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核細胞是外周血體積最大的細胞,為什麼單核細胞會分到中間細胞群

2021-02-12 benshenmed

2018年主管中級檢驗職稱有一個神題,外周血中最大的白細胞是:單核細胞。這個正確答案讓很多用戶都懷疑人生。很多用戶都是根據電阻抗法的原理,然後把單核細胞首先排除了。電阻抗法單核細胞被計數在單個核細胞(中間細胞群)。

電阻抗法的原理:

根據電阻抗法原理,經溶血劑處理的、脫水的、不同體積的白細胞通過小孔時,脈衝大小不同,將體積為35~450fl白細胞,分為256個通道,其中,淋巴細胞為單個核細胞、顆粒少、細胞小,位於35~90fl的小細胞區,粒細胞(中性粒細胞)的核分多葉、顆粒多、胞體大,位於160fl以上的大細胞區,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原始細胞、幼稚細胞等,位於90~160fl的單個核細胞區,又稱為中間型細胞。儀器根據各亞群佔總體的比例,計算出各亞群細胞的百分率,並同時計算各亞群細胞的絕對值,顯示白細胞體積分布直方圖

Q:為什麼單核細胞會分到中間細胞群:

A:電阻抗法計數白細胞時,除加入一定量稀釋液外,還要加入溶血劑使紅細胞迅速溶解,同時也造成白細胞膜通透性改變,胞質滲出,使細胞膜緊裹在細胞核或存在的顆粒物質周圍,所以經溶血劑處理後含有顆粒的粒細胞比無顆粒的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要大些。

平時看血片的時候,其實單個核細胞還是明顯比中性粒細胞要大的。

笨神醫考致力於移動客戶端零流量消耗醫學職稱考試解決方案。下載安裝笨神醫考App客服端題庫系統輕鬆過職稱考試。

www.benshenmedplus.com

相關焦點

  • 外周血單核細胞形態改變或「預示」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嚴重程度
    外周血單核細胞形態改變或「預示」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嚴重程度  Winnie Lee • 2020-03-27 10:19:51
  • 「揭秘」結核病中T細胞和單核細胞的作用丨臨床科研
    髓系和淋巴系的細胞比例與肺結核疾病的程度相關,通過單核細胞/淋巴細胞的比率可預測結核病的風險。驗證體系是否能夠量化基於CD3+和CD14+表面表達的T細胞和單核細胞群體,結果表明活動性結核患者CD14+單核細胞更高,CD3+淋巴細胞降低,單核細胞與淋巴細胞的比率升高。圖2:刺激前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靶細胞群體比例3.
  • 流式細胞儀檢測外周血樹突狀細胞
    CD123抗體還可以用來做免疫組化分析,特異識別濾泡外T細胞富集區的CD123+ DC。在外周血中也有CD123+ DC細胞,與以前所說的CD11c- DC細胞和CD33dimCD14-CD16- DC細胞是同一類細胞。由於缺乏DC特異性標記物,目前仍然不清楚DC是否是自成一系的一類細胞。
  • 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細胞系
    THP-1細胞系是從一名患有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的1歲小男孩的外周血中分離得到的,自1980年建系以來,THP-1細胞被廣泛用於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相關的機制、信號通路以及營養和藥物運輸等研究中。相對於U937、HL-60、ML-2等白血病細胞系,THP-1更有類似人原代單核細胞的形態和功能特徵(包括細胞分化標記)。
  • 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來源的多潛能細胞的研究進展
    近年來,研究者發現一種來源於外周血的幹/祖細胞——單個核細胞來源的多潛能細胞(MOMC),其具有可從外周血獲取並體外擴增、表型獨特和多向分化的特性,可能為自體幹/祖細胞在組織再生及創傷修復的應用如自體移植等方面帶來新方向,現就有關研究內容綜述如下。
  • 以單核代替樹突,反其道而行獲意外驚喜
    近日,杜克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拋卻傳統一心提純培養DC的做法,將腫瘤抗原負載至DC的前體細胞——單核細胞並回輸至動物體內,驚喜地發現單核細胞疫苗不僅保留了DC疫苗的功效,其抑制腫瘤生長繁殖的能力比其DC疫苗竟更上了一層樓!而且,單核細胞的提取製備更為簡單高效,這就為癌症疫苗的優化與普及成功賦能!
  • 血常規化驗單上的單核細胞是什麼?
    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疑問,血常規的化驗單上有很多檢查指標,除了紅細胞、白細胞以外基本都看不明白,那麼,誰能解釋一下這單核細胞是什麼呢?單核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佔白細胞的百分比是3-8%,它的絕對值是0.12%到0.8×10的9次方每升。
  • 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還是急性白血病?
    血片顯示:白細胞總數明顯增高,見大量異常細胞,建議骨髓檢查。初步診斷:急性白血病可能?病毒感染待排?立即骨髓穿刺檢查,兩小時後骨髓初步報告:急性白血病?當患者父母拿到初步報告時,如晴天霹靂。孩子父母拿著檢驗報告單來到醫生這問:真的是白血病嗎?我的孩子一向很健康。醫生建議到上級醫院檢查。
  • 細胞技術 血細胞的離心分離
    在現代臨床醫學研究中,常常需要將全血中單核白細胞(淋巴細胞、大單核細胞)與紅細胞和多形核白細胞分離。在臨床治療應用中常常需要將全血作成分分離(全血分離成血漿,血小板,白細胞,紅細胞等等)   (一)血細胞的實驗室純化:   血液中存在著各種不同類型的血細胞,每種類型細胞有不同的特點和功能。
  • 免疫輔佐細胞包括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細胞、樹突狀細胞和B細胞
    還有一類細胞可將表面抗原與MIHCI類分子結合,遞呈給Tc細胞,結果是使Tc細胞活化,將遞呈細胞自身殺滅,這類細胞通常稱為靶細胞(targtcell).能夠表達MHC I類分子的細胞都可成為靶細胞,但一般不算作抗原遞呈細胞。2.
  • 外周血細胞形態學室間質評合輯——紅細胞
    原創 侯兵兵 王晶 檢驗醫學網作者:侯兵兵 王晶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院外周血血塗片經瑞氏染液染色後正常紅細胞形態為淡粉色(細胞中央為直徑1/3的淡染區),雙凹圓盤狀,大小均一(6.7-7.7um),細胞內無其他異常結構
  • 【中英對照/補圖】外周血白細胞形態特徵的命名和分級標準化建議
    ICSH外周血細胞形態特徵的命名和分級標準化建議之紅細胞說明:本圖文的內容取自於《ICSH外周血細胞形態特徵的命名和分級標準化建議》,並採取中英對照的形式(英文在前,有蘋果綠的底色)。當存在異常白細胞群時可出現不分類或分類不準確,這時會出現異常標識。自動化儀器不能計數和分類異常白細胞群或者識別一些顯著的形態異常,需要鏡檢製作和染色良好的外周血塗片進行準確地白細胞分類。
  • 樹突狀細胞的世界
    圖a:顯示樹突狀細胞(DC)各亞群之間的關係,並且包括了不同DC亞型的關鍵表面標記。
  • 單細胞文獻-3帶代碼 嚴重COVID-19患者的外周免疫反應單細胞圖譜
    為了闡明在嚴重COVID-19中可能導致免疫病理學或保護性免疫的外周免疫細胞途徑,作者應用了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來分析7例因COVID-19住院的患者的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 ,其中四人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另外六人健康。
  • 血細胞分類計數器的介紹及原理
    血球計數器又叫血細胞分類計數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並不多見這種儀器,因為它屬於醫療器械。一般在醫院、生物實驗室、療養院等和生命研究相關的地方會有它的身影。NAI3537細胞分類計數器在工作原理上,血球計數器是由數字處理晶片、集成電路,以及顯示屏、按鍵組成,與各種顯微鏡配合使用,由微電腦進行自動分類計數的數位化專用產品,能對骨髓細胞、外周血細胞、小巨核細胞進行全面的分類計數並自動計算出各項指標,能對細胞化學染色後的積分進行計算,併兼有常用的四則運算。
  • 歐洲LeukemiaNET推薦了一個方法,輕鬆區分CMML和反應性單核細胞增多
    到目前為止,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CMML)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分類認可的最常見的MDS/MPN之一,發病率約為每年1/100,000。
  • COVID-19細胞因子風暴誘因
    標題研究者從健康人、COVID-19不同症狀患者及流感重症患者中收集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利用單細胞RNA測序技術對不同患者細胞進行了系統性分析。研究者將患者與正常人免疫細胞分布進行了比較,在流感和COVID-19重症患者中PBMC細胞類群都發生了明顯的改變,COVID-19中經典單核細胞比例顯著提高,而其他細胞相應減少。
  • 鈣衛蛋白水平升高和異常的髓細胞亞群可用於區分COVID-19輕症與...
    因此,我們對COVID-19患者外周血細胞進行了高維流式細胞術和單細胞RNA測序,檢測到了重症患者中非典型CD14LowCD16High單核細胞的消失、HLA-DRLow典型單核細胞的積累,以及大量鈣衛蛋白(S100A8/S100A9)的釋放。未成熟CD10LowCD101-CXCR4+/-中性粒細胞具有免疫抑制特徵,該類細胞積聚在血液和肺中,表明存在緊急情況下的髓細胞生成。
  • 2020檢驗學考試資料:單核細胞與淋巴細胞發育的特點
    2020檢驗學考試資料:單核細胞與淋巴細胞發育的特點 以下是2020醫療招聘考試檢驗學資料的具體內容:單核細胞與淋巴細胞各類血細胞都是由造血幹細胞發育而來,其生長發育的過程可分為造血幹細胞、造血祖細胞、原始及幼稚階段。
  • 短期培養外周血細胞,可用豬血清
    豬血清(Porcine Serum)也可作為細胞培養添加劑,雖然和胎牛血清、新生牛血清比起來,它並不常用。但豬血清的價格更低,對於實驗室來說,所需花費的經費更少,因此,對於同樣培養效果的實驗來說,使用價格更低的豬血清,顯然更為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