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雞年雜談趣事多

2020-12-23 海南日報數字報
  文\海南日報記者 鄭彤

  申牌換新酉,報曉金雞鳴。

  雞自古以來便被人們賦予了諸多吉祥的寓意。在不少民族的民俗中,雞便是生命力和生殖力的象徵,象徵著光明和吉祥。戰國時期,時人就常把雞的肖像刻於印章之上,視為吉祥印;到了漢朝,人們也常在車飾前端刻上「日雞」,取大吉大利之意。由於被視作太陽鳥,雞還被古人當作年畫來鎮邪。如魏晉時期董勳的《問禮俗》中,就載有「正旦畫雞於門」的習俗。明末清初的周亮工,在其《書影》中亦記錄了國人「正月一日貼畫雞」的傳承,畫中,一隻雄雞立於石上,「俗雲室上大吉也。」

  歲次丁酉,一則則與雞有關的趣聞,也於正史稗說中,「一叫千門萬戶開」了……

  養雞樂事:仙風道骨養雞人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提起這一典故,大多國人並不陌生。這則出自東晉葛洪《神仙傳》裡的傳聞,稱「漢代淮南王劉安修煉成仙后,剩下的藥留在庭院裡,雞犬吃了,也隨其升了天」。眾口交傳,流露出人們對長生不老的嚮往。淮南王養的這些雞,無疑也為人驚羨。

  「把雞養成仙」,劉安堪稱養雞大王。不過其畢竟是無心插柳。論起養雞術,其宗親晚輩西漢劉向筆下的「祝雞翁」,或為「養雞第一人」了。在這部比《神仙傳》更早成書、舊題漢代劉向撰的《列仙傳》中,記有這樣的傳聞:一位人稱「祝雞翁」的洛陽人,在當地屍鄉北山腳下養雞,養了一百多年,有上千隻雞,每一隻雞都有名字,「養雞百餘年。雞有千餘頭,皆立名字。」而且完全散養,一呼即至,「暮棲樹上,晝則散之。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這樣的養雞術,時至今日恐怕亦無人出其右呢。更令人贊述的是,他把雞和小雞賣出得錢上千萬錢後,又去了吳地挖池塘養魚,之後登上「五嶽四鎮」之一的陝西寶雞吳山居住,有數百隻白鶴孔雀相伴,「白鶴孔雀數百,常止其傍雲」。

  對於祝雞翁這種返璞歸真的生活,不僅晉人郭元祖題贊,「人禽雖殊,道固相關。祝翁傍通,牧雞寄。育鱗道洽,棲雞樹端。物之致化,施而不刊」,稱祝翁博識旁通,養雞任性寄歡。養魚以道相洽,讓雞棲息樹端,符合自然大道。就連詩聖杜甫,也是祝雞翁的「鐵桿粉絲」。他先在祝雞翁故裡建起婚房,迎娶妻子楊氏,並賦詩《奉寄河南韋尹丈人》稱,「屍鄉餘土室,難說祝雞翁」,又在寫給弟弟的孫子杜崇簡的《寄從孫崇簡》裡,揮毫「吾孫騎曹不騎馬,業學屍鄉多養雞」,對杜崇簡的名士之風予以褒讚。詩豪劉禹錫同樣羨慕祝雞翁的仙風道骨,想與這樣的人為鄰,「世間人事有何窮,過後思量儘是空。早晚同歸洛陽陌,卜鄰須近祝雞翁。」清朝「海內八大家」之一的曹爾堪,亦填詞《沁園春》,「春夢婆憨,祝雞翁返,似勝東坡瘴海東。」

  北宋紹聖四年(1097年),蘇軾被貶儋耳,謫居海外的他,不僅留下了遇春夢婆點化榮華富貴不過是一場春夢的傳說。據南宋葛立方《韻語陽秋》記,東坡在海南,還「為殺雞而作疏」。而這篇《薦雞疏》,恐怕也算是蘇子對養雞的最終概括了:「某以業緣,未忘肉味」「每剪血毛,以資口腹」「爰念世無不殺之雞,均為一死」。難怪,作為知名老饕,「明日東家當祭灶,只雞鬥酒定膰吾」,他又怎會不惦記著如此美味呢!

  吃雞美事:呼童烹雞酌白酒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海外鄒魯雞美飄香,孔孟之鄉更有盛宴。

  提起知名宴席,山東的孔府家宴不可或缺。這道孔子後人祭祀先聖、接待貴賓時的宴席有多種規格,而且每道菜餚都有說道,其中自然少不了雞。像依據神話傳說製作的「八仙過海鬧羅漢」這道菜,便是把雞脯肉剁成雞肉泥,抹在碗底做成羅漢錢狀,再製成羅漢雞擺在碗中間,輔以鮮湯,稱作「羅漢」,再選用造型奇特的魚翅、海參、鮑魚、蝦、蘆筍、火腿等八種鮮味,諧音「八仙」,匯集多種美食,呈現多種色彩,聞名海內外。至於菜系中的白松雞、黃燜雞等,更是「吉星高照」。如《孔府檔案》中記載的光緒二十七年,世襲「衍聖公」、孔子第76代嫡孫孔令貽的30歲生日宴上,便有鹽滷雞、炒軟雞、雞塔、清雞絲、熗雞絲、炒雞丁等。而在同樣知名的滿漢全席中,有關雞的菜餚亦比比皆是,如洪字雞絲黃瓜、雞絲銀耳、首烏雞丁、桃仁燒雞丁、掛爐沙板雞等,均「吉祥喜慶」。

  其實,早在唐初,一種足以媲美滿漢全席、慶賀升遷的「燒尾宴」上,雞早已是盤中美饌。《清異錄》記載的韋巨源升任尚書令宴請唐中宗的菜譜顯示,在此次宴席上,不僅出現了用人乳煮的雞,號稱「仙人臠」,還有用雞肉、鹿肉和米摻拌的「小天酥」,把雞蒸熟後調以蔥醋的蔥醋雞,用肉末和雞蛋做成肉丸後煮的「湯浴秀丸」,用雞腹中未生的雞蛋與魚白相拌快炒的「鳳凰胎」等。甚至還出現了用肉絲、雞蛋做的「蓋澆飯」的鼻祖——「御皇王母飯」,「編縷卵脂,蓋飯面表雜味。」雞香大唐!難怪李白在南陵別兒童入京前,見「黃雞啄黍秋正肥」,也要先「呼童烹雞酌白酒」,才「仰天大笑出門去」,並振臂高歌「我輩豈是蓬蒿人」。

  烹雞酌酒,非李白獨享。東晉王嘉的《王子年拾遺記》中,甚至記載了一種叫做「雞鳴麥」的「消腸酒」,稱西晉張華酷愛釀酒,「糵用水漬麥三夕而萌芽,平旦雞鳴而用之,俗人呼為『雞鳴麥』。以之釀酒,醇美。」醇美到何種地步?鄉鄰歌曰:「寧得醇酒消腸,不與日月齊光。」

  美味不僅充飢,還可養生療病。像烏雞白鳳丸,便是國人熟知的中藥。而且在中醫看來,雞的全身皆是寶。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就有「白雄雞肉:甘、微溫、無毒」「烏骨雞:甘、平、無毒」「雞血:鹹、平、無毒」「(雞)肝:甘、苦、溫、無毒」等記錄,並有用白雄雞肉治「赤白逅眄」「突然咳嗽」,用雞血「安神定心」治癧瘍風,用雞屎白治「中風寒痺」「牙齒疼痛」等古方。而坊間至今仍有吃雞內金助消化、三伏天吃伏雞祛寒氣等習俗。

  話雞趣事:「雞肋」誤讀變「肘子」

  強身健體,晨雞催人。早在商周時期,雞便成為人類的家養六畜之一。幾千年間,雞,已融入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且不說戰國孟嘗君與食客留下的「雞鳴狗盜」、東晉祖逖和劉琨留下的「聞雞起舞」等典故,早在周朝,便有一種叫「雞人」的官員,《周禮》稱其「掌共雞牲,辨其物」,凡舉行大典,則報時以警夜。後來指宮廷中專管報時之人。唐代李商隱曾吟詩「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宋相王安石也曾詠懷「宮樓唱罷雞人遠,門闕朝歸虎士閒」。而在官場上,還有一位被稱作「雞肘博士」的官員。宋朝《張氏可書》記載;「張鼎為太常博士,用雞肋為雞肘,時輩譏曰雞肘博士。」後人常將其與唐代把「弄璋之慶」寫成「弄麞(同獐)之慶」,被稱作「弄獐宰相」的李林甫並提。蘇東坡亦曾在詩作中戲謔「甚欲去為湯餅客,唯愁錯寫弄麞書。」

  而說起蘇東坡,則不得不提清末民初詩人顧印愚提及的雞毛筆了,「東坡居嶺南,乃用雞毛筆」。這種現在已不常見的筆,因為特別軟只適合寫大草、狂草。書載蘇東坡頗喜歡這種筆,其不少作品便以此寫就,字畫稍顯肥壯。其弟子黃庭堅也「曾在湖湘間用以廉價的三錢雞毛筆為友人作字,雞毛筆,亦堪作字。蓋前輩能書者,亦有時乘興不擇紙筆也。」劉禺生所撰的《世載堂雜憶》中,稱晚清名臣張之洞亦有詩《謝周伯晉翰林惠黃州雞毛筆》雲,「新意縛雞絨,三錢非鄙吝」,並在詩後附言「黃州名貴之手,乃能制此名貴之筆」。

  「雞零狗碎」也有所用。提起雞毛,古人便總結了一些妙用。明萬曆年間彭大翼撰著的類書《山堂肆考》中,就有點燃雞毛燻烤貓鼻,令貓不敢再捕雞的土方;清代袁枚在其《新齊諧》中,也提及「用雞毛燒煙驅蛇」的土法。而有關雞的偏方,更是林林總總。如蘇東坡在其所著的《物類相感志》中,便有「北絹黃色者以雞糞煮之即白」「母雞生子與青麻子吃,則常生不抱卵」「竹雞呌可去壁蝨並白蟻」等被描述;元初的《農桑輯要》一書中,也有讓母雞常年生蛋的土方;元末明初「大佬」劉伯溫的類書《多能鄙事》中,有把活雞剝皮,用皮敷傷口的偏方;明代陳繼儒在農書《致富奇書》中,則有讓公雞迅速長肥等經驗之談。當然,其間也不乏一些旁門左道,如明代周履所著的《夷門廣牘》中,就披露了一種把家雞「整容」成鸚鵡的伎倆,並稱市井之中出售的大鸚鵡,不乏用此種技藝養成的贗品。這些偏方無從考證,其中當有無稽之談,但字裡行間,卻透出人類與雞密不可分的關係。

  「雞鳴達四境,黍稷盈原疇」,新春已啟序幕,天道終將酬勤,又是聞雞起舞的時刻!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雞年天涯話瓊雞
    文\海南日報記者 鄭彤  到了立春,便是雞年了。
  • 海南日報數字報-吃雞
    宮保雞、貴妃雞、大盤雞、辣子雞、豉油雞、燒雞、筒子雞、白斬雞……白切、鹽焗、湯烹、泥裹,各種食法,無非讓雞被吃得有尊嚴。  海南有名吃,曰「文昌雞」。據說文昌中學附近一家鹽焗雞聞名當地,一日饞蟲拱動,驅車文昌去找尋,問路人多名,終至「吉英鹽焗雞」店。店不大,屬路邊店,擁擠、簡陋、衛生條件一般。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雞飯十大金牌名店評選活動舉行
    本報海口5月16日訊 (記者羅霞)海南日報記者5月16日從海南雞飯十大金牌名店評選活動總結儀式上獲悉
  • 海南日報數字報-雞飯的傳承與創新
    如果不是到東南亞親眼目睹海南雞飯的壯觀,不少老海南甚至會懷疑海南雞飯的名頭是不是炒作起來的。  但2008年6月,新加坡的電視臺不遠千裡跑到海南島四處尋找海南雞飯的根,由此可以看出新加坡對海南雞飯的重視。一年後,借開展「味美海南」活動,海南省烹飪協會聯合新加坡中廚協會舉辦了「海南雞飯」論壇,共同研討「海南雞飯」起源、傳統工藝及風味特色。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專家:多吃雞肉好處多
    本報海口9月15日訊 (記者馬珂 通訊員全錦子 邢益照)海南素有「無雞不成席」之說。
  • 海南日報數字報-比比哪家海南雞飯好
    本報海口2月23日訊 (記者羅霞 通訊員陸建安)2月23日,海南雞飯烹飪大賽暨海南優質雞展示推介會在海口舉行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把本土的東西推薦給遊客
    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新加坡旅遊局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兼署長周振興坦言,與海南擁有優美自然風光不同的是,新加坡這樣一個城市旅遊目的地,更需要精心策劃和宣傳推廣。  「剛開始我們也會比較刻意去推環球影城這樣的國際品牌,但我們發現其實很多地方都有,有些甚至還比新加坡要好。」周振興說,「其實遊客到一個旅遊目的地,總是希望能夠去品嘗當地的美食,去嘗試當地人喜歡的一切!」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一次次精心策劃、周密部署、強勢推出;圍繞省域「多規合一」等重點改革、全省3年打違攻堅、投資項目「百日大會戰」等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一次次權威解讀、引領共識、凝聚人心;圍繞西環高鐵、昌江核電、西南部電廠、中線高速等重大工程項目,一次次貼身採訪、解疑釋惑、多維呈現,讓人更加清晰看到一個改革創新、百業興旺的海南,也讓人更加清晰看到,新聞媒體必須姓黨,必須堅定不移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必須牢記最核心的歷史使命就是讓黨的主張成為時代最強音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夜宵江湖
    日前,海南日報記者專程前往東郊椰林,找到這家叫「聚友美食園」的店鋪,只見等著吃烤雞的食客已經坐滿大堂,烤雞攤置於堂外,炭火烤制中的雞滋滋作響,摻雜著煙火氣的肉香,遠遠就能聞見。  烤雞師傅就是這家店的主人符史智,文昌市東郊鎮人,幾年前曾在海口等地打工,學會了烤雞的基本方法,2014年回到東郊,開始做烤雞生意。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藝文
    人物檔案  陳藝文,1999年生於海南海口,曾獲2015年首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一米板及三米板雙冠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厚志:守住證據 正名歷史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陳厚志21年來無償地尋找倖存的海南慰安婦,幫助貧困的慰安婦聯繫援助解決她們現實生活中的困難
  • 海南日報數字報-無法割捨的海南滋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海南人的清晨,從一碗熱騰騰的粉湯開始。佐料豐富的粉湯,鮮、香、鹹,滋味飽滿。但若要說到味道的層次,還需再加一抹辣,才能夠真正讓味蕾得到滿足,打開一天的食慾。
  • 海南日報數字報-鄉愁就是一碟海南雞
    文\本刊特約撰稿 王春煜  一轉眼,猴年已過,雞年到了。普天下都知道海南雞,頗負盛名,其自有來之。  海南雞的原產地  文昌市潭牛鎮北面,有個美麗的古村落,叫做天賜村。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發展好 瓊菜香天下
    日前,符史欽兩次接受海南日報記者專訪,暢談創業25年酸甜苦辣興衰沉浮。  1  「大家的錢袋子鼓了,餐飲業才能發展」  1993年,房地產泡沫退去後的海南,開始體驗經濟低迷的陣痛。  「我就記得,好多老闆跑路了,到處都是房地產半拉子工程。」符史欽說,當時就是在「下海」潮的帶動下,自己有了離開體制內的強烈衝動。
  • 海南日報數字報-田堆雞的三次機遇
    在定安縣嶺口鎮田堆村,凌晨5點,但聞陣陣雞叫聲,養殖戶、脫貧戶早起殺雞、冰鮮、裝車,一派忙碌景象。早上8點,殺好的雞「乘坐」冷鏈車出發,前往海口、儋州、三亞等市縣的餐飲酒店。村裡的檳榔林下,一群群色澤亮麗、皮肉緊實的閹雞正在覓食。
  • 海南日報數字報-產品「土味」濃 購買熱情高
    「網際網路+愛心扶貧」公益平臺——海南愛心扶貧網正式上線運營後,一個個激動人心的數字跳動著,愛心市集的成交量不斷攀升。  火山巖味雞、富硒黑豬肉鹹鴨蛋粽子、保亭紅毛丹、瓊中蜂蜜、北緯18度紅心火龍果、凍幹芒果乾……海南愛心扶貧網上,海南各市縣獨具特色的「土味」農產品一應俱全,新鮮上線。記者了解到,網站集中展示銷售的均為海南貧困戶或扶貧合作社生產、提供的各類產品和服務。  「網站一上線,訂單量就不斷更新和增長。」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文昌雞
    雞者,吉利之美食也!  說到海南,四大名吃也好,十大風味也好,文昌雞總是無疑義排在第一位的。按理,海南以生產海鮮著稱,海鮮的名頭,應該比文昌雞響亮才對。天下何處無雞,文昌雞有啥稀罕的?它哪裡有龍蝦鮑魚高級金貴名頭響亮!  但海南人偏偏就是最鍾情於雞!  對此,初來海南的人不大容易理解。我也曾經不理解。
  • 海南日報數字報-「百花嶺」名稱由來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位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腹地的營根鎮,四周環繞著大大小小的山嶺十餘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農貨「出圈」
    海南日報記者注意到,在今年天貓「雙11」新品牌熱賣榜中,「李子柒」農產品品牌排名躍居第三。在李子柒天貓旗艦店,一款速食螺螄粉成為爆款,月銷售量超90萬單。  「很多年輕人喜歡買李子柒牌農產品,它所代表的是綠色健康、田園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