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雨沉寂3年"再發論文":為此前工作的延續

2020-11-23 大河報

時隔3年,曾處於輿論旋渦的韓春雨公開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韓春雨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上發表了一篇關於基因編輯的新文章:Background free tracking of single RNA in living cells using catalytically inactive CasE。

biorxiv網站的該論文截圖 本文圖均為 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圖

文章共有5名作者,依次為Feng Gao, Yue Sun, Feng Jiang, Xiaoyue Bai, Chunyu Han,工作單位均為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研究中心。其中,韓春雨為通訊作者。

文章摘要和內容顯示,RNA具有重要且多樣的功能,將活細胞中分離的RNA可視化,將為人們提供關於其作用的基本信息。迄今為止,科學家發明了兩種活體RNA成像系統。

本項研究發現,CasE可被設計成RNA跟蹤工具。這種工具被稱為「VN-dCasE-VC」,效果和可用性更強。

一位接近韓春雨的人士向《中國科學報》表示:「這篇文章是此前韓春雨工作的延續,目的都是開發基因編輯工具。」

通常,首發在未經同行評議的預印本上,是為了獲得首發權。

「韓春雨下一步還會投正式投期刊的。」前述人士推測。

新聞回顧

2016年5月,《自然—生物技術》發表韓春雨團隊新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被媒體以「甘坐冷板凳、十年憋大招」的故事原型炒作而走紅。

此後半年,韓春雨個人及其所在大學陸續獲得各類名譽和大量經費資助。

同時,亦有國內多名基因編輯領域科學家實名發聲稱實驗結果難以重複,懷疑實驗結果的真實性。

2017年8月,《自然—生物技術》發表題為《是該數據說話的時候了》社論,宣布撤回韓春雨團隊於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該期刊的論文。

2018年9月,河北科技大學發布公告,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但依據有關規定,取消韓春雨所獲得的榮譽稱號,終止韓春雨團隊承擔的科研項目並收回科研經費。

韓春雨團隊回應稱,實驗設計存在缺陷、研究過程存在著不嚴謹的問題。

前述人士告訴《中國科學報》:「這波之後,NgAgo這個研究方向在中國做得很慢。韓春雨他們的工作開展起來也比較困難,連學生也沒有新招。」

NgAgo最新研究速覽

2019年2月,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生物工程系教授Alexei Aravin在bioRxiv上發表論文:Programmable DNA cleavage by Ago nucleases from mesophilic bacteria Clostridium butyricum and Limnothrix rosea。

5月,論文正式發表在學術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

《核酸研究》官網論文截圖

該研究顯示,cbAgo在多種條件下具有很高的活性,可用於在中等溫度下對單鏈和雙鏈DNA底物進行可編程的核內裂解。

2019年4月,普渡大學農業與生物工程學院助理教授Kevin V Solomon在BioRxiv發表論文:NgAgo-enhanced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in E. coli is mediated by DNA endonuclease activity。

研究人員對NgAgo在原核生物中的功能進行了表徵,發現其在非嗜鹽性宿主中表達較差,大多數蛋白即使在重摺疊後也不溶解和不活躍。但是,他們發現,可溶的部分NgAgo確實起到了DNA內切酶的作用。

研究同時發現,這些內切酶活性對於增強NgAgo引導的大腸桿菌同源重組或基因編輯至關重要。

在中國,除了韓春雨,也有一些團隊在開展NgAgo研究。

例如,今年1月,華中農業大學農業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在《核酸研究》上發表論文。

根據論文摘要,該研究發現NgAgo以80%~100%的效率增強巴斯德氏菌和大腸桿菌中的基因插入或缺失。研究者分析,NgAgo可能具有作為原核宿主基因編輯器的潛力,但作用機制不清楚。

根據《中國新聞周刊》今年4月報導,國內六七家在這一領域較有實力的科研機構此前都對NgAgo很感興趣。

但在韓春雨論文被熱烈追捧又遭到強烈質疑後,這些研究者又逐漸退出,基本不再涉足該研究領域。

需要強調的是,韓春雨目前發布的這篇文章只是張貼在了預印本網站上,尚未經過嚴格的同行評議。

來源:科學網 編輯:龔旭

相關焦點

  • 韓春雨沉寂3年「再發論文」,單位為河北科大基因編輯中心
    時隔3年,曾處於輿論旋渦的韓春雨公開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一位接近韓春雨的人士向《中國科學報》表示:「這篇文章是此前韓春雨工作的延續,目的都是開發基因編輯工具。」通常,首發在未經同行評議的預印本上,是為了獲得首發權。「韓春雨下一步還會投正式投期刊的。」前述人士推測。
  • 20名中外學者發論文質疑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新京報訊 (記者信娜)近日,國內外20名學者聯名撰寫的一篇名為《有關NgAgo的問題》(Questions about NgAgo)的學術論文在《蛋白質與細胞》(Protein& Cell)雜誌上發表。這也是首次公開發表的,專門針對無法重複韓春雨NgAgo實驗的學術論文。昨日,韓春雨回應,科學論文會用科學論文回應,會把近期實驗的發表出來。
  • 【社論】韓春雨又組織「買論文」了!不能再打馬虎眼
    【社論】韓春雨又組織「買論文」了!不能再打馬虎眼 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的問題並不止於那一篇論文。
  • 快速掉落神壇的韓春雨又要發表科研論文,未經同行審議的論文上線
    韓春雨新論文上線曾引發網絡爭議的韓春雨再次出現在大眾面前,三年前韓春雨由於一篇高影響的科研論文遭受全球科研工作者的質疑,很多科學家甚至為了重複韓春雨的創新基因編輯方法浪費了大量時間,隨著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反覆按照韓春雨所謂的創新基因編輯方法得到想要的結果
  • 韓春雨事件再調查:河北科大避談學術評議,被曝曾組織論文買賣
    2016年11月的最後一天,身陷論文可重複性危機的韓春雨對河北科技大學的同事說。240多天後,讓他一戰成名、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生物技術》的論文由韓春雨團隊主動申請撤回。那一天是2017年8月3日。在撤稿聲明中,韓春雨團隊寫道:「我們會繼續調查該研究缺乏可重複性的原因,以提供一個優化的實驗方案。」
  • 韓春雨:論文發表後接到恐嚇電話 只有好人才走得遠
    幾個月來,欄目組曾兩度安排播出這期節目,卻又總是在播出前臨時更換了其他節目,其中緣由還要從一篇論文說起。2016年5月2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一篇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課題組的論文,描述了一項全新的高效基因編輯技術NgAgo,這項新技術一經發表就迅速獲得了學術界的重視。許戈輝:為什麼要叫AGO啊?
  • 韓春雨實驗結果無法重複 撤下論文就沒事了嗎?
    一篇論文,一種無法重複的實驗,幾番公開爭論,難以回應的疑問——在經歷了從榮譽、讚美到爭議、質疑的15個月之後,北京時間昨天(3號)凌晨,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及其團隊所作出的基因編輯論文成果,終於在「眾聲喧譁」中撤稿。引人關注的是,這次撤稿是韓春雨團隊主動申請的。
  • 韓春雨團隊三年後再度發文:尚未經同行評審,仍在職河北科大
    2016年5月,是時年43歲的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的轉折點。以一篇在國際期刊《自然-生物技術》發表的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論文一鳴驚人,自此從「坐10年冷板凳」轉為「網紅科學家」。同樣是5月,時隔三年,經歷學術造假風波的韓春雨團隊再次發文。
  • 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論文不存在「主觀造假」,已不具備重發基礎
    公告顯示,該論文發表後,韓春雨的個人住房、職稱、工資待遇等均未發生變化。在調查過程中,韓春雨主動要求退回基於撤稿論文所獲得的科研項目、績效獎勵、榮譽稱號、社會任職等。有關方面按照規定已取消了韓春雨所獲得的榮譽稱號,終止了韓春雨團隊承擔的科研項目並收回了科研經費,收回了韓春雨團隊所獲校科研績效獎勵。個別社會任職正在按法定程序辦理。
  • 韓春雨諾獎級技術引爭議 方舟子質疑博士論文造假
    一直默默無聞的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恐怕不會想到,自己成了2016年生物學界的焦點人物之一。從被部分媒體捧為「中國下一個諾獎獲得者」,到陷入國際性的學術造假爭議,雖然韓春雨本人基本保持低調,但圍繞他及其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的風暴卻越演越烈。
  • 漩渦中的韓春雨:正實驗研究論文結果無法重複原因
    一年前,英國《自然 生物技術》雜誌刊載了一篇有關「基因編輯工具」的論文。論文的負責人「一鳴驚人」,得到了學界和媒體給予的無限榮光。  在《自然》雜誌社的所屬期刊上發表論文,通常表明,該科研成果走在了世界科學研究的最前沿,並有可能對未來科學的發展起到關鍵性作用。  發表論文通訊作者韓春雨,來自河北科技大學,在生物技術領域幾乎名不見經傳。
  • 韓春雨撤回《自然》子刊論文 河北科大:將啟動學術評議
    央廣網北京8月3日消息(記者周益帆)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及其團隊所作出的基因編輯論文成果,在被科學界同行集體公開質疑一年多後,於北京時間8月3日從《自然-生物技術》撤稿。同時,《自然-生物技術》發表文章,表示判定韓春雨及同事提供的最新數據不足以反駁大量與其初始發現相悖的證據。
  • 韓春雨涉嫌買賣論文:沒了科學精神,也就沒了底線
    (原標題:沒了科學精神,也就沒了底線 ——從韓春雨被曝涉嫌買賣論文說起)
  • 韓春雨撤稿一周年回顧-虎嗅網
    2017年8月3日,著名科學期刊《自然·生物技術》撤回了河北科技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韓春雨副教授團隊的一篇論文。與此同時,河北科技大學宣布,決定啟動對韓春雨該項研究成果的學術評議及相關程序。到現在已經一周年了,還沒有調查結果公布,因此我們覺得,回顧一下這個事件是有意義的。
  • 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是論文造假?還是實驗環境差異?
    2016年5月2日,韓春雨團隊關於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而實際上,韓春雨的基因編輯工具研究始於2013年。3年後,他的團隊發明首個「中國創造」尖端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在確認實驗結果後,先被《科學》(Science)審稿小半年後拒稿,後歷時9個月才被《自然·生物技術》接收。
  • 韓春雨涉嫌買賣論文 科技日報:還能更low嗎?
    (原標題:沒了科學精神,也就沒了底線——從韓春雨被曝涉嫌買賣論文說起)韓春雨又上頭條了。韓春雨 資料圖據媒體9月10日公開的一份2014年錄音顯示,韓春雨通過代寫學位論文牟利,意圖組織學生進行學位論文買賣活動,還勸說學生花點錢買個論文很賺。
  • 非著名副教授韓春雨 就這樣成了網紅科學家·都市快報
    不在知名大學,十年沒發一篇論文 一發就是國際頂級學術期刊,引起世界關注  「河北科技大學、一個副教授、連續十年沒有發過文章了,以前就算有點戰績,也就那樣了。說要把文章發到通常只向哈佛、耶魯、北大、清華、浙大敞開大門的頂端學術平臺,沒人信啊,就高峰傻,傻了就信了。」韓春雨自嘲地說。
  • 韓春雨NgAgo基因編輯論文不存在主觀造假,持續兩年多的事件就此落幕?
    BIOON/---2018年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發布了《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為此,這個持續兩年多的韓春雨論文事件最終落下帷幕。2018年9月1日,韓春雨就河北科技大學公布撤稿論文調查處理結果表示接受,並且表示在國際前沿的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領域,存在許多不可預知的問題。
  • 韓春雨 NgAgo 論文被《自然 - 生物技術》撤稿:系作者主動申請
    感謝IT之家網友 索雞超人 的線索投遞IT之家8月3日消息 據澎湃新聞報導,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關於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的論文已由《自然-生物技術》撤回。據悉,此次論文撤回是韓春雨團隊主動申請的。
  • 「一鳴驚人」:韓春雨-新聞專題-科學網
    暫不論權項布局合不合理,相比於van der Oost的20多項權利要求韓春雨發明的專利只有8項權利要求,本人在2011年參與過基因藥投資項目,與國外類似動輒就幾十上百項權利要求比,如此重要的技術僅有8項權利要求是遠遠不夠的。專利質量的好壞對於後續實施和維權至關重要。    3、對於合作研發,當事人一定要約定好權屬問題。