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就是老鼠中的空姐」
誠然,這兩者都很醜,也長得有點像,但它們卻是毫不相干的兩種動物。
「蝙蝠是鳥類」
不好意思,又錯,蝙蝠雖然會飛,但不屬於禽類,而且和鳥類也打不上八竿子關係。
蝙蝠,屬於翼手目科,也就是讓它飛的不是翅膀,是前肢演化出的翼手之間的皮膚,它是唯一在天空可以飛翔的獸類。
不管其他獸類是多麼的羨慕蝙蝠能飛,但記住,上帝給你打開一扇窗,必將為你關掉一扇門,所以給你一張醜臉,看你怎麼去嘚瑟。不過蝙蝠雖醜,但是卻是古人的吉祥物,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建築和器具上都刻著有蝙蝠的紋樣,而且在老一輩的眼裡,千萬不能傷害它,這又是為什麼呢?
【古人思維很純粹,所以原因也很簡單:】
(一)蝙蝠的「蝠」諧音就是「福」,所以我們的祖先擯棄了蝙蝠原來醜陋陰森的面貌,把它們演化為寓意美好的文化藝術符號。我們來看幾張圖,了解一下古人的智慧:
如果是蝙蝠和錢設計在一起的圖案,一般都是寓意著「福在眼前」。

童子將蝙蝠捉進花瓶裡,就叫「納福迎祥」,花瓶寓意「平安」,所以又叫「平安福氣天上來」。

兩隻蝙蝠對立,寓意為「福上加福」。

五隻蝙蝠圍著門的圖案一般叫做「五福臨門」。

當然,還有很多這樣的圖案代表的寓意,比如把紅色的蝙蝠引申為「洪福齊天」,也有把蝙蝠和其他事物放在一起,共同代表好的寓意,比如「多福多壽」,就是將蝙蝠和桃子放在一起的圖案;「福祿壽僖」就是蝙蝠和梅花鹿、壽桃、喜鵲共同出現的圖案。

(二)古人信奉神仙,民間傳說裡有一種生物,可以倒掛在山洞裡,它們喝洞裡鐘乳石的水,可以得到長生,在千年以後它們的毛髮變成雪白,成為「仙鼠」,這裡的「仙鼠」就是蝙蝠。人們相信,只要尋得「仙鼠」,然後磨粉食之,便可長生。古人葛洪在《抱樸子》中說:「千歲蝙蝠,色如白雪,集則倒懸,腦重故也。此物得而陰乾末服之,令人壽萬歲。」這種傳說一直流傳到清代。
所以,古人因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並且希望自己能夠長命百歲,所以對蝙蝠這種生物並不討厭,反而有一種精神崇拜,更甚至於把它們當作仙界之物。
西方人如何看待蝙蝠
跟我們相反的是,蝙蝠在西方可不受待見。蝙蝠是很多病毒的宿主,還有一種專門的吸血蝙蝠,它們會悄悄跑到獵物身邊,然後趁其不備狠狠抓附在其背上吸食血液。這種蝙蝠也是狂犬病的傳播者,被咬的人怕光,嗜血,會出現很多異於常人的病症,傳說中的「狼人」就是指的他們。
由於蝙蝠醜陋,生活在陰暗之地,加上吸血,引起不明病症,擅長偷襲,所以人們流傳出吸血鬼的種種傳說。當然對於蝙蝠也不會有什麼好感了。
寫在最後:
中西方由於文化差異,對蝙蝠的認知也不一樣,不過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講,蝙蝠確實是大量病毒的宿主,比如伊波拉,SARS、MERS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症)等等,但蝙蝠本身的體質非常特殊,不會輕易直接傳給人類,所以就出現了中間宿主,但要證明到底是哪種中間宿主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人類只有杜絕了所有野生動物,才會阻斷一切傳播途徑。

作者:老楊文畫知識局,用文字和繪畫聊聊那些有趣有用的文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