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三維螢光顯微鏡無透鏡超薄超輕

2020-11-25 電子發燒友

指尖上的三維螢光顯微鏡無透鏡超薄超輕

鄧佳佳 發表於 2018-03-20 10:52:25

近日,美國萊斯大學的工程師們開發出一款無透鏡、寬視場、超薄的螢光顯微鏡「FlatScope」。其厚度比信用卡更薄,小到足以放在指尖上。它可以生成高幀頻、解析度達微米級的三維螢光圖像,可應用於內窺鏡、大面積成像儀、柔性顯微鏡等方面。

顯微鏡,通常是由一個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主要用於放大人的肉眼無法觀察的微小物體,使之對於肉眼可見。這一發明標誌著人類進入了微觀的原子時代。

在生物學中,傳統的螢光顯微鏡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工具。嵌入細胞或者組織中的顆粒被特定波長的光線照射,研究人員會採集來自這些粒子的螢光信號。這項技術讓科學家們們能以納米級的解析度,探索和追蹤生物製劑。

但是,螢光顯微鏡與所有的傳統顯微鏡、望遠鏡和攝像頭一樣,解析度由透鏡尺寸決定,所以往往會又大又重,從而限制了在生物學領域的應用。

此外,傳統顯微鏡的透鏡陣列架構還存在一個弊端:隨著透鏡變小,它要麼採集更少的光線,要麼將成像的視場變小。

這項研究開始是作為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研究可植入的、高解析度神經接口計劃的一部分。這種寬視場的顯微鏡,厚度比信用卡更薄,小到足以放到指尖上。它可以生成高幀頻、解析度達微米級的三維螢光圖像,三維圖像的總體積能覆蓋幾立方毫米。

下圖是萊斯大學的研究生Vivek Boominathan(左)和Jesse Adams正在搭建平面顯微鏡的實驗。這款無透鏡的平面攝像頭可作為螢光顯微鏡,它能用於捕捉三維數據,並從視場中任何地方的物體構建圖像。

算法可聚焦顯微鏡捕捉到的三維數據的任何部分,從而生成視場內物體的微米級細節鏡像。

Robinson 表示,這麼高的解析度讓該設備成為了顯微鏡。他說:「你手機或者數碼單鏡反光相機中的攝像頭可以達到百微米級的解析度。當你拍攝一張宏觀照片時,解析度約為20到50微米。我將顯微鏡看成一種讓你在微米尺度成像的設備。這意味著比頭髮絲直徑更小的物體,例如細胞、細胞的組成部分或者精細的纖維結構。」

實現這種解析度需要修改 FlatCam 的掩模,進一步削減到達傳感器的光線量,並重寫軟體。Robinson 表示:「這並不是毫無意義地將 FlatCam 的算法,簡單地應用到我們用於成像遠處物體的同樣的技術中。」掩模類似透鏡照相機的光圈(光圈是一個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透鏡,進入機身內感光面光量的裝置),但是它距離傳感器只有幾百微米,並只允許部分光線通過,限制了數據量,從而簡化處理過程。

Robinson 說:「在一個百萬像素的攝像頭中,計算問題需要一百萬乘以一百萬個矩陣元素。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矩陣。但是因為我們通過行和列的模式將其分解,我們的矩陣只有一百萬個元素。」將數據從600萬兆字節削減至更實用的21兆字節,這意味著處理時間的縮短。早期的 FlatCam 版本需要一個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來處理圖像,而現在的 FlatScope 平面顯微鏡捕捉三維數據的速度可達到每秒30幀。

Veeraraghavan 表示,物聯網的蓬勃發展將為平面攝像頭和顯微鏡帶來許多應用。這反過來又會降低成本。他說:「與傳統的攝像頭相比,這個技術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因為我們不需要透鏡,所以不需要製造後組裝。可以想說,該產品可以從生產線上不斷地生產出來。」

從 Veeraraghavan的表述中,不難發現,在物聯網發展的大潮中,FlatScope 及其關聯技術將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同時由於市場前景好,所以成本也有望降低,另外它在生產製造方面較傳統產品也有優勢。

從用途來看,它的應用場景可包括:臨床用可植入內窺鏡、戰場用的手掌大小的顯微鏡、大面積成像儀、柔性顯微鏡等。研究人員指出,目前他們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螢光應用,FlatScope 也可用於明視場,暗視場和反射光顯微鏡。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南理工學生團隊打破國外壟斷 新一代無透鏡全息顯微鏡面市
    中國江蘇網訊 觀察細胞通常需要染色標記,無法同時實現大視場、高分辨觀測,加之體積龐大、成本高昂,是當今顯微鏡存在的三大痛點。在第五屆「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獲金獎的隊伍中,一支來自南京理工大學的學生團隊研製出的新一代無透鏡全息顯微鏡,突破了上述痛點,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
  • 這個學生團隊造出新型無透鏡全息顯微鏡
    近日,在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上,南京理工大學電光學院學生團隊研製的「CyteLive」無透鏡細胞分析監測儀獲高教主賽道金獎。這種新一代無透鏡全息顯微鏡打破國外在該領域的壟斷,成本僅為同類產品的百分之一。
  • 南京理工大學學生團隊研製出新型無透鏡全息顯微鏡
    新華社南京11月10日電(記者陳席元)近日,在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上,南京理工大學電光學院學生團隊研製的「CyteLive」無透鏡細胞分析監測儀獲高教主賽道金獎。這種新一代無透鏡全息顯微鏡打破國外在該領域的壟斷,成本僅為同類產品的百分之一。
  • 新一代無透鏡全息顯微鏡,將使中國製造在全世界再放異彩
    說起顯微鏡,我們讀過生物學的都知道,在實驗室中,我們最常見的是那種傳統的帶有物鏡、目鏡的顯微鏡,同時還需要手動將取樣好的細胞或觀測物放在載玻片上,還需提前對所需幹觀測的進行染色標記,再放到觀測臺上細細校準觀看,這樣一套的動作下來,都費了大半個上午的時間,再加上觀測和記錄,又需要很多時間,可以說,這種顯微鏡,在實驗過程中,半點都不能急得來的,這也通常導致實驗數據比較緩慢得出
  • 用於體內成像的無透鏡螢光顯微鏡
    顯微鏡在生命科學領域是一種無處不在的工具,它們的應用已經擴展到了臨床實踐中。通過顯微鏡,醫生可以對眼睛展開檢查,檢查組織是否有癌症跡象,並藉助其進行手術。
  • 南京理工大學學子創造出中國人自己的新一代顯微鏡
    在第五屆「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獲金獎的隊伍中,一支來自我校電光學院的學生團隊研製出的新一代無透鏡全息顯微鏡,將這一願景變為現實。成本僅為同類產品百分之一 「CyteLive」是該團隊研發出的新一代無透鏡全息顯微鏡,不僅可以內置於培養箱,還是目前唯一能夠同時實現非染色、大視場、高分辨、長時間連續觀察的顯微鏡產品,且售價遠低於進口產品。
  • 前沿顯微成像技術專題之:光片螢光顯微鏡 (1)
    光片螢光顯微鏡的誕生大家知道,傳統的寬場螢光顯微鏡通過物鏡將激發光聚焦,同時收集樣品的螢光信號成像。與傳統寬場螢光顯微鏡相比,光漂白和光毒性更加嚴重。事實上早在1903年,席格蒙迪(Richard Zsigmondy)和西登託夫(Henry Siedentopf)就發明了通過一個狹縫生成光片照明的超顯微鏡(Ultra microscope),但是他們的方法並未進一步發展到螢光成像。
  • 超高解析度螢光顯微鏡的應用
    最近,基於探針SR成像技術的光敏定位顯微鏡(PALM)和隨機光學重建顯微鏡(STORM),以及藉助螢光基團隨機激活特性的螢光光敏定位顯微鏡(FPALM)都已經取得了成功。   通過基於探針的SR成像技術,可以獲得多張原始圖像。
  • 三維成像顯微鏡可觀察活細胞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特拉維夫6月30日電 (記者毛黎)據當地媒體日前報導,以色列理工大學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顯微鏡,能以超高解析度展現活細胞的三維圖像,有望為生物學研究帶來革命性變化。通常,生物學家利用顯微鏡呈現的細胞二維圖像觀察其內部情況,而細胞本身是三維結構,因此二維圖像無疑會丟失部分信息。 迄今為止,人們通過對研究樣本逐層掃描,然後用計算機合成三維圖形的方法來了解物體結構。但逐層掃描過程要求被掃描對象必須在整個過程保持靜止,該局限性表明它不可能用於觀察活細胞。
  • 深度學習實現螢光圖像三維虛擬重聚焦
    深度學習實現螢光圖像三維虛擬重聚焦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5 14:17:22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Aydogan Ozcan及其研究組使用深度學習實現對螢光顯微鏡圖像進行三維虛擬重聚焦
  • 3D腫瘤顯微鏡可對腫瘤組織進行三維角度分析,簡化腫瘤診斷
    超顯微鏡的出現但是,一種超顯微鏡技術可以使整個腫瘤可以以3D模式呈現。超顯微3D腫瘤顯微鏡操作步驟,因此它們在計算上不會耗費大量成本,例如3D反卷積方法(需要輸入三維數據)。3D腫瘤顯微鏡的使用使病理學工作變得更加容易。Hans-Ulrich Dodt 表示:「病理學家將不再需要在顯微鏡下檢查大量的組織切片,而是可以使用滑鼠在圖像上滾動,這與放射學家現在的工作方式類似。」 Dodt認為,在此過程中生成的大量圖像數據也為人工智慧領域帶來了全新的機會,這樣的電腦程式可以在將來加快並簡化腫瘤診斷。」
  • 雙光子顯微鏡30年:當螢光分子遇見飛秒雷射
    Winfried Denk谷歌學術頁面截圖雙光子顯微鏡論文被引用超1萬次Denk很快就將雙光子顯微鏡用於神經元成像,而1997年在Svoboda測量完整老鼠大腦的錐體神經元的感官刺激誘導樹突鈣離子動態後,雙光子顯微鏡的潛能開始完全凸顯。
  • 神奇的超輕超彈多孔氣凝膠材料——三維石墨烯
    現在給予厚望的是採用性能優異的石墨烯材料構築三維結構的石墨烯氣凝膠,使其兼具超輕、超彈、高機械強度、高導電等特性。這樣製備的塊體材料在冷凍乾燥過程,通過剩餘水分形成的冰晶在真空下升華進而造孔,最後製得三維石墨烯。這種三維石墨烯超輕且彈性優異,可規模化製備。但該製備方法對三維石墨烯的微結構調控有限。另外由於採用的氧化石墨烯其缺陷較多,最終導致三維石墨烯力學強度和導電性較差。
  • 【新技術】3D腫瘤顯微鏡可對腫瘤組織進行三維角度分析,簡化腫瘤...
    超顯微鏡的出現但是,一種超顯微鏡技術可以使整個腫瘤可以以3D模式呈現。Inna Sabdyusheva開發了一種化學方法來「清除」乳腺癌樣品,然後使它們變得透明,但結構保持不變,所以癌細胞仍然可以被識別。然後在超顯微鏡下檢查透明樣品,薄層雷射束即所謂的「光片」穿透組織。
  • 如何選擇倒置顯微鏡與螢光顯微鏡?
    在細胞培養及相關衍生實驗中,顯微鏡是一個很重要的儀器。目前,市場上有各種類型的顯微鏡,選擇一款符合需求又適用的顯微鏡是一個挑戰,下面為大家介紹倒置顯微鏡和螢光顯微鏡的原理,便於大家選擇。倒置顯微鏡組成和普通顯微鏡一樣,主要包括三部分:機械部分、照明部分、光學部分。
  • 三維平行RESOLFT顯微鏡實現活細胞體積成像
    三維平行RESOLFT顯微鏡實現活細胞體積成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4 15:33:11 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的kIlaria Testa團隊使用三維平行RESOLFT顯微鏡實現活細胞體積成像
  • 螢光顯微鏡的原理部件及其激發方式
    螢光顯微鏡與普通光學顯微鏡不同,它不是通過普通光源的照明觀察標本,而是利用一定波長的光(通常是紫外光、藍紫光)激發顯微鏡下標本內的螢光物質,使之發射螢光,所以,螢光顯微鏡
  • 倒置螢光顯微鏡的使用
    倒置螢光顯微鏡是近代發展起來的新式螢光顯微鏡,其由倒置顯微鏡和落射螢光裝置組成,具有在培養皿或培養瓶內進行顯微觀察的特點,可實現活體細胞和組織、流質、沉澱物等差螢光觀察是科學研究工作中的理想儀器。所以,在醫學科研型研究生的實驗教學中,掌握倒置螢光顯微鏡的使用至關重要,只有正確的使用和妥善的管理倒置螢光顯微鏡,才能發揮它的功能和提高使用率,使之更好地為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
  • 第四節 螢光顯微鏡檢查法
    在燈室上有調節 燈泡發光中心的系統,燈泡球部後面安裝有鍍鋁的凹面反射鏡,前面安裝有集光透鏡。   國產超高壓汞燈GCQ-200型性能良好,可以代替HBO-200等型的進口燈泡,平均壽命在200h以上,價格也比較低。   我國研製的一種簡易輕便型高色溫溴鎢螢光光源裝置,體積小,重量輕,功率小,交、直流兩用(自帶直流電源),易於攜帶,使用方便,已推廣應用。
  • 光學顯微鏡的主要觀察方法之螢光觀察
    這是由於螢光物質被激發之後、釋放光子之前,電子經過弛豫過程會損耗一部分能量。具有較大Stokes位移的螢光物質更易於在螢光顯微鏡下進行觀察。螢光顯微鏡是利用螢光特性進行觀察、成像的光學顯微鏡,廣泛應用於細胞生物學、神經生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病理學、遺傳學等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