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場鱈魚價格差別大 有的竟然相差130元

2020-12-26 水產頻道

一超市冷凍區鱈魚櫃檯,兩個品種價格相差100多元

讀者買便宜鱈魚,疑是「油魚」冒充,記者採訪發現超市的鱈魚價格差別相當大安農大水產專家表示,十幾塊錢一斤的肯定不是真鱈魚  中國水產養殖網據江淮晨報消息(記者 甘瓊芳 文/攝)2月13日,方先生打來電話,稱花了20元錢專門買了兩塊鱈魚做給孩子吃,吃了一塊後,總覺不放心,上網一查,發現十幾塊錢一斤的鱈魚很可能不是真貨,而是用極易引起小孩腹瀉的油魚冒充的。

記者採訪中發現,合肥的各大超市都有冷凍的所謂「鱈魚」出售,價格也是差的離譜,從10元不到到100多元不等。無論貴賤,超市都信誓旦旦保證是真鱈魚,可水產專家、安農大副教授鮑傳和告訴記者,超市出售的鱈魚片表面看很難分辨真假,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十幾元一斤的鱈魚肯定是假的,想吃真鱈魚,您還真得捨得花錢,最好購買百元以上一斤的,這個才可能是真鱈魚。

市民懷疑:是不是買到假鱈魚了?

方先生說,這是自己第三次在超市買鱈魚了。

之前兩次買的也是十幾元錢一斤的,都是在同一家超市購買。因為是給大人吃,也沒多加注意。

這次是在高新區某超市買的,兩塊冰凍的鱈魚片共花了20元錢,「十幾塊錢一斤。」

「魚是清蒸的,肉很嫩。」方先生說,因為是特地做給孩子吃的,在吃完一塊後,自己突發奇想,想上網了解一下鱈魚。

了解的結果讓方先生大吃一驚。

網上充滿了不法商家用低價的油魚冒充鱈魚出售的報導,更嚴重的是,冒充的油魚不僅價格比鱈魚低很多,食用還很容易引起腹瀉,抵抗力較弱的小孩更容易「中招」。

方先生擔驚受怕地留意了孩子好幾天,好在孩子並未出現腹瀉。

出於健康考慮,方先生說還是準備把剩下的一塊「鱈魚」扔掉,「不然吃出事了吃藥也要錢。」

雖然並不能證明自己買到的就是油魚,但方先生表示,還是希望通過本報呼籲一下讀者,特別是有食用鱈魚習慣的朋友,在購買時要多個心眼,不能一味貪圖便宜。「

也希望商家能誠信經營,如果是真的鱈魚,再貴也會有人買的。」
 
記者調查:鱈魚價格差別大,有的相差130元

2月14日,記者走訪了市內幾家超市,發現鱈魚銷售價格差別很大,最低的每斤僅售8.8元,最高可達每斤138元。所銷售的鱈魚全部呈塊狀或片狀,冷凍在冰櫃裡。

在臨泉路一家超市裡,「鱈魚片」被擺放在一個不起眼位置的冰櫃裡,打出的價格是每斤15.8元,未註明產地。

記者詢問營業員這些「鱈魚片」是不是真正的鱈魚,得到營業員不容置疑的回答,「肯定是鱈魚!」

清溪路一家超市共有三種冷凍產品都打出了「鱈魚」的招牌,水鱈魚切片、銀鱈魚切片和黃金深海鱈魚排,價格差異卻很大,分別為每斤8.8元、每斤138元、每35克4.9元(相當於每斤70元)。

其中,「黃金深海鱈魚排」被包裝成了10片一組,表面裹上了澱粉,看不到魚肉,在包裝盒標註的原料一欄裡只寫明了「肉糜」,未提起魚的品種。

而銀鱈魚切片和黃金深海鱈魚排兩種商品未註明產地,水鱈魚切片標註的產地為「俄羅斯」。

專家釋疑:十幾塊錢一斤的肯定不是鱈魚

超市裡十幾元錢一斤的低價魚到底是不是真鱈魚?記者就此諮詢了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水產系副主任、副教授鮑傳和。

鮑副主任介紹,因為現在市場上出現的打著「鱈魚」招牌的魚塊、魚片都是經過加工和冷凍處理,別說一般市民,就是從事這方面研究的專家和內行人,從外表上也很難區分出真假鱈魚。「除非是一整條魚,切成片做過處理的魚片外表是很難區分的。」

而且煮熟後,由於魚的新鮮程度、烹飪方法的差異,從口感上也是不易區分的。

不過,他告訴記者,目前還很少聽說合肥市場上出現油魚冒充鱈魚的現象,但有用淡水魚冒充的情況,「用鱅魚、草魚、鰱魚冒充的現象還是比較普遍的。」鮑副主任告訴記者,特別是鰱魚,由於價格低廉,往往成為一些不法商家用來冒充鱈魚的首選「替身」。

「十幾塊錢一斤的,可以肯定不是真鱈魚。」鮑副主任表示,目前,消費者還只能從價格方面來區別真假鱈魚,但這種做法也並非完全可靠。

「一百多元一斤的也只能說是鱈魚的可能性比較大。」鮑副主任表示,呼籲商家誠信經營才能從根本上讓消費者無後顧之憂。

建議:選不好海鮮,淡水魚也不錯

鱈魚作為較為名貴的一類食用魚,在日本料理及中式餐飲中經常被用到,因為口感細膩受到不少食客喜歡。

記者從省立兒童醫院了解到,確實出現過有小孩因食用鱈魚出現腹瀉的情況。如果是一家食用後僅小孩出現腹瀉,醫生會建議小孩做過敏檢測,看是不是小孩體質對海鮮過敏。

如果是全家食用後均出現腹瀉,則可能是食物問題,但醫院無法檢測出魚的品種與出現腹瀉是否有關。

據了解,目前這種病例並不常見,多為對鱈魚過敏造成。

合肥市婦幼保健院的一名醫生表示,魚類營養價值高,是小孩不可或缺的重要食物。家長在選擇魚類時,首要考慮的是新鮮。「如果家長不能肯定海水魚的新鮮,淡水

魚是不錯的選擇。」

相關連結

鱈魚是什麼,油魚又是什麼?

鱈魚

是一種深海名貴食用魚,是海洋漁業之主捕對象。鱈魚的肉質白細鮮嫩,清口不膩,世界上不少國家把鱈魚作為主要食用魚類。鱈魚除鮮食外,還加工成各種水產食品,此外鱈魚肝大、含油量高,富含維生素A、D,是提取魚肝油的原料。鱈魚的品種非常之多,主要有鱈科、無須鱈科和長尾鱈科,有銀鱈、太平洋鱈等品種。

油魚

學名棘鱗蛇鯖,油魚是它的俗名。屬低價魚類,主要用於提煉工業用潤滑劑——它含有一種名為蛇鯖毒素的天然蠟酯。蠟酯在人體內難以消化,食用後容易導致胃痙攣

,油脂囤積在直腸,導致排油性腹瀉。一些西方國家、日本已把它列為禁止食用或限量食用的魚種。

相關焦點

  • 鱈魚市場亂象:不同品種價格相差數十倍 消費者難辨真假
    因為刺少、口感好、營養豐富,鱈魚一直是大家喜愛的魚類之一。然而,《工人日報》記者日前調查發現,生鮮市場上出售的鱈魚多達十多種,不少商家還將油魚當「鱈魚」公開出售,價格從5元/500克到300元/500克不等,一般顧客難辨真假。有專家指出,有必要對鱈魚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標誌和認證標準。
  • 銀鱈魚和鱈魚竟然是兩種魚?價格還相差這麼大
    很多夥伴分不清銀鱈魚和鱈魚的區別,雖然只相差一字,但這是兩個不同品種的魚。銀鱈魚生長在寒冷海域,屬深海500-2500米的冷水魚,其營養價值極高,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及維生素,價格比普通鱈魚貴很多。
  • 超市種類繁多、價格差別大 十幾塊錢一斤的肯定不是鱈魚
    近期,在城區各大市場裡都能看到「鱈魚」的身影,銀鱈魚、水鱈魚、阿拉斯加狹鱈、細鱗壯鱈……在一堆標籤下的鱈魚名稱和懸殊的價格不禁讓消費者有點犯暈。對此,水產專家表示,十幾元一斤的鱈魚肯定是假的,想吃真鱈魚,您還真得捨得花點錢。
  • 煙臺鱈魚價格相差二十多倍 不少超市下架
    日前,一則「網友曝超市油魚當鱈魚賣,食用後導致腹瀉」的新聞被多家媒體關注和報導。演員馬伊琍通過微博聲稱給4歲女兒吃過超市賣的鱈魚後出現腹瀉現象,引發不少網友的關注。超市中一種鱈魚多種價格,甚至價格相差20多倍的現象在煙臺大中超市是否也出現了呢?記者通過走訪市區主要超市探訪鱈魚銷售情況。  走訪後記者發現,大潤發超市銷售魚類產品的櫃檯並未見到鱈魚產品。這裡的工作人員表示,前幾天超市還有鱈魚銷售,但不清楚為何已停止銷售鱈魚。
  • 種類繁多價格差別大 十幾塊錢一斤的肯定不是鱈魚
    對此,水產專家表示,十幾元一斤的鱈魚肯定是假的,想吃真鱈魚,您還真得捨得花點錢。  近日,記者在城區幾家大型超市看到,冰凍海鮮區有商品名稱為「鱈魚塊」的商品在銷售,售價最高不過20元一斤,最便宜的僅12元一斤。這些「鱈魚塊」外面包裹著厚厚的冰層,裡面的魚肉已經去掉了頭部和尾部,魚鰭和魚鱗也都被去掉了,有的魚塊連魚刺都沒有。
  • 都叫「鱈魚」,價格為何相差十多倍?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些鱈魚產品價格懸殊,最便宜的一斤只有30元,最貴的一斤高達442.5元。價差高達十幾倍,為什麼呢?現象:都叫鱈魚,價格差距高達十幾倍近年來,鱈魚在國內市場上名氣越來越大, 已成為高檔魚類的代表之一。
  • 青島市面「鱈魚」價格相差十倍 大頭腥正宗反被誤解
    「銀鱈魚」不是鱈魚  據黃海水產研究所專家介紹,項目組2013年11月引進60尾裸蓋魚苗種開展養殖生產,突破了越冬和度夏技術,其養殖與繁育技術研究豐富了我國低溫海水魚類的研究內容。裸蓋魚因外形酷似鱈魚,最先由日本市場命名為「銀鱈魚」,價格卻比真正的鱈魚貴許多,甚至超過龍蝦。
  • 市場多現油魚冒充鱈魚 價格相差八倍易導致腹瀉
    在隨後的一天時間裡,記者先後走訪了瀋陽的多家大型超市,其中家樂福青年大街店,鱈魚片價格為29.60元/公斤,合14.80元/斤;家樂福雲峰店,精品鱈魚33.60元/公斤,合16.80元/斤;大潤發和平店,鱈魚片18.80元/斤。  而位于于洪區的瀋陽水產批發市場,「鱈魚」價格更低廉。
  • 高端調味品種類名目繁多 價格相差大消費者費解
    高端調味品種類名目繁多 價格相差大消費者費解 可見調味在家庭烹飪中的重要作用,價格高昂的高端調味品也因此走俏市場。記者走訪發現,一些高端醬油、食醋、雞精等使用的原料與普通產品差不多,但價格卻是其他產品的數倍乃至十幾倍。這些高端調味品到底高在哪裡?消費者在支付了高價的同時,是否也買到了真正的「高端」?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一瓶500毫升有機醬油近40元,一瓶500毫升果醋30多元,一袋250克雞粉近20元。
  • 真正的鱈魚市場價格一般多少錢一斤?人工養殖前景如何?
    鱈魚屬於動物的一種,有的地方稱之為、大頭魚、明太魚、水口等等。是全世界年捕撈量最大的魚類之一,是具有重要的食用和經濟價值。那麼真正的鱈魚市場價格一般多少錢一斤?人工養殖前景如何?和銀鱈魚有何區別呢?一、鱈魚市場價格多少錢一斤?
  • 合肥市場上即食燕窩價格相差懸殊
    近幾年,開蓋即食的即食燕窩風靡網絡及各大賣場,成了不少市民走親訪友的首選禮物。然而,這些即食燕窩到底孰真孰假,誰好誰劣,怎麼挑選,讓廣大市民一頭霧水。11月25日,記者探訪省城市場發現,即食燕窩價格參差不齊,相關標準以及配料、成分標註等也五花八門,讓人摸不著頭腦。
  • 市場鱈魚難辨真假 國外煉油的「油魚」假冒成鱈魚賣
    因為肉質鮮嫩、營養豐富並且少刺,醫生建議剛開始吃輔食的新生兒多吃一點鱈魚。然而,記者調查發現,生鮮市場上,鱈魚名目有十幾種之多,而且這些「鱈魚」價格差別也十分大,難辨真假。  據山東人民廣播電臺《直播山東》報導,近日,新泰市民徐女士在水產市場上花15元買了一斤鱈魚。但上鍋一蒸之後,出了很多水,口感也不好。徐女士被告知,可能買到了假鱈魚。
  • 廣州六家超市商品價格PK 最多相差超15元
    每日民生所需,讓人們更加關注日常消耗品的價格,而超市「物美價廉」自然是家庭主婦的首選,可能很多人都認為超市價格都差不多,但記者8月12日去了廣州市民所熟悉的六大超市,隨機挑選10件商品進行價格比較,結果發現要買齊這些商品在六個超市中所花費的錢各有不同,其中最高價格(270.4元)與最低價格(237.7元)竟然相差33.3元。
  • 真假難辨 鱈魚市場亂象全景揭秘
    近日,有消費者向新京報《新食品》周刊反映,在一些電商購買鱈魚時發現難以選擇。  6月30日起,新京報記者走訪北京多個海鮮批發市場和貿易商發現,不少非正宗「鱈科鱈屬」的水產品被冠以各種「鱈魚」名義出售,價格從13元/斤-130元/斤不等,有時連生鮮電商平臺的專業採購都難以辨別。
  • 鱈魚,想吃還真不敢買
    因為肉質鮮嫩、營養豐富並且少刺,醫生甚至建議剛開始吃輔食的新生兒多吃一點鱈魚。然而,記者調查發現,生鮮市場上,鱈魚名目有十幾種之多,有的叫「阿拉斯加真鱈魚」「凍真鱈魚」,還有的叫「凍狹鱈魚」「凍水鱈魚」,而且這些「鱈魚」價格差別也十分大,便宜的每斤十幾元,貴的每斤要兩三百元甚至更高。據業內人士介紹,鱈魚市場十分混亂,「以次充好」和「以假亂真」是主要問題。
  • 水鱈魚實是油魚 真銀鱈魚價格貴、入口即化
    明星媽媽馬伊琍曾在微博上表示,女兒遭遇油魚冒充鱈魚,食用後拉油。一時引發網友熱議,有專家說市場上多數鱈魚都是油魚冒充的。近日小編和李廣平老師走訪多個超市發現,多數超市所售鱈魚都標著"水鱈魚"、"精品鱈魚"、"鱈魚塊",價格在十幾元一斤。這些鱈魚是真的嗎?如何區別鱈魚和油魚呢?本期實驗室國家高級食品檢驗員、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李廣平,教大家如何鑑別。
  • 孩子吃了「鱈魚」拉出油 業內人士:真鱈魚難買到
    據現場觀察,此處散裝鱈魚每斤價格只有十多元,而魏女士購買的就是這種。該超市工作人員表示,這種鱈魚就是真正的鱈魚,因為年後促銷打折,所以才賣得便宜。隨後,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又走訪了幾家大賣場,發現各家售賣的鱈魚種類很多,最貴的銀鱈魚和最便宜的散裝鱈魚價格竟相差十倍以上。在三亞灣海鮮市場,鱈魚相較於其他賣場種類更全,絕大多數都是以魚段的形式出售。
  • 揭開鱈魚市場"秘密":"大頭腥"才是真鱈魚(圖)
    記者 王偉  「銀鱈魚」不是鱈魚   據黃海水產研究所專家介紹,項目組2013年11月引進60尾裸蓋魚苗種開展養殖生產,突破了越冬和度夏技術,其養殖與繁育技術研究豐富了我國低溫海水魚類的研究內容。裸蓋魚因外形酷似鱈魚,最先由日本市場命名為「銀鱈魚」,價格卻比真正的鱈魚貴許多,甚至超過龍蝦。
  • 高端調味品種類名目繁多 價格相差大消費者很費解
    可見調味在家庭烹飪中的重要作用,價格高昂的高端調味品也因此走俏市場。記者走訪發現,一些高端醬油、食醋、雞精等使用的原料與普通產品差不多,但價格卻是其他產品的數倍乃至十幾倍。這些高端調味品到底高在哪裡?消費者在支付了高價的同時,是否也買到了真正的「高端」?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一瓶500毫升有機醬油近40元,一瓶500毫升果醋30多元,一袋250克雞粉近20元。
  • 央視調查稱國內市場所售鱈魚可能都不是真正的鱈魚
    還有一種是水鱈魚,是散裝的、片裝的。還有一種是鱈魚扒,價格是從9元到50元每克不等。超市稱,自己在系統內所銷售的都是鱈魚,而是證照齊全,絕沒有其他產品進行冒充。那麼是否在市場銷售的只有這兩種鱈魚,油魚又是什麼呢?請看記者的調查。【正文】記者在北京市的某海鮮批發市場了解到,目前北京市銷售的鱈魚共有三種,按照銷售商的分類分別是銀鱈魚、龍鱈魚和水鱈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