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拍到恐龍腳印?網友「召喚」專家現場考察:是實雷龍留下的

2021-01-07 四川在線

/items/201910/1910240944422440000FC245.mp4
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

 

恐龍足跡

考察現場

這是在四川盆地首次發現侏羅紀晚期的大型食肉恐龍足跡

因為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段在老家拍攝的疑似「恐龍腳印」的視頻,宜賓百花鎮的網紅@鄉村超娃周超沒有想到,自己真的「招來」了古生物學專家邢立達,證實確實是侏羅紀晚期的恐龍足跡!

10月18日,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員彭光照、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等一行來到了四川宜賓百花鎮,現場考察發現了獸腳類實雷龍足跡,這是侏羅紀晚期巨大食肉恐龍足跡,也是在四川盆地首次發現侏羅紀晚期的大型食肉恐龍足跡。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實習生 許媛萍 受訪者供圖

鄉村網紅拍視頻

「招來」古生物學專家

「發現」恐龍足跡的視頻,是10月2日,周超和父母在宜賓百花鎮老家拍攝的。今年26歲的周超此前和父母都在浙江一帶務工,半年前,回到老家的周超開始嘗試拍攝記錄鄉村生活的視頻,因為父母提到過,小時候聽老輩說,老家「野雞坡」上有很大的「雞爪印」,於是決定去現場拍點視頻。

「那天剛開始是沒找到的。」周超說,有足跡的地方,曾是一個晾曬稻穀的「曬場」,現在已經廢棄不用,長滿了雜草。一位在附近養鴨的老人知道具體位置,將他們帶了過去。周超便將尋找過程和現場簡單清理的視頻發布到了網絡上。周超說,宜賓百花鎮緊鄰自貢,所以當時也有猜測,會不會是恐龍腳印。

讓周超沒想到的是,微博評論區不少人@邢立達,「呼喚」古生物學專家邢立達求證,10月3日,周超真的收到了邢立達的私信。「我當時還不知道他是誰。」周超說,他又給邢立達發了一些照片過去,邢老師表示,先讓人來看看。

周超告訴記者,10月16日,邢立達的學生一行先到百花鎮「踩點」,清理了現場的雜草、泥沙,果然露出了清晰的腳印痕跡,「完全沒想到,我本來以為(發到微博)就是一笑了之的事情。」周超說,他一直覺得這就是以前曬場上留下的痕跡,但10月18日,不僅邢立達老師還有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專家也到了現場。

18日上午9點到下午5點,周超一直陪著考察團隊,看著團隊一點點清理、測量、倒模拓印,這才相信,原來自己拍到的真是恐龍足跡。

周超說,等待倒模時,邢立達還收到了一位網友私信,表示不遠處的一個水庫附近也曾發現過大量類似足跡。邢立達便說要去看看,周超又帶路去了水庫,遺憾的是,因為網友始終聯繫不上,無法確定具體位置,只能抱憾而歸。

現場發現8個恐龍足跡

其中5個為首次發現的實雷龍足跡

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員彭光照告訴記者,在考察現場一共發現了8個恐龍足跡,其中5個大的足跡,是獸腳類大型肉食性實雷龍的足跡,小型足跡中的1個為植食性恐龍異樣龍足跡,還有2個是小型肉食性恐龍蹺腳龍足跡。最具有意義的,就是這5個獸腳類實雷龍足跡,其中單個足跡最長55釐米、寬43釐米,可以推測出這是比較大型的肉食性恐龍,體長估算有6、7米。足跡之間的步幅較長,大約有4米,說明跨步很大,推測是在一個快速行走或奔跑的過程。彭光照表示,經過考察發現,這屬於侏羅紀晚期遂寧組的恐龍足跡,此前在這個層位曾發現過恐龍骨骼化石,但恐龍足跡還是第一次發現,對研究當時動物的組合面貌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彭光照解釋說,通過足跡的發現,可以推算當時恐龍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性。「足跡只能在當時溼軟土質的泥沙層沉積物質上才能留下來,比如說湖邊、河邊。」彭光照說,如果足跡數量多,還可以推測出湖泊、河流的水體。「恐龍和現代動物一樣,需要喝水、進食。」彭光照說,在這塊區域,發現了3種不同類型的恐龍足跡,說明當時這塊區域是比較特殊的,可能是食物充足、可能是水源地。

邢立達:

希望更多人保護恐龍化石

10月23日,邢立達在微博中發布了這次考察恐龍足跡全過程的紀錄片,並且表示「我們嘗試這樣一種新的方式,來為你們呈現最新的科學考察動態」,顯然,網友迅速的跟評、轉發,證實大家「很喜歡」。

23日,記者聯繫到邢立達,他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通過紀錄片這樣的方式,是因為此前團隊在浙江研究過的億年前恐龍足跡化石,原本想等到結果更清晰、論文發表之後,再做宣傳,但是後來發現老百姓把這個恐龍足跡用水泥給蓋上了。所以這次,直接發布了考察紀錄片,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夠了解恐龍足跡的發現和考察過程,更好地保護這些化石。

而通過網絡「發現」線索,這也不是第一次,邢立達說,現在社交媒體成熟,學科研究人員與網友的交流關係變得扁平化,能夠跟進大眾提供的一些線索,這種方式也挺好的。

彭光照介紹說,因發現恐龍足跡的地方位於宜賓境內,目前,自貢恐龍博物館已經將發現侏羅紀晚期恐龍足跡的情況向四川省自然資源廳匯報,此次調查的數據形成報告,再由省廳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

邢立達也表示,根據此次考察,其團隊已經做了兩個模型,下一步相關研究人員將根據模型以及拍攝到的照片,結合足跡的形態學進行對比進一步開展相關研究。「我們將了解它在足跡分類裡面的具體位置,測算其奔跑速度,將其與四川盆地裡發現的其他足跡與化石進行對比。」邢立達告訴記者。

相關焦點

  • 四川宜賓拍到巨大恐龍腳印,專家:是侏羅紀晚期實雷龍留下的
    紅星新聞10月23日消息,因為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段在老家拍攝的疑似「恐龍腳印」的視頻,四川宜賓百花鎮的網紅周超(微博名@鄉村超娃)沒想到,自己竟真「招來」了古生物學專家,證實確實是侏羅紀晚期的恐龍足跡。因為父母曾提到,小時候聽老輩說,老家「野雞坡」上有很大的「雞爪印」,於是決定去現場拍點視頻。「那天剛開始是沒找到的。」周超說,有足跡的地方,曾是一個晾曬稻穀的「曬場」,現在已廢棄不用,長滿了雜草。恰好,偶遇了一位在附近養鴨的老人,將他們帶了過去。之後,周超將尋找過程和現場簡單的視頻發到了網上。「其實第一次(腳印)拍得不是很清楚。」
  • 5歲男孩發現恐龍足跡或將被博物館保存 母親:他愛看恐龍科普,我們...
    據男孩睿睿母親苟女士稱,在帶睿睿回四川通江老家後,睿睿指出疑似恐龍足跡,苟女士通過微博私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古生物學者邢立達進行求證。經邢立達鑑定,睿睿發現的化石為白堊紀時期恐龍足跡。據悉,專家團隊已前往考察,證實其系獸腳類肉食性恐龍所留,屬於實雷龍足跡類。邢立達告訴荔枝新聞,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建議相關部門可以將足跡石塊在博物館保存與展覽,當地稱會考慮這個建議。
  • 古藺黃荊發現國內最清晰恐龍足跡丨專家還原一億年前的恐龍生活場景
    為探尋這些足跡背後的真實情況,了解足跡形成原因,研究史前地質結構及生物種群分布情況,8月24日,邢立達、彭光照、葉勇等對恐龍化石及其足跡研究有著豐富經驗的各地專家匯聚古藺,再次對古藺恐龍腳印化石展開調查研究。
  • 古藺黃荊發現國內最清晰恐龍足跡丨專家還原一億年前的恐龍生活場景
    7月中旬,古藺縣黃荊鎮原林村金魚溪發現實雷龍足跡;兩天後,黃荊景區長灘再次發現多組蜥腳類恐龍足跡。短時間內,古藺黃荊連續發現兩處恐龍腳印,引起了古生物專家的重視。「這個足跡屬於恐龍行走時留下的『凸型』足跡,相當於恐龍腳印的拓模。」邢立達說,為了便於進一步深入研究和今後撰寫相關論文,還要對現場及足跡進行拍照留存,相當於公安機關辦案時的「調查取證」環節。
  • 恐龍腳印化石是怎麼留下的?
    身後的淤泥灘留下了一串難看的腳印。灼人的陽光沒用幾天就曬乾了你留下的足跡,而它的邊上,還有一堆紛亂的其他腳印。替換高清大圖旱季裡,恐龍走過露出的湖底,留下一串腳印雨季,昔日的小水坑重現碧波萬傾。水面以下,沒羞沒臊的魚兒正在用生命進行群P。湖水裡漂浮的泥沙慢慢沉到水底,覆蓋了死去的魚群,還有你的腳印。
  • 1.3億年前的恐龍腳印 隱藏著大自然什麼秘密?
    ,經過古生物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現場鑑定,這些腳印確係白堊紀早期恐龍足跡,距今約1.3億年。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留下腳印的恐龍連同那個遠古時代,究竟是怎樣的存在?透過1.3億年的腳印,我們能洞悉大自然的哪些秘密?
  • 伶盜龍、實雷龍、蹺腳龍在這裡出沒過,承德避暑山莊發現大量侏羅紀...
    1992年4月5日,哈佛大學的生態學家福曼和北京大學地理系主任黃潤華在承德旅遊期間,在承德避暑山莊的熱河泉動側和東南側的厚板上發現了超過20個恐龍和鳥類腳印。而後,在須彌福壽廟正門和牌樓的厚板上發現了超過40個長度在6釐米到20釐米之間的恐龍和鳥類腳印。
  • 朝陽:鳳凰爪印實為恐龍腳印(圖)
    因為朝陽有九鳳朝陽的傳說,於是當地百姓把這些腳印叫做鳳凰爪印。村民說,多年來,不同膚色的人紛紛慕名而來,其中包括已知的美國、德國、俄羅斯、日本人來到這裡,拍照,採集標本。外國人的研究成果,無從知曉。這些腳印究竟是哪種動物留下的,一直是一個謎。
  • 4歲女童發現2億年前恐龍腳印 震驚古生物學家
    (加的夫國家博物館臉書)日前,4歲女童莉莉·懷爾德(Lily Wilder)與父親理察(Richard)、媽媽薩利(Sally)一起在本德裡克斯(Bendricks)的巴裏海灘上散步,懷爾德突然發現巖上有一個動物的腳印,於是大聲喊爸爸快過來看。理察看了之後用手機將腳印拍了下來。
  • 山東郯城恐龍足跡化石:四道平行"腳印"是最重大發現
    除此之外,4道基本呈直線並且往同一個方向前進的兩趾型恐龍足跡引起了唐永剛的重視,「此前學術界對這類恐龍是群居還是獨行存有爭議,這片足跡有可能是該類恐龍群居性的直接證據。」  「當時不具備正式考察的條件,就先放了起來。」唐永剛介紹,這處恐龍足跡化石群緊靠村落,貿然考察既有可能得不出翔實的結論,還會導致化石遭受損壞。直到2017年4月,這個村落因當地發展整體搬遷。
  • 五歲娃發現恐龍足跡? 專家:真是恐龍腳印!
    ,為此,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特地趕往四川通江縣毛浴鎮考證,沒想到結果還真是,而這也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專家本次四川之行,源於今年國慶期間一位5歲小朋友的發現。小朋友楊哲睿從小喜歡自然科學,這次和父母回四川老家,聽外公說山石上有超大號"雞腳印",小傢伙看了以後推斷這是恐龍足跡。
  • 四川現中國最長肉食恐龍足跡 69米石灘80個腳印
    繼去年8月巖壁發現恐龍腳印後,瀘州古藺縣再現恐龍迷蹤。在古藺桂花鄉,村民們發現,在當地一個名為石鳳窩的地方,有著不少恐龍足跡。昨日,中外權威專家對恐龍足跡進行了實地考察。  據專家介紹,此次發現的恐龍足跡近300個,至少含3個種類的恐龍,判斷為白堊紀早期遺蹟。
  • 五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腳印,為什麼他能認出來?
    結果小朋友一看到那些腳印就認出這是恐龍的腳印,更厲害的是,他還能說出它的大致分類,「可能是獸腳類」。小孩馬上讓媽媽拍照發給他聽過其科普講座的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恐龍專家邢立達問一下。
  • 肉食性恐龍?重慶歌樂山發現疑似罕見恐龍足跡
    萬萬沒想到,能在主城區發現恐龍足跡。7月9日,古生物學者邢立達通過微博發布重慶主城區發現侏羅紀恐龍活動證據的獨家視頻。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隨即聯繫上邢立達,此時他正在甘肅野外考察。他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早前,他從一位地質工作者處了解到,在重慶歌樂山上發現了「恐龍足跡」。
  • 史上年紀最低,發現恐龍腳印的他,只有五歲
    近日,四川一位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成為國內最小年紀恐龍發現者。讓網友直呼「了不起」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當場斷定並說出類別。國慶期間,四川小朋友睿睿。和父母回通江老家度假。無意中聽外公說起老家背後的山石上有不少「雞腳印」從小喜歡恐龍的睿睿一下很有興趣。
  • 重慶歌樂山發現大片恐龍腳印,為當時中國最兇猛肉食性恐龍
    想起魚肉鮮美的味道,它不禁加快腳步,一路小跑,在湖岸的潮溼泥地上留下了一串清晰的腳印。這一幕可能發生在1.9億多年前,侏羅紀早期,爬行動物和裸子植物的時代。那片湖泊如今變成了連綿的群山,而這隻恐龍的腳印,在地質運動之下穿越時光,定格在了山巖上。
  • 恐龍足跡化石群或有上千腳印
    本報記者 邱明 攝      本報臨沂7月3日訊(記者 邱明) 6月17日,一支由多名學者組成的考察隊對外發布消息,在臨沂市郯城縣李莊鎮發現一處白堊紀恐龍足跡化石群(詳見本報6月22日A05版報導)。7月初,在該化石群南側約100米處的水塘邊上,又有數十枚恐龍足跡化石被發現,隨著這個化石群範圍逐步擴大,有學者推測此處的恐龍足跡化石可能有上千個之多。
  • 四川敘永首現罕見鳥腳類恐龍足跡 距今約一億年
    前日,由國內幾位知名古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組成的專家團一行,對可疑足跡的發現地點進行考察研究,證實此處新發現的足跡為恐龍足跡。同時,此次足跡中還發現了11個鳥腳類恐龍足跡,專家稱這在中國非常罕見。然而今年7月,幾名恐龍專家到山的那邊考察,發現了7個恐龍腳印,一下便激發了李錦勤的想法,這會不會是恐龍腳印?  「我有個朋友在縣委工作,最近一次他到我們這裡來,我便告訴了他這裡的情況,叫他跟我來看看。」李錦勤說,他告訴了朋友自己的疑惑,隨後他便帶著朋友一起上了山。到達現場後,朋友立即用相機拍了幾張照片,下山後,朋友告訴李錦勤,他將把這些照片發給相關的專家鑑定。
  • 4歲女孩海邊發現恐龍腳印化石,距離卡迪夫僅17公裡
    科學家表示,該保存完好的恐龍腳印將會幫助人們確認恐龍行走的方式,雖然目前還不能確定是哪種恐龍踩下的腳印。Lily發現了一個石頭上的腳印,然後說,「爸爸快看」。隨後他們拍了一張照片,拿回家也給Lily媽媽看。
  • 四川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網友給邢立達留言:不收作弟子嗎?
    10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在四川通江縣毛浴鎮境內發現恐龍足跡,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據現場初步估計,足跡為一隻中小型肉食性恐龍所留。令人驚喜的是,專家本次通江之行,源於10月1日一位5歲小朋友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