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力量訓練過程中,健友們是否覺察到,我們鍛鍊腿部、胸部和背部的時候,只要提高訓練強度,掌握一定的訓練技巧,那麼我們的訓練效果就會提高,相反在力量訓練中,有一個部位是我們必須要鍛鍊到的—那就是肩部,強度太大就會讓肩部受到傷害,強度太小,白做無用功,接下來看那些大神們,如何用超級組進行肩部的鍛鍊。
01一、了解肩部肌肉特徵
1、了解三角肌的生理構造
肩部肌肉主要以三角肌為主,三角肌俗稱「虎頭肌」,名字的由來和它的形狀有很大的關係,凸出的上臂讓整個肩型酷似虎頭,並且發達的三角肌給人強壯威猛的視覺感,同時也是力量的象徵,它是由三塊肌肉構成的,分別是三角肌前束、中束和後束,鍛鍊好三角肌可以增加肩部的寬度,三角肌位於鎖骨的外側段,止於肱骨的三角肌粗隆,它的動力原理是讓肩關節外展,當三角肌前束收縮的時候,肩關節前屈並且稍微向內旋轉,後束肌纖維收縮的時候,肩關節會後伸並且向外旋轉。
2、練肩的重點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
1)對中後束的關注度要高一些
如何判斷肩膀的飽滿度,不是單純的看前束肌肉的是否發達,如果你說自己的前束很弱,這種認識存在著誤區,因為我們在練胸的動作時,會牽帶著鍛鍊前束,也就是說前束受鍛鍊的機會很多,相對而言,中後束肌肉卻是非常薄弱的肌群,所以想要練出虎頭肩,建議小夥伴們對中後束的關注度要高一些,把自己的薄弱肌群放在最前面訓練,會有很大的收穫。
2)三角肌每塊肌肉的訓練強度要計劃好
三角肌前束:
這塊肌肉需要大重量的刺激它才會生長,一般我們選擇的動作是肩推和前平舉類的動作進行訓練,訓練強度一般控制在8-12次,
三角肌中束:
從中束的解剖圖上不難看出,整個形狀呈羽狀,決定了它的耐疲勞功能,並且長時間鍛鍊後恢復的也是比較快的,所以大神們經常採用高次數和高組數進行訓練,例如:側平舉我們可以進行8-10組鍛鍊,隨著重量的大小進行調整,重量大則次數就低,相反重量小則次數就高。
三角肌後束:
鍛鍊這塊肌肉,我們主要以飛鳥類的動作進行鍛鍊,建議做8-15次左右。
02考慮不同訓練階段,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1、初期階段
初期階段,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肩部肌肉的發力感上,而不是盲目的嘗試大重量,建議大家選擇較輕的重量進行鍛鍊,這點對於新手來說是非常關鍵的,隨著基礎力量的增加然後在循序漸進的增加重量,同時要注意動作的準確性,避免代償發力情況的產生。
2、漸進超負荷原則
當我們度過新手期,對於某一塊肌肉的發力感非常熟悉,所以為了提高鍛鍊效果,訓練重量成了突破這種情況的最佳途徑,但是我們鍛鍊不能走進極端,而是循序漸進的超負荷鍛鍊,因為肌肉的含量和舉起的重量是成正比的。
03如何用3個超級組進行「虎頭肩」的鍛鍊
超級組一:俯身提拉+坐姿繩索麵拉(8/11/15)
俯身提拉:主要刺激的肌肉是後束,保持腰背部挺直,腹部肌肉收緊,保持身體穩定,俯身的角度保持90度,大臂向身體兩側打開,保持2倍的肩寬握緊槓鈴片。
坐姿繩索麵拉:主要刺激三角肌後束,身體挺胸收腹,雙臂伸直向前握緊手柄,注意不要讓手肘完全彎曲,當大臂與地面平行,頂峰收縮感受後束肌肉的收縮。
超級組二:槓鈴反握推舉+槓鈴開車(8/11/15)
槓鈴反握推舉:主要鍛鍊前束,訓練者坐姿,雙手窄距反握槓鈴,保持背部肌肉筆直,前束收縮發力,雙臂向上舉起槓鈴,最高點停留幾秒,然後還原重複動作。
槓鈴開車:這個動作主要刺激的是前束,訓練者要收緊核心保持身體穩定,背部挺直不要彎腰駝背,雙手寬握抓緊槓鈴,然手雙臂對角運動槓鈴,感受前束肌肉的緊張收縮感。
超級組三:站姿槓鈴提拉+坐姿反握前平舉 (8/11/15 12/12/12)
站姿槓鈴提拉:這個動作主要作用於你的中束肌肉,動作的關鍵是用肘部帶動槓鈴向上運動,當大臂和軀幹平行時,頂峰收縮1-2秒,然後有控制的將槓鈴還原。
坐姿反握前平舉:這個動作從字面上看是前束的動作,但是改變雙手握槓的姿勢反握,會讓你的中束有不一樣的體驗,首先我們上舉槓鈴的高度高於肩部,最高點頂峰收縮,感受中束的收縮強度。
結語:以上超級組練肩的動作,大家可以進行借鑑訓練,如果你是一個新手,建議每組完成一個動作就可以了,對於老司機來說,這些動作會讓你的肩部充血到爆,但是安排訓練頻率不宜過多,建議每周做1-2次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