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細胞培養工作中,常需要了解細胞生活狀態和鑑別細胞死活,確定細胞接種濃度和數量以及了解細胞存活率和增殖度,如用酶消化製備的細胞懸液中細胞活力的鑑別,凍存細胞復甦後的活力檢測等。細胞懸液製備後,常用活體染料臺盼藍對細胞進行染色,由於臺盼藍不能透過活細胞正常完整的細胞膜,故活細胞不著色。而死亡細胞的細胞膜通透性增高,可使染料進入細胞內而使細胞著色(藍色)。
而當進行細胞計數時一般用血細胞計數板,同時可以確定細胞的生活狀況。
血球計數板是由一塊比普通載玻片厚的特製玻片製成的,玻片中有四條下凹的槽,構成三個平臺,中間的平臺較寬,其中間又被一短橫槽隔為兩半,每半邊上面,刻有一個方格網,方格網上刻有9個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間的一個大方格為計數室,供微生物計數用,這一大方格的長和寬各為1mm,深度為0.1mm,其體積為0.1mm3。
計數室通常有兩種規格,一種是大方格內分為16中格,每一中格又分為25小格;另一種是大方格內分為25中格,每一中格又分為16小格,但是不管計數室是哪一種構造,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每一大方格都是由16×25=25×16=400個小方格組成。
用滴管吸取 10 μl細胞懸液(可包含臺盼藍溶液),從計數板邊緣緩緩滴入,使之充滿計數板和蓋片之間的空隙中。注意不要使液體流到旁邊的凹槽中或帶有氣泡,否則要重做。稍候片刻,將計數板放在低倍鏡下(10×10 倍)觀察計數。
計算計數板的四角大方格(每個大方格又分 16 個小方格)內的細胞數。計數時,只計數完整的細胞,若聚成一團的細胞則按一個細胞進行計數。在一個大方格中,如果有細胞位於線上,一般計下線細胞不計上線細胞,計左線細胞不計右線細胞,二次重複計數誤差不應超過 ±5%。
對每個樣本計數三次,取平均值。
計完數後,需換算出每 ml 懸液中的細胞數。
由於每個大方格的懸液體積為0.1mm3,即0.1μl,所以每ml的細胞懸液中的細胞個數等於4個大方格的平均細胞數×10000,如果技術前還進行了稀釋,則還需要再乘稀釋倍數。
向計數板中滴細胞懸液時要乾淨利落,加量要適當,過多易使蓋片漂移,或淹過蓋片則失敗,需重做,過少易出現氣泡。不理想時,應重做。
鏡下計數時,若方格中細胞分布明顯不均,說明細胞懸液混合不均勻,需重新將細胞懸液進行混合,再重新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