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西遊記》是中國理性主義的啟蒙小說

2020-12-04 鳳凰網讀書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文學名著之一,但長期以來它都被看作是一部通俗小說,在當代,很多時候更是被當做一本兒童小說來對待。究竟《西遊記》是一本怎樣的小說?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金岱老師突破對《西遊記》的傳統觀念,提出《西遊記》是一部深刻的哲學小說,堪稱中國理性主義的啟蒙之作。

如何定位《西遊記》?媲美「理性主義之父」笛卡爾

歷史上,對於《西遊記》到底是一部什麼性質的小說有著種種爭議。古代有人認為《西遊記》是宗教小說,是為了弘揚佛教的。後來,有佛教大師又憤憤不平地站出來說,《西遊記》不僅不是弘揚佛教的,反而是顛覆佛教教義的,它只是一部神魔小說。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西遊記》是反抗小說的說法在這個革命時期十分流行。到上世紀80年代,順應中國文學審美的轉向,《西遊記》又被看成是一部純粹的遊戲小說,是作者寫著好玩的。

但是,以上對於《西遊記》的定性都是片面的,《西遊記》其實是一部深刻的哲學小說。在中國,它是一部相當於傳承了莊子這一脈詩化哲學和寓言文學的偉大作品。與西方照應,它相當於莎士比亞、但丁,與笛卡爾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相似。佛教傳入中國後產生了三大文化成就,在宗教上的成就是禪宗思想,在哲學上的成就是心學,而在文學上的成就就是《西遊記》。

如何看待唐僧師徒的角色?象徵信仰、理性和欲望的和諧

首先來講孫悟空,孫悟空最怕的就是唐僧的緊箍咒,唐僧一念緊箍咒他就會頭痛。其實緊箍咒就是唐僧對孫悟空發出的某種警告,警告他不要調皮搗蛋,要老老實實去西天取經。那麼悟空的象徵意義是什麼?在《西遊記》的回目和行文中常常會出現「心猿」這個詞,它指的就是孫悟空,悟空是猴形,而「心猿」就是念頭,所以悟空是念頭的象徵,在佛教中稱為「識心」。「識心」就是我們的認識之心,理智之心,也即理性。火眼金睛、辨妖識魔、開山探路都是靠悟空,靠人類的理性做到的。所以《西遊記》是一部關於人的認識之心、理智之心和理性的故事。

再來看唐僧,在閱讀《西遊記》的時候,不少人會有這樣的疑問:無用唐僧為什麼要領導萬靈悟空?為什麼吃唐僧肉可以成佛?仔細想想,唐僧也有他的可愛、可敬之處。他面目安詳,內心清淨坦蕩,而且意志如鋼、一心向佛。可見,唐僧其實象徵著信仰之心,在佛教中也叫做「本心」。「本心」與「識心」是兩個相對的概念,佛教修行的終極目的就是修本心。了解到唐僧的象徵意義之後,之前的問題就有答案了。中國在現代性啟蒙之前,我們認為信仰、信念是高於我們的理性的,理性永遠是信仰的奴僕。所以再無用的唐僧都是萬靈悟空的領導。所以,《西遊記》也是一部關於信仰之心、向佛之心,如何正確成佛的故事。

接下來講唐孫大軍,用一個比喻來說,唐僧是精神領袖,悟空是行政長官。那麼八戒、沙僧和白馬各自象徵什麼呢?我們知道豬八戒有兩大愛好,一是好吃,一是好色。所以他是欲望的象徵。沙僧是最聽話的一個人物,要他幹活他永遠沒有怨言,是最好指揮的,所以是形體的象徵。白馬常常被我們忽略,但其實他是一個重要人物。「心猿意馬」中的「意馬」指的就是白馬,是情緒、情感的象徵。在中國儒、道、佛三家中,都有一個基本思想,就是以理化情。所以我們在《西遊記》中看到,白馬是唐僧的坐騎,即信仰要管制情緒;白馬由悟空來牽,即理性要牽制情緒。

揭開《西遊記》主要人物的面紗之後,我們就知道《西遊記》並不是簡單的宗教小說、神魔小說、反抗小說、遊戲小說等等,它講了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五個因素的協調。理性用今天的哲學話語來說叫做工具理性,是沒有方向,沒有價值的。所以我們要用信仰之心來控制我們的理性。同時,理性要牽制我們的情緒、情感,指揮我們的欲望和行為。從人生、社會的層面來講,這五個因素的合理架構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個因素出了問題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比如欲望過度了,貪汙腐敗就出來了。

如何理解《西遊記》的現實意義?放開眼量向世界文化學習

了解到《西遊記》的哲學意義之後,我們發現《西遊記》其實是一部可以從小看到老的小說。但是《西遊記》還有更深刻的意義。孫悟空自稱為「齊天大聖」,這是什麼意思?「齊天大聖」其實就是人定勝天的思想,是人類理性發育的過程。在《西遊記》中孫悟空可以說是到處反抗,反抗如來佛,反抗玉皇大帝,反抗唐僧,雖然這些反抗最終都失敗了,但小說並沒有否定這種反抗行為。這就說明當時中國對人的信仰和理性的關係認識上發生了某種弔詭現象,中國思想史上已經產生了現代性的萌芽。

恩格斯說「但丁是中世紀最後一位詩人,也是新時代最早的一位詩人」,這樣的評價同樣可以用在吳承恩身上,因為在《西遊記》裡孫悟空作為有理智的人成為主要刻畫的形象。笛卡兒是西方理性主義的鼻祖,而在十六世紀的中國,《西遊記》已經暗示了中國思想史上理性開始對信仰持懷疑的態度,所以《西遊記》是一部偉大的啟蒙小說。概括來說,《西遊記》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第一次「西化」,即化用佛教;第二個層次是自身現代性根基的萌發;第三個層次是它的後現代意義,即並沒有徹底否棄信仰之心。回到第一次「西化」這個主題,我們要放開眼量、打開心胸向世界文化學習,與世界文化交流,最終這一切都會成為中華民族的成就,同時也貢獻給世界文化。

南方日報記者蒲荔子

實習生孫琦攝影李立輝

相關焦點

  • 中國文化中的理性主義和人文精神
    (原標題:中國文化中的理性主義和人文精神) 在人類的封建時代,非宗教的具有濃厚理性主義和人文精神的儒家文化佔據著統治地位
  • 啟蒙視野下的中國科幻小說發展流變
    本文擬以20世紀中國科幻小說史的爬梳為基礎,結合新世紀以來的文壇創作狀況考察,對上述問題展開探討。晚清至新時期初:以民族國家為本位的啟蒙話語晚清科學小說是中國科幻小說的起始階段,也是20世紀中國科幻小說色彩最為斑斕的階段。
  • 玄幻小說概念的的開山鼻祖是誰,是《西遊記》還是《封神演義》?
    西遊記玄幻小說是先天形成的,例如:人、神、魔、妖、鬼、阿修羅等,是超越於人類思考和邏輯之上構建的第二世界,第二世界雖然也是著力於一種現實中的不可能,但這種不可能是物理上的不可能,而非邏輯上的不可能。玄幻屬於先天就有。
  • 神魔小說與中國神話
    西遊記關於神魔小說存在的意義,有人這樣問:「如果沒有《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中國的神話會不會失傳?」《西遊記》和《封神演義》毫無疑問是神魔小說的扛鼎之作,但它們本身只代表仙話的最高水平而並不完全代表中國神話。
  • 神魔小說還有現實意義,古典名著《西遊記》
    《西遊記》是古典文學名著,公認的長篇神魔小說鼻祖。這部書在明代刊印的時候沒有署名,清代學者考證出這部書的作者是吳承恩。吳承恩是淮安人,曾經當過縣丞,而後辭官返鄉著書授課。《西遊記》的故事參考了前朝的話本、傳奇,描寫了唐僧帶領三個徒弟和一匹白龍馬去西天取經的故事。
  • 什麼是科學的本質——論中國的第四次科學啟蒙
    ……」基於這些問題,張雙南指出:如果我們有正確的科學教育,去了解科學方法,我們才能具備邏輯思維的辨別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主動的學習能力,並提出中國需要「第四次科學啟蒙」的倡議。  中國近代科學的發展,曾經有過三次大規模的輸入,或者說「三次科學啟蒙」。  第一次科學啟蒙是五四運動的時候,「民主」和「科學」成為當時社會變革的兩面旗幟,成為當時開啟民智強有力的武器,對中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西遊記》:「八十一難」故事的演化過程
    在楊景賢雜劇中,西天吡盧伽尊者託化於中國海州弘農縣陳光蕊家為子,長大出家為僧,往西天取經闡教,其父陳光蕊,其母殷開山之女,為劉洪所害,其被拋入江中,蒙丹霞禪師撫養一十八載,這才長大成人,為唐王器重,封為三藏法師,西天取經,這幾個情節與吳承恩《西遊記》中前四難的描述大同小異。
  • 科學精神的緣起: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
    我們再來看看古希臘文明,古希臘被看作是理性思想啟蒙的時代。古希臘人最眾不同的一點是,他們非常酷愛抽象思考,習慣對世界建模,擅長形上學的「理性主義」思辨。 是古希臘人獨創了理性主義的新路徑,此後直到20世紀,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之爭從未停息:笛卡爾與維柯信徒們的唇槍舌戰,14世紀直覺派畫家和恪守「科學」方法畫家的口水仗,科學醫師與江湖郎中的爭吵,不勝枚舉。這是思想歷史發展的永久特徵。古希臘詩人阿奇羅庫斯說:「狐狸知道很多小事情,刺蝟知道一件大事情。」
  • 同為神話小說,西遊記是四大名著,封神演義卻不是,究竟差在哪?
    前段時間看到過這樣一個問答:中國歷史上最優秀的神話小說是哪本?《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霸佔了前兩名。不過最後的評選結果也為《西遊記》,很大程度上因為它入選了四大名著,很多人只看過《西遊記》,並沒有看過《封神演義》。二者同樣成書於明代,也都取材於民間傳說,都深受許多人喜歡。包括兩者之間還存在一定的關聯,《封神演義》被認為是《西遊記》故事的前傳。
  • 科學證據審查範式:教條的科學主義與懷疑的理性主義
    而在法庭科學領域,也存在著對科學證據「祛魅」的過程,通過揭開科學證據的神秘面紗,逐步確立起一種崇尚理性主義的科學證據審查範式。《科學證據的秘密與審查》正是對上述過程的深刻探討。該書收錄了美國愛德華·伊姆溫克裡德教授關於科學證據主題的部分學術研究成果,這些研究在理論與實踐中都頗具影響力。
  • 科學證據審查範式:教條的科學主義與懷疑的理性主義
    而在法庭科學領域,也存在著對科學證據「祛魅」的過程,通過揭開科學證據的神秘面紗,逐步確立起一種崇尚理性主義的科學證據審查範式。《科學證據的秘密與審查》正是對上述過程的深刻探討。該書收錄了美國愛德華·伊姆溫克裡德教授關於科學證據主題的部分學術研究成果,這些研究在理論與實踐中都頗具影響力。
  • 《屠夫十字鎮》——約翰威廉斯的「西遊記」
    相較《西遊記》中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成正果,約翰威廉斯以其失敗的「西遊記」打破了轟轟烈烈的「傳統」。一、《屠夫十字鎮》故事梗概及與「西遊記」的比較1873年,受愛默生、梭羅等人的自然觀念影響,哈佛學院三年級學生威廉·安德魯斯,輟學來到美國西部的屠夫十字鎮(BUTCHER』S CROSSING)。
  • 西方哲學史中的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
    至少對於 當時所信奉的神來說,他是無神論的。埃利亞派 則將邏各斯定型為存在和一的學說,更是在哲學 中排斥了神,頂多像塞諾芬尼那樣把自己的最高範疇解釋為一種 「否定神學」。早期理性主義的這種瀆神的傾向在智者派那裡達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但這種邏各斯中心主義的理性主義也走到了它的盡頭,變成一種語言的詭辯和技巧了。
  • 在中國古代有哪些神話故事和小說?給後世留下了哪些文化遺產?
    一、我國最早的神話小說《山海經》我國最早的神話小說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的《山海經》。有些學者則認為《山海經》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神話小說,應該算是史上最早的地理志,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鳥獸等。《山海經》中很多記述都是後世神話的的雛形。所以,後世稱《山海經》是中國志怪古籍,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
  • 《西遊記》小說裡的「五蟲(蠃鱗毛羽昆)」究竟是什麼?
    《西遊記》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小說的很多內容也反映古人對於大自然的理論觀念。不過現代人已經很難理解《西遊記》的很多自然理論觀念了,比如小說中的五蟲(毛羽昆)究竟是什麼呢?
  • 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
    牛頓的機械宇宙,讓人類從懵懂中甦醒過來,發現自己通過邏輯推演竟然可以解釋大多數事物的運動原理,讓人類沾沾自喜以為自己可以絕對準確的預測未來,於是有的人會傾向於理性主義,以為理性主義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世界是個太複雜的系統,而人類掌握的知識以及算力相比較之下,遠不能滿足要求,希望自己完全通過理性主義解決一切問題是不現實的。
  • 試論法國大革命與啟蒙時代的關係
    根據高中歷史所教導的固有觀念,我們時常認為「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的主題而「理性主義」是啟蒙運動的主題。以主義來概括某個時代,至少在我看來是難以理解的,如果我們抱持著「人民史觀」,則大可以對此看法大加批判一番,然而有意思的是我們的歷史書往往是違反我們的現有史觀的。
  • 19世紀以後,西方的理性主義就「病了」
    古希臘先哲對於知識的熱愛指導近代科學的崛起,邏輯學和實驗科學的大踏步飛躍,看著是理性主義蓬勃發展的強盛時期,背後卻是西方理性精神片面發展西方人有理性主義的傳統,「解鈴還須繫鈴人」,他們相信事物的規律和邏輯的力量,只有對理性本身治療,才能回歸到原本正統的理性道路。近現代的科學已經遺忘了原本理性的「初心」,它自以為自己是自足的,是絕對的,甚至還要審視哲學,超越於哲學之上,它已經忽略了它自己被限制的條件,它也是哲學的一部分。
  • 範海辛:關心時政,你必須學習理性主義!
    那麼什麼是理性與理性主義呢?這是一個重要問題。不等於講道理的就一定符合理性,理性也不等於理性主義,更重要的是,僅有理性是不夠的,理性主義也不見得就是正確的。然而在我們中國,沒有理性或理性不昌,則是最大的問題。什麼是理性?我認為,理性是人的一種抽象思維能力,其本質是邏輯,而邏輯則是客觀規律或法則的表現。理性的對立面是經驗,為何?因為二者構成我們認識事物的能力。
  • 嚴格來說,《西遊記》中「四大部洲」名稱有誤!正確的說法是?
    讀過《西遊記》的小夥伴都知道,其開篇描述盤古開天地後,世界分成了四大部洲,即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 孫悟空(石猴)便誕生於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一座名喚「花果山」的小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