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怎麼造?造出來的「植物肉」和「動物肉」有什麼區別?

2020-12-01 嘗了美食

從人造衛星到人造美女,人類最大的特點就是總能想方設法造出更多我們想要的東西。而我們的今日話題:人造肉怎麼造?

在人造一塊肉之前,我們首先要清楚,人造肉只是個籠統叫法,人造植物肉或者人造動物肉,才更能表明你嘴裡這塊人造肉的真實屬性。其次,就算人造動物肉也可以分為人造牛肉、人造肌肉,甚至人造魚肉和豬肉等等。人造植物肉,顧名思義就是以植物蛋白為原料,人造的肉,它的主要原料來自大豆、豌豆、綠豆等豆類蛋白,但這跟你在菜市場買的素雞等素肉又不是一回事兒。素雞製作相對簡單,植物肉卻更複雜,因為它要在外觀、口感、味道等一系列指標上無限接近真肉。以biomed公司出品的漢堡牛肉肉餅距離,它以豌豆蛋白為主要原料,經過高溫、高壓等一系列操作,讓豌豆蛋白擁有類似肌肉纖維的口感,然後再往裡加料,比如加椰子肉和可可指模擬肉類的紅白花紋,加甜菜汁。模擬牛肉血色,也讓這塊豆排儘量接近真肉排。當然了,把豆子變牛肉辦法遠不止一種。比如另一家impossiblefoods公司生產的牛肉肉餅,用的著色劑就不是甜菜根,而是鹹紅素。除此以外,廠家還會往裡加葉酸、B十二和鐵等微量元素,力求形似神更似。

但人造動物肉那就徹底是另外一回事了。人造動物肉更黑科技,先從動物體內抽取幹細胞,再把幹細胞放在培養皿上面進行培養。從幹細胞到一塊成型的肌肉組織,培養基裡要加生長因子和鹽分等物質。為了讓長出來的肌肉組織嘗起來更像真肉,還要加入人工合成的胺基酸、血紅蛋白等物質。總之就是蒸肉裡有的人造肉裡也要儘可能有發現了吧?如果醃製肉的嚴格定義,那麼人造豬肉不是肉,人造動物肉食肉,儘管它來自實驗室而不是屠宰場。

不管使用體驗還是營養價值,人造動物肉都更接近真肉。可問題是這麼一長串。身高下來,光靠直覺你都能發現,這人造動物肉的成本是要比養殖肉高的。所以目前市面上能買到的人造肉產品基本上都是人造植物肉。不僅如此,即使在人造植物肉相對普及的美國市場,一棒植物牛肉的價格依然要比普通牛肉貴一倍還多。

但拋開造價,人造肉最大的尷尬或許就在他的名字裡,大概也許不太恰當的。比方三體裡,劉慈欣老師藉助青銅時代號艦長之口告訴我們,地球生物進化中,那些登上陸地的魚便再也不是魚了,而真正進入太空的人類也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人了。所以你覺得人造的肉還能不能稱之為肉呢?

希望這期文章有為你提供一些有趣的信息和知識,喜歡就給我們點個讚,我們下期見。

相關焦點

  • 植物蛋白人造肉品牌庖丁造肉亮相央視,助力中國人造肉產業
    究其原因,無外乎是人造肉與普通肉相比的「健康性」,文麻生物CEO李長吉也在報導中就這點進行了解釋,即與普通肉相比,「庖丁造肉」系列在擁有真實肉感的前提下,蛋白質含量更高,且飽和脂肪含量低58%,總體脂肪含量下降60%,還有動物肉中所沒有的膳食纖維和礦物質,因此成為注重健康消費的消費者極佳選擇。
  • 【健康】「植物肉」概念又來了?它和一度風靡的人造肉有何區別?
    那我們接下來就看看他們的區別是什麼。 人造肉是什麼? 顧名思義,他是通過人工手段造出來的肉,目前人造肉有兩種,一種是是通過人工將植物蛋白、植物纖維、植物油、調味料和營養素重新組合排列製成的植物人造肉。植物人造肉被視為前景廣闊的產業,目前在美國最知名的兩大人造肉品牌Impossible和Beyond均屬於此。
  • 揭秘「人造」植物肉
    日前,impossible科技食品公司創辦人patrickbrown在廣州為記者烹調了一個這種採用植物牛肉和植物芝士做成的「牛肉漢堡」。截至目前,全球僅有1000來人嘗過這種植物牛肉,投資者李嘉誠是其中之一。
  • 純素肉好吃嗎是怎麼做的 和人造肉有什麼區別
    純素肉好吃嗎是怎麼做的 和人造肉有什麼區別 最近,純素肉鋪在英國開張,接待了第一批客人。在英國開的純素食肉店與普通肉店不同,這裡賣的臘肉、香腸等產品都是大豆或麵筋做的,不含任何動物製品。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減少飲食中肉類和奶制   原標題:純素肉鋪在英國開張!
  • 人造肉到底是用什麼做的,裡面有肉嗎?
    其實人造肉一般分為兩種,一種就是完全跟肉沒有關係的,只是吃起來像肉的,這種肉是用大豆,豌豆等植物提取加工而成的;另外一種人造肉是動物性的,就是用動物細胞在實驗室裡面培育出來的,最後再加工成肉塊。 人造肉到底好不好吃 據報導現在國內也有賣了,是將人造肉放在漢堡中,據說如果不告訴你漢堡中是人造肉是吃不出來區別的,比起最早出現的人造肉口感要好很多,但是要是你單獨細品就會吃出差距來,這就好比在一段文字中找錯別字,不仔細看很難發行,仔細看肯定能找到,畢竟動物身上的肉除了肌肉還有神經組織,脂肪組織等,所以才有鮮嫩多汁這麼一說,也許有心裡因素吧
  • 「People」是人,「meat」是肉,那麼「人造肉」英文是?
    圖片來源:微博「人造肉」這個讓人「不明覺厲的」中文詞彙在英文中又有哪些相關表達呢?一種無人造添加劑、色素及味素的全天然食物飲食在未來會越來越受歡迎。fake meatfake meat,其字面意思是:假肉。和通常的理解不同,但這裡的fake並沒有貶義。
  • 用植物「生產」的「人造肉」:神奇,但非神話
    盯上「人造肉」這塊「肥肉」的當然不止肯德基和「超肉」。  8月8日,另一美式快餐巨頭漢堡王開始在全美銷售一款名為「不可能皇堡」的「人造肉」漢堡,其供貨商正是「超肉」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不可能食品」(Impossible Foods)。  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目前有至少9家人造肉公司,全球此類企業共有26家。
  • 人造肉,我們不是造假
    2019年對於喜歡吃豬肉的中國人來來說,逐漸有些吃不起了,不過近期有則新聞似乎給我們帶來好消息。美國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將要進入中國市場,而且中國的人造肉公司也在躍躍欲試,在豬肉吃不起的時候,人造肉市場即將開啟。
  • 業內解釋"人造肉":如何把大豆等植物變得像肉
    更具挑戰的是,現在又流行起一種叫「人造肉」的食物,那是什麼東西?隨著國外的人造肉漢堡和國內的人造肉月餅相繼問世,人造肉的掃盲科普工作迫在眉睫。事實上,現在國內已經有一些科研人員盯上了這一領域,北京工商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李健是其中之一。李健除了在學校的實驗室裡搞研發,還為深圳一家人造肉企業研究產業解決方案。
  • 星巴克人造肉產品開賣!比肉貴,有大豆味
    賣人造肉,星巴克是認真的。幾個月前,人們討論星巴克時,還避不開瑞幸咖啡,很多人將這兩家品牌拿出來對比,從口味到價格再到品牌形象和未來發展。而現在,提到瑞幸,第一反應是造假和訴訟;提到星巴克,首先想到的則是人造肉。
  • Beyond聯手星巴克,推出中國首款人造肉菜單,人造肉概念股暴漲
    據外媒昨日報導,星巴克和Beyond Meat合作的人造肉產品將會在本周三在中國首次亮相。這也是星巴克第一次在中國推出人造肉菜單。此次,星巴克一共發布了三款的人造肉產品。其中,一款是來自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另外兩款是來著香港公司Omnipork豬肉替代品製作。
  • 肯德基星巴克都賣起「人造肉」,植物肉距離你家餐桌還有多遠?
    珍肉創始人呂中茗也在密切關注大眾對於植物肉的反應,「肯德基以1.99元/5塊的價格,幾乎以免費的形式邀請大家去試吃,其實是在試水,看看中國消費者對於植物肉的價格敏感度有多高。」呂中茗於2019年8月加入植物肉行業。趁著中秋節,珍肉聯合上海老字號「老大房」推出了「植物肉」系列鮮肉月餅。「當時人造肉、植物肉概念和板塊都不火。
  • 人造肉來了,它「香」嗎?
    它究竟可以給人類帶來怎樣的肉類消費新選擇,對中國食品產業的轉型來說,又意味著什麼? 1 為啥要生產人造肉? 受新冠疫情衝擊,全球不少地方都在為「吃肉難」而發愁。在動物肉供應鏈斷裂的情況下,人們紛紛將目光投向近年來日益成熟的人造肉。
  • 「人造肉」對身體有害嗎?它和真肉有什麼區別,看完終於明白了
    鄰居家的小姐姐是一個堅定的素食愛好者,說什麼都不願意吃肉。前幾天,朋友給她帶去了一包「人造肉」。到底要不要吃這個肉,這個肉對身體有沒有害,讓小姐姐糾結半天。什麼是人造肉?那還要從人造肉是不是肉開始說起。雖然人造肉叫做「肉」,但是是不是肉還要和它的製造開始說起。
  • 我國用動物幹細胞培育出人造肉,它安全嗎?
    市場上有很多「人造肉」、「人造雞蛋」,市民們只要聽到這些詞就知道都是假的,沒法吃,都有化學危害。但是從今年開始,我們口中的人造肉就得換一層意思了。這是一種可以吃的肉,還是通過正規渠道加工而成,只是人造肉出來之後,豬肉是不是就要降價了?人人都能吃得起肉了?
  • 比爾·蓋茨都喜歡吃的「人造肉」,到底是什麼來頭?
    「人造肉」目前分為兩種,一種是植物蛋白肉,主要用植物的蛋白質、胺基酸、脂肪等幾種物質組合成的素肉,再添加植物性血紅蛋白;一種是培養肉,利用動物體內的細胞或全能幹細胞放在培養皿中培養有美食家曾被邀請去品嘗過「人造肉」,他這樣形容那種奇妙的口感:「沒想到居然很香脆,一口咬下去,的確類似肉的口感,很多汁,有真肉的樣子和味道,但沒有真肉那麼有嚼勁。」
  • 麥當勞&「人造肉第一股」,是環保主義還是資本遊戲?
    如今,因為吃肉導致營養失衡所造成的心腦血管的死亡風險,已經成為人類第一大死亡風險,而人造肉的出現,讓美食和健康能夠兼得。 業內人士稱,人造肉這個事業,是希望通過未來科技的推動,減少動物蛋白的攝入量。
  • 哈佛版更逼真人造肉來了!讓動物細胞「長成」肉,接近真肉質地
    動物肉PK植物肉(數據來源:張國強等 2019 年發表在生物工程學報上的論文《動物細胞培養技術在人造肉研究中的應用》 ,由 DeepTech 譯製 )依據蛋白來源,人造肉分為植物蛋白肉和動物細胞培養肉。目前的植物蛋白肉主要是基於組織蛋白的進一步加工。
  • 探秘人造肉|價格貴過真肉,口感評價不一
    外形幾乎「以假亂真」的植物肉,口感如何?消費者對此評價不一。深圳文麻生物生產的庖丁造肉(一袋裝),在蘇寧易購上線一個多月,共收到了393條評論,其中好評392條,中評1條,好評率99%。給予好評的消費者大部分表示,外形和味道都和牛排長得很像,做法簡單,熱量低,適合減脂人群。給予中評的消費者則表示,不好吃,一點味道都沒有。
  • 人造肉月餅是風口還是泡沫?
    按照產品開發的模式,當下人造肉產品可以分為植物基人造肉(以下簡稱植物肉)和實驗室細胞培養人造肉(以下簡稱培養肉)。植物肉是以植物蛋白、胺基酸和脂肪為基礎,添加由酵母合成的植物性血紅蛋白而製成的人造肉。培養肉是從動物體內分離、提取出少量幹細胞,在營養液中進行培養,最終生長分化成人造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