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天問一號是否「暗藏使命」?探索一處藏在火星上的「大秘密」

2021-01-09 無釐頭小學弟

嫦娥五號登月舉世矚目,但我們不要忘記,在地球通往火星的航道上,還有一位承載著人類希望的旅行者正在孤獨前行——天問一號。

天問一號

據監控數據顯示,天問一號目前已走完四分之三的旅程,距離地球約9300萬公裡,離火星1400萬公裡,再過一個多月,中國人製造的太空飛行器將首次抵達太陽系的另一大行星——火星。

全球最頂級的權威期刊之一《科學》2018年7月的一篇文章指出,根據歐空局(ESA)雷達觀測數據,研究人員在火星南極發現了一個直徑約20公裡的液態水湖泊。

此湖泊位於火星南極冰層下約1.5公裡處,氣溫大約在零下68攝氏度左右,由於水中含有大量鹽分,所以這些液態水不會在低溫下結冰。

火星南極冰冠照片

而前不久《自然》雜誌再次刊文,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證實了那處湖泊的存在,並發現在其旁邊還有三處小型湖泊,這些湖泊的總面積超過7.5萬平方公裡。

《科學》和《自然》雜誌上的研究論文表明,火星上存在液態水,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

一、火星曾有過海洋,它是一顆「死去」的行星

從以往的研究來看,科學家們有理由相信,遠古時期的火星曾存在過大量液態水。

證據表明,30-40億年前的火星表面,大部分區域被火星海洋所佔據,而剩下的陸地上,也遍布著江河湖泊。

火星30億年前復原圖

而我們今天看到的火星,卻是一片死寂,荒蕪的火星表面遍布著沙漠,風速高達每秒180的沙塵暴遮天蔽日,這個風速超過12級颱風5倍還多。

火星「死去」的原因是什麼呢?

可惜以人類目前對火星的認知和科技水平,暫時還無法揭開這個懸案,但火星南極冰蓋下發現的液態湖,卻給了我們一道曙光。

荒涼的火星地表

科學家們認為,火星南極冰層下的鹽湖,或許是數十億年前火星海洋的最後一點殘留,如果這一點得到證實,那就意味著火星歷史上可能出現過生命,甚至現在那些湖泊中,可能還殘存著遠古的火星生命!

二、火星是否存在過生命?

火星生命是一道迷人的話題,人類在宇宙中已孤獨的太久,地球孕育出生命,究竟是一種偶然還是一種必然,沒人能給出準確的答案。

但如果證實火星存在過生命,那就證明行星產生生命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而並非是地球獨有,這就意味著目前的宇宙空間中,有生命的星球會不計其數。

無盡的銀河

不僅如此,如果火星早在幾十億年前就產生了原始生命,根據進化論,這些生命有很大概率在漫長的時光中發展成高等智慧生命,甚至創造出「火星文明」。

「火星文明」真的存在過麼?如果它們存在過,它們又去了哪裡呢?我們人類的出現與「火星文明」有沒有關聯呢?

這一系列的問題,每一個都堪稱石破天驚,而這些問題的源頭,正是火星是否存在過生命。

火星高清圖

在地球生命演化史上,有一處令無數科學家百思不得其解的「世紀之謎」——寒武紀生命大爆炸。

地球生命大約出現在26億年前,長達20億年內的時間內,地球生命基本上都處於藍藻這類單細胞生物的範疇,可謂波瀾不驚。

但到了5.3億年前的寒武紀,這一情況被突然打破了,各種各樣身體構造複雜且高級的動物猶如憑空出現一般,迅速的、大量的同時出現在地球的各個角落。

這與達爾文《進化論》中描述的「生物進化需要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截然不同,而我國雲南發現的「澄江生物群」也佐證了寒武紀確實發生了一次匪夷所思的生物大爆發。

寒武紀三葉蟲化石

所以在地球生命演化史上有一道極為明顯的分界線,寒武紀前,地球生命絕大部分以單細胞生物或浮遊生物為主,寒武紀後,大量高級生物產生,並最終發展成「人」這一高智慧生命。

達爾文在其著作《物種起源》中就對此疑惑不解,他不明白為何在短短數百萬年的時間裡,地球的生物種群就由簡單生物進化到了高等複雜生物,不僅如此,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還被教會拿來當作「神創造生命」的證據,用來反向證明「上帝」的存在......

如果人類在火星上發現了生命,「寒武紀生命大爆炸」或許就能有新的解釋——火星生命影響了地球生命的演化(此為目前關於地球生命起源最前沿的一種科學猜想)。

寒武紀生物想像圖

天問一號此次火星之旅,正是擔負著考察火星地質構造及尋找液態水等重要任務,而在這過程中,或許就能發現火星曾經存在生命的證據。

一旦真有所發現,此結果必將對人類社會產生一定的衝擊,甚至影響到人類文明從此以後的走向,每個「火星探測年」奔向火星的飛船恐怕就不是現在的寥寥幾艘,而將是數十上百艘,畢竟深藏在「火星生命」這一重大發現背後的,就是那個可能存在過且已消亡的「高級火星文明」!

嫦娥五號即將返回,天問一號正在向火星進發,除此之外,美國的毅力號探測車也在奔向火星的路途上,它的重要任務之一同樣是探測火星生命。

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賽道」

所以,在地球到火星這個史無前例的「行星賽道」上,天問一號和毅力號正在跨越太陽系舉行著一場比賽,這是一場人類歷史上最宏大和壯麗的競賽,我相信,無論誰摘取了勝利女神給出的獎勵,都是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勝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

我們正在與美國人同場競技,人類社會的未來,絕不會只有美國這一個引領者和先驅者!

文中部分數據來源:《Science》科學雜誌、《Nature》自然雜誌

相關焦點

  • 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去火星的「徵程」中並不「寂寞」
    火星探測為何有如此大魅力,世界各國對其情有獨鍾,吸引世界各國前赴後繼地實施探測任務?其實人類探索火星對研究地球演變,防止地球演變成人類難以生存的第二個火星具有促進作用;還有由於火星與地球最為相似,可先把火星改造成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家園,但某一天地球災難來臨之時,人類可以向火星移民,保留人類文明。但火星被稱為是人類探測器的「墳場」。
  • 我國天問一號的任務是什麼?為何火星登陸被稱為恐怖的7分鐘
    截至到國慶佳節,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運行超70天,也迎來了在太空中的第一個中秋節日,從7月23日,天問一號搭載著長徵五號火箭在文昌正式升空,根據9月20日的數據,探測器的飛行路程已經達到1.6億公裡,在離地球約1990萬千米的地方。
  • "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邁出探索火星的第一步
    這一刻必將被歷史銘記,今天我國「天問一號」實現探火夢。為什麼我們國家的火星探測器叫「天問」呢?「天問」一詞源自屈原長詩《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兩千多年前,屈原老先生就對世間很多怪事大事、日月變化、天空星辰等有了濃厚的興趣,表達了對傳統觀念的懷疑和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因此也被後人譽為「千古萬古至奇之作。」兩千多年後,我們的科技有了很大的進步,對於天空的探索不在只限於想像。
  • 我國又一創舉,「天問一號」開始了火星之旅
    今年在北鬥三號發射成功之後,我國又向太空發起挑戰,早在7月13日火星探測計劃「天問一號」就已抵達海南文昌發射基地。「天問一號」就在剛剛7月23日(中午)已經成功發射!先讓我們來了解下「天問一號」2020年4月24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微信公眾號消息,2016年我國火星探測任務批准立項,計劃在「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即2020年首次獨立自主開展火星探測。
  • 「天問一號」火星探索任務,走在星辰大海的徵途上!
    在今年4月24日中國航天日活動上,國家航天局公布了中國行星探測任務的名稱,即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同時公布的還有任務標識(如下圖所示)。
  • 繼北鬥之後,我國又一重大航天項目天問一號,目標火星
    繼北鬥組網之後,我國又一大航天項目天問一號,昨天已發射成功。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叫「天問一號」。名字取自屈原的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和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的文化傳承,有著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的寓意。
  • 「天問一號」升空在即,三大使命鑄就中國火星夢,加速追趕歐美
    「天問一號」升空在即,三大使命鑄就中國火星夢,加速追趕歐美眾所周知,火星是太陽系的行星裡和地球最相似的星球,為此人類從20世紀60年開始就有了探索火星的計劃。而在2020年對於火星探索這個概念來說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阿聯、美國、中國將先後向火星發射探測器。
  • 「天問一號」升空在即,三大使命鑄就中國火星夢,加速追趕歐美
    「天問一號」升空在即,三大使命鑄就中國火星夢,加速追趕歐美眾所周知,火星是太陽系的行星裡和地球最相似的星球,為此人類從20世紀60年開始就有了探索火星的計劃。而在2020年對於火星探索這個概念來說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阿聯、美國、中國將先後向火星發射探測器。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火星機器人是如何工作的?
    2020年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機器人將承載火星表面巡視探測等重要使命,為中國打開火星之門,使我們真正進入深空「天問一號」火星機器人長這樣在成功著陸之後,「天問一號」火星機器人將進行「拍照留念」、探測物質和元素、探測環境和偵測火星淺層地質結構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 我國開展火星探索之旅
    「天問」是我國行星探測任務的名稱,該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此次「天文一號」的發射成功將開始一次對火星的探索之旅。
  • 我們要上火星,中國天問一號,加油
    文/M叔圖侵刪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將於2020年7月23日發射,預計明年2月會到達火星軌道。7月15日,天問一號經過各方調試完畢,已按計劃到達海南文昌發射場就緒。也就是說,天問一號這次的任務包含以下幾項主要任務:圍繞火星進行探測拍照。投放著陸器、巡視器登錄火星利用火星巡視火星表面。
  • 火星兩米以下或存在生命?等「天問一號」成功著陸,或能得到證實
    只有未知才會去探索,就如火星一樣,火星的秘密就像一個孩子一樣需要被探知的存在,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也正是目前人類想要知道的秘密之一。是否真的能驗證火星存在生命體徵!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紐約大學教授假設,如果真的在火星表面有生命的存在,我們不應該局限在火星表面,而應該更深層次的去尋找,是否可以往火星裡面再進去兩米去探索生命?而目前該研究人員所研究的成果已經發表在《科學報告》。
  • 天問一號磅礴啟程,開啟中國火星探索元年
    大約起飛3分鐘後,四枚助推器完成9600千牛推力使命後,與主火箭分離拋棄;大約起飛8分鐘後,一級主火箭完成1000多千牛推力後,同樣分離拋棄。這期間,火箭最前端的整流罩分離操作,拋棄墜海。接力助推的兩臺上面級發動機(YF-75D型氫氧發動機)進行兩次點火,大約升空36分鐘後火箭上面級與飛船分離,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天問一號飛船開啟7個月的火星之旅,由此開創中國探火元年。
  • 中國天問一號首發,為什麼目的地是火星?專家:有4大重要原因
    這裡最值得一提的就是2020年7月23日我國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它標誌著人類對外星生命的探測踏進一個新的裡程!到目前為止,火星還一直在安靜地等待著人類的到訪,興許火星就是那曲徑通幽處的桃花源,隱藏著一份驚喜等待著天問一號的來訪。
  • 「天問一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是我國完全自主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標誌著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正式拉開
  • 天問一號4個「大翅膀」暗藏玄機:能扛住零下110攝氏度超低溫
    天問一號已經升空,開啟了中國探索太陽系行星的大門,本文將解釋我們探索太陽系的關鍵技術之一:砷化鎵深空電源,如何在天問一號上使用。天問一號巡視器有4個「大翅膀」,能扛住零下110攝氏度超低溫,這是在火星上行駛的生存之道。
  • 我國火星探測「十大問」,帶你詳細了解「天問一號」
    我國長徵五號將帶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開展我國首次探火之旅。1、為何取名天問?《天問》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一首長詩。我們所熟知的,今年有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同時美國「毅力號」也將加入這一場星際旅行的盛宴,而我國的「天問一號」,也將於7月發射。2020年,是火星探測的窗口期。火星探測不是說任何時候都可以的,因為地球,火星,太陽轉動的關係,每隔26個月才有一次機會。假如你失去了這個機會,對不起,兩年零兩個月一號再來。
  • 正式踏上火星的旅程!我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我國正式向火星探索發起了衝擊!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承載著火星夢飛向天際!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 兩位天文專家解答火星的「秘密」
    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根據發射任務要求,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託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開啟奔向火星的旅程。
  • 「天問一號」:欲問哪些火星之秘?
    7月23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式實施。「天問一號」是我國邁向比月球更遠的深空探測的第一步,舉國關注。那麼,「天問一號」究竟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