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經歷了一件讓自己感到害怕的事情,你可能會被嚇得慌張好久;如果這件事情讓你非常害怕,那麼有可能晚上做噩夢會夢見它;如果再可怕一點,你可能會被它困擾很長的時間;如果再嚴重一點,那麼對你來說,這可能是一輩子都無法擺脫的夢魘。
但是,你沒有遇到過另外一種情況?你從來沒經歷過那件事,但那件事出現時你還是會害怕,比如,你從來沒被蛇咬過,但是你看到蛇,還是會害怕,甚至會不自覺地想跑。這是為什麼呢?
今天我就要跟你說一說,恐懼會在我們的記憶裡停留多久,以及我們為什麼會天然地害怕某些東西。
不過,我先不說你,不說咱們人類。我先要從浣熊說起。浣熊很聰明,有很強烈的好奇心。而且,它們的前肢非常靈活。浣熊還是一種非常喜歡水的動物,它有把抓到手的東西放到水裡洗一洗的習慣。浣熊的「浣」字就是洗的意思。浣熊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
說個題外話,我記得唐詩裡有「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詩句,意思是洗完衣服的姑娘們歡聲笑語地穿過竹林回家,漁船順流而下,水中的蓮葉跟著搖擺。這裡的「浣」,跟浣熊的「浣」一樣,也是洗的意思。
浣熊破壞了生態平衡
今天要說的這一群浣熊,不是在美國的,而是在加拿大,也不是生活在大陸上,而是生活在海島上。這是在北美洲的西海岸,在美國和加拿大兩國之間,有一個屬於加拿大的群島,叫海灣群島。這個海灣群島,每個島間隔的距離不算近,所以,大海阻擋了各個島上的動物相互串門子,起到了一個很好的隔離作用。在其中的一些島嶼上,生活著浣熊。這些浣熊可以說真的是無憂無慮。為什麼呢,因為浣熊本身是捕獵者,它們食物當中有一部分是捕獵得到的。但是,它們體形比較小,如果在陸地上,它們自己會成為比較大的捕獵者的獵物,比如說狼、熊、美洲獅等,甚至是狗。原本,這些島嶼上是有狼、熊這些大型獵食者的。不過,就在一百多年前,人類的大規模狩獵行為,已經把這些島嶼上的大型食肉動物都給殺光了。山中無老虎,這些浣熊當然就稱起大王來啦。
這些浣熊大王甚至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習慣。比如說,原先浣熊都是夜晚才出來找東西吃的,現在,沒有了天敵的威脅,它們大白天的,也敢大搖大擺地跑出來了;再比如,它們原先是不會到潮間帶找吃的東西的。
什麼是潮間帶?潮間帶這個東西,你一定很熟悉,我們平時說的海灘,就是潮間帶的一種。你看,大海在不同的時間,海水的位置是不一樣的,就是所謂的漲潮落潮。 在一個海岸邊,漲潮的時候,海水就到了最高的位置,落潮,海水就到了最低的位置。我們就說,在這兩個位置之間,就是潮間帶。
現在,海灣群島的浣熊也敢衝到它們原本很少去的沙灘上去找食物;還有一點,浣熊是警惕心很強的動物,平時吃東西的時候,每隔幾秒鐘就會抬起頭來,觀察一下周圍的情況,很警覺。但是現在情況又變了,它們在潮間帶找東西吃的時候,好幾分鐘都不帶抬一下頭的,感覺特別安逸,特別放心。
浣熊是安逸了,可是生活在潮間帶的生物們受不了了。浣熊沒事兒就都蹲守在這裡刨食兒吃。它們吃得太多太猛了,生物學家們擔心,再這樣吃下去,這個群島的潮間帶生物會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弄不好,會把一些貝類、小魚、小螃蟹直接給吃沒了。
這個時候能讓浣熊稍微收一收心的,大概只有狗了。可問題是,如果直接把狗放到沙灘上去攆跑浣熊,好像也不太合適。人家畢竟也是動物,你這樣朝它們放狗嚇唬它們,明顯是在虐待它們。那麼有什麼折中一點兒的辦法嗎?
狗叫能嚇唬到浣熊嗎?
科學家們真的想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折中的辦法。你看,咱們現在面臨的問題,第一,需要找一點兒天敵去嚇唬一下浣熊;第二,又不能真的放出天敵去獵殺它們。好,答案已經出來了,既然不能真的放天敵去獵殺它們,那就放假的吧。所以, 科學家們搞了一個「偽天敵」計劃。也就是偽裝的天敵出現了。 他們開始給浣熊們播放狗吼叫的錄音,這個錄音相對來說比較長,有10秒鐘,就這樣,讓浣熊聽10秒鐘的狗的狂吠聲。
科學家非常驚訝地發現,這個假的天敵,居然真的有效。浣熊很明顯注意到了狗的存在——準確地說,是接受了錯誤的提示,以為它們的天敵——狗就在自己的身邊。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它們去潮間帶覓食的機率大大降低了。即使去到海灘上,它們也會格外謹慎,不像是以前那樣,呼哧呼哧吃得歡了。後來,科學家進行了統計。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島上浣熊的總覓食時間,竟然下降了三分之二之多!
被寫在基因裡的恐懼
因為天敵叫聲的存在,浣熊竟然嚇得連找東西吃都不太敢了。要知道,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任何一隻浣熊真的受到狗的襲擊。它們只是聽到了科學家播放的狗叫聲而已。
接下來,科學家又去檢查了潮間帶上浣熊的食物的情況。結果,他同樣驚訝地發現,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這裡的生物得到了極大的恢復。有些原本已經被浣熊吃得幾乎完全消失的螃蟹,只用了1個月,就又出現在了這裡。
但是,我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這裡的浣熊已經有上百年沒有聽過狗叫了。別說是這些浣熊,就是它們的爺爺,乃至它們爺爺的爺爺,也都沒有聽過狗叫。那它們是怎麼會知道狗叫意味著危險呢?
這實際上跟演化環境有關。每一種動物都是經歷了漫長的演化,才變成現在的樣子的。 在演化的過程中,所有危險的事情乃至危險的信號,都在我們身上留下了記號。比如爬樹,爬樹很容易摔下來受傷,慢慢地爬樹危險的信號就會留在我們的記憶裡,所以,我們的祖先裡,就會有一些恐高症的人,他們因為害怕高比較不容易因此受傷或者死掉,但如果對高處沒有恐懼,那麼摔傷乃至摔死的機率就會大大提高,他們留下後代的可能性也會變小。時間長了,我們自然而然容易出現恐高這樣的問題了。
動物也是一樣,比如,對大雁來說,狐狸是危險的敵人,所以大雁會不自覺地警惕那些會移動的,像狐狸一樣的棕色物體。這也是大雁從祖先那裡遺傳下來的危險信號。
小博物學家養成記
學習了這一節的內容,你已經知道,我們人類現在的很多感受和習慣,也是受到了我們的祖先影響。
本節我們學習了3個知識點:
1.在加拿大的一個島上,生活著一些浣熊。因為一百多年前,人們殺光了島上的大型動物,所以浣熊沒有了天敵,它們開始在海灘上肆意捕食,嚴重影響了這裡的生態平衡。
2.科學家在島上播放狗叫的錄音。浣熊誤以為狗存在,因此變得非常警惕,其實這些浣熊並沒有被狗攻擊過,它們害怕狗,只是因為狗叫喚起了它們演化過程中積累下來的恐懼。
3. 我們人類的很多感受和習慣,也是受到了祖先的影響,並在演化過程中保留了下來。
文章來源-少年得道-徐來-果殼網總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