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一架好飛機需要一款好發動機,發動機好,主要體現在:推力大,重量輕,油耗低,反應快,而且安全可靠壽命長,讓飛機能充分發揮出氣動設計的優勢,飛的更遠飛的更快掛載更多,機動性更好。
而反過來,一款先進戰鬥機,更換一個低檔發動機之後,性能一落千丈,無人問津,這也有案可查,這就是F16戰鬥機的低劣山寨版本-F-16-79,使用一款落後的J79渦噴發動機,替換原配的F100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飛機重量增加了1噸多,最終向全世界放開賣,也包括中國,最終大家集體說:NO!不了了之。
F16是架好飛機,但是更換了一臺垃圾發動機後,性能很辣眼睛
按照常人的想法,拿到一款好發動機,設計師應該搶著用吧,但是在中國卻發生過一個很奇怪的事情,有了好發動機,總設計師卻頻頻反對,死活不要,最終沒有辦法,只好丟倉庫擱著不用。
這究竟是咋回事呢?
這款發動機,瀋陽發動機廠不不要,瀋陽飛機研究所也不要
讓我們先從這款發動機說起,1950-60年代中國發動機極其落後,仿製發動機和自主研發舉步維艱,周總理最終特別提出:飛機的關鍵在發動機,發動機是心臟,心臟不好,問題不解決,何以打仗,最終決定引進英國的斯貝發動機,中國在1975年,花了5億英鎊巨資,購買了40臺發動機,並引進生產線,撥款一億英鎊對西安發動機公司進行發動機生產線技術改造,當時匯率折合人民幣12億。
從國內實力來說,最好的是黎明發動機公司,代號410廠,但是奇怪的是和20年後抵制引進俄羅斯AL-31發動機如出一轍,仿製遭到黎明發動機公司抵制,死活不要,理由是可能會衝擊到12噸大推力神器渦扇6的研製,最終沒有辦法,只好放在技術水平落後的西安430廠。
這款發動機用在英國F4K艦載機上,美國也引進生產裝備A7攻擊機,作戰半徑超遠
而引進斯貝發動機和生產線之後,更大的問題出現了,找不到裝配的飛機型號,尤其是老大所顧誦芬總師,特意抵制,最大的理由就是這款發動機是國際60年代水平技術,使用它會帶來不少性能影響。
而且特意指出:斯貝發動機按照最嚴格的重量計算方式,推重比達不到6,只有5多點,而且發動機推力隨著速度高度變化,性能不行,用殲13的數據來算,飛機飛不到2馬赫,只能飛1.8馬赫,而且發動機在地面推力高達9350公斤,比國產渦噴7發動機高了幾乎3噸,但是在20000米高空,馬赫數2.0,發動機只能發出1000公斤的推力,推力甚至低於渦噴7,所以這是款垃圾發動機,不適合戰鬥機。
殲8腿短,唯一優勢就是升限高達20公裡,外加2馬赫速度,設計師非常滿意
當然,這種說法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從韓戰開始,作戰高度大多就是10-12公裡,戰鬥機飛到20公裡高空去幹嘛?而且英國斯貝發動機換了美國的J79發動機後,改成F4K,性能大幅度提升,航程加速性都是,這一點老先生完全無視。
當然,顧誦芬院士的回答是:那時候設計替換殲6的殲13,唯一考慮就是高空高速,美國三代機標杆F16設計思想發生了重大轉折,降低最大速度專注跨音速空戰沒有考慮到。
F16戰鬥機最大升限只有15公裡,而實戰使用大多就是10-12公裡高空
瀋陽所對於高空高速的過度痴迷,忽略了跨音速機動性,和航電火控,這也間接造成了瀋陽殲13戰鬥機和殲10戰鬥機競標失敗,這是最大根源,專注技術可以,但是也要看看歷史潮流。
而且,對於人體的生理特性來說,飛行員超過12公裡高空作戰,需要提前吸氧很久,理由是假如在高空發生供氧系統故障,來不及快速下降到6公裡以下安全範圍,人體內氧氣流失太快,容易造成腦部永久損傷,容易造成飛行事故,所以,全世界空軍作戰大多採取比較理性的方式,沒有特別必要,作戰高度不超過12公裡。
F15和蘇27都能飛18公裡,但是實戰極少用,因為正常作戰遇不到飛這麼高的敵機
而殲8戰鬥機的高速優勢也是非常的誇張,從低速加速到2馬赫,要費好幾分鐘,實際上加速到2馬赫後飛機就是一個直線火箭,不能做啥大動作,否則容易解體,而且發動機耐熱也很差,開加力持續時間就是幾分鐘,理論上的高空高速優勢幾乎不存在,而且渦噴7的超高油耗,使得飛機變成極度的小短腿,也不太實用。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