鱈魚味美刺少,肉質細嫩,富含DHA 和EPA,被稱為「餐桌上的營養師」,非常適合孕婦、幼兒、老人食用,伴隨著消費升級,越來越受消費者推崇。
近日,記者走訪了鄭州市多家超市發現,鱈魚產品種類豐富,名稱都含「鱈魚」二字,但仔細觀察,叫法各不相同,法國銀鱈魚、水鱈魚、太平洋真鱈魚……到底哪個才是真鱈魚?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些鱈魚產品價格懸殊,最便宜的一斤只有30元,最貴的一斤高達442.5元。價差高達十幾倍,為什麼呢?
現象:
都叫鱈魚,價格差距高達十幾倍
近年來,鱈魚在國內市場上名氣越來越大, 已成為高檔魚類的代表之一。在鄭州市麥德龍超市的鱈魚產品櫃檯前,一位年輕媽媽駐足挑選產品。她告訴記者,聽朋友說「小孩子吃鱈魚聰明」,特來給3歲的寶寶買鱈魚當輔食吃,但看了半天也不確定該買哪個,因為這些鱈魚產品的名稱都含「鱈魚」二字,不知道哪個才是真鱈魚。
記者觀察發現,鄭州商超裡銷售的鱈魚產品,有的叫「阿拉斯加黑鱈魚片」「真鱈魚蝴蝶片」,有的叫「水鱈鱈魚片」「扁鱈魚」「銀鱈魚」,名稱非常繁多;包裝大小不一,產品價格從24.5元到531元不等,統一折合成每斤的價格,最便宜的是30元,最貴的高達442.5元,具體見《附表 鄭州超市裡部分鱈魚產品詳情》。
按照附表中所列鱈魚產品的不同價格,可將其大致分為四個檔次:海天下法國銀鱈魚、鮮字牌速凍銀鱈魚、大魚市南極銀鱈魚的價格最高,一般是300~430元/斤;廚之選阿拉斯加黑鱈魚的價格是234.5~244.5元/斤;海天下扁鱈魚片、海鮮盛宴速凍挪威北極鱈魚切身、廚之選太平洋真鱈魚片、漁百納真鱈魚蝴蝶片四款產品的價格集中在68~99元/斤;定海針水鱈鱈魚片和薈食鱈魚片的價格最便宜,只有30~32元/斤。
調查:到底哪個是真鱈魚?
名稱裡都有「鱈魚」二字,到底哪個是真鱈魚?價格為何如此懸殊?
愛吃魚是青島愛源食品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個深海魚品牌,多年來致力於挪威北極鱈魚的推廣,其市場部經理李巖對鱈魚的市場情況比較了解。她介紹:「價格差距大的主要原因是鱈魚品種不同,大西洋鱈魚、格陵蘭鱈魚和太平洋鱈魚是傳統學科上真正的鱈魚。」
就附表中的幾款產品來說,李巖初步判斷,應該只有海鮮盛宴速凍挪威北極鱈魚切身、廚之選太平洋真鱈魚片、漁百納真鱈魚蝴蝶片三款產品是傳統學科上真正的鱈魚。(註:分切後的鱈魚產品很難辨別真偽,經過專業培訓的人一般從肉色、脂肪線、紋理等方面判斷。由於未做基因檢測,該結論的前提是沒有虛假標識。)
「其實在國內,真正被當作高檔魚類的是銀鱈魚,和學科上的真鱈不一樣。」 鮮動生活聯合創始人李寧說。
李寧是沃爾瑪超市生鮮管理負責人出身,對國內外市場上的鱈魚產品都非常了解。她介紹,國內最早開始銷售的鱈魚產品是Black-cod,翻譯過來是「黑鱈魚」,可能由於商家認為黑色不易被大眾接受,被俗稱為「銀鱈魚」。國內很多賣場一開始銷售的鱈魚產品確實是黑鱈魚製品,只是黑鱈魚規格小、皮色深、鱗片也小,後來逐漸開始賣規格較大、鱗片較大、肉質更白的南極犬牙魚,又叫「銀鱈魚」。
李寧還特別提到了扁鱈魚:「扁鱈魚的俗稱裡有『鱈』字,其實是比目魚。標識扁鱈魚,嚴格來說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
記者特別留意到,多款產品中價格最低的是定海針水鱈鱈魚片和薈食鱈魚片,前者的成分直接標明了是水鱈,後者的成分雖然標註的是深海鱈魚,但價格明顯過低。通過肉眼對產品的判斷李巖認為,薈食鱈魚片的成分應該和定海針一樣,都是水鱈。「水鱈學名『斑紋長尾鱈』,屬於鱈魚的一種,含水量高,肉質鬆散,價格比較低廉。」
追問:誰的營養價值最高?
既然消費者多衝著「餐桌上的營養師」名頭購買鱈魚,那麼眾多鱈魚產品中,誰的營養價值最高?
李寧介紹,黑鱈魚和銀鱈魚的市場認可度比較高,比傳統學科上的真鱈營養價值更高,可以給小孩、老人提供豐富的DHA、EPA和優質的蛋白質。
對此李巖表示贊同。她告訴記者,附表中所列的幾款產品,從成分表中基本都能看出其原料是哪個品種,價格最高的海天下法國銀鱈魚、鮮字牌速凍銀鱈魚、大魚市南極銀鱈魚都是銀鱈魚,營養價值也最高。
「鱈魚產品只要標識清楚,產品和成分對應就沒問題。」李寧從專業角度建議,無論是銀鱈魚還是真鱈都可以提供蛋白質,消費者完全可以選擇鱈魚科裡面經濟性較高的鱈魚品種食用,如果想為老人、孕婦、小孩提供更好的營養,可選擇黑鱈魚和南極犬牙魚(即銀鱈魚)。李巖也表示,銀鱈魚的脂肪含量高,真鱈的蛋白質含量高,都適合這些人群食用。
提醒:避免食用仿鱈魚——油魚
市場上的鱈魚產品都是去頭、切塊銷售,一般消費者憑外觀很難分辨,李寧從產品價格方面給出了參考。
她介紹,真鱈和無須鱈的市場批發價一般在40~50元/公斤,考慮到切割損耗,零售價可能在100元/公斤左右;狹鱈魚的市場批發價在20~30元/公斤,零售價可能在40~50元/公斤。零售價十幾元一斤的鱈魚,可能是假貨。
李寧補充,從食品安全的角度考慮,要避免食用油魚。油魚別稱「圓雪(鱈)魚」「仿雪(鱈)魚」,屬帶鯖科魚類,國內一些不法商販為了高額利潤,常用廉價的油魚冒充昂貴的鱈魚和大馬哈魚。「食用油魚不會食物中毒,但油魚體內含有大量人體無法分解吸收的蠟質,食用後容易導致腹瀉或腸胃痙攣等不適。」李寧說。
據悉,早在2012年4月,馬伊琍曾發布微博投訴過類似事件。「我終於明白一個月前女兒莫名其妙拉出一堆油的原因,實驗室人員檢測到排洩物全是脂肪,所有人都無法理解,只好推斷是女兒偷油喝,原來是吃了冒充鱈魚的油魚。」
「油魚是棘鱗蛇鯖和異鱗蛇鯖的通稱,已被多個國家和地區列入禁止食用名單。市場上不讓銷售油魚,但不排除個別商家掛『水鱈』賣『油魚』,消費者要注意鑑別。」李巖特別提醒道。
責任編輯:陳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