給孩子增加不必要的精神壓力
如果家長或者老師為了讓孩子午休,而採取一些不恰當的方法,就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尤其對於一個不需要午休的孩子來說,這些強迫性的方法對他們都是一種折磨。
他們不光要忍受靜靜地等待,還要被迫學會假裝和撒謊,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孩子增加不必要的精神壓力,從而影響他們的情緒。
有人說:沒有午休習慣的孩子,會更聰明一些。
這種說法其實有失偏頗,午睡與否和聰明與否,並不能畫完全的等號。
有的小孩子即使不午休,他也會在接下來的半天中表現出滿滿的活力,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這個孩子的大腦神經發育比較成熟,可以算是一個聰明的體現。
可有的小孩子不睡,可就不會這麼精力充沛了,他們反而表現得易怒易躁,很難被安慰,這種不午休的孩子可能存在睡眠障礙,就不能說是聰明了。
要想探尋孩子睡眠的秘密,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的睡眠機制,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於睡眠的需求各不相同。
第一種、多階段睡眠
對於剛出生不久的嬰兒來講,他們的睡眠是不講究白天或黑夜的。只要他們感覺到疲勞,就能夠進入睡眠狀態。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每天睡眠的次數很多,總時長也很長。
第二種、雙向睡眠
等寶寶進入一歲的時候,他每天可能就需要至少兩次睡眠才能夠滿足身體需要。這兩次睡眠,一次在中午,另一次在晚上。
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來說,午休是不可缺少的。
第三種、單向睡眠
這種睡眠模式又被稱為成人睡眠模式,因為它省去了午休這個環節,只保留了晚上睡眠,一天只睡一次就可以滿足人一天所需的能量了。
單相睡眠模式並不局限於成人,對於一部分大腦神經發育比較成熟的孩子來說,一天一次的睡眠也足夠滿足他的生長需求了。
這種類型的寶寶,由於大腦神經發育比較成熟,只要晚上保證充足的睡眠,就可以讓他第二天都精精神神的,如果家長恰好擁有這個類型的寶寶,那麼就不需要強迫他午休了。
還有一類寶寶的大腦神經發育並不成熟,他們還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午休去舒緩身體、放鬆神經,以保證自己在接下來的半天中能夠活力滿滿。
寶寶在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睡眠需求,而且不同的寶寶也有不一樣的發育情況和不同的睡眠模式,家長對待寶寶的午休問題時,一定要因人而異,切記不要「一刀切」。
家長要積極觀察孩子的狀態,如果孩子不午休,還能夠保持情緒飽滿、精力充沛,那麼孩子午休就是可有可無的。
如果孩子一旦不午休,下午就會萎靡不振,那麼家長就要引導孩子午睡。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有午睡的習慣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PS: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