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夫妻開巴掌小店賣創意小吃 起早貪黑月淨收入達8萬

2021-01-17 安徽門戶網站

花甲,夏季人氣火熱的美食之一,趁著花甲熱潮,合肥一對愛研究美食的夫妻,在步行街也開一家花甲店——爆龍花甲,一家看似普通的花甲店卻吸引了八方食客,20平米的巴掌小店,主打著夫妻倆自創的美食——花甲炒米線,僅僅一個月時間小店營業額便高達12萬,淨收入8萬。

花甲炒米線 點擊查看更多

開業第五天生意開始異常火爆

首月淨收入達8萬元

這家花甲店位於合肥淮河路步行街李府對面的巷子中,對步行街熟悉的人很快就能找到。小店不大,20平米左右的面積,對牆坐,竟能容納18人左右。妻子張女士在店內承擔大廚角色以及負責後廚的瑣碎雜事,丈夫便在前臺充當收營員和服務接待工作。

  20平米的巴掌小店 點擊查看更多

據店主張女士介紹,開業前幾天花甲店幾乎無人問津,夫妻倆心裡一直忐忑不安。但到第五天的時候,小小花甲店便開始沸騰起來,成群結隊的人來排隊買花甲炒米線,巴掌小店開始水洩不通。連續幾周下來夫妻倆都沒好好休息過,清晨需要去周谷堆市場進新鮮優質的花甲,晚上會忙到10點多關門,一天下來,賣出三四百份花甲自然不在話下。

  夫妻倆 點擊查看更多

小小花甲店自開業首月營業額便高達12萬,減去步行街昂貴的房租,後招的員工工資、成本費等等,淨收入也有8萬。據店主近期透露,第二個月的營業額已達15萬多。

精挑細選尋最優質花甲

創意美味引八方食客稱讚

這是一份什麼樣的美味,讓食客們如喜愛?據一位家住高新區的食客介紹:「這已經記不清是第多少次吃他們的花甲炒米線了,而且每次都是一點兩大份。最讓我意外的是花甲很乾淨,極少會吃到帶沙的。」說起花甲炒米線的味道,很多食客都豎起了大拇指。米線Q彈、勁道十足,融入了花甲的鮮香味,加入夫妻倆自己調製的辣味醬汁,吃上一份便讓食客欲罷不能。

  食客豎起大拇指稱讚花甲炒米線 點擊查看更多

好吃的花甲炒米線,食材很重要。於是每天天不亮去周谷堆挑選優質的花甲,也成了他們的常規工作之一。張女士說前一陣他們曾因為沒有挑到好的花甲而關門一天,他們不希望自己辛苦創立起來的小店因為食材的問題,影響口感,從而讓食客失望。

丈夫說:我們兩都是吃貨,其實對於製作美食,我們並不是很擅長,但是我們每天都在研究美食,花甲炒米線也是在家嘗試時,無意中發現的,後來讓朋友嘗了,都說味道不錯,這更加堅定了他們開這家店的信心。

相關焦點

  • 開店賣寧都肉丸,他一年還清30萬賭債,贛州人到底有多愛吃肉丸?
    在學校門口,在菜市場門口,在小區樓下,到處可見它的身影,它就是贛州的「全民小吃」寧都肉丸。小份8元,中份10元,大份15元,在贛州吃一碗寧都肉丸,人們的一天開正式開啟,特別是現在寒冷的冬天裡,來一份寧都肉丸,更人精神振奮,加了辣椒的寧都肉丸,吃完後讓人頭皮冒汗,暢快淋漓,在寒冷的冬天都無懼。
  • 合肥80後型男帥哥步行街賣雞排 月入8萬成「土豪」哥
    而小店裡,一位長相頗為帥氣的男生,正在忙著為顧客結帳,並將美食遞到顧客手中。眼前這個帥氣的男生就是合肥正豪大大雞排的老闆崔小宇,一個將夢想照進現實的80後暖男。有夢還要敢拼 80後帥哥開雞排店月入8萬元和很多80後一樣,崔小宇是個有夢想的人。大學畢業之後開始創業,做過食品,也做過服裝,但是內心對成功的熱忱,讓他一直在不斷的摸索前行。
  • 吃貨繼續上路 合肥步行街絕不可錯過的八大人氣小吃
    2016年的第一天,合肥的吃貨們又開始踏上了新的美食之路——淮河路步行街人氣小吃,不是烤魷魚、也不是炸雞排,今天為大家推薦的八家人氣小吃,吃貨們絕不可錯過!
  • 臺北這家小店賣24年蔥花餅,8兩就只要100臺幣,生意非常火熱
    都說中國是美食大國,在中國人們可以吃到的美食真的是數不過來的,中國有著那麼多的省市,每個地方就有著很多當地的特色小吃,在眾多的美食中人們總會找到一種是適合自己口味的,美食如此的多,所以不管人們是走到哪裡都是可以吃到哪裡,深受人們的喜愛。
  • 80後夫妻街頭賣「良心」小吃,量大實惠一碗僅8元,來晚了吃不到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種小吃,80後夫妻街頭賣「良心」小吃,量大實惠一碗僅8元,來晚了吃不到!現在我們能吃到的小吃種類特別的多,不同的小吃味道也是不同,當然在價格方面也是有高有低的,有一些小吃樣子看著可能不太誘人,但是價格卻很便宜,味道也是非常的棒,就像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這種小吃就是如此的,但小吃的是一對80後的夫妻,攤子是在街邊的,攤位非常的簡陋,兩口黑色的大鍋非常的顯眼,一張案板,幾張簡易的餐桌。
  • 老夫妻街邊賣這小吃,像魚又不是魚,現做現賣5元一碗,月入過萬
    老夫妻街邊賣這小吃,像魚又不是魚,現做現賣5元一碗,月入過萬小吃是一類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風格特色的食品的總稱。小吃就地取材,能夠突出反映當地的物質文化及社會生活風貌,是一個地區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色,更是離鄉遊子們對家鄉思念的主要對象。
  • 夫妻二人開10平米小店,鍋盔5塊一個年入60萬,做小本生意你也行
    去過夜市的朋友肯定都看到過,那些賣小吃的攤位,大的不過十幾平米,小的只有四五平米的兩個工作檯。為什麼現在夜市小吃攤這麼火,一到晚上小吃攤成群結隊排幾百米呢?就是因為這類的流動攤位,不用交房租。記得小時候下館子,就是去那些餐館吃飯,一個店基本上都是兩扇大門臉。而現在去外面吃飯,兩三米的狹長門面佔到一多半。
  • 大富鴻學府12月將開?經開又有高層要賣……合肥樓市年末開盤潮來了
    網曝大富鴻學府3棟樓本月將開 近日,有消息爆料,蜀山區大富鴻學府預計12月中下旬加推高層1#、7#、8#,主力戶型建面約105㎡、108㎡、125㎡、147㎡。(註:以項目實際開盤信息為準)
  • 沙縣小吃老闆說合肥話?正宗小吃真真假假你能分清麼
    原標題:沙縣小吃、黃燜雞米飯真真假假你能分清麼「有城市的地方,就有沙縣小吃。」沙縣人自發開創的沙縣小吃,在歷經低成本擴張階段後,行業標準和管理的問題逐漸顯現。合肥滿大街的沙縣小吃裡,其實由沙縣人開的「正宗貨」沒有幾家。而最近崛起的黃燜雞米飯,奶茶鋪子口渴了,也都在經歷著商標風波。
  • 10平「小店」日營收2萬!多家知名餐企進軍超市開檔口!
    文 | 職業餐飲網 辛燦 最近,多家餐飲品牌紛紛進超市開「小店」! 多家知名餐企進超市開檔口店,開啟「大牌小店」模式 職業餐飲網記者近日走訪北京物美、超市發、家樂福的多家餐飲檔口,他們有的已經開了半年有餘,如眉州東坡,有的悄然入局,如砂鍋居,他們現在賣什麼?發展如何?跟記者來看看。
  • 2020年適合夫妻開的十五種店分享,沒有經驗的夫妻做什麼?
    夫妻倆最好就是把農村生產哪些土特產,收集起來開家特色的農產專賣店。這是很有市場需求的。5、超市剛開始時規模不用太大,但是賣的要齊全,若是開在小區附近,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品為主,丈夫負責日常的進貨,妻子負責超市的日常運營,等後期超市規模擴大一些,就需要兩人協助一起進貨、運營了。
  • 合肥通:探訪合肥街邊的那些特色小店 獨特的韻味與情調讓你喜愛不已
    在時尚喧囂的的映襯下,一些特色小店更能顯現出獨特的韻味與情調。在合肥淘逛那些遍及街邊、小巷裡的小店,尋找別處見不到的的感覺,那才堪稱是真正的樂趣哦!一起來探訪合肥街邊的那些特色小店,休閒娛樂又多了一些好去處。  兔子洞
  • 合肥土拍「壓軸大戲」來了!經開時隔8個月再推居住地!
    根據出讓信息可以看出,12月待出讓地塊中,經開區連推5宗地,總面積達385.49畝。整個12月推出的居住用地並不多,只有1宗:經開區的主場來了!經開正大旁推107畝黃金地根據土地市場網信息顯示,12月合肥經開區連推5宗地,總面積達385.49畝,其中1宗居住、商業商務設施用地,1宗商業用地,3宗科研用地。
  • 賣麵條利潤近50% 武漢一店主年收入10萬
    「不算設備折舊和我們的勞動,至少要賣80碗面,才能保證不虧錢。」丁阿姨說。  在這樣的成本之下,按照平均每天360元的營業收入,丁阿姨的早點攤每天的毛利為390-236=164元,一個月的純收入為4800元左右。「這還是我們夫妻倆起早貪黑,沒請小工,不算設備投入折舊費的收入,只能混個溫飽。」
  • 重慶小面年賣300億 200米長街一年開垮七八家麵館
    市商務委提供的數據顯示,重慶現有8.4萬家小麵店,每店每天平均賣150碗面,重慶的小麵店每天就要賣出1260萬碗面,年產值近300億元人民幣。看似龐大的產值,平均到8.4萬家小麵店身上,僅僅35.7萬元左右。去年,重慶被授予「中國小面之都」。雖然有了這塊金字招牌,但重慶小面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仍沒有蘭州拉麵、沙縣小吃、雲南過橋米線叫得響亮。重慶該如何做大做強小面產業呢?
  • 每個月要賣10萬個,桐廬小籠包好吃在哪裡【杭州人的小康故事】
    每個月要賣10萬個,桐廬小籠包好吃在哪裡【杭州人的小康故事】 2020-06-16 0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合肥11月8區庫存走低!濱湖或只夠賣3個月!
    剛剛,合肥最新庫存數據出爐,全市可售庫存跌至3.2萬套。其中,8區全部下跌,濱湖跌幅超千套。多區將陷無房可賣的尷尬地步!備註:文中部分數據來源為合肥市房管局,由安徽樓市統計整理,數據僅供參考,具體數據以官方發布為準。合肥庫存兩連跌!
  • 夫妻創業賣烤麵筋,四平米小店竟能月收入兩萬?
    在新鄭,有對小夫妻開了個烤麵筋店,火得是「一塌糊塗」。據傳他們做的烤麵筋非常好吃,一些鄭州、新密、長葛等地方的「吃貨」紛紛慕名而來,面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長隊,很多市民還是鐵了心要等下去。這家小店在新鄭市炎黃廣場東南角,該店僅僅三四平方米,門頭上除了「劉記烤麵筋」幾個字外,「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兩行小字,更顯店主的自信。「這不是吹噓,幹烤麵筋這行都快7年了,我對自己的技術還是挺自信的。」 郭彥立說。郭彥立是駐馬店人,他說,由於上學時成績不太好,初中畢業後就外出打工了。
  • 甘肅天水街頭小店,30多年只賣一種小吃,4塊錢一碗客人排隊吃
    天水是西北地區的要塞城市,有著悠久的歷史,長江黃河兩大流域貫穿全境,天水有很多的重點保護文物,天水除了這些很有吸引力的自然景觀和古蹟名勝以外,天水的美食也很吸引人,像漿水,板慄,油攢蝦,酸辣肚絲湯等等都是很有名的特色美食,天水還有一種特色小吃叫呱呱。
  • 從四處擺攤賣菜到開起兩間店鋪 夫妻倆賣文具在武漢紮根落戶
    張春鑾的老家在湖北黃梅縣,來武漢前,她與丈夫一直在江西九江務工,兩人在菜場裡賣肉賣菜,每日起早貪黑,生意卻平平淡淡。一次,丈夫來武漢看望在武昌做生意的朋友,發現同樣是賣菜,朋友的生意卻十分紅火,「當時覺得在武漢的發展機會更多,我們便下定決心到武漢闖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