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們講到了,高敏感的人,如何處理自己的內疚?戳藍字回看:內疚是對自己的憤怒!婚姻中要的是強大,而不是脾氣大!
這一篇,我們聊聊如何處理羞恥感?
內疚是有關你做了什麼事兒,而羞恥感涉及到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如果我們因為做了什麼,或者沒能做什麼,而覺得內疚。
如果我們自己通過反思知道,自己的內疚是合理的,我們還可以通過一些補償設法彌補。如果我們內疚過度了,還可以採取一些方法,讓自己回歸到中正狀態。
而羞恥卻是另外一回事,我們甚至都不清楚自己為什麼感到羞恥,可能也無法用語言清晰地表達出來。
用一句俗話說,那種感覺就是一旦出來,渾身不得勁兒。而且這種感覺的出現,總會讓我們覺得是自己在刻意躲躲藏藏。當別人試圖靠近時,我們有一種被侵犯領地的感覺,瞬間會有一絲憤怒。
希望他快點離開自己!
如果我們有這樣的體驗,大概率是屬於我們不願意暴露,甚至不自知的一種羞恥感。
《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本書中講到「羞恥感可能源於兒童時期的不被接受。」
拿我自己舉例,每當我在沒有任何的心理準備情況下,如果有一大堆人瞬間把目光,或者話題轉移到我身上時,我會覺得格外的難堪,甚至有點生氣,哪怕別人對我的關注,是因為我的優秀,為我喝彩,我依舊會有這樣的感受。
那一瞬間,恨不得趕緊找個地縫兒鑽進去,希望所有的目光,趕緊從我身上移走。
而且生活當中,每當別人對我表達感謝,或者一句簡單的誇讚,我都會覺得承受不起,我覺得自己吃苦受委屈慣了,瞬間給自己這樣的關注,我反而不舒服。
因此每每遇到頒獎,或者一大堆人關注我時,只要我提前知道,我會儘量遠離,或者麻利點頒完獎,草草下臺。
當然,隨著學習和自我接納,這種感受,在逐漸變得好起來,比如我在收到別人的讚揚時,會通過一句真誠的感謝,來跟自己做一個連接,以取代以往的那種難堪和不得勁兒。
當然事後我也慢慢覺察到,這種性格的養成,跟自己小時候幾乎很少受到過誇獎有關。因為一般遇到大場面,即使我做的不錯,父母也很少鼓勵我,肯定我,可能也跟我與父母真正待一起的時間短有關吧。
我還記得小時候五年級有一個畫面,一天晚上我刻意把自己期中考試拿到的獎狀放在了客廳最顯眼的位置,期待著叔叔阿姨發現,來表揚我。
可直到我睡覺了,叔叔才發現,距離我放在那裡已經足足過了5個小時,那種欣喜早已經消失大半。
叔叔看到後,說了一句:「哎呀,振振,你得獎了啊!不錯!」我從被窩露出頭來,嘿嘿一笑,略微有些失落的說:「嗯」。
等叔叔走後,我熄了燈,使勁兒往被窩裡鑽,記得當時是秋天,我卻覺得像過冬一樣。不知道過了多久,我睡著了,醒來,枕頭上溼了一大片,照鏡子發現眼睛卻是腫的。
所以,今天為啥不能大大方方接受別人的誇獎,每當我想起小時候那個渴望被及時鼓勵的小孩時,我就理解了。
這本書中,還羅列了可能有關羞恥感的表現,可供參考。
有時希望被人能離你遠一點不能快速恢復狀態,或者擔心被人會因為你不真誠,因為你總需要花較長一段時間才能回應別人。無法參與激烈的競爭無法像別人一樣能輕易擺脫某些事發現自己對別人津津樂道的很多事情提不起興趣總是比別人更快地感到疲憊如果遇到以上6點,你無法做到順其自然地交流,而是花費大量時間注意你的言辭,費勁心力地掩蓋或者逃避這些讓你不得勁兒的瞬間。
大概率,這就是我們內心深處隱藏著羞恥感。
最後書中也介紹了一種消除或者減少羞恥感帶來困擾的方法。
就是「尋找自己的同類,與相似的人在一起,你會得到解脫。」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有很多身心靈成長,生命療愈的社區,或者機構,教練存在的原因了。
舉個例子,如果在一個同類聚集的場合中,當有一個人開始將自己引發羞恥的「缺陷」說出來時,其他人也會開始嘗試。在別人的故事裡,看見自己的痕跡,是一種極大的驚喜。
而且這種驚喜會滋生很大的能量,讓你更願意跟這群人相處,彼此收穫勇氣,以及解脫。
同時,我們也就獲得了重新面對生活的勇氣!因此多走出去,也是一種治癒自己的方式,畢竟世界很大,我們不是一個人在遭受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