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

2020-11-30 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10月9日,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2018年度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結果公布,在全國818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中,我省的鄧州市、桐柏縣2縣(市)生態環境質量變好,其餘縣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穩定。

  據介紹,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是指承擔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和生物多樣性維護等重要生態功能,關係全國或較大範圍區域的生態安全,需要在國土空間開發中限制進行大規模高強度工業化城鎮化開發,以保持並提高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的區域。目前,全國共有818個縣域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其中河南有12個。

  2018年度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顯示,818個縣域生態環境質量基本穩定的有647個,佔比近八成;生態環境質量變差的有93個,佔比11.4%;生態環境質量變好的有78個,佔比9.5%。其中,我省鄧州市、桐柏縣生態環境質量變好。

  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介紹,鄧州市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明顯,當地還成功創建了鄧州湍河國家溼地公園,較好完成汙染減排任務。桐柏縣生態環境保護管理成績突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較好,成功創建國家生態示範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落實情況全部通過認定。(記者 趙力文)

責任編輯:銀新玉

相關焦點

  • ...中心參加2020年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保護管理評價工作
    為保證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工作順利開展,按照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統一安排,近日,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選派技術骨幹,參加了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組織開展的2020年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保護管理評價工作。
  • 啟動創建縣域國家森林城市、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康養地…信宜就是...
    下面,跟著茂小布一起看看信宜有多優秀~▼優秀信宜率先在茂名啟動創建縣域國家森林城市信宜率先在茂名啟動創建縣域國家森林城市,標誌著茂名市各縣級市(區)創建縣域國家森林城市正式拉開了序幕。茂名市林業局領導充分肯定了信宜近年來的創森工作成績,認為信宜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亮點紛呈,探索出一條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鄉村振興新路徑。並希望信宜市認真把握良機,切實將森林城市建設作為市委、市政府一項中心工作來抓落實,掀起「大地植綠、心中播綠、全民享綠」熱潮,形成國家森林城市「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努力把信宜打造成為縣域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標杆。
  • 2018年青海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全省41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質量考核縣域中,生態環境狀況為「良」的縣域33個、「一般」的縣域7個、「較差」的縣域1個。與上年相比,41個縣域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的變化幅度在-0.02~1.86之間,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
  • 【專家視角】董戰峰: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思路與重點
    1現狀分析  黃河流域不同於長江流域,主要問題是水源涵養、 水土保持、生態修復保護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 原環境保護部、財政部等的推動引導下,以及地方基於 需求自發探索推進下,黃河流域生態補償在三江源水源 涵養區、陝甘渭河跨省流域上下遊、沿黃九省區重點生 態功能區以及省內流域生態補償等開展了一些實踐冷]。
  • 【陝西社科】陝西紫陽縣域經濟發展與生態城鎮化路徑選擇研究
    紫陽縣隸屬於陝西省安康市,地處我國重點生態功能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涵養區及秦巴山區連片特困地區。紫陽縣縣域經濟發展滯後,城鎮化水平較低。為此我們以紫陽縣17個鎮為研究對象。圍繞加快城鎮化建設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命題,在紫陽縣開展生態城鎮化路徑選擇研究,探索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轉型、生態保護、城鎮建設與鄉村振興等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可能模式。
  • 寧德市壽寧縣榮獲「2020中國縣域全生態百優榜」榜首
    2760個,因新冠肺炎疫情因素影響,湖北省所含103個縣域行政單位不參與本年度榜單排位,故「2020中國縣域全生態百優榜」實際涵蓋全國 2657 個縣域行政單位進行排位。>  在2012年,壽寧縣因水土流失被列為福建省22個水土流失綜合治理(Ⅱ類)重點縣。
  • 2015年自然生態環境數據總覽
    ,由生態狀況綜合監測與評價、地面生態定位監測和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價與考核專項工作組成的國家生態監測系統。持續開展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大重點區域灰霾及全國秸稈焚燒、北方地區沙塵、氣溶膠等遙感監測,新增顆粒物、汙染氣體、秸稈焚燒夜間監測等遙感監測業務;持續開展重點湖庫藍藻水華、富營養化、核電站溫排水、溢油、赤潮等遙感監測,拓展面源汙染、飲用水水源地、近岸海域環境遙感監測,新增城市水環境、河流斷流情況等遙感監測業務;持續開展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資源開發和生態破壞、重大自然災害應急
  • ...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通知(桂政發〔2018...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通知(桂政發〔2018〕23號)​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人民政府各組成部門、各直屬機構:現將《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2018年度江蘇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8年度江蘇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北極星大氣網訊:江蘇日前對外發布2018年度全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18年,全省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為68%,其中,全省PM2.5年均濃度較2017年下降2.0%,達到國家年度考核目標。詳情如下:
  • 實施國家主體功能區環境政策的若干意見
    ,完善主體功能區綜合配套政策體系,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發展綠色化,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依據《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國發〔2010〕46號)和《環境保護法》,就貫徹實施國家主體功能區環境政策,提出如下意見。
  • 嶽陽市生態環境局嶽陽縣分局2019年度工作總結及2020年工作計劃
    按照《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嶽縣辦發﹝2018﹞1號)要求,完成了全縣畜禽養殖規模戶和專業戶養殖糞汙處理設施設備配套情況摸底工作,與238家畜禽養殖場籤訂了停養協議;督促121家養殖戶開展糞汙處理和利用設施設備配套建設的整改工作;重新修訂了《嶽陽縣養殖水域灘涂規劃》,設立禁止投餌投肥責任牌271塊,解除水產養殖承包合同221處,調整變更承包經營合同50處;
  • 西北暖溼化調查:生態功能區向好,存冰川縮小凍土退化隱患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亞寧認為,不能過分誇大降水量增加趨勢對氣候狀態的改變,暖溼化趨勢無法從根本上改變新疆乾旱區荒漠景觀的格局和乾旱缺水的現狀。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資源和生態壓力將持續存在,儘管部分荒漠植被得到恢復,還要考慮持續升溫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流徑流量,不可盲目樂觀。
  • 生態環境部:到2025年初步建立全國生態監測網絡
    到2035年,建成與美麗中國目標相適應的現代化生態保護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資料圖:成都一公園內草木蔥鬱,湖水蕩漾。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意見》提出,構建完善生態監測網絡,加快構建和完善陸海統籌、空天地一體、上下協同的全國生態監測網絡,基本覆蓋全國典型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地、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和重要水體。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同時,部分預期性指標,如地級及以上城市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比例下降25%、重點地區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減少1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80%以上、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70%左右、重點生態功能區所屬縣域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達到60.4以上等,也要力保如期實現,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
  • 國土空間結構演變解析與主體功能區格局優化思路
    》指出,「要完善和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細化主體功能區劃分,按照主體功能定位劃分政策單元,對重點開發地區、生態脆弱地區、能源資源地區等制定差異化政策,分類精準施策,推動形成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國土開發有序的空間發展格局」。
  • 關於印發《全國生態保護「十三五」規劃綱要》的通知
    開展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評估考核,在重慶、海南、陝西、寧夏等地開展重點生態功能區環境保護全過程管理試點,推動優化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政策。在全國25個省份開展45個流域生態健康評估試點。聯合國家旅遊局組織開展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建設,確定了北京市南宮旅遊景區等72個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指導浙江省仙居縣、開化縣開展國家公園建設試點,配合發展改革委指導北京、青海等9個省(市)開展試點工作。
  • 2018年寧夏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工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面實施生態立區戰略,全面推進汙染防治攻堅。2018年,出臺《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實施工業園區整合、沿黃生態經濟帶建設、銀川都市圈等重大決策部署。
  • 儋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局2018年度工作總結和2019年工作計劃
    儋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局2018年度工作總結和2019年工作計劃 2018年,市生態環保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環保部、省政府及市政府2018 年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市委
  • 新疆劃分六類生態環境功能區 確定環境保護紅線
    「十二五」期間,新疆將把全區劃分為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綠洲服務、防沙固沙、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以及特殊保護六類生態環境功能區,確定生態環境保護紅線,用以指導全區的資源開發和產業合理布局。  9月7日,記者在新疆生態保護工作專題座談會上了解到,按照《新疆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要求,新疆組織編制《新疆生態環境功能區劃》,依據生態環境的自然屬性和不同地域的主要生態環境功能,以「撫育山區、優化綠洲、穩定荒漠」為主線,將新疆劃分為六大類生態環境功能區,確定生態環境保護紅線。
  • 2019年青海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生態環境質量】  生態環境質量總體狀況  全省生態環境狀況總體保持穩定。通過生物豐度、植被覆蓋、水網密度、土地脅迫、汙染負荷指數綜合評價,全省縣域生態環境以「良」為主;與上年相比,各縣生態環境狀況指數變化幅度在-1.72~0.69之間。41個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狀況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