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擬立法禁止主要糧食品種擅用轉基因技術

2020-12-02 騰訊網

中國國務院法制辦21日公布的《糧食法(徵求意見稿)》規定,轉基因糧食種子的科研、試驗、生產、銷售、進出口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糧食品種上應用轉基因技術。

轉基因技術是將人工分離和修飾過的基因導入到生物體基因組中,由於導入基因的表達,引起生物體的性狀的可遺傳的修飾。近年來,圍繞轉基因糧食作物的安全性問題,引發廣泛爭論。

此前,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關於轉基因的玉米和水稻,有關部門並沒有批准其商業化生產,所以「不可能在市場上出現」。

為促進糧食生產,維護糧食流通秩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國家發改委、國家糧食局會同有關部門在調查研究基礎上,起草了糧食法徵求意見稿,這是中國首部糧食法。21日,國務院法制辦對糧食法徵求意見稿予以公布,聽取社會公眾意見。

徵求意見稿對完善糧食質量安全標準和糧食質量安全管理、糧食檢驗等方面作了規定,增加了糧食質量安全監測、抽查的規定和糧食幹預性收購、處置制度,建立健全糧食質量追溯體系。

為確保各級政府糧食安全責任得到落實,徵求意見稿提出國家實行糧食安全考核問責制度,由國務院制定具體辦法。要求上級人民政府對下級人民政府在保護耕地和水資源、發展糧食生產、落實糧食儲備制度、處置糧食應急狀態、保障糧食供應和質量安全、監管糧食市場等方面的情況進行監督,並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

為確保糧食有效供給和有序流通,徵求意見稿對糧食流通作了以下規定:一是糧食收購、加工實行許可制度。二是對糧食儲存實行備案制度。三是保護糧食流通基礎設施,未經批准,不得擅自處置或者變更用途。四是糧食經營者必須遵守法定規則。

相關焦點

  • 銀河證券農牧行業點評:關注種業技術攻關 轉基因品種或加速推進
    我們從當前國內糧食自給情況出發,分析相關品種供需情況以及對種業的需求;同時分析轉基因種子當前的進展情況,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基於上述分析,我們認為可重點關注種業企業,主要源於轉基因種子加速推進以及未來市場化帶來的規模增厚,建議關注隆平高科、大北農、登海種業、荃銀高科等。其次,我們建議關注與糧食生產、耕地相關的個股,包括蘇墾農發、北大荒等。
  • 述評|應對全球糧食危機,轉基因技術大有可為
    值得一提的是,「轉基因玉米和大豆新品種培育成功」成果位列十大成果之一。 轉基因玉米方面,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飼兼用作物,也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蟲害和草害嚴重影響了玉米的產量和品質,蟲蛀玉米易受真菌侵染,產生的真菌毒素危害人畜健康,影響倉儲質量。
  • 堅定不移推進我國轉基因技術研究應用
    農業是現代生物科學發展前沿和生物技術應用最重要的領域之一。推進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是發展現代農業、實現科技創新、確保糧食安全的戰略選擇和必由之路,也是目前國際科學技術競爭的焦點。一、全球轉基因作物發展勢頭強勁,不可阻擋最近,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發布了全球轉基因作物育種產業發展的最新統計資料。
  • 大北農轉基因玉米品種再獲生物安全證書,應用範圍拓展至全國
    DBN9936和DBN9858皆為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北農」,002385)控股子公司北京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生物技術公司」)的研發產品,分別於去年1月和7月獲得北方春玉米區的安全證書批准。此次更大範圍獲批意味著它們的可生產應用範圍拓展至我國主要玉米產區。
  • 俄羅斯禁止轉基因代價慘重,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禁用轉基因技術將幫助俄羅斯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有機食品基地」的印象。 特卡喬夫在多個場合表示,相比於美國的轉基因食品,如果俄羅斯糧食完全不含轉基因技術,世界對俄有機農產品需求將大幅上升。
  • 隆平高科布局轉基因,中國轉基因作物路在何方?
    4月8日,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隆平高科,發布2020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募集資金不超過17億元,用於轉基因品種研發、種子加工生產線新建和南繁科研基地等五大項目。隆平高科布局轉基因,再次將轉基因拉入人們的視野。
  • 農業部就推進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答記者問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解決十三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突破耕地、水等資源約束,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長期有效供給,歸根結底要靠科技創新和應用。推進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是著眼於未來國際競爭和產業分工的重大發展戰略,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徑。
  • 農業部:理性看待轉基因 理性選擇轉基因產品
    只要一提到轉基因,就會觸動國人敏感的神經。誰要替轉基因說幾句話,就會被渲染和炒作,甚至會招來謾罵和人身攻擊。在這樣的公眾認知環境和輿論環境下,我國轉基因技術開發應用面臨巨大阻力。例如:擬培育一個既高產又抗條銹病的小麥新品種,就必須把具有高產遺傳性狀的小麥品種與具有抗條銹病遺傳性狀的小麥品種進行雜交,再在其雜交後代中反覆篩選以獲得高產抗條銹病新品種。但是這個過程相當漫長,往往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時間才能完成,這就是為什麼育種家一生只能培育出為數不多的新品種甚至連一個新品種都不能培育出來的原因所在。典型例子就是雜交水稻,幾乎傾注了袁隆平等育種家畢生心血。
  • 綠色食品為什麼禁止使用轉基因技術?
    綠色食品禁止使用轉基因技術,主要基本兩點考慮:第一,轉基因食品的潛在安全性問題還沒有完全被證實,轉基因食品當前測定各項指標是安全的,但還無法證實在長期食用後對食用者的健康安全和對其後代無害。第二,轉基因技術如應用不當,對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會產生不利影響,甚至造成毀滅性的破壞和災難。
  • 看網友分析轉基因的利弊以及發展前景?
    (二) 通過轉基因技術可培育高產、優質、抗病毒、抗蟲、抗寒、抗旱、抗澇、抗鹽鹼、抗除草劑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種,以減少對農藥化肥和水的依賴,降低農業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改善食品的質量,緩解世界糧食短缺的矛盾。   (三)利用轉基因技術生產有利於健康和抗疾病的食品。
  • 還在反對轉基因?習大大原來是這樣支持轉基因的
    因此,我們可以再次判斷,國家一定會不斷地甚至加快推進轉基因作物產業化。那麼,何謂「慎重」? 習近平已經給出答案,他說:「轉基因農作物產業化、商業化推廣,要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技術規程規範進行,穩打穩紮,確保不出閃失,涉及安全的因素都要考慮到。」可見,習近平所說的「慎重」,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技術規程規範進行」,不能亂來;二是「涉及安全的因素都要考慮到」,不能草率。
  • 我國抗除草劑轉基因技術突破重圍
    科學家夢想將抗草甘膦基因導入作物中,獲得抗草甘膦的轉基因作物。抗除草劑,便成為轉基因作物商業化後,最具優勢的性狀之一。   這些特性首先增加了作物的產量。「種植抗除草劑轉基因作物可採用窄行間距方法,比如轉基因抗除草劑大豆的行間距能從76釐米縮小到33釐米或更小。」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林敏介紹說,從1996年以來,美國採用窄行間距方式使大豆增產35%。
  • 官方嚴查非法轉基因種子,業內:獲批轉基因玉米產業化或有契機
    東北三省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是玉米、大豆的主產區,全國糧食總產逾五分之一來自東北三省。非法轉基因種子現象曾不時出現。2018年3月,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的通知》提到,堅決打擊非法生產、加工、銷售轉基因種子和非法種植轉基因農作物行為。
  • 中國將對轉基因生物安全立法 或借鑑美國做法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自1985年人類首次試種成功轉基因作物以來,世界轉基因農作物種植總面積已佔到世界總耕地面積的2%,轉基因生物已達120種左右。
  • 種子是糧食生產的「晶片」,優質高產品種滿足吃好又吃飽的需求
    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關係著十幾億人吃飯問題,所以要糧食安全要放在重中之重。種子是農業科學的「晶片」,糧食生產的源頭。在近期發布的「十三五」十大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中,多項科技成果與水稻、小麥、玉米等糧油育種有關,如超級稻畝產突破1000公斤、冬小麥節水新品種與配套技術集成應用,均離不開新品種的選育。
  • 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這個地方擬最嚴立法禁吃甲魚、蛇、狗...
    人大解讀《徵求意見稿》是貫徹2020年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的《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下稱《決定》),擬確立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制度,即:將保護類野生動物和非保護類陸生野生動物以及人工繁育、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均納入禁止食用範圍。
  • 轉基因食品進入市民生活 專家稱或威脅糧食安全
    售貨員張女士忙著上貨,她說,很多來買油的市民都不知道有轉基因食用油,買的時候也很少問,多數人主要還是看價錢。  在記者採訪的6位市民中,只有一位知道什麼是轉基因食品。  表情一 詫異  「什麼是轉基因食品」  一位中年男子推著購物車走過來,「先生,你買油時主要看重什麼呢?」
  • 世界糧食獎得主:「轉基因農產品很安全」
    其中,2001年沃爾夫農業獎得主羅傑N·比奇、2013年世界糧食獎得主羅伯特T·法萊利、馬克·萬·蒙塔古在提交給大會的演講提綱和報告中,對目前普遍應用卻備受爭議的轉基因技術明確表達了觀點。他們一致認為,轉基因農產品很安全,農業領域的技術創新有助於農作物抵禦風險,保障糧食安全。
  • 市面上的玉米很多都是轉基因的嗎?
    自2007年我國實施玉米收儲制度以來,玉米種植面積增長迅速,庫存壓力逐步加大;同時,糧食種植的品種結構愈發不平衡。2016年初,國家對玉米停止收購,調整為「市場化收購+補貼」,以此打開我國玉米供給側改革序列。
  • 科學時報 陳曉亞:轉基因技術是科學造福人類重要體現
    我國科學家在人類基因組項目中,是重要參與者;在水稻基因組工作中,是主要貢獻者。談到轉基因技術時,陳曉亞首先介紹了轉基因的概念:將外源基因導入到某個生物體基因組中,通過導入基因(轉基因)的表達修飾生物體性狀,這一技術被稱為「轉基因技術」,含有轉基因的生物體被稱為「遺傳修飾過的生物體」(GMO)。轉基因技術,可以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DNA重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