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身輕如燕的火星

2020-08-30 原事催

:在嫦娥成功登月之後,承載著火星夢想的天問一號離我們地球越來越遠,離夢想中的火星卻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了。

自從2020年7月23曰成功發射天問一號之後,已經過了三十多天,離開地球的距離有了一千萬多公裡,實際飛行旅程已高達一億公裡。

顯然,在沒有空氣的太空中,雖然飛行過程中沒有阻力,但是要擺脫引力也確實是夠麻煩的,要進入軌道繞圈則更為麻煩。

就像我們有時不能開門見山說話,而非得繞圈子,講一通無關緊要的廢話一樣。

明明這次天問一號到達火星時,距離地球只有一億九千五百億公裡,可它卻得飛行四億七千億公裡,這得多繞多少的路啊?

其實,由於星球間自轉和公轉著運動的原因,我們地球和火星距離是不停變化的。

直線最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則超過4億公裡,這樣不停變化的周期約十五年。

也就是說每十五年,地球和火星可以有一次最近和一次最遠的距離軌道。

根據目前所掌握的知識可知火星直徑僅僅只有地球直徑的一半,體積也僅僅只有地球的15%,質量則是地球的11%,火星球面表面積卻僅相當於地球除卻海洋的陸地面積。

不過,相對於我們熟悉的月球而言,火星還是個大個子,是可以做哥哥的。

火星直徑是月球的兩倍,質量更高達月球的九倍之多。

由於火星上的重力僅僅相當於地球的五分之二,那麼我們在火星上的體重可以減輕五分之三。

也就是說在地球上稱重有一百五十斤,到火星上僅僅只有六十斤重,那將是很多看體重減肥者的福音。

尤其是在火星上運動的時候,由於驟減了一大半的身體重量,每一個人都能成為身輕如燕的運動健將。

雖然這一切目前都僅僅是停留在理論上的夢想,但隨著承載夢想的天問一號開始,或許要不了多久,我們人類就能實現到火星上蹦一蹦、跳一跳的夢想了。

相關焦點

  • 身輕如燕,身手矯健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我們的身體就像機器,要一直保持運動,保持活力,身體才沒有負擔我們先來看看第一位登場的小姐姐,真是身輕如燕,輕鬆接到了,鮮花鍛鍊身體,增加體能這也是一種投資,投資健康,投資未來給你一個妹子,去練舉重你應該不會拒絕吧下面這位不但身輕如燕
  • 人類到火星體重會變輕,跳起來高度增加,空中飛翔在移民後可實現
    而科學家能夠選擇在火星上星際移民,必然就是有著科學道理,當然在移民火星前,必然就是要對目前的火星進行整改,才能夠達到人類在這星球上存在的環境標準。那麼在這時候,估計就有腦洞大開的想法,因為在火星上生存,就是換了一個星球生存環境,在這裡就不是跟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一樣,而是來自火星上的加速度,所以人在火星上跳起來就會出現不一樣的高度。
  • 未來人類移民火星上生活,多年後若再回到地球,還能正常生活嗎
    雖然火星並不是理想的移民地,但在上面建立封閉式基地的話還是可以供一部分人生活的。而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和人口數量的增長,將來向火星移民或將成為不得不做的事情,那麼當人類在火星上面長期生活之後,甚至經歷了幾代的繁衍之後,這些人類還能回到地球上生活嗎?
  • 方舟:體型笨重的披毛犀,奔跑起來卻比身輕如燕的迅猛龍還快
    大家好,歡迎來到方舟生存進化的世界,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普羅米修斯mod中的普羅米披毛犀,它的體型笨重,奔跑起來卻比身輕如燕的迅猛龍還快,是不是顛覆了你們的認知?小編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然而事實就是如此。
  • 《異星戰場》地球人在火星上進行拯救世界的大冒險
    影片講述的是主人公約翰卡特從地球穿越到火星完全是一次偶然,來到陌生領地後,發現自己身輕如燕,一蹦三尺高、一蹦十丈遠,儼然另一個超人。片中給出的解釋是骨骼密度與火星環境的一種不易說清的比例關係造就的。隨後,在火星上三方勢力的博弈中,一出現就顯得天賦異稟的約翰卡特發揮重要作用,不僅挫敗了壞人的陰謀,而且抱得美人歸,拯救了這個世界的故事。
  • 後地球時代: 火星生存與火星大戰
    嚴酷的火星環境離地球很近,生存環境與地球相似且人們研究最多的星球——火星,毫無疑問將成為地球人首選的備用家園。美國宇航局發射的火箭和獵戶座載人飛船,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星際運輸系統,傑夫·貝佐斯的太空公司藍色起源也開發了太空載人系統,我們有了可靠的前往火星的運輸工具,就能成功登陸火星。
  • 火星,我們來了
    火星我們來了但是去火星究竟有多難?火星上有可能會發現什麼?今天就來說說...登陸火星到底難在哪裡?天問一號的著陸器要抵達火星表面,就要接受恐怖的七分鐘考驗。1、著陸器安全問題火星上的大氣雖然稀薄,但仍然可以燒毀著陸器。天問一號著陸器前端有一個整流罩,這是一個隔熱裝置,用於保護天問一號的著陸器,其使用的是航天級的耐熱材料製造,這方面我們不存在技術瓶頸。
  • 火星,我們來了!
    後來,人類搭載多光譜相機與許多傳感器的軌道器,繪製了火星表面礦物與近表面水的分布圖,並漸漸認識到火星環境是如何被改變的。原來,在遠古時期,火星上的大氣層比現在更厚,氣候也更加溫暖溼潤。科學家們甚至認為,地球上的生命與火星生命同源。因此,我們研究火星的現在,或許可以預測地球的未來。
  • 火星,我們來了!中國登陸火星進入倒計時,這次我們能成功嗎?
    火星,多年來一直被人類認為是自己的「第二家園」,不過一直到今天,人類仍然沒有辦法踏上火星的土地。當然,伴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人類早已發射了火星探測器代替我們去探索火星的神奇世界了,根據《央視新聞》6月1日的報導,在今年7-8月,我國也將執行火星探測任務,如果一切順利,明年2月份,探測器就會正式抵達火星。
  • 火星,我們來了,我們來自蘇州大學!
    喬東海教授介紹說,火星磁場的探測是開展火星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有理論認為,火星曾擁有和地球類似的磁場,然而隨著火星內核中熔融的鐵逐漸冷卻,它的磁場也逐漸減弱甚至消失。失去了地磁場的火星暴露於太陽風和宇宙輻射下,並導致其失去了地表水和大氣。因此,通過對火星磁場的研究,能夠進一步了解火星內部的結構和演化史,這對地球磁場的變化和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火星你好!我們來了!
    火星,你好!
  • 邀你一起去火星,來嗎?| 2020造就Future
    2020年,「天問一號」已經帶著我們的夢想飛向火星,深邃的太空或將成為人類文明的新起點。下一站火星,人類應該如何到達?而當我們來到火星,該如何解決能源、食物、居住等生存危機,又是否需要重新規劃和改造?我們是否能實現星際移民,讓人類成為星際物種?火星不僅僅是深空的坐標,也是未來人類星球的鏡像。
  • 火星探測,我們在探測什麼?
    本年度是一個火星探測的大年份,7月20號,阿聯的火星探測器「希望」號成功升空。本日(7月23日),中國的「天問一號」也將發射,7月底或8月初,美國也將有一個火星探測器發射。加上這三次,我們人類往火星發射的探測器總計已經快接近50個,僅僅是飛到火星就已經歷經艱險,我們如此孜孜以求,到底在火星上探測什麼?
  • 讓我們向火星出發
    作者:吳江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編者按:在2020年7月底至8月初,包括中國「天問一號」在內的多個探測器將啟程飛往火星。為什麼要去火星?火星和地球有什麼區別?火星真的存在生命嗎?
  • 為了了解火星環境,我們決定在火星表面「針灸」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正在趕赴火星的徵途中,明年就會與火星有「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要解答這些疑問,我們就要研製探測器,配置有效載荷,去探索火星以尋求答案。我們將利用環繞器在火星上空進行大範圍的宏觀探測,利用火星車到我們最感興趣的地方開展精細探測。
  • 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
    這時,很多人可能會問:行星探索的第一站,為什麼是火星?或者說,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目前,人類對火星實施了40餘次探測任務,為何對火星情有獨鍾?要回答這些問題,得先從地球說起。從太空看,這顆藍色星球是如此特別,甚至是一個很孤獨的存在。一直以來,人類都被這個終極問題所困擾: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個問題也可以另一種形式來表述:地球是如何演變的?
  • 探索火星,是為了我們的地球
    2020年恰逢火星探測窗口期,又被稱為「火星年」。中國也將擇機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1號」,以期實現對火星全貌進行觀測、降落在火星以及在火星上巡視探測的「繞、落、巡」三大任務。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與地球的最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裡,最遠為3億-4億公裡。依據長期的天文觀測和研究,科學家了解到,火星上大氣稀薄,年平均氣溫非常低,達到零下50攝氏度。
  • 火星,你好,我們來了!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大國重器,中國力量,天問一號飛向火星,實現首次火星個探測,這是我們國人的自豪和驕傲。祝福中國的航天事業越來越來越好!
  • 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類曾進行了四十多次火星探測任務,包括美、俄、日、歐、印等國在內的「探火」大軍日益壯大。2020年火星探測再次成為熱門,其魅力之大,可見一斑。那麼,問題來了:外太空那麼多星球,為什麼大家都「認準」了火星?為什麼我們選擇火星?——火星是太陽系內環境與地球最為接近的星球,也是人類最有可能登陸的下一個地外天體。
  • 我們今年要到達火星!
    我們今年要到達火星!830萬公裡探測器姿態穩定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天問一號」任務是我國獨立開展行星際探測的第一步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對火星的「繞、著、巡」即火星環繞、火星著陸、火面巡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