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崗莎村位於西藏阿里巴嘎鄉,地處中國、印度和尼泊爾三國交界處。這裡本是一個貧困的邊境小村,近年來,憑藉緊靠「神山聖湖」的特殊地理位置,人們成立犛牛運輸隊,從逐草而居到以旅遊業為生,走上了全民致富之路。
【解說】崗莎村因坐落於「神山」岡仁波齊腳下,與「聖湖」瑪旁雍錯相伴而聞名。每年有數以萬計的信徒和遊客前來轉神山、朝聖湖。由於這裡海拔接近5000米,香客轉山轉湖十分辛苦,他們的行李和物品主要靠人背畜馱。當地捕捉到了這個商機,1996年崗莎村犛牛運輸隊成立。當地牧民群眾開始用自己的犛牛和馬匹來為轉山者提供搬運服務。這為崗莎村村民的生活帶來了變化。
【同期】西藏阿里地區巴嘎鄉崗莎村黨支部副書記 村委主任 久美多吉
每年的收入是每人1萬元左右的收入。
(犛牛運輸隊成立之前)家裡的車子什麼都沒有,家裡生活條件也很差,現在有了犛牛運輸公司之後,都建了新房子,每個家裡都有大車小車,還有摩託車,還有有些是三臺車子。
【解說】上午九點鐘,崗莎村的天空湛藍而透徹,遠處岡仁波齊在巍峨的群山中顯出耀眼而奪目的一抹白色。在傾瀉下來的陽光中,崗莎村犛牛運輸隊的隊員一邊哼著歌,一邊整理行裝開始一天的工作。
【解說】從之前的農牧業,到如今犛牛背上的生意,隊員悠揚的歌聲讓人感覺到這個邊境小村日新月異的變化。
【解說】1981年崗莎村村民自發組織成立犛牛運輸服務中心。1996年崗莎村村委會以全村88戶群眾入股的形式成立犛牛運輸隊。二十多年來,得益於國內外遊客人數持續增長,崗莎村犛牛運輸隊已成為一個擁有兩千兩百多頭犛牛的專業運輸隊。
【同期】西藏阿里地區巴嘎鄉崗莎村黨支部副書記 村委主任 久美多吉
每個國家的人數是越來越多的。英語培訓班每年都有,而且我們都是用的小本子,手冊,這裡面有的是畫的,有的是下面是藏語,英文,漢語都有。
【解說】進入犛牛運輸隊服務中心,記者看到,年輕的工作人員正在為遊客提供諮詢。久美多吉告訴記者,隨著運輸隊規模的擴大,運輸隊團隊開始吸納更多年輕人才的加入。
【同期】西藏阿里地區巴嘎鄉崗莎村黨支部副書記 村委主任 久美多吉
今年開始都變成大學生和高中生的學生,他們參加進來,我們犛牛運輸公司都網上可以訂的。那個收錢都是二維碼掃碼,還有網上可以發訂金。
【解說】崗莎村犛牛運輸隊的成立也帶動了當地的旅遊業。在犛牛運輸隊之外,村民們有了新的主意。
【同期】西藏阿里地區巴嘎鄉崗莎村黨支部副書記 村委主任 久美多吉
這邊都有裡面可以吃的,可以(住)賓館的,可以賣藥的,還有吸氧的。
【解說】在岡仁波齊的下山路上,遠望崗莎村,村落讓空曠的原野有了更多生活的氣息。說到未來的願景,久美多吉告訴記者,以後還要打造更為人性化的服務,走出一條綠色環保又可持續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