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高中歷史老師魏祺:娛樂化助長了反智主義

2020-11-23 搜狐網

  一位90後高中歷史老師在接受一家媒體訪談時,「告誡學生不要滑向反智主義」,這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位90後教師名叫魏祺,目前是北京中醫學院附中一名歷史老師。近日,記者對這位年輕教師進行了專訪,針對高中歷史教學、學生培養等問題,他談了自己作為一名90後老師的看法。

  娛樂化助長了反智主義

  北青報:在接受其他媒體採訪時,你對於「反智主義」的言論,引發了熱議。你怎麼理解「反智主義」?

  魏祺:我提到的反智主義主要是讀書無用論,因為我的學生中存在這個問題。而媒體的一些報導,比如北大畢業的賣豬肉,人大畢業的給初中畢業的打工,我身邊也有這種例子:我一個大學老師的孩子是打英雄聯盟的世界級選手,基礎教育階段就在玩遊戲,現在年收入可能近千萬,比一個名牌高校畢業生掙的多得多,再加上面對高考的高中生覺得讀書和考試真是太痛苦了。所以,他們可能會產生一種想法:也許我不去讀書,也許我劍走偏鋒,我也能養活自己,還能養活得不錯。所以,我警告學生不要滑向反智主義的深淵。

  北青報:你覺得娛樂化是否助長了反智主義?

  魏祺:是,當下的娛樂化確實是助長了反智主義。當然,我並不是說娛樂本身有錯,但要分場合,而且一定不要過度娛樂化。

  碎片化閱讀要比不讀強

  北青報:你一般會給學生推薦哪些歷史書籍呢?

  魏祺:我鼓勵學生看嚴肅的學術著作。讓學生讀前言,因為是每本書觀點的提煉。另外我讓學生去看目錄,看一下脈絡,再去尋找知識體系。我覺得當下的學生對古文閱讀還是有些困難,所以,像《史記》、《漢書》和《資治通鑑》,我一般都不太推薦,我一般推薦一些比較通俗的讀物。例如通史類的書籍,我會推薦學生看張蔭麟先生的《中國史綱》和蔣廷黻先生的《中國近代史》。而且我還會推薦他們看一些媒體的報導或者微信上的史學公眾號上的比較好的文章。

  北青報:你覺得媒體和公眾號上的文章,會不會造成學生碎片化閱讀的情況?

  魏祺:一些老師也和我提過這個問題,但是我認為碎片化閱讀要比不讀強吧?當下的問題不是擔心碎片化的問題,咱們先要擔心學生是否閱讀的問題。有些學生回家只玩電腦打遊戲。這種情況下很難期待他們去閱讀書籍。所以,我還會再推薦一些紀錄片,因為接受影像比接受文字更容易,同時也是一種減壓。

  北青報:學生從媒體和公號上獲得的信息可能是錯誤的,你如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魏祺:我給學生提供多方面的資料。我對學生說,對於不同的觀點,不同的國家,我們要平視它。不能遇到什麼東西都是外邊的絕對好,裡邊的絕對壞。我們在引導學生平視歷史、平視其他國家的時候,我們要讓學生知道,我們中國有苦痛,有成就,這叫「功勞要說夠,問題要說透」。現在學生關注國家的命運,南海問題、轉基因問題等學生都關注。這源於學生對於社會的觀察。現在,真的能給學生一個好視角,不要拘泥於書本、拘泥於課堂。這能避免他們盲目排外。

  比如最近的英國脫歐公投,英國脫歐給了中學生一個很好的機會去打開他們的世界視野。我的一個學生家長就打算在暑假期間帶孩子去英國走走看看。看看英國公投對英國社會有什麼影響。我在給這位家長建議的時候就主張,他要帶孩子去接觸英國各個階層和年齡段的人群,看看這些人對英國脫歐有什麼看法。比如年輕人怎麼看,據我所知,英國的一些年輕人一方面是被一些思潮裹挾,他們根本不了解什麼是歐盟,他們把投票當成一種娛樂了。

  北青報:據我們了解,你經常帶你的學生去博物館,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種方式?

  魏祺:在史學中有一種理論,就是二重證據法。它要求歷史文獻與考古實物相結合以論證歷史。所以,我經常帶我的學生去博物館參觀。因為實物展覽會給學生最直觀的歷史感悟。我舉個例子,在教科書中對軍機處的定義是中國專制主義皇權的頂峰。後來,我就帶著學生去了一趟軍機處,學生從外邊一看就說就這麼一排小破房,進去以後又說這裡味道真難聞。後來等我又和學生講到軍機處的時候,我就問他們還記得軍機處嗎?學生就說記得,就是那排又小又破又味兒的房子。我接著問那你們還記得軍機處的意義嗎?他們一下就回憶起了,軍機處是專制皇權的頂峰。而且不光是博物館,我還要帶他們去接觸自然,我帶我的學生去泰山,其中在天街那有一塊微微隆起的石頭,看著不起眼但是明顯和泰山灰色的巖石不一樣。泰山有過三次隆起,這塊石頭是第一次隆起時的最高點。學生一聽就馬上去觸摸那塊石頭,我覺得這種觸摸會有一種歷史感悟,這種感悟超出了對文字的感覺,這是對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生命的感悟。

  讓中學生批判社會不現實

  北青報:你如何看待當前的高中教育?

  魏祺:我覺得高中教育要符合孩子這個年齡的認知。你不能讓他過於超前,可以讓他有新穎的方面,不要過度接觸成年人的社會。我主張學生的批判精神,但我主張的是學生對於我的批判,因為他們能接觸我,我講錯,他們能發現。但他們對於社會,我更主張他們對於社會的觀察,而沒有主張他們對於社會的批判。如果我主張學生對於社會大張旗鼓地批判的話,我覺得我也會對學生進行一種誤導。他們沒進入社會,讓他們批判社會不現實。

  北青報:最後一個問題,你為什麼會接受媒體的採訪?

  魏祺:之前採訪時就說過,特別感謝媒體開始關注基礎教育。基礎教育一直是社會上的人去關注,家長去關注,學校老師在關注。媒體每年投入多少筆墨嗎?媒體關注的可能就是每年高考。但這些就是教育的全貌了嗎?它只是一個很重要的側面,但不是全貌。為什麼接受這些媒體的採訪呢?一個是高中老師的平臺不像大學學者那麼廣闊。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高中老師發聲的很少。我覺得媒體能給一個高中老師發聲的平臺,這個平臺說實話掌握住了,你會促進社會的思考。一個理念如果被傳播出去,它能影響更多的人,讓他們看到更多的一面。

  文/實習記者 胡璞 郭懷毅

cul.sohu.com false 北京青年報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6-07/26/content_210153.htm?div=-1 report 2724 一位90後高中歷史老師在接受一家媒體訪談時,「告誡學生不要滑向反智主義」,這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位90後教師名叫魏祺,目前是北京中醫學院附中一名歷史老師。近日,

");}

相關焦點

  • 蔑視科學的「反智主義」,為何在美國泛濫?
    美國密西根大學歷史學者胡安·科爾認為,反科學正在共和黨內盛行,由於該黨掌控著政府大部分機構,這種蔑視科學的態度影響著社會。「當人們讓意識形態壓倒理性時,就是在自掘墳墓了。」他警告道。根深蒂固的「傳統」「每部災難片都始於一名科學家被忽視。」
  • 「海倫·凱勒是否存在」引發爭議,「Z世代」的反智主義值得警惕
    近日,TikTok中關於海倫·凱勒並不存在的帖子在年輕的「Z世代」中傳播開來,再度引發公眾關於Z時代與反智主義的反思性討論。在此,「海倫·凱勒是否存在」似乎已成了網際網路陰謀論亦或是反智主義警告的代名詞。編譯 | 汪天颺如今網際網路充斥著各式各樣的陰謀論,以至於使大眾不知到底應該擔心哪一個。
  • 疫情下的反智主義 讓新冠流行更嚴重?
    如果說川普當選背後的邏輯是一個謎團,在疫情激化後各種社會現象的觀照下,謎底似乎隱隱從歷史的深海裡浮上了海面。誠然,歷史上有很多 「黑天鵝」 事件,非要賦予這些事件發生的緣由,多少會中了後視偏差套,成為事後諸葛亮。但川普當選絕對不是 「黑天鵝」:在眾多原因下,反智主義是不可忽視的推手。反智主義的根源是什麼?
  • 「反智主義」比無知可怕一萬倍
    但這很困難,付出精力時間後也未必如願。要麼聽之任之,承認自己和對方之間有差距。另外還有一種選擇,就是貶低對方的成就,認為它沒有價值,或者無足輕重,或者來自不正當手段。由於後者的人數總會佔優勢,往往抱團打擊前者,最終目標是拉平彼此距離,減少精神壓力。在中小學校裡面,這個現象十分明顯。
  • 「海倫·凱勒不存在」:「Z世代」反智主義將走向何方?
    海倫·凱勒在一歲七個月時因急性腦充血而失明及失聰,也使她無法說話,卻憑藉安妮·蘇利文(Anne Sullivan)老師的教導和自己的努力完成大學教育,還寫了12本書,發表論文與演講。關於海倫·凱勒的故事也被改編成電影和舞臺劇。此外,海倫·凱勒週遊世界,推動關於公民權利、勞工權利和婦女選舉權的運動。海倫·凱勒在1880年出生於美國阿拉巴馬州,於1968年6月1日去世。
  • 反智主義為何成為一種突出政治文化現象
    【關鍵詞】反智主義 民眾行為 社會思潮 國際秩序 【中圖分類號】D58 【文獻標識碼】A作為一種社會思潮,反智主義或「反智論」是與「理智主義」或「理性主義的」相對而言的一系列的思想傾向。這種思想傾向的原因非常複雜,其存在的歷史十分悠久,並且由於不同人群認知的差異,使帶有這一思想傾向的認識和行為滲透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來,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受到影響,逆全球化回潮。
  • 不信科學信謊言,反智主義盛行,美國精英教育下的新「愚民」效果
    反智主義,是美國歷史學家理察·霍夫斯塔特在其1962年出版的《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中提到的一個概念。簡單的理解,反智主義,指的就是不相信科學理論,而相信各種謊言,迷信的思潮。 相信看到這裡的時候,很多人腦海之中已經想起疫情中的美國,有年輕人故意舉辦聚會,尋求互相感染的的新聞了,這就是徹頭徹尾的反智主義。
  • 黃鵬:美國反智主義興起的政治原因
    20世紀60年代初,他的《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一書出版後廣受關注,並獲得了普立茲獎。根據霍夫施塔特的理解,反智主義是一種「對精神生活以及那些被認為精神生活代表之人的不滿,是一種不斷貶低精神生活價值的傾向」,其本質是反理性主義。在霍夫施塔特的基礎上,知識社會學學者裡格尼(Daniel J. Rigney)總結了美國三種類型的反智主義,即宗教的反理性主義、民粹的反精英主義和粗淺的工具主義。
  • 疫情催化下的美國反智主義暗流
    繼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後,密西根大學、波士頓大學、斯坦佛大學等多地的高校,也向法院提起了訴訟。川普隨即威脅稱,或撤銷部分高校的免稅資格和政府的資金資助。眼下已經有不少院校展開了「花式自救」行動,將採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以保障國際學生免遭被遣返的命運。
  • 美國面對「反智主義陷阱」
    反智主義並非川普當政的獨特產物。美國人對政治精英、專業人士的懷疑和敵意,可回溯至18、19世紀的民粹主義大覺醒時期,但直至上世紀中葉理察·霍夫斯塔德的著作《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問世,反智主義才真正成為觀察美國社會和政治的經常性鏡頭。
  • 新冠肺炎下的網際網路輿論:警惕反智主義與情緒傳播病撕裂人群
    公共輿論傳播過程中出現了混亂化、混沌化,一個好好的網際網路不能被彼此充滿敵意的主觀立場性的判斷,所主導,被他們搞得烏煙瘴氣,戾氣橫生。需要大家壓制情緒冷靜下來,不要再繼續相互言辭攻伐,這樣只能加深撕裂與對峙。   我們受困於網際網路中,無力突圍。彼此的撕裂與對峙,充斥著浮躁與恐慌氣息。
  • 凌勝利:反智主義言論為何在美國盛行
    事實上,反智主義並非近期才在美國興起,50多年前,就有學者對美國反智主義進行了分析。美國歷史學家霍夫斯塔特曾著書《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分析了反智主義是如何貫穿於整個美國歷史和實用主義主導的美國文化,深入剖析了美國反智主義的歷史淵源,探討了教育、政治和商業等不同領域中知識分子與大眾的分歧和矛盾。
  • 認為美國「反智主義」愚蠢,才是愚蠢
    自從唐納·川普就任美國總統,美國就呈現出一種強烈的整體性的「反智主義」社會形態。由總統「帶頭」,美國處於一種反建制、反理性、反常規、反「知識」的狀態。所謂「反智主義」,是美國人多年前為自己起的名字,是美國常有的一種社會形態。
  • 西方「反智主義」的本質特徵
    自從由美國歷史學家理察·霍夫斯塔特(Richard Hofstadter)於1962年出版的《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一書提出,反智主義概念就進入了人類社會意識層面。根據反智主義的定義,反智主義存在於許多國家、許多文化、許多領域、許多人群和許多層面中,以上任何一條不同,都有可能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廣義上來講,它是在基於清晰立場和不同思維的基礎上,不同階層或人群中產生的分歧與矛盾的產物,它是對矛盾對分歧的總結,對大眾的思想做出的思考。
  • 《華氏451》:在「反智主義」的強壓下,人性本能的掙扎
    雷的創作具有很強的現實前瞻性,他幻想世界是一個受「反智主義」支配的世界。他的設想甚至比「反智主義」這個詞被創造出來的時間還要早了十年。「反智主義」首次出現是在美國歷史學家理察·霍夫施塔特的書《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當中。這本書一經出版就在1964年獲得歷史學普立茲獎。理察用「反智主義」描述一種由於知識與無知的分歧產生的矛盾表現。
  • 90 後襲來:「亞文化」引領娛樂消費新選擇
    本文的觀點和數據來自中信證券的研報《90 後消費新主張之文娛篇——90 後襲來:「亞文化」引領娛樂消費新選擇》。感謝中信證券郭毅團隊的研究成果。 百度移動數據顯示, 85、 90、 95後等不同年齡層對音樂、小說、遊戲、動漫等精神需求呈依次上升趨勢。調查數據顯示, 56.1%的 90 後群體對娛樂話題表示出高關注度,而 80 後為 37.4%。
  • 反智主義全球蔓延,是教育和科學的失敗,還是另有隱情?
    反智主義:正常智商成年人面對某件事或事物表現出的違反正常人思維的愚昧和低智商。近年來反智主義在全球蔓延,已經成了社會治理的隱形炸彈,越是混亂的時刻,他們就越野火蔓延。在此次疫情中,反智主義就製造了不少麻煩。美國疫情瘋狂蔓延的背後,其實反智主義發揮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 注射消毒劑治新冠、5G傳播病毒,反智主義言論為何在美國盛行?
    更為驚世駭俗的是,在川普發表「紫外線照射人體或注射消毒劑治新冠肺炎」的荒唐言論後,有的民眾深信不疑甚至親自嘗試,以至於州政府、消毒液廠商和醫生不得不連夜發表聲明,警告人們不能直接喝或者注射消毒液和漂白劑。美國牧師肯尼思·科普蘭居然在電視節目中「現場做法」,驅趕新冠病毒,一些人竟然信以為真。
  • 高中學霸「情書」火了,老師看後表示知識沒白學,學渣卻看不懂?
    所以,當學生們進入高中開始,老師和家長就會不停地在耳邊督促學生們好好學習。 高中三年的學習辛苦程度就不用多說了,到了高三最後一年的時候,更是有學習上還有心理上的雙重壓力。學生們偶爾也會有被壓得喘不過來氣的感覺。在這個其次,學生們也會做一些「小娛樂」來緩解自己的壓力。
  • ...因為說「美國登月是真的」而被狂噴,中國也開始反智主義泛濫了?
    最後,就是肆無忌憚的謾罵,這種謾罵可能是毫無理由的,也可能是在知道自己確實理虧後喪心病狂的報復。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不能理解,在中文網際網路世界裡,為什麼充斥這如此多的戾氣。細究之下,不得不讓人憂心,在美國有著悠久歷史的「反智主義」,在中國也開始泛濫了嗎?1何為反智什麼是反智主義?大英百科全書給出的定義是:「反智主義描繪的是一種態度,它敵視,或者說不信任知識分子和對知識的追求。它可以通過許多種途徑表達,比如攻擊科學、教育和文學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