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握距臥推是一個多關節複合型訓練動作,主要訓練肱三頭肌,對胸肌的內側、三角肌前束也有不錯的刺激;被稱為訓練肱三頭肌的最好動作!
一、窄握距臥推的動作詳解
1、動作要領
1)起始動作,仰躺在平凳上,兩腳平踏在地上,以維持身體平衡。兩手握槓鈴,握距窄於肩部,槓鈴放於胸前。
2)開始時,利用肱三頭肌的力量將手臂伸直,肘關節微屈。直至肱三頭肌緊張時停頓2秒。
3)兩臂慢慢彎屈落下至橫槓觸及胸部,還原至起始動作;重複練習。
2 、注意事項
1)窄握距臥推主要是訓練肱三頭肌的,在動作過程中,要控制好呼吸,意識控制用肱三頭肌發力將槓鈴推起。
2)不要讓盆骨脫離臥推凳,否則會傷到脊柱。
3)肘部一定要緊緊夾住身體,不能向外擴開,否則訓練的部位就會轉移到胸部。
4)握距不能過窄,否則訓練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二、窄握距臥推,越窄越好嗎?!
1、過窄的握距帶來的問題
1)不穩定
如果你試過過窄的握距進行臥推你會發現你的槓鈴變得極其不穩定,這就需要你而外花更多的力氣去維持槓鈴穩定,推起的重量將會下降,肌肉受到的刺激也會變弱。
2)關節壓力過大
肩關節壓力過大:過窄的距離槓鈴下落時不得不更靠下(腹部),導致槓鈴和肩膀距離太遠,產生不必要的力矩,產生力學劣勢
當你的肩膀處於力學劣勢時,你的肘關節也會受到牽連,它不得不承受過多的負荷,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在進行窄距臥推是肘部不適的原因
3)腕部疼痛
過窄的握距,導致手腕過度向一側彎曲而造成受傷的情況,不僅會引起不適當的腕部疼痛,降低對槓鈴的控制,而且會降低訓練者使用的槓鈴重量。
4)運動軌跡減小
臥推時運動軌跡減小,因為手會先碰到胸口而槓鈴無法降低到胸部。
2、最理想的握距
是比肩略窄,通常,握槓的雙拳應該正對兩側肩膀的中央位置,根據個人體型不同,間距往往介於20—25釐米之間。
1)這樣的握距能增加訓練者對槓鈴的控制,同時能使用更大的重量。雙臂也能降到軀幹兩側以下增加槓鈴的運動距離。
2)這樣的握距也會使肱三頭肌的參與度最大化。
3)相對於通常的臥推,把槓鈴杆降到胸部下部即乳頭以下,會令你獲得更好的槓桿效應。
切記:你並不是在槓鈴下做鑽石伏地挺身,過窄的臥推並不會給你的肱三頭肌帶來而外多的刺激,同時會讓你失去穩定性,增加肩膀,手腕的壓力,無法舉起更重的重量,這無疑是很糟糕的。
好了,今天內容就到這了,感謝您的收看,如果您喜歡小魚的這篇文章,還請點擊右下角的贊和六角花在看圖標給小魚鼓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