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鹿母灣

2020-12-22 海南日報數字報
  ■ 符耀文(海南)

  鹿母灣瀑布

  儋州有個鹿母灣,灣裡山綠水也綠。山巒連綿跌宕起伏峻拔,古木陰森蓊鬱蒼碧青翠,山泉溪流潺緩汩汩叮咚有聲。她座落於番加鄉鸚哥嶺下,毗鄰白沙瓊中縣境。彎彎山道,就彎出了幽深靜謐奇異壯美的自然景觀,為國家熱帶雨林保護景區。灣裡有個林場,叫鹿母灣林場,藏在深山人未識,但卻為國家作出了很多貢獻。

  鹿母灣山多林密,山腳多有巉巖怪石,從石縫間隙有泉眼流出清泉,以手掬舀一口,甚是清冽甘甜。林場人都以塑管引入場屋,當作自來水飲用,純正天然礦泉水,堪為無汙染的純生態物質。這裡山好水好空氣更好,有仙境般的飄逸和曠達,是適宜休閒度假健康長壽之居地。站立山腳遠眺,山峰頂上就有瀑布激流由峰頂飛流直瀉而下,衝擊著壁立山巖,像一條銀色的彩練當空飄舞,飛珠濺玉,發出譁譁的轟鳴,迴蕩在林間山谷,似彈奏著動聽的神韻樂曲。鹿母灣瀑布是儋州境內得天獨厚的罕見的自然奇觀,她雖無黃果樹大瀑布的渾宏壯闊石破天驚,但她亦蘊含著小家碧玉獨具特色的矜持的壯美。她處於綠意盎然環境優美寧靜的深山密林間,更顯出了她空谷跫音的輕柔浪漫的風採。

  當你仔細觀賞著鹿母灣瀑布時,你還可以發現在山峰壺口處有塊巨石,酷似一位耄耋老者在凝神讀書,形似神似,惟妙惟肖。有人已將此攝入了鏡頭,稱之為「仙翁讀書」。馳騁想像,數千年前抑或曾有仙人在此修心養性,欣讀四書五經,參悟憚性?

  鹿母灣瀑布飛流直瀉而下,於山腳谷底積成一灣山塘。山塘有成群的野鴨戲水揚波,我問林場工人平常是否捕殺食之,答說不僅不捕殺,也決不允許任何人捕殺,因為這些皆為國家野生保護動物。

  沿環山小道,攀援著座座山巖頑石到達山腰,探尋瀑布的源流,有說亦屬南渡江的支流。仰望瀑布壺口,能看到兩塊大石對峙著壺口。傳說那是神龜和神蛇兩石,經年鎮守壺口。才得以讓瀑布安然終年飛流不息,才得以讓鹿母灣聞名遐邇。

  出林場部數裡之遙,就是傳說中鹿母灣棲息之地。下車沿山巖石級而行,就抵達一處陰涼靜寂的谷底,有泉水從山頂端飛流而來,積成一灣大水潭,潭深計有十多米,倒影著崇山綠樹似一幅水墨丹青圖。有一酷似鹿母的化石臥伏於深潭中。這一奇異景觀流傳著一個神奇的故事。

  相傳遠古時,這裡山高林密,山清水秀,小草豐盛。母鹿帶著小鹿在此悠閒地生活著。有一天小鹿獨自去覓食,迷失了方向,越走越遠,走到了天涯海角。一位黎族青年獵手發現了小鹿,便拉弓引箭飛步追趕,小鹿膽戰心驚倉皇逃命。青年獵手追到海邊,小鹿無處可走,頓然回頭,化作一位窈窕的少女遂與青年獵手結為夫妻,演繹成了至今三亞鹿回頭的傳說。而小鹿的母親依然在儋州守望著。年年月月,淚水流淌成了水潭,鹿母化作了巨石,臥伏於潭中,至今才被稱之為鹿母灣。

  傳說是悽迷而迷人的。但現實更為引人振奮,林場同志向我們介紹了林場的遠景規劃。自改革開放以來,林場已納入了市場經濟的發展機制,種植了近萬株的檳榔,加上橡膠、山薯、木薯的收入,林場人均收入已達到了萬多元。現在他們正招商引資融資,外商公司看中了鹿母灣這塊寶地,計劃在數年間欲投入近數個億的資金開發建設一萬六千多畝的土地,建設打造一個集旅遊、觀光、玩樂、鍛鍊、住宿為一體的綠色休閒風景區。他們強調開發是重在保持原生態的建設,決不以破壞大自然的生態換發展,這是我們開發建設的原則理念。林區依然是原生態的林區,依然是綠意蔥蘢的林區,依然是山青水秀的林區,但林區會讓你耳目一新。

  「儋州地暖風光好,自古聞名達九州,舊貌新顏皆好景,奇山異水引人遊。」鹿母灣是能產生詩意的地方,她的明天會更美好。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到大型紀錄片《遇見海南人》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斬獲國內外12項大獎;從海南日報開啟《絲路話古今、尋夢萬裡行》大型跨國採訪活動,到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期間所彰揚的海南精神、海南文化,讓人更加清晰看到一個開放包容、自信圖強的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藝文
    人物檔案  陳藝文,1999年生於海南海口,曾獲2015年首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一米板及三米板雙冠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農貨「出圈」
    海南日報記者注意到,在今年天貓「雙11」新品牌熱賣榜中,「李子柒」農產品品牌排名躍居第三。在李子柒天貓旗艦店,一款速食螺螄粉成為爆款,月銷售量超90萬單。  「很多年輕人喜歡買李子柒牌農產品,它所代表的是綠色健康、田園鄉愁。」
  • 海南日報數字報-弓魚國風華 玉醉瓊州
    文\本刊特約撰稿 劉亭亭 圖\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中國玉器源遠流長,西周玉器亦曾大放異彩,公式國出土的玉器再現了西周早中期玉器的歷史風貌,其蘊含的「德玉」文化亦是中國傳統禮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海南日報數字報-讀海南日報客戶端 牽掛家鄉防風抗風
    本報海口10月4日訊 (記者陳蔚林)今天晚上,直到從海南日報客戶端上獲悉颱風「彩虹」擦過、文昌無人員傷亡和無房屋倒塌的消息時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厚志:守住證據 正名歷史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陳厚志21年來無償地尋找倖存的海南慰安婦,幫助貧困的慰安婦聯繫援助解決她們現實生活中的困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淡泊名利自安逸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陳耿 通訊員 黃小龍  一千多年前,北宋宰相盧多遜被貶崖州,從此以瓊南為家,後世以三亞水南村為原點,陸續向島內各地遷徙。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小泰銘的手術費用有著落了
    9月7日以來,海南日報、海南農墾報、南海網等媒體關注報導了葉泰銘的病情,在墾區乃至全社會引發廣泛關注。  在病房裡,海南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黃捷向葉泰銘的父親葉茂詢問了孩子的病情和手術費籌集情況,鼓勵葉泰銘要堅強樂觀,戰勝病魔,並轉達了苻彩香的關切問候。黃捷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省紅十字會十分關注葉泰銘的病情和移植手術進展情況,將聯合愛心企業施以援手。
  • 海南日報數字報-來海南 自由購
    9年前,國家在海南開展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試點,如今海南離島免稅新政開始實施。時間在變,時代在變,時局亦在變。站在當下看未來,離島免稅政策之於海南的意義與作用也在不斷與時俱變、尋求更大突破。  免稅店銷售火爆 電子產品受追捧  7月1日,海南日報記者前往三亞國際免稅城,了解新增酒類、手機等免稅商品銷售等有關情況。
  • 海南日報數字報-「百花嶺」名稱由來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位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腹地的營根鎮,四周環繞著大大小小的山嶺十餘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最美紅燭映天涯
    今晚,由海南省教育廳、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光明日報海南記者站聯合推出的2015年度「尋找海南最美教師」大型公益活動頒獎盛典在海南大學思源學堂隆重舉行。10名最美教師用他們的動人事跡,向大家展示了三尺講臺上所演繹出的精彩人生。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羅保銘對此次評選活動十分重視。在晚會現場播放的事先錄製短片中,羅保銘向全省奮戰在教育一線的老師們道了一聲誠摯的「老師們好!」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味濃濃 回味無窮
    「我們力圖在有限的時間內全方位展示海南文化精髓。」央視狗年春晚海南分會場舞蹈總監姜鋼說。演出現場熱情的竹竿舞、鬥笠舞,都盡顯海南文化的魅力。  海南風情驚豔亮相  今晚,央視狗年春晚海南分會場格外璀璨,具有海南韻味的歌曲《萬泉河水清又清》《請到天涯海角來》《乘風破浪》唱響神州大地,來自省歌舞團、省民族歌舞團、三亞市歌舞劇院、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大學、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三亞學院、海南中學、省文化藝術學校等近千名舞蹈演員將海南少數民族風情、國際旅遊島魅力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
  • 海南日報數字報-鄉村民宿如何美出新高度
    「鹿飲溪」的樣板意義  海南的鄉村民宿能賣到每間3500元嗎?文昌市潭牛鎮大廟村「鹿飲溪」做到了。仿佛是一夜之間,「鹿飲溪」這個名字在民宿界火了起來,北上廣一線城市的客人慕名遠道而來,入住體驗後給予極高的評價,稱這裡「呈現了一個全新的美好的海南」。  「鹿飲溪」的主人是黃繼軍。2007年,大廟村裡一處老宅成為他眼中的寶貝。
  • 海南日報數字報-鍛造海南咖啡真味道
    文\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儘管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海南咖啡便名聲在外,盛名之下的海南咖啡產業
  • 海南日報數字報-產品「土味」濃 購買熱情高
    「網際網路+愛心扶貧」公益平臺——海南愛心扶貧網正式上線運營後,一個個激動人心的數字跳動著,愛心市集的成交量不斷攀升。  火山巖味雞、富硒黑豬肉鹹鴨蛋粽子、保亭紅毛丹、瓊中蜂蜜、北緯18度紅心火龍果、凍幹芒果乾……海南愛心扶貧網上,海南各市縣獨具特色的「土味」農產品一應俱全,新鮮上線。記者了解到,網站集中展示銷售的均為海南貧困戶或扶貧合作社生產、提供的各類產品和服務。  「網站一上線,訂單量就不斷更新和增長。」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椰子如何「長大長壯」
    連日來,海南日報記者走訪多家椰子產品企業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等科研單位,聆聽各界學者、專家和業內人士的聲音。羅世傑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新品種的椰子樹不僅個頭矮,容易採摘,而且產量高,價格比較穩定,平均每個果的地頭收購價可達6元,一畝地的年收益在1.5萬元左右。  以前,羅世傑並不種椰子,他延續父親的老路子,在萬寧老家種植水稻和檳榔。2002年,聽說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培育出新品種,他決定用20畝地進行試種。種植3年後,他的椰子樹就開始掛果。
  • 海南日報數字報-無法割捨的海南滋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海南人的清晨,從一碗熱騰騰的粉湯開始。佐料豐富的粉湯,鮮、香、鹹,滋味飽滿。但若要說到味道的層次,還需再加一抹辣,才能夠真正讓味蕾得到滿足,打開一天的食慾。
  • 海南日報數字報-發揮優勢 做足海南房車露營旅遊文章
    本報海口12月22日訊 (記者羅霞 通訊員王金強)海南發展房車露營旅遊潛力如何?
  • 海南日報數字報-美食文化節豐富對海南美食認知
    本報海口9月8日訊 (記者葉媛媛)9月9日,由海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2016海南美食文化節將在海口名門廣場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