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動機落後,為何拿到一款外國先進發動機後,有人卻曾大力反對

2021-02-15 講武堂

大家都知道,一架好飛機需要一款好發動機,發動機好,主要體現在:推力大,重量輕,油耗低,反應快,而且安全可靠壽命長,讓飛機能充分發揮出氣動設計的優勢,飛的更遠飛的更快掛載更多,機動性更好。

而反過來,一款先進戰鬥機,更換一個低檔發動機之後,性能一落千丈,無人問津,這也有案可查,這就是F16戰鬥機的低劣山寨版本-F-16-79,使用一款落後的J79渦噴發動機,替換原配的F100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飛機重量增加了1噸多,最終向全世界放開賣,也包括中國,最終大家集體說:NO!不了了之。

F16是架好飛機,但是更換了一臺垃圾發動機後,性能很辣眼睛

按照常人的想法,拿到一款好發動機,設計師應該搶著用吧,但是在中國卻發生過一個很奇怪的事情,有了好發動機,總設計師卻頻頻反對,死活不要,最終沒有辦法,只好丟倉庫擱著不用。

這究竟是咋回事呢?

這款發動機,瀋陽發動機廠不不要,瀋陽飛機研究所也不要

讓我們先從這款發動機說起,1950-60年代中國發動機極其落後,仿製發動機和自主研發舉步維艱,周總理最終特別提出:飛機的關鍵在發動機,發動機是心臟,心臟不好,問題不解決,何以打仗,最終決定引進英國的斯貝發動機,中國在1975年,花了5億英鎊巨資,購買了40臺發動機,並引進生產線,撥款一億英鎊對西安發動機公司進行發動機生產線技術改造,當時匯率折合人民幣12億。

從國內實力來說,最好的是黎明發動機公司,代號410廠,但是奇怪的是和20年後抵制引進俄羅斯AL-31發動機如出一轍,仿製遭到黎明發動機公司抵制,死活不要,理由是可能會衝擊到12噸大推力神器渦扇6的研製,最終沒有辦法,只好放在技術水平落後的西安430廠。

這款發動機用在英國F4K艦載機上,美國也引進生產裝備A7攻擊機,作戰半徑超遠

而引進斯貝發動機和生產線之後,更大的問題出現了,找不到裝配的飛機型號,尤其是老大所顧誦芬總師,特意抵制,最大的理由就是這款發動機是國際60年代水平技術,使用它會帶來不少性能影響。

而且特意指出:斯貝發動機按照最嚴格的重量計算方式,推重比達不到6,只有5多點,而且發動機推力隨著速度高度變化,性能不行,用殲13的數據來算,飛機飛不到2馬赫,只能飛1.8馬赫,而且發動機在地面推力高達9350公斤,比國產渦噴7發動機高了幾乎3噸,但是在20000米高空,馬赫數2.0,發動機只能發出1000公斤的推力,推力甚至低於渦噴7,所以這是款垃圾發動機,不適合戰鬥機。

殲8腿短,唯一優勢就是升限高達20公裡,外加2馬赫速度,設計師非常滿意

當然,這種說法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從韓戰開始,作戰高度大多就是10-12公裡,戰鬥機飛到20公裡高空去幹嘛?而且英國斯貝發動機換了美國的J79發動機後,改成F4K,性能大幅度提升,航程加速性都是,這一點老先生完全無視。

當然,顧誦芬院士的回答是:那時候設計替換殲6的殲13,唯一考慮就是高空高速,美國三代機標杆F16設計思想發生了重大轉折,降低最大速度專注跨音速空戰沒有考慮到。

F16戰鬥機最大升限只有15公裡,而實戰使用大多就是10-12公裡高空

瀋陽所對於高空高速的過度痴迷,忽略了跨音速機動性,和航電火控,這也間接造成了瀋陽殲13戰鬥機和殲10戰鬥機競標失敗,這是最大根源,專注技術可以,但是也要看看歷史潮流。

而且,對於人體的生理特性來說,飛行員超過12公裡高空作戰,需要提前吸氧很久,理由是假如在高空發生供氧系統故障,來不及快速下降到6公裡以下安全範圍,人體內氧氣流失太快,容易造成腦部永久損傷,容易造成飛行事故,所以,全世界空軍作戰大多採取比較理性的方式,沒有特別必要,作戰高度不超過12公裡。

F15和蘇27都能飛18公裡,但是實戰極少用,因為正常作戰遇不到飛這麼高的敵機

而殲8戰鬥機的高速優勢也是非常的誇張,從低速加速到2馬赫,要費好幾分鐘,實際上加速到2馬赫後飛機就是一個直線火箭,不能做啥大動作,否則容易解體,而且發動機耐熱也很差,開加力持續時間就是幾分鐘,理論上的高空高速優勢幾乎不存在,而且渦噴7的超高油耗,使得飛機變成極度的小短腿,也不太實用。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

相關焦點

  • 中國渦扇15發動機,為何遲遲出不來,看美國就知道差距多大!
    殲-20首飛9年後的今天,原配渦扇15發動機還沒有完成,進度嚴重落後中國渦扇15發動機,從技術預研開始,幾乎過去了25年,為何還沒有成功,很多人都難於理解,為了便於了解這個問題,我們看看美國F-22戰鬥機的研發過程
  • 【成長路】外國發動機 VS 我國發動機
    單發的殲10戰鬥機對發動機可靠性要求高,直到殲10B量產,殲10系列戰機都只能採用俄制AL-31FN發動機。從科研體制來看,我國以前航空發動機的研發是跟隨型號的,即要研製一款飛機,才會去研發一款配套的發動機;飛機如果下馬了,發動機也就隨之下馬了。
  • 美刊稱殲-11現代化技改體現中國特色:唯發動機欠佳
    參考消息網7月26日報導 外媒稱,在中國瀋陽飛機工業集團製造的殲-11戰鬥機是俄羅斯蘇-27「側衛」多用途戰鬥機的仿製品。事實上一開始這是得到授權的仿製,但中國人一心想用本國技術進行改造,開展逆向工程研究,讓俄羅斯飛機製造行業頭痛不已。
  • 渦扇20到底有多先進?中國發動機不再受制
    ,漸漸的中國的實力越來越強,先進的新型的武器一個接著一個不斷面世,目前中國的綜合實力已位列世界前端,但是比較重要的還是當屬軍事領域,在軍事上大型運輸機的作用比較大,而且使用效率高,然後中國就自己研究出了一款,名叫運20的大型運輸機。
  • 中國戰機發動機質量如何?落後美國30年,但已掌握6項領先技術
    「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世界上有幾十個國家能製造飛機,但是高效能的發動機卻只有美俄等少數國家才能研發,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發動機,俄羅斯靠著蘇聯的技術,緊隨美國其後,而中國由於受到工業發展水平的限制,航空發動機在60年的時間裡,經歷了從引進仿製到改進再到自主研發的曲折複雜過程。
  • 中國戰機為何還不裝矢量發動機?這個問題是關鍵
    採用軸對稱矢量的殲10B戰鬥機然而很多人比較疑惑,中國戰機為何不裝備矢量發動機,特別是殲20,至少目前公開的量產型號上並沒有看到矢量發動機的痕跡。矢量發動機細節中國發動機矢量技術採用的是軸對稱矢量,這可不是蘇30MKI上使用的整體偏轉式軸對稱矢量,而是最先進的收斂/擴散葉片折流矢量。
  • 中國武裝無人機載彈量為何少得可憐?這真不怪國產發動機
    翼龍-2無人機有中航工業成都飛機研究所研製,是在翼龍I無人機基礎上研製的一款中空、長航時、偵察/打擊一體化多用途無人機,可執行偵察、監視和對地打擊任務,配置有光電監視/瞄準裝置、合成孔徑雷達(SAR)、雷達告警設備、雷射制導飛彈和炸彈,也可根據用戶需求選裝電子偵察、雷達幹擾、通信中繼、數據鏈和特殊機載武器等。該機在國內首屈一指,在世界範圍內也屬於最先進之一。
  • 太行發動機是中國戰鬥機的「心臟」,我們的中國心
    上圖為裝備俄制AL-31發動機的殲-10A戰機,下圖為裝備國產「太行」發動機的殲-10B戰機長期以來,中國空軍一直飽受缺乏先進國產航空發動機的困擾
  • 採用同樣的發動機,為何FC-31不敵米格29而殲20碾壓蘇27?
    FC-31,第二架在2016年年底首飛,這飛機做了不少細節修正,指標有一定改善當然說到2.0版本FC-31戰鬥機,需要從最初1.0開始說起,1.0是瀋陽所的三翼面雪鴞重型戰鬥機和成都所鴨式布局殲20戰鬥機競標失敗後的後手,這是一種隱身技術試驗機,單純為了驗證隱身戰鬥機技術的驗證機,為了節約費用,飛機總體設計採用了米格-29和梟龍戰鬥機使用的RD-93發動機,
  • 殲20開始裝備國產發動機,推力超130千牛,大於俄制發動機
    (太行C型發動機使用了獨特的鋸齒狀尾噴管,推測是專門為殲-20設計)殲-20戰鬥機是我國獨立研製的一款五代重型隱身戰鬥機,殲-20的列裝標誌著中國在戰鬥機方面超越俄羅斯,在全球範圍內成為唯一可以和美國抗衡的國家,堪稱是中國戰鬥機發展史上的裡程碑事件。
  • 中國有多少戰機用俄制發動機?型號超過12種,均已有國產替代品
    渦扇-15發動機的研製始於上世紀90年代,首次地面試車時間為2006年,2011年黎明發動機廠提前交付了驗證機,近幾年來一直在進行測試。最終的參數性能可能與美軍F-22的F119發動機相當。殲-20想要完全使用中國渦扇-15發動機,從技術角度而言,該發動機仍需要完善和不斷的檢驗,才能真正成型服役,不過,距離這一目標的實現,殲-20「完全體」也只是個時間問題而已了。
  • 軍事三大國航空發動機推力:美22噸,俄18噸,中國是多少?
    不過也正是因為中國如此優異的表現,讓一些傳統西方強國感到了壓力,所以開始聯手打壓中國。中國是全球唯一一個擁有全產業鏈國家,但是在某些尖端科技方面,我們依舊落後於世界,就比如發動機。中國小到汽車發動機,大到航天發動機,都算不上世界先進水平,而且外國對中國施行技術封鎖,導致中國在發動機上沒有研究方向。
  • 美稱中國新戰機發動機不靠譜,真相揭開後,卻忘了自己的黑歷史
    殲-20服役作戰部隊後,在近期完成了海上方向的訓練任務,而運-20也首次展開了空降空投試驗,可以說這兩款裝備已經初具戰力。  不僅如此,我們也在近段時間迎來了自己的「咆哮者」,而這時不甘寂寞的美國又一次跳出來了。    資料圖:殲-15D  在5月8日,美國飛行國際新聞網發表了一篇介紹中國版「咆哮者」殲-15D的文章。
  • 中國大飛機發動機的十字路口
    有了渦扇-20,為何又有一個渦扇-18?中航商發的CJ-1000A,以及SF-A又是啥?本期為您解讀中國大飛機發動機。更為人熟知的渦扇-20是在渦扇-10「太行」發動機的基礎上進行去除加力燃燒室,加大外風扇直徑等一系列改進後的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後面細說。
  • 中國主要戰機發動機九成國產
    中國可望在重點型號發動機的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5到10年內趕上世界先進發動機現有水平。不過,中國軍網前天也發表文章指出,中國的發動機研製還存在自主研發水平較低、對外依賴嚴重、科研體制落後等問題。航空發動機被譽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雖然很美,但要摘取這顆「明珠」卻並不容易。由於中國在航空發動機研製領域相對落後,中國航空產業一直被認為患有「心臟病」。
  • 中國花51億元買400臺發動機,供國產「獵鷹」/「教練-10」用,為何不用國產航發?
    AI-322渦扇發動機這份合同的關鍵點在於,目前中國國內使用AI-322渦扇發動機的機型,只有一款,那就是L-15「獵鷹」高級教練機。當然,該機目前也已經被中國空軍和中國海軍航空兵大量採購,獲得了「教練-10」的裝備編號。
  • 中國最先進航空發動機,距離美國有多遠?專家:渦扇-19是關鍵
    長期以來,由於我國的航空發動機技術相對落後,所以國產戰機也深受其害。曾幾何時,我國戰機的「心臟病」問題導致事故不斷,而且迫使我國戰機必須使用外國進口航發。在航發上的落後讓人絕望,甚至有軍事專家放話稱,中國在該領域至少落後美國30年以上。
  • 美國航空專家評價中國發動機
    中國國防工業因其從國外設計中「借用」的傾向而臭名昭著,特別是在航空航天業。幾乎整個中國的現代戰鬥機都是從外國借鑑或直接抄襲外國模特。
  • 中國火箭發動機又一裡程碑,俄羅斯算盤估計要涼了
    美國F-1火箭發動機  目前世界上超過500噸級火箭發動機僅有兩款,一款是美國F-1火箭發動機,推力最高可達680噸,這是阿波羅登月的土星五號火箭的發動機,不過隨著美國土星五號停止使用,F-1火箭發動機已停產,技術圖紙被封存在
  • 用發動機換量子雷達,法國把中國人當傻子?專家:這筆買賣不划算
    有消息人士稱,法國還計劃用其主力戰機陣風戰鬥機的發動機——M88發動機來交換中國的量子雷達技術,不過遭到了中國的嚴詞拒絕,有外媒表示中國不識貨,送上門的寶貝都不要。事實是否如此,M88發動機在航空發動機領域有著怎樣的地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